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精练
展开思维导图
知识点01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一、水分交换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二、热量交换
海洋吸收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三、途径
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
四、意义
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即学即练1】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的总水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 )
A.① B.② C.③D.④
【答案】1.C 2.B
【解析】1.海—气间水分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③④正确。故选C。
2.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结合图中信息,②符合题意。故选B。
知识点0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海—气相互作用比较:
二、拉尼娜现象
1.概念: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会增大,引起气候的异常。
【即学即练2】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下图示意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反厄尔尼诺年的茎柔鱼产量偏高。与其相关度最小的是( )
A.饵料来源充足 B.海水温度适宜C.生存空间扩大 D.天敌数量减少
【答案】3.C 4.D
【解析】3.茎柔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海水水温升高,鱼类向升温幅度小并且饵料丰富的海域迁徙。南美洲南部西海岸存在上升流,饵料丰富,升温幅度较小,故选丙路线。
4.反厄尔尼诺年鱼的饵料充足、水温降低、低温水域范围扩大,鱼的产量升高。鱼类增多,会吸引更多的鸟类在海域活动,天敌会被吸引数量增多。
考法01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一、大气圈与水圈(海洋)之间的热能传输与交换
海洋是太阳热能的巨大储藏库,由于海洋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热能交换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输送大量的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而大气对海洋的作用,则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来驱动水体流动。如图所示:
二、大气圈与水圈(海洋)之间的势能传输与交换
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的传输与交换。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降低;当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相应升高。
气压升高→海面降低→势能减小;气压降低→海面升高→势能增大。
【典例1】
(2022·陕西安康·高二期末)物质相态改变释放出的热量称为潜热,地表向大气的潜热输送主要通过蒸发实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下游不同土地覆被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对比。该地区为典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极度敏感。完成下面小题。
1.潜热通量受气温影响最显著的是( )
A.荒漠B.玉米田C.湿地D.混合林
2.冬季,与其他土地覆被相比,湿地的潜热通量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B.湿度C.植被覆盖D.积雪覆盖
3.如果在春季增大玉米田从湿地引水的灌溉量,对春季玉米田和夏季湿地潜热通量的影响分别是( )
A.增大-增大B.增大-减小C.减小-增大D.减小-减小
【答案】1.D 2.B 3.B
【解析】1.由图可知,混合林潜热通量的变化最为显著,7月潜热通量最大,1月潜热通量最小,因此潜热通量受气温因素影响最显著的是混合林,故选D。
2.地表向大气的潜热输送主要通过蒸发实现,冬季,黑河下游地区气温低、气候干燥,蒸发少,潜热通量较少,而湿地水分较多,蒸发多,潜热通量较高,A错误,B正确;冬季植被覆盖率较低, 蒸发少,潜热通量较少,C错误;积雪覆盖会导致蒸发少,潜热通量较少,D错误。故选B。
3.春季增大玉米田的灌溉量,会导致玉米田水分蒸发加剧,潜热通量增大。根据材料“该地区为典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极度敏感”,判断其水资源短缺,增加灌溉用水将导致湿地水量减少,面积萎缩,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湿地潜热通量减小。故选B。
考法0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厄尔尼诺现象
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1.成因:一般认为,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
2.对全球的影响
①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面温差减小,东部(秘鲁、智利沿海)下沉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相反,西部转变为干燥少雨。
②秘鲁渔场鱼类减少,水温上升,冷水鱼类不适应环境,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上升补偿流减弱,饵料食物减少。
3.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①凉夏:西太平洋水温较往年偏高低,夏季风较弱,北旱南涝,台风少发。
②暖冬:西太平洋水温较往年偏低,气压偏高,高低纬间气压差减小,亚洲高压影响范围更大。
二、拉尼娜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①冷冬:西太平洋水温较往年偏高,气压偏低,亚洲高压影响范围更大。
②热夏:西太平洋水温较往年偏高,夏季风势力大,台风多发。
【典例2】
(2022·全国·高二)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下图示意1950-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状况之间的相关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 )
A.SOI值距平与表层海温距平呈正相关B.1955年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约为-1.0℃
C.SOI值距平高时,表层海水温度较低D.表层海温距平最高时,SOI值距平最低
5.当SOI值为正距平且数值较大时( )
A.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势力减弱B.东太平洋下层冷水上泛减少
C.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减产严重D.赤道西太平洋沿岸降水偏多
【答案】4.C 5.D
【解析】4.读图可知,SOI值距平与表层海温距平大体呈负相关,A错误。 1955年该海域表层海温距平为-1.0℃,即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约为-1.0℃,B错误。据图可知,SOI值距平高时,表层海温距平值较低。因为海域表层海水多年平均值为定值,可知表层海温距平值较低时,意味着表层海水温度较低,C正确。据图可知,表层海温距平最高是在1980年-1985之间的年份,而此时的SOI值距平不是最低,D错误。故选C。
5.因为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可知当SOI值为正距平且数值较大时,表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比较大,且大于多年平均值。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势力越强,A错误。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势力越强,东太平洋下层冷水上泛越多,B错误。 下层冷水上泛越多,从海底带来的营养物质越多,越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因此秘鲁沿岸海域渔业会增产,C错误。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势力越强,下层冷水上泛越多,赤道南部东太平洋沿岸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出现拉尼娜现象,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沿岸空气下沉增强,降水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沿岸降水偏多,D正确。故选D。
分层提分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2022·黑龙江鸡西·高二期末)读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
A.使温差减小B.使温差增大C.使气温升高D.使气温降低
2.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 )
A.大气降水B.海水蒸发C.季风环流D.洋流
【答案】1.A 2.B
