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测基础)
展开第一单元
(测基础)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沧海 烘托 丰茂 花枝召展
B.摇篮 宛转 天崖 水何澹澹
C.贮蓄 稀疏 宽敞 红波涌起
D.枯藤 镶上 吝啬 淅淅沥沥
2.下列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春》一文的“绘春”部分,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冬天的济南“可真算得上是个宝地”这一结论。
C.《雨的四季》一文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D.《观沧海》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能够到此,幸运极了,我用此歌表达我的志向”。这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此诗的目的。
4.下文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春天的雨,( )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 )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
B.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
C.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
D.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④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B.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C.拟人 拟人 比喻 比喻
D.拟人 比喻 比喻 拟人
6.默写填空。(4分)
(1)___________,洪波涌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3)“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如唐朝诗人王湾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7.仿照画框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6分)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衙⑧,一舆人⑨镊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注】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⑪历:经过。⑫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⑬沾濡:浸湿。⑭居:守持。⑮傥:倘若,假如。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3分)
(1)日惟啖荠 日:_____________
(2)余谒公私第 谒:_____________
(3)更不复顾惜 复:_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10.【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分)
11.【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本诗作于作者漂泊西南,寓居草堂之时,时值暮春。
1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有“诗圣”美誉,创现实主义高峰,与李白合称“李杜”。
B.本诗“又”字写出了“春光易逝,无所作为”的心酸无奈。
C.本诗一、二句运用衬托手法,写出了清新亮丽怡人的风光。
D.本诗“借乐景抒哀情”,借融融春光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13.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写的画面。(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雨的四季(节选)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③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④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⑤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①段是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点明雨是美丽的,为下文写雨做准备。
B.第③段用“冷冽”“干涩”等词语表达负面感受,与第②段对春雨的喜爱形成鲜明对比。
C.文中的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春雨清新、润泽、甜美,而冬雨则自然、平静、纯洁。
D.这篇散文抒情性很强,描写许多充满诗意美的形象,处处流露出诗的美感、诗的激情。
15.第②段作者如何调动各种感官来描写春雨洗淋后的世界?请简要分析。(4分)
16.第④段作者对雨的称呼为什么要变换为“你”?请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初春
丁立梅
①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是冬天的模样,一切却又开始苏醒。
②我喜欢杉树。裸露着铁锈红的筋骨,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像铮铮铁骨的汉子。
③穿行在一片杉树林中,风吹落一片一片的阳光,像吹落一瓣一瓣的梨花,在铺着铁锈红的落叶上,跳跃、闪亮。林子也是透亮着的。杉树们沐着光,静默地微笑,我看着,长长久久地看着,有眼泪涌上来。美好的事物,总叫人心里柔软。
④我喜欢池塘和小河。水刚刚睡醒,很清澈,眉眼儿盈盈。
⑤我站在一条河边,亦是长久地站着。我喜欢水里面的倒影,芦苇的,树的,还有茅草们的。去年开过花的美人蕉和再力花,还有远处的一座小拱桥,它们倒映在水里面的样子,比在岸边的样子要动人。水波温柔地抚摸它们,这让它们有着说不出的温婉和妩媚。
⑥我喜欢岸边暗生的苔花。嫩黄的,柔软的,又是毛茸茸的。我很想挖一点带回来长。想想,又作罢了。它们还是在它们的广阔天地里比较好,呼吸自由的空气,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星辰。
⑦我喜欢柳枝儿。上面爬满淡黄的乳芽,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真是霸气得不得了。柔中带刚。
⑧我喜欢含苞的花木。梅树、海棠、樱花树、桃树、杏树、梨树、红叶李,它们的身上,爬满了花骨朵儿。这些花骨朵儿如一个个音符,等着春风的手去轻弹。都是人生初相见的模样啊,纯洁、羞涩、懵懂。
⑨我喜欢刚钻出土的小草。它们小模小样,披一身淡黄的新绿,睁着新奇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遥看如一抹绿烟轻起。
⑩我喜欢鸟的鸣唱。分别了一个冬天,它们回来了。这是久别重逢。它们彼此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于是都扯着嗓子唱啊说啊,啾啾唧唧个没完没了,又愉悦又欢欣。我一听就是小半天,直听得心里面长出温柔的水草来。
⑪我喜欢风。这个时候的风,可以称作春风了。它们也作势般扑过来,但你不要怕,它们纯粹是吓唬人的。它们少了凌厉和尖削,多了轻抚的温柔和好意。我能闻见风里面的清香和清新。哪处的花开了吗?哪处的小草和新叶长出来了吗?
