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4、第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4、第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共3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阅读训练
(答案与解释)
课内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在文中“( )”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间”字是一个多音字,在本文中读作 ,组词为 ,在这个词语中,“间”表示 。“间”的另一个读音是 ,“课间操”中“间”的意思是 。
3.选段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着急时就过桥。 B.走搭石时要走得快一些,过桥时可以慢些。
4.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语段,你了解到该片段主要写的是 。
5.这段话先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我是从“ ”这个词语中知道的;再写 美,我是从“ ”这个短语中知道的;最后写 美,我是从“ ”“ ”中知道的。
6.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事?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填一填。
作者借搭石赞美了乡亲们 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 民风。
7. 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 、 、
、 。
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
【答案】1.如果 就 2. jiàn 间隔 不连接,隔开 jiān 中间 3.B 4.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5. 协调有序 走搭石的声音 轻快的音乐 走搭石的画面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6.摆放 走 赞美
无私奉献 淳朴 7. 善良石 勤劳石 友爱石 尊老石 8.助人为乐、和同学团结友爱、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解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先分析前后句是什么关系,然后考虑用什么关联词。这里是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假设“前面的人突然停住”,结果是“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根据语义可以填“如果……就”。
2.本题考查字音、字义。
“间”有两个读音,为“jiān” 和“jiàn”。课文中“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组的词是“间隔”,其中的“间”读作“jiàn”,“间隔”意思是:事物相隔的距离。所以“间”在这里的意思是不连接,隔开。“课间操”意思是:课间体育活动,广播体操。所以“间”在这里意思是中间。
3.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指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应该走得慢些。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选B。
4.本题考查了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片段主要写了如何走搭石,结合“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5.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先写了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然后写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最后写的是走搭石的画面美。
由文中“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知,“协调有序”意思是: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体现出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
由文中“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可知,这里写的是走搭石的声音,其中“轻快的音乐”体现出走搭石的声音美。
由文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这里写的是走搭石的画面,其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意思是:清澈的水流在随风飘荡,人影多,姿态美。体现出走搭石的画面美。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课文围绕“搭石”先写了什么是搭石,即:介绍搭石。然后描绘了老人及时调整、摆放搭石,接着写了人们协调有序的走搭石,最后是对搭石进行赞美。所以顺序是: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
作者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淳朴的民风。
7.本题考查短文的理解能力。
搭石这篇课文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在给搭石取名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美好的词语。如:善良石、勤劳石、尊老石等等。
8.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搭石》这篇课文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如果想成为一块“搭石”,也需要具备美好的品质。如:我在生活中会助人为乐、和同学处好关系。
快速阅读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
当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有几只鸟在争论,看谁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做一个实验。鹰觉得自己肯定能飞得最高,于是就越飞越高,直到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其他的鸟都已经回到地上,只有鹰还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它没有想到,在它的背上趴着一只很小的小鸟。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高。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像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飞得更高一些。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我想,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就像那只鹰,是他们帮助我飞得更高。
9.本文2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为 。
10.请在文前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题目。
11.文中第 自然段是母亲给“我”讲的故事。
12.小鸟比鹰飞得高,是因为 。
13.“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这句话中的“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指的是 。
14.试想一下,那只小鸟得了冠军后,会对那只鹰说些什么呢?
。
【答案】9.3分钟 10.鹰背上的小鸟 11.2##二 12.开始时,小鸟趴在鹰的背上被带上高空,当鹰飞不动时,它才从鹰的背上飞了起来 13.在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 14.它会说:‘谢谢您,正因为有了您的帮助,我才会飞得这么高,才会获得冠军。以后,我也会帮助别人,就像您帮助我那样。”
【解析】9.本题考查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因人而异。五年级的学生,200余字的短文,阅读时间大概为2至3分钟。
10.本题考查了给文章加合适的题目。
熟读文章,文章中主要讲鹰背上小鸟的故事,所以可以将文段的主要事物作为题目。即:鹰背上的小鸟。
1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段落。
由文中“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和“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像我们的生活。”,可知文段第二自然段是写母亲给“我”讲的故事。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高。”可知,小鸟比鹰飞得高,是因为开始时,小鸟趴在鹰的背上被带上高空,当鹰飞不动时,它才从鹰的背上飞了起来。
13.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我想,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就像那只鹰,是他们帮助我飞得更高。”可知,“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指的是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
1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意,可知小鸟借助老鹰取得了胜利。可以从小鸟感谢老鹰的角度回答。如:谢谢你,因为有了你的帮助,才让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阅读理解。
搭石(节选)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5.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 流水 月光 笛声
16.请用“﹏﹏﹏”画出这几段话的中心句。
17.用小标题概括这三段话,分别是:
① ② ③
18.找出第一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出家乡人什么样的品质?
(1)动作词语:
(2)品 质:
19.读了选文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
【答案】15. 潺潺 融融 悠悠 1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7. 忧人之忧摆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互相谦让过搭石 18. 摆放 赶路 发现 放下 找来 搭上 踏 离去 勤劳 奉献 充满爱心 19. 动作 协调有序 声音 嗒嗒 画面 画一般
【解析】15.考查了词语的积累,
结合“清波漾漾”词语的形式是:ABCC,可以此分析仿写。如:流水淙淙、月光灿灿、笛声脆脆。
16.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
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描写了家乡搭石及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生活场景。故中心句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7.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第一段话主要写了人们摆搭石的情景。故标题可为:摆搭石。第二段主要写了人们过搭石时的优美动作。故标题可为:过搭石。第三段主要写了人们谦让过搭石的情景。故标题可为:谦让过搭石。
18.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1)从“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可知,动作词语:摆放 赶路 发现 放下 找来 搭上 踏 离去
(2)乡亲们无私奉献、互助友善、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
19.考查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从“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这段话先写行人走搭石的 动作美,我是从“协调有序”这个词知道的;再写走搭石的 声音美,我是从“嗒嗒”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走搭石的“画面”美,我是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知道的。
课外拓展阅读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shě shè)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做 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zhé zhē)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 应)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0.为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我的姥姥 B.姥姥的剪纸 C.我爱姥姥
21.“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说明了
。
22.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生字。
2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心境”指的是 ;“梦境”指的是
;表达了“我” 。
【答案】20.B 21.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22.shě 做 zhē 应 23. “我”对姥姥和家乡的思念 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以及和姥姥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解析】20.本题考查了如何给文章加合适的题目。
结合文章内容,可用主要人物作题目,也可用主要事件来作题目,还可以用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来作题目。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所以B选项正确。
2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说明了姥姥剪的东西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22.本题考查字音及字形。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左邻右舍:zuǒ lín yòu shè,泛指邻居。[shě]舍弃、施舍。划去“shě”。
折:[zhé] 断;弄断;[zhē]翻转,划去“ zhē”。
劳作:劳动(多指体力劳动)。划去“做”。
映现:显现。划去“应”。
23.本题考查理解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心境就是说人在记忆的片段里,就会打开尘封的记忆,就像播放电影一样,那样怀旧!而梦境,总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心境”指的是我”对姥姥和家乡的思念。结合句子“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可知“梦境”指的是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以及和姥姥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村小路上
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一条小路上行进。
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小溪dǎnɡ zhù( )了他们的去路。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充满着胜利的微笑。
第二个也一跃而过。
第三个、第四个……都过去了。他们同样回过头迎接后来者。
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mò mò de( )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
“走吧。”他招呼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山路旁边,有一根枯树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
树枝横在眼睛前面,多不方便啊!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shù shāo( ),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弹回到原来的地方。
