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综合训练题
展开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堂同步测试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训练
1.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 海水增温,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年份( )
A.低纬信风增强 B.秘鲁渔场减产 C.马来群岛洪灾 D.南美西岸少雨
“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和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2-3题。
2.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 )
A.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B.澳大利亚东侧沿岸暖流势力减弱
C.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D.太平洋东、西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3.若“沃克环流”减弱,下列气候变化中,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最可能发生的是( )
A.降水减少 B.气温急剧上升
C.风暴天气明显增多 D.降水季节变化更加显著
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9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4.据图推测,该日导致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温带高压 D.热带低压
5.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6.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本次渤海湾风暴潮产生的原因还包括( )
①正值天文大潮②位于浅海大陆架③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④围海造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比B处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C、D、E、F四处海域盐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主要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乙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3)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能力提升
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鳀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 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以秘鲁鳀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9.该时段,甲、乙、丙、丁四海域最有利于秘秘鲁鳀栖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 )
A.向北偏移 B.向南偏移 C.向西偏移 D.原地不动
图为某海域表层某时段平均水温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海域表层水温变化规律直接受控于(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寒、暖流交汇 D.大气环流
12.5~6月图示海域水温不断降低,主要原因是( )
①西风漂流位置北移 ②太阳辐射减弱 ③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增强 ④反气旋活动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1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2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指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
(4)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图1中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D
6.A
7.解析: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该海域为北大西洋,乙处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甲处是加那利寒流,其中D处既位于副热带海区,又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因此蒸发量最大处海水盐度也最大。甲处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乙处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答案:(1)南北差异大 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 D
(2)南 北 加那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3)①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8.D
9.D
10.B
11.C
12.A
13.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太平洋赤道以南地区的洋流以副热带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太平洋的东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温度低;太平洋的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水温高。第(2)题,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洋面附近的气流由西侧的高压流向东侧的低压;高空由太平洋东侧上空流向西侧上空。第(3)题,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降水增多易形成洪灾;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易形成旱灾。第(4)题,厄尔尼诺现象使得赤道东部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
答案:(1)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
(2)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西侧高压流向东侧低压。
(3)东岸洪涝,西岸干旱。
(4)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海面自西向东的气流减弱了秘鲁寒流,鱼类饵料减少。
高中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精品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练习题
高中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海——气相互作用,1mm,被称为“世界干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