⑫我跟着风走,一边走一边找。我找到结香了,好几大棵的。上面的花苞苞,有的已撑不住开了。我低头闻闻,香得很。我还找到了一些野荠菜,绿汪汪的。真好啊,在城里的绿化带里,居然有从乡下跑来的野荠菜。
⑬我喜欢小虫子。我在看书,书里面突然爬出一只小虫子,居然是一只漂亮的小瓢虫。好奇怪,难道一个冬天,它都躺在我的书里面睡觉?若不是,它又是从什么地方跑来的?神奇的世界里,住着太多神奇。
④我喜欢稚童。白天,太阳好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戴着厚厚的小绒帽了,也不用穿得那么臃肿了。他们追着一朵阳光,蹒跚着向前奔去,一个博大的世界,在等着他们。
⑤我一边笑着看,一边在心里面说:“孩子,你且慢慢走,慢慢长啊。人生最美莫过孩童时。”
(有删改)
17.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主要是从哪四个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的?(4分)
18.根据提示赏析下面句子。(4分)
上面爬满淡黄的乳芽,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真是霸气得不得了。(从修辞手法角度)
19.文章重点描写初春各种美丽的自然景物,为什么最后以写孩子结束全文?(6分)
20.研读第⑪⑫段中描写春风和春天的句子,对比链接材料,分析其内容和手法的异同。(6分)
【链接材料】“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精彩,发现生活中蕴藏的哲理……这些发现,会让你得到与众不同的美丽与欣喜,品味更多的快乐与趣味。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让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风景更加绚烂。
请以“发现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花枝召展”——“花枝招展”。B:“天崖”——“天涯”。C:“红波涌起”——“洪波涌起”。故选D。
2.答案:C
解析:C.划分有误,“夜郎”是地名,不能分开。应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春花图”的顺序应在“春风图”之前;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是通过对比得出结论;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正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故选C。
4.答案:C
解析:(1)细腻:细致,精细,光滑。凉爽:清凉爽快。依据抒写的对象“春雨”,应该选用“细腻”,因为“春雨”给人的感受不是清凉爽快。可排除BD。(2)根据语境“夏天的雷”“猛烈”,第二空应选择“迅疾”,可排除A。(3)“秋天的风”可用“凉爽”形容。(4)根据关键词“呵护”可知“冬天的雪”是“慈祥”的。故选C。
5.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依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征进行判断。第一句“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很显然是比喻句,这样就排除了C项和D项,第二句根据“暖和安适地睡着”,可以确定是拟人句,这样就确定了答案为A。
6.答案:(1)秋风萧瑟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答案:(1)惠风和畅 莺飞草长 是生命的萌发
(2)明月朗照 五谷飘香 是生命的纯熟
解析:本题运用【仿写五相法】。一看话题是否相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对象、内容方面相关;二看句式结构是否相仿;三看修辞是否相同;四看感情基调是否相一致;五看字数是否相等或大致相等。在组织语言时,还要讲究创新,富有文采。本题在作答时要结合句子内容进行仿写。
8.答案:(1)每天;(2)拜见;(3)再
9.答案:(1)等长大后,登上泰山极顶。
(2)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
10.答案:因蔡元定读书广博、学问深厚,令人惊叹,所以朱熹称他为老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吾老友也”是朱熹“扣其学”后发出的感叹,联系上文“于书无不读”可知因蔡元定读书广博、学问深厚,令人惊叹,所以朱熹称他为老友。
11.答案:以日常生活小事来说理,以小见大,浅显易懂,使“我”终生难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应判断出王廷相的教导方式。阅读文章可知,王廷相通过“吏卒雨后穿新鞋行走,刚开始战战兢兢,后来浸湿了鞋子,便不再顾惜”这件生活小事,自然引出“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的道理对“我”进行教导。据此可看出王廷相以日常生活小事来说理。然后分析这种教导方式的妙处。考生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小事来劝谏的妙处以及文中“终身不敢忘”一句可知,这类说理方式以小见大,浅显易懂,使“我”终生难忘。
12.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又”字表达了作者漂泊的感伤。故选B。
13.答案: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徉;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火红一片。
14.答案:B
解析:文章第③段用“冷冽”“干涩”等词语,突出了冬雨的特点,并不是“表达负面感受”。故选B。