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
又是最后一个人,他也是一伸手,握住树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地把它zhé duàn( )了,轻轻地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
24.读拼音在括号中填上词语。
25.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方便(biàn pián) 弹回(tán dàn) 着地(zhuò zháo) 凌空(lénɡ línɡ)
2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胜利( ) 前进( ) 容易( ) 崎岖( )
27.理解短文并填空。
短文中设置了两处场景:一处是过小溪,大家都 ,只有最后一个 。
另一处是一根枯树枝挡住了去路,前面的人 ,最后一人
。从这两处表现可以看出最后一人 ,其他人 。
28.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答案】24.充满 默默地 树梢 折断。
25.方便(biàn√ pián)弹回(tán √ dàn)着地(zhuò zháo√)
26.失败、后退、困难
27.一跃而过 把石头放在溪中间,作为一座“桥”
拨开树枝就走开 把树枝折断,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
乐于助人或为他人着想 自私
(5)最后一个人 因为他处处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是社会的楷模。
【详解】(1)汉字书写的考查。主要是易错字的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正确书写。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
(2)多音字辨析的考查。注意平时积累,可通过组词、造句等加深记忆。
(3)对反义词积累的考查。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的方法:①抓词素的反义 。如:“坚固”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温”的反义词是“寒”、“暖”的反义是“冷”,因此,“温暖”的反义词是“寒冷”。 ②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如:“潮湿”的反义词就是“不潮湿”, 表示“不潮湿”的词就是“干燥”,因此,“潮湿”的反义词是“干燥”。③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有些词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因此,对这类词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它的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
(4)对文本内容理解与信息提取的考查。结合具体的语境,按照题干的要求,分别回答。注意,人物的形象与人物的行为息息相关。
(5)对文本中心的理解。结合文章中对人物行为的描绘即可解答。意对即可。
阅读练习。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才能过溪。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ān jiàn)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 sh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cǎi chǎi)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9.用“√”选择文中汉字的正确读音。
30.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32.什么是搭石?在文章中用“____”画一画。
33.用波浪线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答案】29.jiàn√ sú√ cǎi√ chuò√ 30.如果 无论 只要 如果 就 31.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就是指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32.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3.紧走搭石慢过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阅读《将相和》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壁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34.本文段共3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 )分钟。
35.阅读文中划“ ”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这情形”指的是 。
(2)蔺相如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3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秦王要拿十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 )
(2)蔺相如说如果秦王不信守承诺,他就拿着和氏璧与秦王同归于尽。 ( )
(3)蔺相如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连夜抄小路回到了赵国。 ( )
37.根据上文,请用一个词概括蔺相如的品质:( )
【答案】34.5 35. 秦王拿着璧,赞不绝口,绝口不提15座城的事 蔺相如说,那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36. × × √ 37.机智勇敢
【解析】34.本题考查阅读的时间。
本文段有两段,共300余字,阅读时间不宜太长。阅读方法有:(1)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2)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3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这句话写出了秦王看到和氏璧后的表现,此时的秦王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写了蔺相如看到此时秦王的表现,便想方法将和氏璧拿回手中。所以“这情形”指的是秦王拿着璧,赞不绝口,绝口不提15座城的事。
(2)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改人称。本题要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将第二人称“您”改为第三人称“秦王”。改为:蔺相如说,那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3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错误。由“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2)错误。由“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蔺相如说如果秦王不信守承诺,他就拿着和氏璧与自己同归于尽,并不是拿着和氏璧与秦王同归于尽。
(3)正确。由“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可知。
3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段写了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后,就以命相搏,迫使秦王约定时间举行典礼,从而赢得逃走的时间。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勇敢无畏,机智勇敢能随机应变的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记下所用时间,并完成练习。
阻用赵括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
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ǔ lǚ)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秦军间(jiān jiàn)谍说:“秦军所厌恶(è wù)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yīng yì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后来,赵括果然惨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蔺相如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去世的。
38.请用“﹏﹏﹏”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39.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0.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加点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置之不理: 。
41.用“ ”画出赵括惨败的原因。
4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43.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
【答案】38.公元前266年 公元前259年 后来 39.lǚ jiàn wù yìng 40.理睬。文中指廉颇对秦军的挑战,不理不睬。 41.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42.蔺相如是一个目光长远、敢于谏言的人。 43.纸上谈兵
【解析】38.本题提取文章关键信息。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文中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句是公元前266年、公元前259年、后来。
39.本题考查了多音字的辨析。
屡:lǚ,副词。屡次;多次。
“间”[jiān]方位词。中间:彼此~。[ jiàn]嫌隙;隔阂:亲密无~。“间谍”的“间”应读“ jiàn”。
“恶”[è]恶劣,坏:~习。[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厌恶”的“恶”应读“wù”。
“应”[ yìng]顺合,适合:~变。yīng]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应变”的“应”应读“ yìng”。
40.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理:理睬。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41.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地三自然段的“‘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可知答案。
42.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赵括纸上谈兵,说明蔺相如有识人之能,很有见识,另一方面阻用赵括,可见他忠心爱国、尽职尽责、敢于谏言。
43.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积累。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 ),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44.选文中有两种不同的问句,第一种是 问句,第二种是 问句。请将“ ”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
4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 ”的句子,并将其填入文中括号中。
46.用波浪线画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47. 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蔺相如呢?
【答案】44. 疑 反 秦王我都不怕,是不会怕廉将军的。 45.负荆请罪 46.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47.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解析】44.本题考查对问句的辨析和改写。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是一个疑问句,写出了人们对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回避这件事感到不理解。“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反问句,写出了蔺相如根本汪怕廉颇。把反问句换个说法,就是改成陈述句,其方法:去掉反问词“吗”,把“还会”改为“不会”,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的。
4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画线句子“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可以用“负荆请罪”。
4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句话可知,“往回赶”的原因是: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4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可知,廉颇是一位知错能改的人。
结合“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可知,蔺相如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课外拓展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璞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继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璞玉,坐在山脚下哭泣,连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过。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作石头,一片忠心却成了罪名。”
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仔细打磨,果然是一块熠熠发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48.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49.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
50.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
【答案】48. 欺骗 奉献 49.因为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荆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被两位君王砍掉了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50.C
【解析】48.考查近义词。
蒙骗,欺骗。结合“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来看近义词为欺骗。
贡献,把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结合“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来看近义词:奉献。
49.考查内容理解。
短文写了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两次献玉都被楚王当做石头而相继失去了双脚。第三次楚文王才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成了宝玉,这就是“和氏璧”的由来。
50.考查短文中心理解。
短文的重点在于汴和不怕牺牲为皇帝献上宝玉,揭示了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的道理。
A.有误。“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太过片面。
B.有误。“是玉石鉴别专家。”说法错误
阅读《将相和》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51.“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句中“厉害”的意思是( )
A.剧烈,严重 B.严厉,严格 C.凶猛,难以对付 D.利害
52.文中画“﹏﹏﹏”线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的一项是( )
A.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 B.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C.秦王我都不怕,不会不怕廉将军。 D.秦王我不怕,怕廉将军啊!
