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3讲:应用题(一)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61962/0-16958074062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3讲:应用题(一)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61962/0-16958074063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3讲:应用题(一)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61962/0-16958074063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1讲:平面图形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2讲:表面积与体积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4讲:应用题(二)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5讲:应用题(三)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3讲:应用题(一) 教案
展开( 六年级 ) 备课教员:××× | ||||||||||||||||||
第十三讲 应用题(一) | ||||||||||||||||||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 ||||||||||||||||
能力目标 |
| |||||||||||||||||
情感目标 |
自信心。 | |||||||||||||||||
二、教学重点: | 1. 和差倍、盈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掌握。 | |||||||||||||||||
三、教学难点: | 1. 从相应题型中找出题目隐藏的信息,并利用相关公式解题。 | |||||||||||||||||
四、教学准备: | PPT、一定数量大拇指 |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5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和差问题回顾解题】 师:同学们,老师左右手各有一些大拇指,已知老师左右手共有30颗大拇指, 其中左手的大拇指数量比右手多20颗,那么请问左右手各有多少颗大拇 指? 生:…… 师:首先,已知两个量的和与两个量的差,求这两个量,这属于一个什么问题? 生:和差问题。 师:对,同学们还记得和差问题的公式吗? 生:大数=(和+差)÷2。 生:小数=(和-差)÷2。 师:没错,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若本班同学基础较差,则需要推导和差公式) 【探究旧知,引入复习: 【板书课题:应用题(一)】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 (一)例题1:(10分) 甲、乙两个车库共有汽车20辆,甲车库开进4辆,乙车库开出1辆,这时乙车库还比甲车库多1辆,求甲、乙两个车库原来各有车多少辆? 【讲解重点:和差公式的记忆和用法】 师: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 师:我们知道甲车库开进4辆,乙车库开出1辆后,这时乙车库还比甲车库多1 辆,那么原来乙车库和甲车库相比谁多谁少呢? 生:乙车库多。 师:甲车库多了4辆,乙车库少了1辆,相当于甲车库多(4+1)辆后,还比 乙车库少1辆,那么原来甲、乙两车库相差多少? 生:原来乙车库比甲车库多(4+1+1)辆。 师:同时,我们还知道两个车库共有汽车20辆。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差,我们可 以利用什么方法来求解? 生:和差公式解。 师:和差公式是怎么样的? 生: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记忆和差问题公式) 师:当然小数也可以用和减大数或大数减差求解。在这里,哪个车库的车数是 大数? 生:乙车库的车数是大数。 师:把数字代入后,乙车库有? 生:(20+6)÷2=13(辆)。 师:甲车库有? 生:(20-6)÷2=7(辆)。 板书: 乙车库:(20+6)÷2=13(辆) 甲车库:(20-6)÷2=7(辆) 答:甲车库有7辆,乙车库有13辆。 练习1:(5分) 三个物体的平均重量是25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7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4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分析: 三个物体的总重量是平均重量乘3,把乙、丙的重量看做一个整体,那么乙、丙是大数,甲是小数,利用和差公式求出甲的重量和乙、丙的重量,再次利用和差公式求乙和丙的重量。 板书: 甲、乙、丙:25×3=75(千克) 甲:(75-17)÷2=29(千克) 乙、丙:75-29=46(千克) 乙:(46+4)÷2=25(千克) 丙:46-25=21(千克) 答:甲重29千克,乙重25千克,丙重21千克。 (二)例题2:(10分) 三堆糖果共有105颗,其中第一堆糖果的数量是第二堆的3倍,而第三堆糖果的数量又比第二堆的2倍少3颗。第三堆糖果有多少颗? 【讲解重点:和倍公式的记忆和用法】 师:在这道题目中有几个倍数关系? 生:2个。 