15.答案: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如“绿茵茵”从视觉角度表现树叶的颜色,“沙沙”从听觉角度写小草翻动的声音,“芳甜”则从嗅觉角度写空气的味道。
16.答案:第④段作者直接抒发对雨的渴望和赞美。用第二人称“你”,更进一步表达无法抑制的强烈情感。
17.答案:作者主要是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应从文中找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其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写的。如用“裸露着铁锈红的筋骨,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来描写杉树,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用“嫩黄的,柔软的,又是毛茸茸的”来描写苔花,这是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写的;用“扯着嗓子唱啊说啊,啾啾唧唧个没完没了”来描写鸟的鸣唱,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用“我低头闻闻,香得很”来描写结香,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8.答案:使用了比喻、引用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柳枝儿刚刚抽芽时柔中带刚的姿态,表达了对柳枝儿的喜爱之情。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首先应明确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和比喻、引用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19.答案:孩子象征着人生的春天。作者在描写并赞美初春美景的同时写到可爱的孩子们,并提醒他们珍惜孩童时光,脚踏实地地成长,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
解析:文章前面描写了初春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最后两段话锋一转,写到孩子。由初春的美景自然地想到人生的春天,而孩子象征着人生的春天。以写孩子结束全文,提醒他们珍惜孩童时光,脚踏实地成长,同时也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祝愿。
20.答案:同:都描写了春风的和煦温柔和芳香,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都从触觉和嗅觉角度进行了描写。异:《春》还从听觉角度表现春的活泼和生机。
解析:解答此类型的题目,要认真对比,从中找出内容和手法的异同之处,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知,它们都描写了春风的和煦温柔和芳香,并且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从触觉和嗅觉两个角度进行了描写。不同之处在于,《春》除了触觉和嗅觉,还从听觉的角度进行了描写,表现了春的活泼和生机。
21.答案:
发现身边的风景
当我们在校园中行色匆匆,总与同学一起抱怨学习生活枯燥无味的时候,怎么会看见花坛中一簇簇的小花已鲜艳了枝头?当我们在家中总嫌作业太多、心情烦躁的时候,怎么会看见疲惫的母亲依然在辛苦劳作?当我们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抱怨路太堵误了时间的时候,怎么会看见警察叔叔紧张而凝重的表情和额头上的汗珠?
我们总在生活中抱怨种种不如意,但在声声抱怨中,我们又遗失了多少美丽的风景呢?
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风景一定是至美的。那些街边石缝中的花花草草需要我们放慢脚步、平静心情,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那阵阵的花草之香需要我们用轻松愉悦的心情去享受!
谁说亲情不是一道风景呢?我们要用宁静且充满爱的心灵去感受它。劳作时的母亲是儿女眼中的风景,那丝丝白发是其奔波与操劳的见证。这样的风景不就在我们身边吗?
还有那些辛苦工作的交警、环卫工人,他们对社会的那份责任心不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那些坚毅的眼神,那些向前弯曲的脊背,那一双双忙于指挥交通、清扫街道的手,都是我们身边美丽的风景啊!
大自然中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社会中充满爱与责任的一切也都是美丽的风景。其实并不是我们身边没有风景,而是我们丢失了发现风景的眼睛。当我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能够感受美的心灵去观察世界时,我们会顿悟——原来身边处处有风景。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前半部分给出的“发现”一词,指看到以前未见过、未注意的事物或发现以前不知道的规律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体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体现出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思考。“发现”之后的横线上所补内容应与题目给出部分融为一体,力求给人以新颖感。可以写成记叙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通过叙事,写出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还可写成散文,通过自身所见,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