53.“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个句子,从强调保卫的对象来看,朗读时重音的词应是( )
A.他们 B.同心协力 C.保卫 D.赵国
54.文中画“ ”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环境描写 D.外貌描写
【答案】51.C 52.B 53.D 54.B
【解析】5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句子的意思是: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睿智、勇猛,难以对付?显然,句中“厉害”的意思是:聪明、勇猛,难以对付。
5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句子的意思是:我不怕秦王,也不怕廉将军。显然,“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最符合题意。
5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句子朗读。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句子朗读相关方面的知识。
“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个句子,从强调保卫的对象来看,朗读时重音的词应是“保卫”后面的名词,即“赵国”,即需要保卫的对象。
因此,“赵国”需要重读。
5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描写方法。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描写方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A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B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C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D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通过分析可知,文中画横线句子主要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因此,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
课外类文阅读。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茶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chuāng),她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枝荷叶。原来女人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枝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55.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词打“√”。
56.“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57.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作者非常留恋老家院子里的荷花 B.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C.赞颂祖母高尚的品质
【答案】55.喜爱;番;代。 56.只要荷叶能帮人治病,即使不开花也不会觉得可惜。说明祖母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57.C
【解析】55.此题考查了对近义词的区分和对多音字的掌握。爱好:是人类在空闲时间喜欢做的休闲活动。喜爱:对人或事物产生好感或兴趣。故在“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一句中应选择“喜爱”。在“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一句中,“番”为量词,“翻”为动作,故选择“番”。在“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一句中,“代”为替的意思,而“带”泛指狭长形条状物,故选择“代”。
56.此题考查了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做这类题首先要统观全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分析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荷叶能帮人治病,即使不开花也不会觉得可惜。说明祖母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57.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讲述了视荷花像亲孙子一样的祖母,听到荷叶能帮助一位母亲的孩子治好病,就毫不犹豫的剪下片片荷叶送给哪位母亲,赞颂了祖母高尚的品质。
阅读短文。
一个这样的老师
①怀特森先生教我们六年级的科学课。第一节课上,他问我们:“谁知道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同学们面面相觑(xū qù),就连生物比赛得过奖的比利也都(惊奇 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② 哦 没有人知道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 那是一种夜行兽 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 说着 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 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③第二天,怀特森老师对上次讲的内容进行了测验,我胸有成竹地答好了卷子,交给老师。
④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悄悄周围的同学,每一个人都没及格,比利正气恼地捶桌子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⑤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解释道:“很简单,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得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⑥“从来没有过?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比利问。
⑦“那件头骨嘛,”怀特森老师笑了,“不过是马的头骨罢了。”
⑧“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
⑨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儿什么。
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每堂课我们都十分注意听讲。有时老师讲着讲着,下面就会有同学清清嗓子,说:“凯蒂旺普斯。”接着他站起来,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这样做是很有趣的。当然,多数的时候,我们怀疑错了,但老师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时,就加深了我们队事物的理解;有时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它又促使老师去纠正错误。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有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事讲给一位邻居,他(惊奇 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nòng lòng)你们。”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58.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和读音。
59.给短文第②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6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胸有成竹:
郑重其事:
61.短文第①-⑩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简要概括。
62.短文中的“新怀疑主义”学习方法指的是 。
63.读全文,回答问题。
(1)第④自然段中说,这次测试班里的“每一个人都没及格”,你知道怀特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2)第⑩自然段中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儿什么。”你认为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学到什么呢?
(3)你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64.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题目叫“我最好的老师”。这两个题目,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答案】58.xū 惊讶 惊奇 lòng 59.“ ! 。 ” “ , 。 ” , , 60. 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表现我对试卷的答案很有信心。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写出了怀特森老师讲课的时候态度严肃认真。 61.怀特森先生通过在课堂上编造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动物,来教会了我们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62.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63. 表面看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错的,错的答案不能得分,实质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怀疑精神。 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敢于发问的勇气。 思想独特、教育方法独特、用心良苦、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 64.我喜欢“一个这样的老师”这个题目,因为怀特森先生用他独特的方法,教会了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失误真伪和怀疑的能力,明白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这使我们终身受益。
【解析】略
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 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
65.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正确的是( )
A.不过 只要 立刻 而且 B.不过 而且 只要 立刻
C.而且 只要 立刻 不过 D.只要 立刻 过 而且
66.把“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这句话改写成反问句,意思不变。
6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什么?
【答案】65.B 66.怎能轻易让人相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呢? 67. 作比较、列数字 具体地写出了光的速度快的特点。
【解析】65.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本选段选自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原文: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束光柱。故填空的关联词是:不过 而且 只要 立刻。故选:B。
66.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是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其方法是:给句子加上反问词“怎能……呢”,把“令人难以置信”改为“轻易相信”,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即:怎能轻易相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呢?
67.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画线句子“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句子是拿光的速度与流星体的速度进行比较,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三十万千米每秒”“快几千倍”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就突出了光的速度很快的特点。
(链接阅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记下所用时间,并完成练习。
北极的鸟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 )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 )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 )从遥遥数万千米外飞到北极来越冬,( )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68.结合语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69.这篇说明文写北极的鸟,我们可以抓住哪些句子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请在文中用“ ”画出这些句子。
70.这篇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在文中把相关句子用“﹏﹏﹏”画出来,并写出使用的说明方法。
。
71.“大约有9000种”中的“大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这样的语言在文中还有几处,请你找出一处写下来:
。
【答案】68.不仅 而且 宁可 也不 69.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70.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
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71. 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示大概,去掉就成了确定有9000种,与原文意思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
【解析】68.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与“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是递进关系,应选用“不仅……而且……”。
“从遥遥数万千米外飞到北极来越冬”与“愿意到南极去送死”是转折关系,表示关系的突然转变了。故选用“宁可……也不……”。
69.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阅读的速度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了北极鸟类的数量,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的原因。因此“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是每段的中心句。
7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1.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赏析。
大约:(副)表示估计的数目,大概的意思,若去掉了就是肯定有9000种,与原文的意思不相符,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的用词严谨和准确性。故不能去掉。
找出与之相同语言的句子。即: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
阅读理解.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 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会出现一来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的七圈!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
7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正确的是( )
A.不过 只要 立刻 而且 B.不过 而且 只要 立刻
C.而且 只要 立刻 不过 D.只要 立刻 不过 而且
7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句子的意思。
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半!
