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训练
展开合格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西安高一期末)读“我国中部某中等城市1987年和2017年城区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该市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有( C )
①城市数量的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增加 ④出现城市群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在该市的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B )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矿产资源枯竭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图中没有显示城市数量的增加,①错误;1987—2017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正确;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③正确;图中只有一个城市,没有出现城市群,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第2题,在该市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①正确;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②正确;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错误;城市周边有铁矿,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开发力度加大,会导致矿产资源枯竭,④正确。①②④正确,B正确。
(2022·河南三门峡高一期末)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提升弹性系数a=R/L,式中R表示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L表示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a<1,表明一定时期内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滞后于土地城镇化;a>1,表明一定时期内土地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下表示意2000—2018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变化率与弹性系数。据此完成3~4题。
3.2000—2018年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城市是( A )
A.淄博、烟台B.青岛、东营
C.济南、潍坊D.威海、日照
4.青岛市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提升弹性系数明显大于1,主要是因为( C )
A.土地城镇化质量一直较高,土地城镇化提升空间相对较大
B.土地城镇化质量一直较低,土地城镇化提升空间相对较小
C.土地城镇化质量一直较高,土地城镇化提升空间相对较小
D.土地城镇化质量一直较低,土地城镇化提升空间相对较大
[解析] 第3题,结合题干和材料,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滞后于土地城镇化,说明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小于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a<1,据此对表中城市进行判断,济南、淄博、东营、烟台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均变化率小于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均变化率,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青岛市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提升弹性系数明显大于1,表示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高于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且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市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较低,说明青岛为了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则会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说明土地城镇化质量一直较高,土地城镇化提升空间相对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河北模拟预测)瑞丽口岸和畹町口岸均位于我国云南省瑞丽市,均为国家一级口岸。与缅甸九谷市隔河相望的畹町口岸进口以季节性明显的农副产品、水产品为主。2013年,畹町口岸芒满通道对外开放,在提升畹町口岸流量的同时,周边产业园等的规划建设也显著加快。2009年以后,瑞丽口岸区城市用地加速扩张,同时将低附加值的商品流通和初级加工功能逐渐分流于其他口岸。下图示意1989—2019年瑞丽市口岸区城市扩张的阶段性特征。据此完成5~6题。
5.瑞丽口岸、芒满通道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 D )
A.气候B.资源
C.科技D.政策
6.1989—2019年城市扩张表现为“沿边发育—缓慢延展—飞地扩张”三个阶段的是( B )
A.瑞丽口岸B.畹町口岸
C.芒满通道D.其他口岸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瑞丽口岸、芒满通道均是在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故瑞丽口岸、芒满通道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政策,D正确。气候和资源条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科技不是这些边境口岸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A、B、C错误。故选D。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1989—1999年,瑞丽城市用地向瑞丽口岸方向移动初步显现;而畹町口岸的城市用地沿边境线小幅向远离口岸的地区扩张。1999—2009年,瑞丽口岸区城市快速发展,畹町口岸区城市扩展缓慢。2009年以后,瑞丽口岸区城市用地加速扩张,同时将低附加值的商品流通和初级加工功能逐渐分流于其他口岸;受芒满通道及周边产业园等规划建设的影响,畹町口岸区形成城市飞地。故1989—2019年畹町口岸区城市呈现“沿边发育—缓慢延展—飞地扩张”的发展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智慧低碳城镇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地理信息”技术和云计算等的迅速发展,将城镇的智能信息化与低碳生态化相结合,强调智慧、低碳、有弹性的现代化新型可持续的城镇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智慧低碳城镇建设的理念。据此完成7~8题。
7.在智慧低碳城镇建设中GIS的应用主要表现为( A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解析] GIS侧重分析、管理空间信息,RS侧重实时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侧重跟踪、定位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A项正确。
8.智慧低碳城镇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 D )
A.完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B.促进人口迁入城市
C.扩大城市规模
D.促进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 智慧低碳城镇的建设不可能完全解决城市问题;智慧城市可促进人口迁入城市和扩大城市规模,但其主要作用和理念是引导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
二、综合题
9.(2022·河南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其大规模的城市数量增长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到21世纪,快速的城镇化和城市数量增长将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和人口趋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表为巴西、印度和中国城镇化水平进程统计表。
(1)从城镇化发展速度和阶段的角度,指出巴西、印度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2)说明巴西、印度两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请为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巴西城镇化进程速度快,目前已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印度城镇化进程较为缓慢,目前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中国城镇化进程前期较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较快,目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2)巴西:城镇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高,加剧了交通、就业和环境的压力,城市中社会问题突出,管理难度大。印度: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比重低,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新型小城镇;加强区域城市规划,完善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智慧型城市。
