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93910/0-16999627656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93910/0-16999627657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93910/0-16999627657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21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共10页。
第一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1.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2.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D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 第1题,由图中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可以判断,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较高,所以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第2题,由图中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可以判断,地势越平坦,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越多,④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2022·云南高一学业考试)读下列三个表中的相关内容。据此完成3~4题。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3.从以上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 B )A.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B.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C.大洋洲人口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D.发达地区人口多,欠发达地区人口少4.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的36%,但人口却占到了96%,其自然原因是( C )A.气候干旱,生态脆弱B.医疗卫生条件好,死亡率低C.地形平坦,降水较多,水源充足D.出生率高,且大量接收海外移民[解析] 第3题,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可知,人口在纬度20°~40°N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49.4%,40°~60°N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30.0%,合计就占到了79.4%。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各洲的比例多在50%以上,从海拔高度看,海拔200米以下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达56.2%。由此可知,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A错误,B正确;大洋洲人口分布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到94.3%,可知大洋洲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C错误;表中没有给出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从表格中不能判断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B。第4题,我国“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气候湿润,A错误;医疗卫生条件好,死亡率低,不是自然原因,B错误;地形平坦,降水较多,水源充足,C正确;没有大量接收海外移民,D错误。故选C。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下面左图是我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右图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读图,据此完成5~6题。5.右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D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6.右图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B )A.地势起伏大 B.水资源短缺C.石漠化严重 D.冻土广布[解析] 第5题,据材料可知,协调度数值越大,代表人口与该因素协调度越高。由右图可知,该地社会经济协调度高,说明该地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该地人居环境适宜度很高,说明地形、气候均适宜人类居住,高原、山地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故右图所示地区最有可能为平原地区。第6题,据右图可知,该地人居环境适宜度高,即该地区人口与地形、气候协调度较高,说明该地地势较平坦,气候温和,A项错误。该地水土资源适应度较低,说明该地人口和水土资源协调度低,可能是人口众多,需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B项正确。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应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而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C项错误。冻土多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与该地气候温和相矛盾,D项错误。(2022·济南高一期末)调查报告显示,某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据此完成7~8题。7.关于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或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D )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的比例最低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8.为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D.降低生活水平以减少生活成本[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上年相比,流向中西部的农民工增多,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减少,但流入人数和占比仍然东部多于西部,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比东部地区慢,流向中西部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多,一方面是中西部接纳产业转移,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是东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生活成本上升,故选D。第8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在新的形势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能支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故选A。(2021·合肥高一期末)下图为2016年美国本土各州人口迁移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a、b两区域人口流动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A.居住环境差异 B.大型商业机构搬迁C.城市化扩张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10.图示b区域迁入人口的年龄主要在( C )A.0~15岁 B.20~35岁C.50~75岁 D.75~90岁[解析] 第9题,图示a区域为美国发达的东北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气候冷湿,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大量人口迁出;b区域为佛罗里达半岛,纬度较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工业密度低,环境质量好,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大量人口迁入。所以选A。第10题,b区域经济密度小,就业机会少,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但佛罗里达半岛纬度较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容易吸引美国东北部地区精力较为充足的退休老人,佛罗里达半岛受飓风影响频繁,75~90岁的老人多行动不便,不太适合在此居住。所以选C。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下图为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统计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图示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表明( B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解析] 据图可知,生态超载日逐年提前,原因主要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消耗的速度加快,B项正确;资源更新周期变短,会使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提高,该日期应推迟,排除A项;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也会使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提高,该日期应推迟,排除C项;经济下滑,资源的需求减少,地球承载的压力减小,该日期应推迟,排除D项。12.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C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会加大资源的消耗,使生态超载日更加提前,A项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主要是由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的,不能主观调整,B项错误;为遏制生态超载日提前,人类应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项正确;地球能产出的资源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增加,D项错误。(2022·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一期末)2021年5月31日,我国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据此完成13~15题。13.即使推行了“二孩”政策,但中国人口出生率依然不高的根本原因是( B )A.受教育水平提高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政策力度不够大 D.初婚初孕年龄推迟14.针对我国生育率较低的现状,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 )①加强调控抑制房价快速上涨②义务教育阶段延长课后服务时间③教培类公司转型退出市场④公司实施996工作制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5.当前人口政策的调整是由于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较40年前有所增加。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增加主要基于( A )①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②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③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第13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对劳动力的数量需要逐渐转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对数量的要求有所下降,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导致出生率下降,B项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政策、初婚初孕年龄推迟等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根本因素,排除A、C、D,故选B。