7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7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
(2)如果按照声音的传播速度,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 )
(3)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
【答案】72.B 73.光速是极快的。 74. 列数字 作比较 75. √ × ×
【解析】7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本题可以根据课文原文来填空。原文是: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束光柱。
73.本题考查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解答时,要明白本句话写的对象,有什么特点?句子描写的是光速,“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半!”体现出了光速很快。故句子的意思是:光速是极快的。
7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句子“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中的“三十万千米每秒”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1)结合“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可知,说法正确。
(2)结合“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的七圈!”可知,说法错误。
(3)结合“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可知,说法错误。
课内阅读。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①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②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76.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选文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
77.抓住关键语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1)请用“________”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2)借助关键语句将下列图表补充完整。
流星体
约4万千米每小时
约30万千米每秒
(3)宇宙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8.第①自然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79.第②自然段中的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76.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 77.(1)①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②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2)火箭 光 约25万千米每小时
(3)光 78. 作比较 列数字 具体说明流星体速度之快 79.不能删去。“大约”表示大概,去掉就表示光速一定是30万千米每秒,改变了原句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符。“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76.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本题要求归纳段意,看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选文第一段主要讲述了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更快。第二段主要讲述了光的传播速度比流星体快,光速是最快的。结合各段意理解可知,选文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
77.(1)本题考查寻找文章关键句子的能力。
关键句指的是对表达文章内容或表现文章中心起着重要作用的语句。选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根据这个特点,找到每段讲述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的句子即可。
根据第一段“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可知,这个句子说明了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更快,故这个句子是该段的关键句。根据第二段“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这个句子说明了光的传播速度比流星体快,故这个句子是该段的关键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根据“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可知,这句话说明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更快,流星体最大速度可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且流星体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由此可推出火箭速度约为4万千米每小时。根据“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这个句子说明光的速度最快,光的速度约为30万千米每秒。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两个关键句“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快,光的速度比流星体的速度快,故光的速度是最快的。
7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列数字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根据第一段“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作比较,“6倍多”使用具体数据,突出了流星体速度之快。
79.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说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大约”表示大概,光的速度不一定都是30万千米每秒,如果去掉,句子就变成:光的速度是惊人的,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改变了原句意思。“大约”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故“大约”不能删去。
快速阅读课内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80.课文借助大洞、 、 等关键词介绍了地道里面的构造。看到这样的构造,我不由得想说: 。
81.我们可以通过概括语句主要意思,理解地道的特点,从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可以看出地道( )的特点。
A.功能齐全 B.较为舒适 C.隐蔽性强
82.地道的隐蔽性强主要体现在 。
83.这段话在介绍地道舒适、功能齐全时采用了 、 等说明方法。
【答案】80. 小洞 气孔 建造地道的人民群众真聪明 81.B 82.挖在地下,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 83. 列数字 举例子
【解析】8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可知,课文借助大洞、小洞、气孔等关键词介绍了地道里的构造。看到这样的构造,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中国人民真是特别的聪明啊!
81.本题考查对子的理解。
结合画线句子“地道有四尺多高”“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可知,作者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写出地道较为舒适的特点。故选:B。
8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可知,地道的隐蔽性强的主要体现。
83.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地道有四尺多高”“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等可知,短文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地道舒适和功能齐全的特点。
课内阅读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84.“奇迹”中“奇”的读音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组词( )。
85.根据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写写冀中人民在地道战中的对策。
火攻→( ) 水攻→( ) 毒攻→( )
86.假如敌人想出了更毒辣的法子,冀中人民会怎么做?
87.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88.你怎样理解“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答案】84. qí jī 奇数 85. 土和沙 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 吊板 86.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87.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联络。这里的“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的响声。 88.作者对利用地道战打击敌人的方法做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抗争的智慧和才能。
【解析】84.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
奇[qí] 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惊异。[jī] 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零数。
8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可知,对火攻的对策是:土和沙;对毒攻的对策是:吊板;对水攻的对策是: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
8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可知,假如敌人想出了更毒辣的法子,他们的对策是: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8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可知,人们在地道里是靠“无线电”和“有线电”联络的;“无线电”是指:人们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拉动铁丝牵住铜铃发出的响声。
8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从而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抗争的聪明智慧和才能。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子智送情报
游击队又打了个大胜仗,小王庄的老百姓个个喜气洋洋。
讲起打这个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三天前,游击队李队长找到儿童团团长虎子,说有一个重要情报要立即送到孙家庄去。虎子二话没说,就接受了任务。他把情报缝在棉衣里,就出发了。
①北风呼呼地刮着,像发怒的雄狮在吼叫,吹得小树弯了腰,吹得虎子脸都麻了。虎子把腰带紧了紧,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虎子来到通向孙家庄的必经之路——一座小桥。突然,他看到桥柱子上写着“不准通行”四个大字,桥上设了一个岗哨,一个鬼子兵正端着刺刀来回走着。怎么过桥呢?虎子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着。
天太冷了,鬼子哨兵站了十来分钟岗就得进屋换人。一个鬼子兵进去了,一会儿,另一个鬼子才出来,但是这段时间很短,谁也跑不过桥去。怎么办?虎子苦苦思索着,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当第一个鬼子刚转身进屋时,虎子就猛地向桥上冲去,等第二个鬼子刚要出来,虎子猛一回身,假装慢悠悠地向前走。②鬼子见虎子正向小王庄方向走去,就如同恶狼似的大声嚷嚷:“不准通行,不准通行,往回走!”虎子装作吃惊的样子,回过身来,向孙家庄方向奔去。就这样,虎子胜利地通过了封锁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因为情报送得及时,游击队打了一个大胜仗,连李队长都夸奖虎子机灵、勇敢。
89.我读这篇短文用了 分钟,并找出了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下面画上横线。
90.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填空。
句①中将 比作 ;“像发怒的雄狮在吼叫”,让我们体会到 。
句②中将 比作 ;“如同恶狼似的大声嚷嚷”,让我们体会到 。
91.虎子使用了怎样的计策,通过了鬼子的封锁线,完成了送情报的任务?请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来。
92.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89. 2 讲起打这个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90. 北风呼呼地刮着 发怒的雄狮在吼叫 风很大,天气十分寒冷 鬼子 恶狼 敌人的凶残 91.当第一个鬼子刚转身进屋时,虎子就猛地向桥上冲去,等第二个鬼子刚要出来,虎子猛一回身,假装慢悠悠地向前走。 92.虎子是一个机灵、勇敢的孩子。
【分析】89.本题考查阅读文章速度,文章中心句判断。
读速度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所能阅读的字数,或一定字数需要阅读的时间。一般每分钟为:三年级 214 个字,四年级 270 个字,五年级 286 个字,六年级 400 个字。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进行填写第一个填空即可。短文主要介绍了虎子凭借智慧送情报的故事。所以围绕“讲起打这个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写的,“有趣的故事”则是指虎子的送情报的故事。结合这个内容补充第二个填空即可。
90.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句①是比喻句,将“北风呼呼地刮着”的声音,比喻成“发怒的雄狮在吼叫”。突出了风大,天气寒冷的特点。
句②是比喻句,将“鬼子”比喻成“饿狼”,饥饿的狼非常凶残,运用这样的比喻句,突出了鬼子的凶残。
9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关键句子提取。
选文第⑥段主要介绍了虎子通过封锁线的办法。文章第五段“虎子苦苦思索着,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就是对第⑥段的引入。通过“当第一个鬼子刚转身进屋时,虎子就猛地向桥上冲去,等第二个鬼子刚要出来,虎子猛一回身,假装慢悠悠地向前走”。
9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描写进行分析。面对凶狠的鬼子,虎子却能成功将情报送了出去,所以分析时可以围绕“勇敢、机智、机灵”等进行分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注释】①遽(jù):急忙,立刻。②契(qiè):同“锲”,用刀子刻。③惑:糊涂
93.这则寓言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A.刻舟求剑 B.木已成舟 C.逆水行舟 D.破釜沉舟
9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涉江者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9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楚人有涉江者 B.是吾剑之所从坠 不辨是非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D.舟已行矣 行之有效
96.试将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97.寓言中的楚人可笑在哪里?
