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模拟测试卷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978975/0-16995192154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模拟测试卷6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978975/0-16995192154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模拟测试卷6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978975/0-16995192155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模拟测试卷6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模拟测试卷6,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已知∠1=∠2,其中能判定AB∥CD的是( )
B. C. D.
2.估计的值在( )
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
3.将点向左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点,点的坐标为( )
A.B.C.D.
4.已知点在第二象限,到 轴的距离是,到轴的距离是,点的坐标为( )
A.B.C.D.
5.如图,已知AC⊥BC,CD⊥AB,垂足分别是C,D,其中AC=6,BC=8,AB=10,那么点B到AC的距离是( )
A.6B.8C.10D.4.8
6.的立方根是( )
A.-1B.0C.1D.±1
7.设n为正整数,且n<<n+1,则n的值为( )
A.5B.6C.7D.8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的平方根是2B.0的平方根是0
C.3是9的一个平方根D.0.5是0.125的立方根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①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② 有一条公共边的角叫邻补角;
③ 内错角相等. ④ 对顶角相等;
⑤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A.0个B.1个C.2个D.3个
10.“的平方根是±”用数学式表示为( )
A.=B.±=C.=D.﹣=﹣
11.已知,,判断之间的关系满足( )
A.B.
C.D.
12.实数的大小关系是( )
A.B.
C.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已知AB∥y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4,则B的坐标为__________.
14.若点P(,)是轴上的点,则=__________;若点P(,)是轴上的点,则=__________
1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7cm,BC=10cm,现将长方形ABCD向右平移3cm,再向下平移4cm后到长方形A'B'C'D'的位置,A'B'交BC于点E,A'D'交DC于点F,那么长方形A'ECF的周长为_____cm.
16.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
17.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2和a﹣4,则a的值是_______.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根据这个规律,第个点的坐标为______.
三、解答题(共7小题,共66分)
19.(8分)求下列各式中的值
(1) (2)
20.(8分)计算
(1); (2)
21.(10分)补全下列各题解题过程
如图,E点为上的点,B为上的点,,,求证.
证明:∵(已知)
且,(________)
∴(等量代换)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已知)
∴(________)
∴(________)
22.(10分)如图,先将△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到△A1B1C1
(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2)求△A1B1C1的面积.
23.(10分) 己知 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24.(10分)已知如图, DE⊥AC,∠AGF=∠ABC, ∠1+∠2=180,试判断BF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5.(10分)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点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
(1)如果点P运动到C、D之间时,试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PAC,∠APB,∠PBD之间 的关系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B
6.C
7.D
8.A
9.B
10.B
11.C
12.D
13.(3,6)或(3,-2)
14.
15.20
16.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7.2.
18.
19.(1);(2)
20.(1);(2)
21.
证明:∵(已知)
且,(对顶角相等)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
(1)由题意可画图如下所示:
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2):
,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5):
(2)如图,
因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故
答:的面积是.
23.
解:由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
a<b<0<c,且|a|>|c|>|b|,
∴a+b<0,a-c<0,b-c<0,
∴
=
=
=
=
24.BF⊥AC,理由如下:
∵∠AGF=∠ABC,
∴GFBC
∴∠1=∠3,
∵∠1+∠2=180°
∴∠3+∠2=180°
∴DEBF
又∵DE⊥AC,
∴BF⊥AC
25.解:(1)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则有∠APB=∠PAC+∠PBD.理由是:
如图,过点P作PE∥l1,则∠APE=∠PAC,
又因为l1∥l2,所以PE∥l2,
所以∠BPE=∠PBD,
所以∠APE+∠BPE=∠PAC+∠PBD,
即∠APB=∠PAC+∠PBD.
(2)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则有两种情形:
①如图1,有结论:∠APB=∠PAC-∠PBD.理由是:
过点P作PE∥l1,则∠APE=∠PAC
又因为l1∥l2,所以PE∥l2
所以∠BPE=∠PBD
所以∠APB=∠APE-∠BPE
即∠APB=∠PAC-∠PBD.
②如图2,有结论:∠APB=∠PBD-∠PAC.理由是:
过点P作PE∥l2,则∠BPE=∠PBD
又因为l1∥l2,所以PE∥l1
所以∠APE=∠PAC
所以∠APB=∠BPE-∠APE
即∠APB=∠PBD-∠PA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模拟课时练1,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模拟课时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模拟测试卷7,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