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基础巩固】
1.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解析:大气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赤潮的形成与臭氧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但这不是信风的形成原因。
答案:B
读某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单位:×0.484 W/m2)分布图,完成2~4题。
2.图中海域向A岛及所在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最主要途径为 ( )
A.赤道暖流、东南信风 B.西风漂流、西北风
C.北大西洋暖流、西南风 D.季风洋流、西南季风
3.造成图中B地数值高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水温高 B.晴天多、光照强
C.风力大、蒸发旺盛 D.暖流影响的水温高
4.参与图示地区水热平衡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中不包括( )
A.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
B.西风、拉布拉多寒流
C.西北季风、千岛寒流
D.极地东风、墨西哥湾暖流
解析:第2题,A岛为大不列颠岛,所在大洲为欧洲,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大西洋向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主要途径为北大西洋暖流及西南风。第3题,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B地有暖流经过,水温高,因而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第4题,图示区域为北大西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流系统中有东北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但不包括西北季风;大洋环流系统中不包括千岛寒流,千岛寒流属于太平洋洋流系统。
答案:2.C 3.D 4.C
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箭头代表降水、蒸发、径流与水汽输送,数字表示循环量),完成5~6题。
5.图中哪组环节与奔流的长江关系最密切( )
A.P、M、T、S B.P、M、N、S
C.M、T、S、N D.S、P、Q、N
6.人类目前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M B.Q C.N D.S
解析:第5题,图中P、T组成海上内循环,Q、N组成陆地内循环,P、M、N、S表示海陆间循环。奔流的长江属于海陆间循环,与P(海水蒸发)、M(水汽输送)、N(降水)和S(径流)关系最密切。第6题,地表径流是人类目前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答案:5.B 6.D
7.厄尔尼诺现象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出现干旱少雨天气,易发生森林大火,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升气流代替了下沉气流
B.下沉气流代替了上升气流
C.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D.赤道低压带的控制
解析: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成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答案:B
8.读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处为“5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M处海面水温为5 ℃
B.M处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5 ℃
C.M处海面水温比海底高5 ℃
D.M处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
(2)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称为 现象。
(3)厄尔尼诺现象对南美洲西岸降水的影响是 。
解析: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较常年偏高,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甚至引发洪涝灾害。拉尼娜现象是反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1)D
(2)拉尼娜
(3)降水增多,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拓展提高】
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单位:×0.484 W/m2)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 二者之间的热量传递关系。 (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10.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 )
A.230 B.180 C.110 D.90
解析:第9题,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传递关系。第10题,A处于200×0.484 W/m2闭合等值线区域内部,而
200×0.484 W/m2等值线两侧为平行的150×0.484 W/m2等值线,因此可判断A处的数值范围为200<A<250。
答案:9.B 10.A
分析下表,完成11~13题。
地区 | 气温 日较差 | 气温 年较差 | 最高 气温月 | 最低 气温月 |
甲 | 大 | 大 | 7月 | 1月 |
乙 | 小 | 小 | 8月 | 2月 |
1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均在北半球
B.甲、乙均在南半球
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12.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C.甲具有海洋性,乙具有大陆性
D.甲具有大陆性,乙具有海洋性
13.造成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C.海陆差异 D.洋流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海陆差异对沿海与内陆地区气候差异的影响。第11、12题,从表中可知,甲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较大,气候的大陆性较强,从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不难判断其在北半球;乙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较小,海洋性强,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8月、2月,可看出乙地应位于北半球。第13题,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主要是海陆差异造成的。
答案:11.A 12.D 13.C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辽宁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如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14~15题。
14.“海浩”现象常出现在( )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15.“海浩”现象发生时( )
A.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解析:第14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实为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选项四个时间中,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其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D项正确;春季子夜的降温幅度没有冬季清晨大(可联系“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这一知识点),A项错误;夏季冷空气欠发育,秋季正午气温较高,水汽难以凝结,B、C两项错误。故选D项。第15题,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现象发生时,海—气间温差大,有利于加剧海面蒸发。同时,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特点,故选A项。
答案:14.D 15.A
读图(表层水温距平值),完成16~18题。
16.出现图示水温状况的原因是( )
A.东北信风减弱 B.赤道暖流增强
C.东南信风减弱 D.西风漂流增强
17.图示水温分布状况下( )
A.形成拉尼娜现象
B.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C.该海域热量收支平衡
D.扰乱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
18.受图示海域水温状况影响,可出现的现象为( )
A.马来群岛持续多雨
B.智利沿海出现台风
C.美国西南部降水增多
D.秘鲁渔场的渔业产量增加
解析:第16题,图示信息反映了赤道地区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其原因为东南信风势力减弱,造成冷海水上泛现象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第17题,图示水温状况反映的是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发生时,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异常。第18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候由温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马来群岛出现干旱天气;智利会出现洪涝灾害,不会出现台风活动;秘鲁渔场渔业产量大幅下降。
答案:16.C 17.D 18.C
【挑战创新】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月下旬,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如图甲所示时,秘鲁渔场一片萧条,成为一片毫无生气的“死海”。
甲
乙
(1)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图甲中水温分布联系密切,描述图中A、B之间的水温分布特点,并由此推测A、B之间的风向及成因。
(2)在图乙中画出此时的海水运动方向。
(3)当上述现象发生时,我国冬半年天气将会怎样?简析原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水温升高,这种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第(1)题,A、B两处由于温度差异,产生气压差异,从而在A、B两地间产生了热力环流。第(2)题,此时,赤道附近风向由A吹向B,赤道附近太平洋温暖的表层海水向东移动。第(3)题,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冷空气南下,所以我国冬季较暖和;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常年旺盛,天气较常年干燥。
答案:(1)A处水温较B处低。 A处水温低,形成高气压;B处水温高,形成低气压,此处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风由A吹向B,形成西风。
(2)如下图所示。
(3)冬季温暖干燥。 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冷空气南下,所以我国冬季较暖和;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常年旺盛,天气较常年干燥。
高中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练习,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出现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