【答案】93.A 94.D 95.A 96.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97.可笑在不知道船在动,而掉下去的剑却不会跟着船走。
【分析】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到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阅读训练
(答案与解释)
课内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在文中“( )”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间”字是一个多音字,在本文中读作 ,组词为 ,在这个词语中,“间”表示 。“间”的另一个读音是 ,“课间操”中“间”的意思是 。
3.选段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着急时就过桥。 B.走搭石时要走得快一些,过桥时可以慢些。
4.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语段,你了解到该片段主要写的是 。
5.这段话先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我是从“ ”这个词语中知道的;再写 美,我是从“ ”这个短语中知道的;最后写 美,我是从“ ”“ ”中知道的。
6.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事?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填一填。
作者借搭石赞美了乡亲们 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 民风。
7. 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 、 、
、 。
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
【答案】1.如果 就 2. jiàn 间隔 不连接,隔开 jiān 中间 3.B 4.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5. 协调有序 走搭石的声音 轻快的音乐 走搭石的画面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6.摆放 走 赞美
无私奉献 淳朴 7. 善良石 勤劳石 友爱石 尊老石 8.助人为乐、和同学团结友爱、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解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先分析前后句是什么关系,然后考虑用什么关联词。这里是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假设“前面的人突然停住”,结果是“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根据语义可以填“如果……就”。
2.本题考查字音、字义。
“间”有两个读音,为“jiān” 和“jiàn”。课文中“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组的词是“间隔”,其中的“间”读作“jiàn”,“间隔”意思是:事物相隔的距离。所以“间”在这里的意思是不连接,隔开。“课间操”意思是:课间体育活动,广播体操。所以“间”在这里意思是中间。
3.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指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应该走得慢些。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选B。
4.本题考查了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片段主要写了如何走搭石,结合“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5.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先写了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然后写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最后写的是走搭石的画面美。
由文中“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知,“协调有序”意思是: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体现出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
由文中“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可知,这里写的是走搭石的声音,其中“轻快的音乐”体现出走搭石的声音美。
由文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这里写的是走搭石的画面,其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意思是:清澈的水流在随风飘荡,人影多,姿态美。体现出走搭石的画面美。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课文围绕“搭石”先写了什么是搭石,即:介绍搭石。然后描绘了老人及时调整、摆放搭石,接着写了人们协调有序的走搭石,最后是对搭石进行赞美。所以顺序是: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
作者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淳朴的民风。
7.本题考查短文的理解能力。
搭石这篇课文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在给搭石取名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美好的词语。如:善良石、勤劳石、尊老石等等。
8.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搭石》这篇课文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如果想成为一块“搭石”,也需要具备美好的品质。如:我在生活中会助人为乐、和同学处好关系。
快速阅读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
当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有几只鸟在争论,看谁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做一个实验。鹰觉得自己肯定能飞得最高,于是就越飞越高,直到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其他的鸟都已经回到地上,只有鹰还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它没有想到,在它的背上趴着一只很小的小鸟。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高。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像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飞得更高一些。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我想,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就像那只鹰,是他们帮助我飞得更高。
9.本文2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为 。
10.请在文前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题目。
11.文中第 自然段是母亲给“我”讲的故事。
12.小鸟比鹰飞得高,是因为 。
13.“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这句话中的“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指的是 。
14.试想一下,那只小鸟得了冠军后,会对那只鹰说些什么呢?
。
【答案】9.3分钟 10.鹰背上的小鸟 11.2##二 12.开始时,小鸟趴在鹰的背上被带上高空,当鹰飞不动时,它才从鹰的背上飞了起来 13.在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 14.它会说:‘谢谢您,正因为有了您的帮助,我才会飞得这么高,才会获得冠军。以后,我也会帮助别人,就像您帮助我那样。”
【解析】9.本题考查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因人而异。五年级的学生,200余字的短文,阅读时间大概为2至3分钟。
10.本题考查了给文章加合适的题目。
熟读文章,文章中主要讲鹰背上小鸟的故事,所以可以将文段的主要事物作为题目。即:鹰背上的小鸟。
1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段落。
由文中“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和“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像我们的生活。”,可知文段第二自然段是写母亲给“我”讲的故事。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高。”可知,小鸟比鹰飞得高,是因为开始时,小鸟趴在鹰的背上被带上高空,当鹰飞不动时,它才从鹰的背上飞了起来。
13.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我想,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就像那只鹰,是他们帮助我飞得更高。”可知,“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指的是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
1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意,可知小鸟借助老鹰取得了胜利。可以从小鸟感谢老鹰的角度回答。如:谢谢你,因为有了你的帮助,才让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阅读理解。
搭石(节选)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5.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 流水 月光 笛声
16.请用“﹏﹏﹏”画出这几段话的中心句。
17.用小标题概括这三段话,分别是:
① ② ③
18.找出第一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出家乡人什么样的品质?
(1)动作词语:
(2)品 质:
19.读了选文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
【答案】15. 潺潺 融融 悠悠 1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7. 忧人之忧摆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互相谦让过搭石 18. 摆放 赶路 发现 放下 找来 搭上 踏 离去 勤劳 奉献 充满爱心 19. 动作 协调有序 声音 嗒嗒 画面 画一般
【解析】15.考查了词语的积累,
结合“清波漾漾”词语的形式是:ABCC,可以此分析仿写。如:流水淙淙、月光灿灿、笛声脆脆。
16.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
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描写了家乡搭石及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生活场景。故中心句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7.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第一段话主要写了人们摆搭石的情景。故标题可为:摆搭石。第二段主要写了人们过搭石时的优美动作。故标题可为:过搭石。第三段主要写了人们谦让过搭石的情景。故标题可为:谦让过搭石。
18.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1)从“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可知,动作词语:摆放 赶路 发现 放下 找来 搭上 踏 离去
(2)乡亲们无私奉献、互助友善、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
19.考查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从“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这段话先写行人走搭石的 动作美,我是从“协调有序”这个词知道的;再写走搭石的 声音美,我是从“嗒嗒”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走搭石的“画面”美,我是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知道的。
课外拓展阅读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shě shè)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做 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zhé zhē)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 应)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0.为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我的姥姥 B.姥姥的剪纸 C.我爱姥姥
21.“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说明了
。
22.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生字。
2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心境”指的是 ;“梦境”指的是
;表达了“我” 。
【答案】20.B 21.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22.shě 做 zhē 应 23. “我”对姥姥和家乡的思念 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以及和姥姥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解析】20.本题考查了如何给文章加合适的题目。
结合文章内容,可用主要人物作题目,也可用主要事件来作题目,还可以用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来作题目。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所以B选项正确。
2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说明了姥姥剪的东西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22.本题考查字音及字形。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左邻右舍:zuǒ lín yòu shè,泛指邻居。[shě]舍弃、施舍。划去“shě”。
折:[zhé] 断;弄断;[zhē]翻转,划去“ zhē”。
劳作:劳动(多指体力劳动)。划去“做”。
映现:显现。划去“应”。
23.本题考查理解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心境就是说人在记忆的片段里,就会打开尘封的记忆,就像播放电影一样,那样怀旧!而梦境,总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心境”指的是我”对姥姥和家乡的思念。结合句子“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可知“梦境”指的是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以及和姥姥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村小路上
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一条小路上行进。
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小溪dǎnɡ zhù( )了他们的去路。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充满着胜利的微笑。
第二个也一跃而过。
第三个、第四个……都过去了。他们同样回过头迎接后来者。
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mò mò de( )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
“走吧。”他招呼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山路旁边,有一根枯树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
树枝横在眼睛前面,多不方便啊!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shù shāo( ),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弹回到原来的地方。