[解析] 本题以巴西、印度和中国城镇化水平进程统计表为背景资料,考查城镇化进程的差异、印巴两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考查学生对信息解读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素养。第(1)题,依据表中数据,从城镇化发展速度和阶段来看,巴西与中印两国相比,城镇化进程起步早,速度快,20世纪90年代,城镇化率高达75%以上,2000年后速度放缓,目前已属于城镇化后期阶段;从表中数据表明,印度的城镇化水平1941年只有13.86%,但经历80年的发展,2021年城镇化水平也只有34.36%。其城镇化速度始终较为缓慢,目前,仍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依据表中数据,中国的城市进程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20世纪80年代之前,城镇化进程较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所以中国目前的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巴西的城镇化特点突出表现为速度快,水平高,但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严重高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城镇化超前的现象,即巴西的城镇化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城市中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管理难度大,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失业人口过多、环境质量下降等。印度与巴西的情形相反,印度的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本国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滞后城镇化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辐射带动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也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第(3)题,实现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可以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部署,优化城镇布局;要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各项功能品位,完善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在城市管理与建设的进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作用,建设智慧型城市,实现城镇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行。
等级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全国模拟预测)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区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在某地取得公安户籍的人口。下表示意成都市2012—2019年主要人口数据。据此完成1~3题。
1.成都市常住非户籍人口的省外来源主要是( A )
A.重庆市B.长三角和珠三角
C.青藏地区D.河南、湖北等中部省份
2.2016年成都市城镇化水平变化特点的主要成因可能是( C )
A.经济波动发展B.城市落户政策放宽
C.行政区划调整D.城市间“人才争夺战”
3.成都市常住非户籍城镇人口主要从事的产业(职业)是( A )
A.建筑业和商贸服务业
B.编辑、工程师、教师等文职
C.仪器、仪表制造业
D.渔业养殖、水产品加工和种植业
[解析] 第1题,重庆市和四川省接壤,且有较多的农村人口,相互之间文化接近,迁移阻力小,成为成都市常住非户籍人口的主要省外来源,A正确;长三角和珠三角距离成都较远,且为东部发达地区,是人口主要流入地,外迁人口少,因此不可能成为成都市常住非户籍人口的省外来源,B错误;青藏地区人口稀少,文化差异较大,迁移阻力大,不可能成为成都市常住非户籍人口的省外来源,C错误;河南和湖北等中部省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较多,但距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近,因此更多的迁往长三角和珠三角,迁往西部成都的较少,D错误。故选A。第2题,观察表格可知,2016年成都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异常”剧增,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明显降低,说明其新增人口中包括了大量农村人口,最可能是成都市行政区域扩张,合并了周边的市县。背景就是2016年县级市简阳市划归成都市管辖,使得全市户籍人口当年增加170.8万人,C正确。一年中的城镇化水平变化与经济波动发展、城市落户政策放宽、城市间“人才争夺战”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第3题,常住非户籍城镇人口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普通生产技能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只能在建筑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A正确。城镇地区缺乏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D错误;编辑、工程师、教师等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是主要引进的人才,容易落户,B错误;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从业者也属于高级技术人才,落户也容易,C错误。故选A。
(2022·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期末)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收缩现象,有学者将城市划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等类型。下表中甲、乙、丙、丁是四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相对地位越高。据此完成4~5题。
4.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分别对应( C )
A.潜在收缩、持续增长、显著收缩、转型增长
B.转型增长、显著收缩、潜在收缩、持续增长
C.持续增长、潜在收缩、转型增长、显著收缩
D.显著收缩、转型增长、持续增长、潜在收缩
5.下列对四座城市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甲—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
B.乙—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增大
C.丙—城镇化水平显著下降
D.丁—厂矿资产闲置现象突出
[解析] 第4题,甲城市各项指标都快速增长,为持续增长型城市;乙城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基本稳定,这说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属于潜在收缩型城市;丙城市的人口数量指数减小,仅能说明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降,属于转型增长型城市;丁城市的各项指标显著收缩,一般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为显著收缩型。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甲城市从小城市发展为经济实力处于全国顶级的大城市,仅依靠传统制造业是很难达到的,A错误;乙城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基本稳定,这说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B错误;丙城市的人口数量指数减小,仅能说明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降,就本地而言,在我国高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镇化水平仍会有所提高,C错误;结合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丁城市的各项指标显著收缩,一般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厂矿倒闭或效益低下,形成大量的闲置土地、设备等,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和城镇人口数量变化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5时的气温差表。
(1)200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加快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镇压力,壮大城镇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市区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市区。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不同,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城市
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均变化率/%
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均变化率/%
a
济南
6.74
6.90
0.977
青岛
7.72
5.32
1.450
淄博
8.44
14.67
0.576
东营
9.86
12.84
0.768
烟台
11.45
20.74
0.552
潍坊
9.03
8.97
1.007
威海
9.41
5.89
1.599
日照
13.20
10.44
1.265
巴西
印度
中国
普查
年份
城镇化
水平/%
普查
年份
城镇化
水平/%
普查
年份
城镇化
水平/%
1940
31.24
1941
13.86
—
—
1950
36.16
1951
17.29
1953
13.26
1960
44.67
1961
17.97
1964
18.30
1970
55.92
1971
19.91
—
—
1980
67.59
1981
23.34
1982
20.91
1990
75.59
1991
25.71
1990
26.44
2000
81.25
2001
27.81
2000
36.22
2010
84.36
2011
31.16
2010
49.68
2020
87.11
2021
34.36
2020
63.89
项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年末常
住人口
(万人)
1 417.8
1 429.8
1 442.8
1 465.8
1 591.8
1 604.5
1 633.0
1 658.1
常住人
口城镇
化率
(%)
68.4
69.4
70.4
71.5
70.6
71.9
73.1
74.4
年末户
籍人口
(万人)
1 173.4
1 188.0
1 210.7
1 228.1
1 398.9
1 435.3
1 476.1
1 500.1
户籍人
口城镇
化率
(%)
61.08
61.34
62.42
58.68
56.09
59.30
60.94
62.54
甲
乙
丙
丁
1980年
2-2-1
4-3-3
3-4-4
4-3-5
2016年
5-4-4
3-3-3
4-3-4
3-2-4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训练,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山西城镇人口比例为58,5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答案,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第1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第1课时课后复习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