师:在不少题目中都有这样的倍数关系,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方法是画线段。第 一堆糖果的数量是第二堆的3倍,而第三堆糖果的数量又比第二堆的2倍 少3颗,都有第二堆,所以我们可以把哪一堆糖果看做一份? 生:第二堆。 师:把第二堆糖果的数量看做是一份,那么第一堆有几份? 生:第一堆是第二堆的3倍,那么第一堆有3份。 师:第三堆呢? 生:第三堆是第二堆的2倍少3颗,因此第三堆有两份少3颗。 师:一共有几份? 生:一共有(3+1+2)份少3颗。 师:也就是105颗。那么我们怎么求每一份的数量呢? 生:假设第三堆多3颗。 师:所以现在刚好一共有6份,6份共有(105+3)颗。我们可以利用什么问 题的公式来解题? 生:和倍公式求解。 师:我们已经学过简单的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 两数?其中小数怎么求? 生:小数=和÷(倍数+1)。 师:那大数呢? 生:大数=小数×倍数。(记忆和差问题公式) 师:这道题中有3个量,做法一样,一起动手做一做。 板书: 第二堆:(105+3)÷(3+1+2)=18(颗) 第三堆:18×2-3=33(颗) 答:第三堆糖果有33颗。 练习2:(5分) 46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少3,丙数除以2,丁数乘2后,则4个数相等。求这4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 把丁数看做一份,那么甲数加2后就是两份,乙数减3后就是两份,丙数就是4份。利用和倍公式解题。 板书: 丁:(46+2-3)÷(2+2+4+1)=5 甲:5×2-2=8 乙:5×2+3=13 丙:5×4=20 答:甲是8,乙是13,丙是20,丁是5。 三、小结:(5分)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公式: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公式:总和÷(倍数+1)=小数 总和-小数=大数 小数×倍数=大数 | ||||||||||||||||||
第二课时(50分) 一、复习导入(3分)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问题,回顾差倍问题】 师:上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告诉大家我左右手的大拇指数量的和与差,同学 们很快就能算出一共左右手各有多少大拇指。那么这次,如果我告诉你们 老师的左手比右手多10颗大拇指,并且,左手大拇指的数量是右手的3倍, 那么左、右手各有多少大拇指? 生: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做。 师:嗯,我们前面学过,可以用这个方法,那能不能用算术法解题呢? 师:我们知道两手大拇指数量的差和倍数关系,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生:差倍问题。 师:差倍问题的公式是怎么样的? 生:小数=差÷(倍数-1) 生:大数=小数×倍数 师:嗯,同学们记性不错,但是之前都是简单的差倍问题,这节课,老师要考 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用差倍公式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若本班同学基础较差,则需要推导差倍公式)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 (一)例题3:(10分) 博士的果园里,苹果的数量是梨的数量的3倍。在一次采摘后,共摘得苹果180个,摘得梨40个,剩下的苹果、梨的数量相等。原来苹果、梨各有多少个? 【讲解重点:差倍公式的记忆和用法】 师:既然说到差倍问题,这道题目有没有告诉我们差和倍数关系? 生:告诉了我们倍数关系,苹果的数量是梨的数量的3倍。 师:仔细看看,难道没有告诉我们差的关系吗? 生:知道摘了180个苹果和40个梨后,苹果和梨的数量相等,可以知道苹果比 梨多140个。 师:真棒。知道差和倍数关系,所以这也是一个差倍问题,差倍问题的公式是? 生: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 师:在这道题,谁是小数,谁是大数? 生:梨的数量是小数,苹果的数量是大数。 师:那么梨和苹果的数量怎么求,动手做一下。 板书: 梨:140÷(3-1)=70(个) 苹果:70×3=210(个) 答:原来苹果有210个,梨有70个。 练习3:(5分) 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15就等于乙数,如果乙数加上30就等于甲数的3倍。求两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 假设乙数多30,那么乙数是甲数的3倍,并且乙数比甲数多(30+15),利用差倍公式求解。 板书: 甲:(15+30)÷(3-1)=22.5 乙:22.5+15=37.5 答:甲是22.5,乙是37.5。 (二)例题4:(12分) 米德一家分水饺吃,如果每人分18只水饺,还多2只,如果每人分20只水饺,就会少4只,请问一共有多少只水饺? 【讲解重点:盈亏问题的公式记忆和用法】 师:读完题目,同学们发现如果每人分18只水饺,就会多,如果每人分20只 水饺,就会少。我们把这样的问题称为什么问题? 生:盈亏问题。 师:盈亏问题的计算公式是? 生: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 师:同学们说到了盈亏问题的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在两次分配中一次盈, 一次亏的时候。那么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呢? 