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
又是最后一个人,他也是一伸手,握住树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地把它zhé duàn( )了,轻轻地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
24.读拼音在括号中填上词语。
25.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方便(biàn pián) 弹回(tán dàn) 着地(zhuò zháo) 凌空(lénɡ línɡ)
2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胜利( ) 前进( ) 容易( ) 崎岖( )
27.理解短文并填空。
短文中设置了两处场景:一处是过小溪,大家都 ,只有最后一个 。
另一处是一根枯树枝挡住了去路,前面的人 ,最后一人
。从这两处表现可以看出最后一人 ,其他人 。
28.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答案】24.充满 默默地 树梢 折断。
25.方便(biàn√ pián)弹回(tán √ dàn)着地(zhuò zháo√)
26.失败、后退、困难
27.一跃而过 把石头放在溪中间,作为一座“桥”
拨开树枝就走开 把树枝折断,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
乐于助人或为他人着想 自私
(5)最后一个人 因为他处处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是社会的楷模。
【详解】(1)汉字书写的考查。主要是易错字的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正确书写。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
(2)多音字辨析的考查。注意平时积累,可通过组词、造句等加深记忆。
(3)对反义词积累的考查。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的方法:①抓词素的反义 。如:“坚固”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温”的反义词是“寒”、“暖”的反义是“冷”,因此,“温暖”的反义词是“寒冷”。 ②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如:“潮湿”的反义词就是“不潮湿”, 表示“不潮湿”的词就是“干燥”,因此,“潮湿”的反义词是“干燥”。③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有些词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因此,对这类词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它的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
(4)对文本内容理解与信息提取的考查。结合具体的语境,按照题干的要求,分别回答。注意,人物的形象与人物的行为息息相关。
(5)对文本中心的理解。结合文章中对人物行为的描绘即可解答。意对即可。
阅读练习。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才能过溪。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ān jiàn)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 sh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cǎi chǎi)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9.用“√”选择文中汉字的正确读音。
30.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32.什么是搭石?在文章中用“____”画一画。
33.用波浪线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答案】29.jiàn√ sú√ cǎi√ chuò√ 30.如果 无论 只要 如果 就 31.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就是指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32.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3.紧走搭石慢过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阅读《将相和》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壁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34.本文段共3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 )分钟。
35.阅读文中划“ ”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这情形”指的是 。
(2)蔺相如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3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秦王要拿十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 )
(2)蔺相如说如果秦王不信守承诺,他就拿着和氏璧与秦王同归于尽。 ( )
(3)蔺相如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连夜抄小路回到了赵国。 ( )
37.根据上文,请用一个词概括蔺相如的品质:( )
【答案】34.5 35. 秦王拿着璧,赞不绝口,绝口不提15座城的事 蔺相如说,那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36. × × √ 37.机智勇敢
【解析】34.本题考查阅读的时间。
本文段有两段,共300余字,阅读时间不宜太长。阅读方法有:(1)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2)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3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这句话写出了秦王看到和氏璧后的表现,此时的秦王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写了蔺相如看到此时秦王的表现,便想方法将和氏璧拿回手中。所以“这情形”指的是秦王拿着璧,赞不绝口,绝口不提15座城的事。
(2)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改人称。本题要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将第二人称“您”改为第三人称“秦王”。改为:蔺相如说,那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3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错误。由“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2)错误。由“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蔺相如说如果秦王不信守承诺,他就拿着和氏璧与自己同归于尽,并不是拿着和氏璧与秦王同归于尽。
(3)正确。由“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可知。
3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段写了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后,就以命相搏,迫使秦王约定时间举行典礼,从而赢得逃走的时间。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勇敢无畏,机智勇敢能随机应变的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记下所用时间,并完成练习。
阻用赵括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
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ǔ lǚ)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秦军间(jiān jiàn)谍说:“秦军所厌恶(è wù)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yīng yì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后来,赵括果然惨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蔺相如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去世的。
38.请用“﹏﹏﹏”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39.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0.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加点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置之不理: 。
41.用“ ”画出赵括惨败的原因。
4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43.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
【答案】38.公元前266年 公元前259年 后来 39.lǚ jiàn wù yìng 40.理睬。文中指廉颇对秦军的挑战,不理不睬。 41.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42.蔺相如是一个目光长远、敢于谏言的人。 43.纸上谈兵
【解析】38.本题提取文章关键信息。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文中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句是公元前266年、公元前259年、后来。
39.本题考查了多音字的辨析。
屡:lǚ,副词。屡次;多次。
“间”[jiān]方位词。中间:彼此~。[ jiàn]嫌隙;隔阂:亲密无~。“间谍”的“间”应读“ jiàn”。
“恶”[è]恶劣,坏:~习。[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厌恶”的“恶”应读“wù”。
“应”[ yìng]顺合,适合:~变。yīng]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应变”的“应”应读“ yìng”。
40.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理:理睬。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41.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地三自然段的“‘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可知答案。
42.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赵括纸上谈兵,说明蔺相如有识人之能,很有见识,另一方面阻用赵括,可见他忠心爱国、尽职尽责、敢于谏言。
43.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积累。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 ),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44.选文中有两种不同的问句,第一种是 问句,第二种是 问句。请将“ ”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
4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 ”的句子,并将其填入文中括号中。
46.用波浪线画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47. 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蔺相如呢?
【答案】44. 疑 反 秦王我都不怕,是不会怕廉将军的。 45.负荆请罪 46.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47.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解析】44.本题考查对问句的辨析和改写。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是一个疑问句,写出了人们对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回避这件事感到不理解。“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反问句,写出了蔺相如根本汪怕廉颇。把反问句换个说法,就是改成陈述句,其方法:去掉反问词“吗”,把“还会”改为“不会”,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的。
4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画线句子“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可以用“负荆请罪”。
4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句话可知,“往回赶”的原因是: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4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可知,廉颇是一位知错能改的人。
结合“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可知,蔺相如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课外拓展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璞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继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璞玉,坐在山脚下哭泣,连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过。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作石头,一片忠心却成了罪名。”
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仔细打磨,果然是一块熠熠发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48.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49.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
50.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
【答案】48. 欺骗 奉献 49.因为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荆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被两位君王砍掉了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50.C
【解析】48.考查近义词。
蒙骗,欺骗。结合“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来看近义词为欺骗。
贡献,把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结合“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来看近义词:奉献。
49.考查内容理解。
短文写了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两次献玉都被楚王当做石头而相继失去了双脚。第三次楚文王才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成了宝玉,这就是“和氏璧”的由来。
50.考查短文中心理解。
短文的重点在于汴和不怕牺牲为皇帝献上宝玉,揭示了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的道理。
A.有误。“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太过片面。
B.有误。“是玉石鉴别专家。”说法错误
阅读《将相和》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51.“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句中“厉害”的意思是( )
A.剧烈,严重 B.严厉,严格 C.凶猛,难以对付 D.利害
52.文中画“﹏﹏﹏”线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的一项是( )
A.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 B.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C.秦王我都不怕,不会不怕廉将军。 D.秦王我不怕,怕廉将军啊!
