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部编五(上)课文 第24课《月迹》知识点
展开部编五(上)课文 第24课《月迹》
一、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 (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火、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二、多音字
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一一新奇 常常一一经常 满足一一知足
踪迹——痕迹 款款一一慢慢 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 疑心——怀疑 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 嫉妒——妒忌 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 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
四、反义词
新鮮一一陈旧 疑心一一信任 漂亮一一丑陋
争执一一和解 粗糙——光滑 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
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院子中间的那棵桂树。
3.后来孩子们又在院子里的什么地方找到了月亮?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上找到了。
4.奶奶是一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一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同时,奶奶也是一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
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好事物。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上寻月,并发表感慨。
十、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一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也表现出对美,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