【解析】1.海水的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夏季,海洋温度低于陆地,因此受海洋影响的区域,气温会降低,而冬季,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因此受海洋影响的区域气温会上升,因此减小了温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大气降水主要进行的是水分交换,热量交换相对要少,A错误。海水蒸发,能将吸收的热量通过水汽带入大气之中,是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B正确。季风环流是大气运动形式,其与海洋之间的热量交换少,C错误。洋流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平衡,D错误。故选B。
(2022·黑龙江鸡西·高二期末)2016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涛动的特征指数。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的距平值连续保持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备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下左图为1980—2016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纵轴数值表示南方涛动特征指数。下右图示意达尔文与塔希提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
A.信风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B.信风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C.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D.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4.1988年至1992年( )
A.塔希提气压一直高于达尔文,1992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B.塔希提气压一直低于达尔文,1988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C.塔希提气压由高于达尔文气压转变为低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塔希提气压由高于达尔文气压转变为低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3.C 4.A
【解析】3.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低于多年平均值,说明信风比平均年弱,信风减弱导致太平洋东部冷海水上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一般情况下,由于塔希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主,达尔文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主,塔希提气压高于达尔文气压。距平为负值时,说明塔希提与达尔文气压差值小于平均值,所以1992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浙江·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高二期末)下图为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正常年份P点附近洋流对沿岸陆地的气候影响是( )
A.增温增湿B.降温减湿C.增温减湿D.降温增湿
6.厄尔尼诺现象对图中不同地区的影响是( )
A.澳大利亚东岸气候更加湿润B.南美洲西岸渔业增产
C.P点附近下层海水上泛增强D.太平洋的碳排放减少
【答案】5.B 6.D
【解析】5.读图可知,正常年份P点附近由于信风影响,表层海水被信风吹离岸边,底层海水上来补偿,形成涌升流,由于底部海水水温较低,并且该洋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形成秘鲁寒流,对沿岸陆地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偏高,东南信风势力减弱,涌升流势力减弱,沿岸受水温较高影响,降水增多,而澳大利亚东岸地区则形成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因此A错误;南美洲西岸由于涌升流减弱,鱼类饵料减少,水温环境发生变化,渔业减产,B错误;P点附近下层海水上泛减弱,C错误;太平洋东赤道海域的涌升流将富含二氧化碳的海水带至水面,大气与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但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涌升流开始减弱,由此减少了海洋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30%至80%的交换率,因此太平洋的碳排放减少,D正确。故选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海域沿岸地区水温较低的影响因素是( )
A.淡水汇入B.洋流性质C.海水深度D.太阳辐射
8.该海域出现持续性异常增温,最可能引起( )
A.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下降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发生频率升高
C.智利北部荒漠区湿度降低,干旱加剧D.海洋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减少
【答案】7.B 8.D
【解析】7.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海域位于南美大陆西岸,有秘鲁寒流流过。寒流会使途经海域水温下降,B正确;淡水汇入影响的是海水的盐度而不是温度,A错误;海水深度对表层海水温度影响很小,C错误;该地区温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水温应高,D错误。故选B。
8.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海域位于南美大陆西岸。该海域出现持续性异常增温被称为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之后,大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干燥少雨,甚至出现旱灾;而大洋东岸的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和智利北部地区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涝灾害,AC错误。台风形成于海温高于26℃的暖洋面上厄尔尼诺发生的时候,东岸暖水相对减少,水温会相对降低,导致26℃以上的暖水海域减小,从而出现台风减少的现象,B错误。有关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在减少二氧化碳释放、延缓全球变暖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世界热带海洋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有3/4来自太平洋赤道海域。厄尔尼诺现象能减缓富含二氧化碳的上泛冷水的上移速度,从而减少海洋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D正确。故选D。
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2022·广东珠海·高二期末)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烈士宋阿毛写下遗书:“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1950年冬,朝鲜长津湖地区(40°N,127°E)遭遇了50年不遇的严寒,温度一度降低到零下40℃。下图为该年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温距平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A洋流对流经区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使太平洋西岸海水上涌形成渔场B.维持高低纬间热量收支平衡
C.增加太平洋流经海区的降水D.大幅减小东西两岸温差
2.图中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气压状况及原因是( )
A.气压降低海水表层温度升高一海面气温升高一气流上升一气压降低
B.气压降低海面气温升高一海水表层温度升高一气流上升一气压降低
C.气压升高海水表层温度降低一海面气温降低一气流下沉一气压升高
D.气压升高海面气温降低一海水表层温度降低一气流下沉一气压升高
3.1950年冬季,长津湖地区异常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原海拔高B.冬季风偏强
C.太阳辐射偏弱D.降雪偏多
【答案】1.C 2.A 3.B
【解析】1.据图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表层海温距平值高于西岸,说明A洋流为暖流,对流经区域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加太平洋流经海区的降水,故C正确,太平洋西岸为近岸流,不是离岸流,不能使海水上涌,故A错,海温异常升高,打乱了原有的热量收支平衡,故B错,会使东西两岸温差增加,故D错。故选C。
2.据图可知,太平洋西岸表层海温距平增加,使海水表层温度升高,海面气温升高,气流受热产生上升运动,会使海平面气压降低,因此图中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气压状况是气压降低,原因是海水表层温度升高一海面气温升高一气流上升一气压降低,故A正确,BCD错。故选A。
3.长津湖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冬季异常寒冷,主要是因为冬季风偏强,故B正确,高原海拔高度和 太阳辐射都不会异常变化,也不会导致气温异常,故AC错,气候寒冷会使降雪偏多,而不是降雪偏多导致异常寒冷,故D错;故选B。