53.“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个句子,从强调保卫的对象来看,朗读时重音的词应是( )
A.他们 B.同心协力 C.保卫 D.赵国
54.文中画“ ”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环境描写 D.外貌描写
【答案】51.C 52.B 53.D 54.B
【解析】5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句子的意思是: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睿智、勇猛,难以对付?显然,句中“厉害”的意思是:聪明、勇猛,难以对付。
5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句子的意思是:我不怕秦王,也不怕廉将军。显然,“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最符合题意。
5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句子朗读。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句子朗读相关方面的知识。
“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个句子,从强调保卫的对象来看,朗读时重音的词应是“保卫”后面的名词,即“赵国”,即需要保卫的对象。
因此,“赵国”需要重读。
5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描写方法。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描写方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A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B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C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D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通过分析可知,文中画横线句子主要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因此,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
课外类文阅读。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茶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chuāng),她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枝荷叶。原来女人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枝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55.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词打“√”。
56.“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57.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作者非常留恋老家院子里的荷花 B.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C.赞颂祖母高尚的品质
【答案】55.喜爱;番;代。 56.只要荷叶能帮人治病,即使不开花也不会觉得可惜。说明祖母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57.C
【解析】55.此题考查了对近义词的区分和对多音字的掌握。爱好:是人类在空闲时间喜欢做的休闲活动。喜爱:对人或事物产生好感或兴趣。故在“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一句中应选择“喜爱”。在“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一句中,“番”为量词,“翻”为动作,故选择“番”。在“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一句中,“代”为替的意思,而“带”泛指狭长形条状物,故选择“代”。
56.此题考查了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做这类题首先要统观全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分析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荷叶能帮人治病,即使不开花也不会觉得可惜。说明祖母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57.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讲述了视荷花像亲孙子一样的祖母,听到荷叶能帮助一位母亲的孩子治好病,就毫不犹豫的剪下片片荷叶送给哪位母亲,赞颂了祖母高尚的品质。
阅读短文。
一个这样的老师
①怀特森先生教我们六年级的科学课。第一节课上,他问我们:“谁知道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同学们面面相觑(xū qù),就连生物比赛得过奖的比利也都(惊奇 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② 哦 没有人知道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 那是一种夜行兽 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 说着 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 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③第二天,怀特森老师对上次讲的内容进行了测验,我胸有成竹地答好了卷子,交给老师。
④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悄悄周围的同学,每一个人都没及格,比利正气恼地捶桌子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⑤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解释道:“很简单,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得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⑥“从来没有过?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比利问。
⑦“那件头骨嘛,”怀特森老师笑了,“不过是马的头骨罢了。”
⑧“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
⑨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儿什么。
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每堂课我们都十分注意听讲。有时老师讲着讲着,下面就会有同学清清嗓子,说:“凯蒂旺普斯。”接着他站起来,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这样做是很有趣的。当然,多数的时候,我们怀疑错了,但老师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时,就加深了我们队事物的理解;有时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它又促使老师去纠正错误。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有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事讲给一位邻居,他(惊奇 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nòng lòng)你们。”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58.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和读音。
59.给短文第②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6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胸有成竹:
郑重其事:
61.短文第①-⑩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简要概括。
62.短文中的“新怀疑主义”学习方法指的是 。
63.读全文,回答问题。
(1)第④自然段中说,这次测试班里的“每一个人都没及格”,你知道怀特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2)第⑩自然段中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儿什么。”你认为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学到什么呢?
(3)你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64.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题目叫“我最好的老师”。这两个题目,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答案】58.xū 惊讶 惊奇 lòng 59.“ ! 。 ” “ , 。 ” , , 60. 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表现我对试卷的答案很有信心。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写出了怀特森老师讲课的时候态度严肃认真。 61.怀特森先生通过在课堂上编造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动物,来教会了我们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62.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63. 表面看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错的,错的答案不能得分,实质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怀疑精神。 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敢于发问的勇气。 思想独特、教育方法独特、用心良苦、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 64.我喜欢“一个这样的老师”这个题目,因为怀特森先生用他独特的方法,教会了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失误真伪和怀疑的能力,明白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这使我们终身受益。
【解析】略
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 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
65.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正确的是( )
A.不过 只要 立刻 而且 B.不过 而且 只要 立刻
C.而且 只要 立刻 不过 D.只要 立刻 过 而且
66.把“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这句话改写成反问句,意思不变。
6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什么?
【答案】65.B 66.怎能轻易让人相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呢? 67. 作比较、列数字 具体地写出了光的速度快的特点。
【解析】65.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本选段选自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原文: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束光柱。故填空的关联词是:不过 而且 只要 立刻。故选:B。
66.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是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其方法是:给句子加上反问词“怎能……呢”,把“令人难以置信”改为“轻易相信”,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即:怎能轻易相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呢?
67.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画线句子“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句子是拿光的速度与流星体的速度进行比较,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三十万千米每秒”“快几千倍”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就突出了光的速度很快的特点。
(链接阅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记下所用时间,并完成练习。
北极的鸟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 )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 )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 )从遥遥数万千米外飞到北极来越冬,( )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68.结合语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69.这篇说明文写北极的鸟,我们可以抓住哪些句子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请在文中用“ ”画出这些句子。
70.这篇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在文中把相关句子用“﹏﹏﹏”画出来,并写出使用的说明方法。
。
71.“大约有9000种”中的“大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这样的语言在文中还有几处,请你找出一处写下来:
。
【答案】68.不仅 而且 宁可 也不 69.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70.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
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71. 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示大概,去掉就成了确定有9000种,与原文意思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
【解析】68.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与“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是递进关系,应选用“不仅……而且……”。
“从遥遥数万千米外飞到北极来越冬”与“愿意到南极去送死”是转折关系,表示关系的突然转变了。故选用“宁可……也不……”。
69.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阅读的速度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了北极鸟类的数量,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的原因。因此“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是每段的中心句。
7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1.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赏析。
大约:(副)表示估计的数目,大概的意思,若去掉了就是肯定有9000种,与原文的意思不相符,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的用词严谨和准确性。故不能去掉。
找出与之相同语言的句子。即: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
阅读理解.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 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会出现一来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的七圈!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
7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正确的是( )
A.不过 只要 立刻 而且 B.不过 而且 只要 立刻
C.而且 只要 立刻 不过 D.只要 立刻 不过 而且
7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句子的意思。
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半!
