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
展开第三章第一节 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重庆江津中学月考]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半年后,南亚盛行(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下图为某区域1月和7月盛行风向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盛行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给澳大利亚北部带来寒冷气流
B.乙与北印度洋夏季季风环流的形成有关
C.甲、乙的形成都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D.乙对北半球东南季风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4.乙盛行的季节( )
A.孟加拉国可能发生干旱
B.巴西高原一片葱绿
C.北京昼短夜长
D.开普敦地区处于多雨季节
下图为7月亚洲季风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季节,甲季风一般具有的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低温潮湿 D.炎热干燥
6.导致图中乙季风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地势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纬度位置
7.图中30°N附近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分别是( )
A.热力原因、热力原因
B.动力原因、动力原因
C.热力原因、动力原因
D.动力原因、热力原因
某年11月,新西兰南岛山脉顶部的积雪冰川呈现黄褐色,一些科学家推测,这些深色沉积物可能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或沙尘暴有关,并且会加速冰川的融化。结合新西兰图(下图),完成第8题。
8.将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灰尘挟带到新西兰冰川上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北信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信风 D.盛行西风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山东济宁期末]扬州市气象台2020年7月21日15时30分发布消息称,扬州6月10日入梅,7月22日出梅,历时42天,雨量近常年3倍。梅雨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通常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据此完成9~10题。
9.正常年份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扬州风大雨急
C.华北地区晴天多,降水少
D.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10.2020年扬州梅雨期持续时间长、雨量多的原因是( )
A.受冷锋影响时间长
B.受暖锋影响时间长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位置偏北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
[2023·甘肃武威阶段练习]下图是沿北纬28°纬线欧亚大陆东岸地区的剖面示意图,图中a、b为低空等压面。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季节,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多雨 D.少雨
1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
A.太平洋受冷高气压控制
B.欧亚大陆受热低气压控制
C.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
D.江苏各地盛行西北季风
13.季风气候在亚洲最为显著,南亚热带季风的形成原因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研究季风气候时不应只局限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也有类似的地区,只不过不如亚洲典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差值最大接近 百帕。
(2)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和 。
(3)澳大利亚北部1月盛行 风,试分析其主要成因。
(4)澳大利亚北部7月盛行 风,试分析其主要成因。
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D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D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欧亚大陆受低气压控制,为夏季,半年后为冬季,冬季欧亚大陆受蒙古高压控制,南亚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D正确,排除A、B、C。
3.B 4.D 解析 第3题,甲主要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形成的西北风,给澳大利亚北部带来暖湿气流,其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A错误。乙是东南信风,乙与北印度洋夏季季风环流形成有关,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B正确。乙是东南信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C错误。东南季风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D错误。第4题,乙盛行的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孟加拉国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A错误。巴西高原此时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草木枯黄,B错误。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京昼长夜短,C错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开普敦处于多雨季节,D正确。
5.B 6.C 7.D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夏季,甲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的暖湿水汽,给我国季风区带来充沛的降水和丰富的热量,故具有温暖湿润的特征。故选B。第6题,乙季风属南亚季风环流中的夏季风(西南风),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来看,北半球夏半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C正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纬度位置,均不是形成乙季风的根本因素,A、B、D错误。第7题,由图可知,北半球夏季,30°N附近的高气压地处北半球副热带海域,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属于动力原因;而30°N附近的低气压位于欧亚大陆内部,属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低气压,为热力原因。故选D。
8.D 解析 澳大利亚位于新西兰的西北方,将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灰尘挟带到新西兰冰川上的大气环流是盛行西风,南半球盛行西风的风向为西北风。D正确。故选D。
9.C 10.D 解析 第9题,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此时长江三角洲位于高压脊以北,吹偏南风;扬州此时受高气压控制,晴朗干燥;主要锋面雨带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此时雨带没有到达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晴天多,降水少;台湾海峡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第10题,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位置偏北,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北方地区;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南,雨带停留在我国长江流域。所以江淮地区梅雨期持续时间长、雨量多。
11.D 12.D 解析 第11题,图中陆地等压线上凸,气压高;海洋等压线下凹,海洋气压低,所以此时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为北半球冬季。北纬28°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故选D。第12题,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冬季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A错误;冬季气温低,欧亚大陆冬季形成寒冷的高气压,B错误;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的时间为夏初,C错误;江苏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D正确。
13.答案 (1)22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西北 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同时,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北部形成西北风。
(4)东南 受东南信风影响;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北部形成东南风。
解析 第(1)题,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大于1 022百帕小于1 024百帕,1月最低气压小于1 004百帕大于1 002百帕,所以气压差值最大接近22 百帕。第(2)题,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强烈,并且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会季节性移动,使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第(3)题,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处于夏季。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西北风;夏季澳大利亚大陆温度高,形成低气压区,海洋形成高气压区,在北部形成西北风。第(4)题,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7月,南半球处于冬季,澳大利亚大陆温度低,形成高气压区,海洋温度高,形成低气压区,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由陆地吹向海洋,在北部形成东南风。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滴水叶尖常出现在,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最可信的是,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