(2022·福建厦门·高二期末)下左图示意正常年份茎柔鱼的主要分布海域,其中从赤道到18之间为茎柔鱼高密度分布海域。茎柔鱼会及时响应水温变化,转移到适宜的栖息环境,年资源量受环境变化影响明显。下右图示意2020年11月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多年平均值)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正常年份同期相比,2020年11月茎柔鱼( )
A.分布区重心偏南B.分布区重心偏北
C.水平分布范围较大D.垂直分布范围一致
5.下图所示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城垂直水温分布中,与茎柔鱼数量较多的年份最相符的是( )
A.B.
C.D.
【答案】4.B 5.A
【解析】4.由左图可知,正常年份茎柔鱼的分布范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变小,说明茎柔鱼更适宜在温暖的水域生存;由右图可知,2020年11月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水温比正常年份偏低,说明发生了拉尼娜现象,赤道以南太平洋海洋水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茎柔鱼为适应水温变化会向赤道以北海域转移,B正确,A错误;水温偏低,其水平分布范围和垂直分布范围变小,CD错误。故选B。
5.读图分析,A图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较低,且沿海上升流明显,可以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丰富,茎柔鱼饵料充足,数量较多,A正确;BCD图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较高,上升流不明显,茎柔鱼饵料少,数量较少,BCD错误。故选A。
题组C 抓提升-真题实战
(2022·浙江·高三模拟)2021年10月25日,国家气象中心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导致2021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将偏冷。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如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印尼降水增多,热带经济作物增产
B.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弱,秘鲁沿海海域水温升高,渔业减产
C.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增强,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多
D.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对大西洋没影响
2.拉尼娜导致今冬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是( )
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B.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
C.甲处低压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D.甲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答案】1.A 2.C
【解析】1.由材料可知,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结合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图可以看出,太平洋海面东部温度偏低,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的运动,赤道太平洋地区东部气温低,空气垂直方向表现为下沉;同理太平洋海面西部空气垂直方向上上升;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使得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即近洋面东侧流向西侧,高空反之,形成了顺时针流动的大气环流。因此,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部海平面增高并且海水温度增高,上升气流增强,印尼降水增多,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增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根据材料,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空气冷却下沉加强,导致气压升高,进而会使东南信风增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从而使西部海平面增高并且海水温度增高,受其影响,我国东部沿海气温是应该偏高,因此冬季东部沿海气压比往年低,造成我国冬季亚洲高压和东部沿海低压间的气压差增加,所以受偏北风的影响更大,因为偏北风来自高纬度地区,因此我国东部也就更冷了,C正确,D错误。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空气冷却下沉加强,导致气压升高,进而会使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增强,AB错误。故选C。
(2022·全国·高三模拟)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2020年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
4.2021年初,赤道附近( )
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②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
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3.B 4.A
【解析】3.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读图,2018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A错误。2019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B正确。2020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C错误。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5—9月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D错误。故选B。
4.2021年初,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①正确,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低纬信风增强,②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③错误,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增强,④错误。选项组合A正确,其他选项组合错误,B、C、D错误,故选A。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研究表明,海水表面温度是造成茎柔鱼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
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
6.当该渔场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A.该渔场海水表面温度比往年偏高B.该渔场信风增强
C.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比往年偏少D.我国南涝北旱
【答案】5.A 6.B
【解析】5.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相关的统计图表,了解海—气相互作用,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
2.通过视频资料和图表资料和动手绘图,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理解这两种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时间
海—气相互作用
正常
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干燥少雨;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温暖多雨
厄尔
尼诺
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降雨增多,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优秀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三大主要因素,分析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品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昼夜交替和时差,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巩固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概念,物质组成,野外观察内容,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生物与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