生: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 生: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 师:很好,在这道题目中,属于哪种类型的盈亏问题。 生:第一种。 师:即一次盈一次亏,那么根据公式,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 板书: 米德家人数:(2+4)÷(20-18)=3(人) 一共有水饺:3×18+2=56(只) 答:一共有56只水饺。 练习4:(5分) 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把一筐苹果分给甲、乙两组同学。如果全部分给甲组的同学,每人分5个,则余下10个。如全部分给乙组的同学,每人分到8个,则缺2个。已知甲组比乙组多3人,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分析: 这也属于盈亏问题,但是要注意,甲、乙两组的人数不同,因此,需要先把甲组的人数看做与乙组相同再来做。 板书: 乙组人数:(3×5+10+2)÷(8-5)=9(人) 苹果个数:9×8-2=70(个) 答:这筐苹果共有70个。 例题5:(选讲) 鹤龟同池,鹤比龟多12只,鹤龟足共72只,求鹤龟各有多少只? 【讲解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经常用到假设法】 师:前面的例题中,我们学习了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以及盈亏问题, 这一题也是一类十分常见的题型。同学们观察出来了吗? 生:鸡兔同笼问题。 师:没错,这道题目中只不过是把兔子换成了? 生:龟。 师:把鸡换成了? 生:鹤。 师:那么做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是利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 生:假设法,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 师:真棒。这道题目中我们也要用到假设的方法。我们知道鹤有两只脚,龟有4 只脚。一共有72只。而鹤的数量比龟多12只。我们假设鹤的数量减少12 只,那么鹤的数量就和龟的数量会怎么样? 生:一样多。 师:那么一共有脚? 生:72-12×2=48(只)。 师:已知一只鹤和一只龟一共有几只脚? 生:6只。 师:所以一共有鹤龟各? 生:48÷6=8(只)。 师:因为假设鹤的数量少12只,所以鹤实际有? 生:8+12=20(只)。 板书: 72-12×2=48(只) 龟:48÷6=8(只) 鹤:8+12=20(只) 答:鹤有20只,龟有8只。 练习5:(选做) 100个馒头100个和尚吃,大和尚每人吃4个,小和尚4人吃一个,则大和尚有多少个?小和尚有多少个? 分析: 本题也属于鸡兔同笼类型题目。假设所有和尚都是大和尚,那么一共要吃100×4=400(个)馒头,比实际多:400-100=300(个),这部分是因为把小和尚看做大和尚造成的。利用鸡兔同笼公式解题。 板书: 小和尚人数:(100×4-100)÷(4-)=80(个) 大和尚人数:100-80=20(个) 答:大和尚有20个,小和尚有80个。 三、总结:(5分)
小数×倍数=大数 2. 盈亏问题公式: 若在两次分配中一次盈,一次亏: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 若两次都盈或都亏: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
假设全都是鸡,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假设全都是兔,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 四、随堂练习:
两人储蓄的钱恰好相等,问两人各储蓄多少元? 板书: 米德:(2000+2×200)÷2=1200(元) 卡尔:2000-1200=800(元) 答:米德和卡尔各储蓄1200元和800元。
3倍多1吨。而乙粮仓的粮食总量则是丙粮仓的2倍。甲粮仓比丙粮仓多存 粮多少吨? 板书: (109-1)÷(2×3+2+1)=12(吨) 12×6+1-12=61(吨) 答:甲粮仓比丙粮仓多存粮61吨。
只,那么牛、羊各多少只? 板书: (120-40)÷(2-1)=80(只) 80×2+40=200(只) 答:牛、羊各80、200只。
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要增加10个,问这批学生最多可能有多少人?最 少可能有多少人? 板书: 8×32+1=257(人) 6×43=258(人) 答:这批学生最多可能有258人。最少可能有257人。
少只? 板书: (100+86)÷(4+2)=31(只) (100-86)÷(4-2)=7(只) (31+7)÷2=19(只) 31-19=12(只) 答:鸡、兔各有12和19只。 | ||||||||||||||||||
|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5讲:应用题(三)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5讲:应用题(三)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4讲:应用题(二)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4讲:应用题(二)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8讲:数的计算(一)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8讲:数的计算(一) 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