第14题,过高的房价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从而使其养育孩子的成本增加,不利于改变我国生育率较低的现状,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生育率,需要加强调控,抑制房价快速上涨,①项正确;义务教育阶段延长课后服务时间,有利于减轻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负担,使其能够妥善处理工作与教育孩子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生育率,故②项正确;教培类公司的发展,加剧了子女教育方面的竞争,也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育欲望,其转型退出市场,有利于减轻子女教育的负担,从而提高我国的生育率,③项正确;公司实施996工作制,加重了年轻人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其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因此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育欲望,④项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5题,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①③正确;40年间自然环境和资源不会发生极大改善,②错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减小,④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5分)16.(2022·福建莆田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南部地区人口分布图。(1)据图描述新疆南部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说明原因。[答案] (1)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解析] 第(1)题,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南部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这些地区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第(2)题,水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生态环境改善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会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第(3)题,20 世纪80年代,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发展,新疆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17.(2022·江西宜丰中学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4.83%。材料二 下图为“2014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材料三 2014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2.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5%,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分别为54%和45.6%,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1)据材料一,说明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说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种人口迁移给迁出地带来了哪些影响?(3)针对材料三反映出的人口问题,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答案] (1)变化趋势:不断增长;主要原因:人口的大量迁入。(2)主要特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获得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影响迁出地经济可持续发展。(3)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等。[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方面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第(1)题,根据材料“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4.83%”可知,北京市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不断增长,但由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人口数量的增加主要是人口的大量迁入。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乡村迁出人口远大于城市迁出人口,城市迁入人口远大于乡村迁入人口,由此可知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这种人口迁移给农村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是加强了农村和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的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人口减少,对生态环境压力减小,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迁出人口从外地获得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有利于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对迁出地不利的影响有:迁出的人口大部分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对迁出地来说是一种人才资源损失;劳动力的减少,也引起资金外流,造成经济损失。农村地区也可能出现留守老人和儿童无人照顾,土地撂荒,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根据材料三“2014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2.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5%,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分别为54%和45.6%,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可知,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很突出,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同时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同时可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延缓老龄化进程等。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1)简述芜湖市2008—2017年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点。(2)分别简析2010—2011年、2016—2017年芜湖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3)结合弹性力和压力子系统的影响因素,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芜湖市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措施。[答案] (1)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向良好的方向发展;2011年前增长缓慢;2012—2016年增长非常迅速,但有微小的波动;2010—2011年与2016—2017年明显下降。(2)2010—2011年主要是压力系统指数快速下降;其主要因素是人口压力指数上升;2016—2017年主要是弹性力系统系数急剧下降;其主要因素是年降水量与水资源量指数下降。(3)提高弹性力:要加强植被恢复,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力修建水利设施,降低因降水不均及干旱带来的影响;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肥力。降低压力;加强环境监测与灾害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三废”达标排放;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积极落实垃圾分类。[解析] 本题以芜湖市2008—2017年生态承载力各子系统指数得分及发展趋势图,压力系统指数得分及各指标变化趋势,弹性力子系统指数得分及各指标变化趋势三幅图为载体,考查生态承载力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整体波动上升,部分年份下降。2016年最高,2009年最低;2010—2011年下降,2011—2016年上升,2016—2017年下降。第(2)题,分析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原因要结合三幅图一起看,根据最上方图可知,2010—2011年压力系统指数变化的最大,因为人类发展经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压力增大。而2016—2017年弹性力子系统指数变化的最大,因为降水少,气温升高,使水资源数量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第(3)题,影响弹性力和压力子系统的因素主要是:压力系统(人口经济压力、环境治理压力)、弹性力系统(降水、气温、水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芜湖市生态承载力,应该提高弹性力,降低压力。提高弹性力:保护生态,恢复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配,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强科研,提高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降低压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坚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污染物处理以后再排放;发展新技术,多途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19.(2022·西安重点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4月,沙特阿拉伯公民约占其总人口的62%。目前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1)目前埃及移民占沙特阿拉伯人口的比重较大,简述其原因。(2)简述大量移民的涌入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3)说明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的原因。[答案] (1)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埃及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风俗民情、语言等接近。(2)缓解沙特阿拉伯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文化交流;增加了淡水资源供应的压力。(3)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农业落后,从事农业的人口少;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城市发展快。[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石油王国”“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可知,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从图中可看出埃及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风俗民情、语言接近。第(2)题,移民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是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不利影响为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大量人口迁入会增加淡水资源供应的压力。第(3)题,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来分析。从自然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农业落后,因此农村人口较少;从社会经济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城市发展快。纬度>60°N40°~60°N20°~40°N0°~20°N0°~20°S20°~40°S>4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0.4%30.0%49.4%10.4%6.1%3.5%0.2%地区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世界面积48.726.919.438.526.844.230.1人口54.947.345.151.362.894.350.3海拔(米)<200200~500500~1 0001 000~1 5001 500~2 000>2 00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56.2%24.0%11.6%4.4%2.3%1.5%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