7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7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
(2)如果按照声音的传播速度,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 )
(3)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
【答案】72.B 73.光速是极快的。 74. 列数字 作比较 75. √ × ×
【解析】7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本题可以根据课文原文来填空。原文是: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束光柱。
73.本题考查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解答时,要明白本句话写的对象,有什么特点?句子描写的是光速,“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半!”体现出了光速很快。故句子的意思是:光速是极快的。
7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句子“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中的“三十万千米每秒”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1)结合“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可知,说法正确。
(2)结合“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的七圈!”可知,说法错误。
(3)结合“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可知,说法错误。
课内阅读。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①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②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76.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选文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
77.抓住关键语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1)请用“________”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2)借助关键语句将下列图表补充完整。
流星体
约4万千米每小时
约30万千米每秒
(3)宇宙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8.第①自然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79.第②自然段中的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76.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 77.(1)①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②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2)火箭 光 约25万千米每小时
(3)光 78. 作比较 列数字 具体说明流星体速度之快 79.不能删去。“大约”表示大概,去掉就表示光速一定是30万千米每秒,改变了原句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符。“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76.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本题要求归纳段意,看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选文第一段主要讲述了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更快。第二段主要讲述了光的传播速度比流星体快,光速是最快的。结合各段意理解可知,选文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
77.(1)本题考查寻找文章关键句子的能力。
关键句指的是对表达文章内容或表现文章中心起着重要作用的语句。选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根据这个特点,找到每段讲述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的句子即可。
根据第一段“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可知,这个句子说明了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更快,故这个句子是该段的关键句。根据第二段“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这个句子说明了光的传播速度比流星体快,故这个句子是该段的关键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根据“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可知,这句话说明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更快,流星体最大速度可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且流星体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由此可推出火箭速度约为4万千米每小时。根据“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这个句子说明光的速度最快,光的速度约为30万千米每秒。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两个关键句“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快,光的速度比流星体的速度快,故光的速度是最快的。
7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列数字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根据第一段“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作比较,“6倍多”使用具体数据,突出了流星体速度之快。
79.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说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大约”表示大概,光的速度不一定都是30万千米每秒,如果去掉,句子就变成:光的速度是惊人的,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改变了原句意思。“大约”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故“大约”不能删去。
快速阅读课内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80.课文借助大洞、 、 等关键词介绍了地道里面的构造。看到这样的构造,我不由得想说: 。
81.我们可以通过概括语句主要意思,理解地道的特点,从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可以看出地道( )的特点。
A.功能齐全 B.较为舒适 C.隐蔽性强
82.地道的隐蔽性强主要体现在 。
83.这段话在介绍地道舒适、功能齐全时采用了 、 等说明方法。
【答案】80. 小洞 气孔 建造地道的人民群众真聪明 81.B 82.挖在地下,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 83. 列数字 举例子
【解析】8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可知,课文借助大洞、小洞、气孔等关键词介绍了地道里的构造。看到这样的构造,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中国人民真是特别的聪明啊!
81.本题考查对子的理解。
结合画线句子“地道有四尺多高”“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可知,作者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写出地道较为舒适的特点。故选:B。
8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可知,地道的隐蔽性强的主要体现。
83.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地道有四尺多高”“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等可知,短文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地道舒适和功能齐全的特点。
课内阅读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84.“奇迹”中“奇”的读音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组词( )。
85.根据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写写冀中人民在地道战中的对策。
火攻→( ) 水攻→( ) 毒攻→( )
86.假如敌人想出了更毒辣的法子,冀中人民会怎么做?
87.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88.你怎样理解“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答案】84. qí jī 奇数 85. 土和沙 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 吊板 86.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87.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联络。这里的“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的响声。 88.作者对利用地道战打击敌人的方法做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抗争的智慧和才能。
【解析】84.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
奇[qí] 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惊异。[jī] 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零数。
8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可知,对火攻的对策是:土和沙;对毒攻的对策是:吊板;对水攻的对策是: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
8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可知,假如敌人想出了更毒辣的法子,他们的对策是: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8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可知,人们在地道里是靠“无线电”和“有线电”联络的;“无线电”是指:人们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拉动铁丝牵住铜铃发出的响声。
8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从而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抗争的聪明智慧和才能。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子智送情报
游击队又打了个大胜仗,小王庄的老百姓个个喜气洋洋。
讲起打这个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三天前,游击队李队长找到儿童团团长虎子,说有一个重要情报要立即送到孙家庄去。虎子二话没说,就接受了任务。他把情报缝在棉衣里,就出发了。
①北风呼呼地刮着,像发怒的雄狮在吼叫,吹得小树弯了腰,吹得虎子脸都麻了。虎子把腰带紧了紧,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虎子来到通向孙家庄的必经之路——一座小桥。突然,他看到桥柱子上写着“不准通行”四个大字,桥上设了一个岗哨,一个鬼子兵正端着刺刀来回走着。怎么过桥呢?虎子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着。
天太冷了,鬼子哨兵站了十来分钟岗就得进屋换人。一个鬼子兵进去了,一会儿,另一个鬼子才出来,但是这段时间很短,谁也跑不过桥去。怎么办?虎子苦苦思索着,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当第一个鬼子刚转身进屋时,虎子就猛地向桥上冲去,等第二个鬼子刚要出来,虎子猛一回身,假装慢悠悠地向前走。②鬼子见虎子正向小王庄方向走去,就如同恶狼似的大声嚷嚷:“不准通行,不准通行,往回走!”虎子装作吃惊的样子,回过身来,向孙家庄方向奔去。就这样,虎子胜利地通过了封锁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因为情报送得及时,游击队打了一个大胜仗,连李队长都夸奖虎子机灵、勇敢。
89.我读这篇短文用了 分钟,并找出了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下面画上横线。
90.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填空。
句①中将 比作 ;“像发怒的雄狮在吼叫”,让我们体会到 。
句②中将 比作 ;“如同恶狼似的大声嚷嚷”,让我们体会到 。
91.虎子使用了怎样的计策,通过了鬼子的封锁线,完成了送情报的任务?请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来。
92.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89. 2 讲起打这个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90. 北风呼呼地刮着 发怒的雄狮在吼叫 风很大,天气十分寒冷 鬼子 恶狼 敌人的凶残 91.当第一个鬼子刚转身进屋时,虎子就猛地向桥上冲去,等第二个鬼子刚要出来,虎子猛一回身,假装慢悠悠地向前走。 92.虎子是一个机灵、勇敢的孩子。
【分析】89.本题考查阅读文章速度,文章中心句判断。
读速度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所能阅读的字数,或一定字数需要阅读的时间。一般每分钟为:三年级 214 个字,四年级 270 个字,五年级 286 个字,六年级 400 个字。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进行填写第一个填空即可。短文主要介绍了虎子凭借智慧送情报的故事。所以围绕“讲起打这个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写的,“有趣的故事”则是指虎子的送情报的故事。结合这个内容补充第二个填空即可。
90.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句①是比喻句,将“北风呼呼地刮着”的声音,比喻成“发怒的雄狮在吼叫”。突出了风大,天气寒冷的特点。
句②是比喻句,将“鬼子”比喻成“饿狼”,饥饿的狼非常凶残,运用这样的比喻句,突出了鬼子的凶残。
9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关键句子提取。
选文第⑥段主要介绍了虎子通过封锁线的办法。文章第五段“虎子苦苦思索着,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就是对第⑥段的引入。通过“当第一个鬼子刚转身进屋时,虎子就猛地向桥上冲去,等第二个鬼子刚要出来,虎子猛一回身,假装慢悠悠地向前走”。
9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描写进行分析。面对凶狠的鬼子,虎子却能成功将情报送了出去,所以分析时可以围绕“勇敢、机智、机灵”等进行分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注释】①遽(jù):急忙,立刻。②契(qiè):同“锲”,用刀子刻。③惑:糊涂
93.这则寓言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A.刻舟求剑 B.木已成舟 C.逆水行舟 D.破釜沉舟
9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涉江者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9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楚人有涉江者 B.是吾剑之所从坠 不辨是非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D.舟已行矣 行之有效
96.试将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97.寓言中的楚人可笑在哪里?
【答案】93.A 94.D 95.A 96.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97.可笑在不知道船在动,而掉下去的剑却不会跟着船走。
【分析】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到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