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51821/0-16954561683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51821/0-16954561683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51821/0-16954561684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1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CH4、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反应生成CH3COOH,该反应历程(化学吸附至脱附)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4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可表示为:CH4(g)H*+CH3*(*表示吸附态)
B.②过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脱附过程
C.反应过程中有C-H键、C-C键、O-H键生成
D.该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
2.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将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吸收Q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将少量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C.溶液中加入溶液使完全沉淀:
D.向含有的溶液中通入充分反应:
3.在Ni作用下,可将转化为,转化历程如下(为固体)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转化过程中,决速步骤的活化能为204.32kJ/mol
C.转化过程中断裂与形成的共价键种类相同
D.转化过程中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4.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1放出热量 B.H2O的能量比O2能量高
C.H2分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 D.过程2有新化学键形成
5.2-丁烯有顺()、反()两种异构体。T℃,异构体转化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顺-2-丁烯转化为反-2-丁烯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顺-2-丁烯稳定性大于反-2-丁烯
C.发生加成反应时,顺−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反−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
D.T℃,1mol顺−2−丁烯完全转化成反−2−丁烯放出热量(c-b)kJ
6.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已知中和热△H = -57.3kJ/mol,所以1.0L 1.0mol/L的H2SO4与稀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C.由C(石墨,s)=C(金刚石,s) △H= +1.90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在101 kPa时,l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就是CH4的燃烧热
7.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氯化铵的水解 B.SO2的催化氧化 C.工业合成氨 D.生石灰吸收水
8.101 kPa时,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可用来表示燃烧热的是
A. ∆H
B. ∆H
C. ∆H
D. ∆H
9.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相对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MgCl2制Mg是放热过程
B.稳定性:Mgl2>MgBr2>MgCl2>MgF2
C.1 mol不同的卤素单质(X2)的能量是相同的
D.此温度下Cl2(g)置换Br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Cl2(g)=MgCl2(s)+Br2(g) ΔH=-117 kJ/mol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的作用
B.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C.氢气燃烧主要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确定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
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C2H5OH(g) + 3O2(g) = 2CO2(g) + 3H2O(l) △H = -1499.0 kJ/mol(燃烧热)
B.NaOH(aq) + HCl(aq) = NaCl(aq) + H2O(1) △H = +57.3 kJ/mol(中和热)
C.S(s) + O2(g) = SO2(g) △H = +269.8 kJ/mol(反应热)
D.2NO2= O2+ 2NO △H = +116.2 kJ/mol(反应热)
12.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由: H+(aq)+ OH -(aq)= H2O(l) △H = -57.3kJ/mol,可知:含0.5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57.3 kJ
B.500℃、30MPa下,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38.6kJ·mol-1
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更多
D.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H =-890.3kJ·mol-1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
HNO3 ;HClO ;
NaHCO3 、 。
(2)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①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②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③C(s)+1/2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C(s)+ O2(g)=CO2(g) 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②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
③燃烧l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④CO的燃烧热为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14.NO可直接用活性铁粉转化为N2,已知:N2(g)+O2(g)=2NO(g)ΔH1,4Fe(s)+3O2(g)=2Fe2O3(s) ΔH2,则6NO(g)+4Fe(s)=2Fe2O3(s)+3N2(g)ΔH= (用“ΔH1”、“ΔH2”表示)。
15.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I.已知: ① 4HCl(g)+O2(g) 2Cl2(g)+2H2O(g)△H=-115.6kJ/mol
②H2(g)+Cl2(g)=2HCl(g)△H=-184kJ/mol
由知断开1mol H-H键所需能量为436kJ;断开1molO=O键所需能量为496kJ;断开1molCl-Cl键所需能量为243KJ。则
(1)H2与O2反应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断开1molH-O键所需能量为 kJ。
Ⅱ.已知:CH4(g)+H2O(g)=CO(g)+3H2(g) △H=+206.2kJ•mol-1 ①
CH4(g)+CO2(g)=2CO(g)+2H2(g) △H=+247.4kJ•mol-1 ②
又知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3)利用上述已知条件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4)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高温下H2O可分解生成分子或原子。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B表示的微粒是 (填名称),等质量的A、H2化学能较低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6.已知: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某同学将盐酸与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可计算出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盐酸和溶液时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
(2)上图实验装置存在两个缺陷,分别是 , 。
(3)若用铁片代替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H (填“偏大”“偏小”或“无变化”)。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时,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B.测量盐酸的起始温度之后,应将温度计用蒸馏水冲洗并用滤纸擦净,然后再测量溶液的起始温度
C.若不慎将溶液溅到皮肤上,需用水冲洗干净,并涂抹3%~5%溶液
D.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可直接倒入下水道中排放
(5)假设盐酸和溶液的密度都是,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为。该同学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序号
起始温度(T/℃)
最高温度(T/℃)
盐酸
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0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1
23.5
依据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实验中改用盐酸与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测得的中和热∆H (填“偏大”“偏小”或“无变化”)。
17.某学生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他将的盐酸与的溶液加入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甲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由图甲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改正的操作是 。
(2)实验中改用的盐酸与的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 (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
(3)该同学做实验时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去测溶液的温度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氢氧化钠溶液错取成了的氨水
(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5
25.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将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温度,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通过分析图象可知,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该溶液的浓度约为 。
18.用 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 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2)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铁质搅拌 。
(3)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 0.55 mol·L-1的原因是: 。
(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时放出 57.3 kJ 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9.已知:H2(g)+O2(g)H2O(l),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①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 ;
b ;
c 。
②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ΔH 0(填“>”或“O2->Na+。
(3)O非金属性强于S,故S更易与氢气化合,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ClO4的酸性更强。
(4)8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446.5 kJ的热,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ΔH=-893.0kJ·mol-1。
(5)A、C组成的阳离子为NH,根据题意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钠可以将其氧化为氮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