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应答第一课时人体的免疫系统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第二节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知识网络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测评卷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微专题四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曲线分析和实验设计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第二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2课时 细胞免疫、免疫制剂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关系
分层作业
必备知识基础练A级
1. 下列有关细胞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侵入机体可引起细胞免疫
B. 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 细胞毒性 细胞可直接清除抗原
D. 记忆 细胞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刺激时,会迅速活化、增殖和分化,形成大量激活的细胞毒性 细胞
2. 将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毒性物质)经过甲醛处理,获得类毒素(无毒物质),然后,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在动物血清中获得抗毒素(可用于疾病治疗)。上述过程如下:
下列关于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毒素是抗原 B. 类毒素是抗原 C. 类毒素是疫苗 D. 抗毒素是疫苗
3. 图中A、B、C为三种不同的细胞,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C细胞能分泌特定的抗体,促使细胞B裂解死亡
C. 当病毒进入细胞A后,通过体液免疫能将部分病毒杀死在细胞里
D. 若A细胞为辅助 细胞,人体丧失细胞免疫,也会严重影响体液免疫
4.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巨噬细胞、B细胞和 细胞中的核酸种类相同
B. B细胞和细胞毒性 细胞活化的信号均来自病原体的直接刺激
C. B细胞和 细胞均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活化的B细胞能分化形成记忆细胞,使二次免疫迅速而高效
5. [2023·常州前黄高级中学高二调研]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增殖形成记忆B细胞,后者增殖形成记忆 细胞
B. 前者参与体液免疫,后者参与细胞免疫
C. 抗体由前者分泌,细胞因子主要由后者分泌
D. 前者直接杀死靶细胞,后者直接杀死病原体
6. [2023·江苏泰州中学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改编]甲型流感病毒病毒)是一种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巨噬细胞、B细胞均为抗原提呈细胞
B. 抗原提呈细胞和辅助 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C. 辅助 细胞受到抗原提呈细胞的刺激后分化为细胞毒性 细胞
D. 病毒入侵后被彻底清除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
7.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B. 注射疫苗是一种人工被动免疫
C. 疫苗在体内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形成记忆,一旦注射可终生免疫
D. 灭活的疫苗和减毒的疫苗所形成的免疫效应完全相同
8. [2023·江苏泰州泰兴中学高二段考改编]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我国利用“小儿麻痹糖丸”已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糖丸”是一种减毒活疫苗,由低致病力的活病毒制成。儿童在服用糖丸后不会发生( )
A. 由于免疫反应而发烧,有极低几率患脊髓灰质炎
B. 辅助 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活化后的B细胞分裂和分化
C. 活化的细胞毒性 细胞分裂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 细胞和记忆 细胞
D. 若再次接触脊髓灰质炎病毒,记忆B细胞将迅速产生抗体
关键能力提升练B级
9.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中改编](多选)当病原体(如病毒)进入细胞内部,需要细胞实现免疫应答。下图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中抗原的提呈与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密切相关
B. 过程③为辅助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 细胞的活化
C. 过程④形成的细胞毒性 细胞可裂解靶细胞并彻底清除病原体
D. 过程④形成的细胞毒性 细胞与记忆 细胞均具增殖分化能力
10. [2022·江苏南京六校高二期末](多选)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其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 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且这些信号分子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 内环境中可以有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等,可以随血液定向运输到作用部位
D.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
11. [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二期末]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刺激细胞 时,细胞 可分泌大量的抗体
B. ④过程表示辅助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杀灭病原体
C. 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Ⅱ也可以分化为细胞Ⅲ
D. 细胞Ⅴ质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2. [2023·江苏淮安金湖中学、泗洪中学等四校高二联考]如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为巨噬细胞,B为B淋巴细胞, 可为白细胞介素
B. 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 、细胞 和细胞
C. 二次免疫时,图中细胞 全部来源于细胞 的分裂分化
D. 若该同学感染的是病毒,则只有①②过程被活化,产生细胞C接触、裂解被感染的靶细胞
13. [2023·江苏南通如皋高二学情调研]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 时间注射的疫苗相同的抗原的刺激
B. 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C. 与 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D. 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14. [2023·广东清远一中高二期中]图1是某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图2是某志愿者接种该病毒疫苗后两周内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 ]中填图中相关字母)
图1
图2
(1) 人体的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实现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
(2) 图1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免疫。
(3)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可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大多数的抗原需要经过图1中细胞A的吞噬、处理后,传递给细胞,促使B细胞为浆细胞和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4) 如果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了该病毒,请在图2中画出其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
学科素养创新练C级
15.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由引起的子宫颈癌,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在人类研发癌症疫苗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疫苗通常是用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后的疫苗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当相同的再次进入机体时,主要是记忆细胞参与免疫调节,是因为该细胞质膜上具有。
(2) 某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了如下接种实验。
第1步:接种前,根据的特性进行检测,确定人体是否感染。根据检出的情况,分为未检出的、两组,检出的、两组。
第2步:将、分别接种安慰剂(没有药物作用的针剂);、分别接种。
第3步: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统计结果如表:
类别 | ||||
总人数 | 8 000 | 8 000 | 1 181 | 1 179 |
癌前病变人数 | 83 | 5 | 118 | 117 |
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组,由此可推测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是。
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组,说明接种该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具有抵抗力。
某同学认为感染后,再注射该种疫苗,依然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实验结果说出理由:。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免疫制剂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关系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C
[解析]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侵入机体可感染组织细胞而引起细胞免疫,项正确;细胞免疫主要是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因为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被宿主细胞包围,项正确;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只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并不能消灭抗原,项错误;记忆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细胞,项正确。
2. D
[解析]抗毒素是专门抗击相应抗原而产生的物质,属于抗体,项错误。
3. D
[解析]图中免疫过程表示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项错误;细胞是细胞毒性细胞,能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项错误;当病毒进入细胞(宿主细胞)后,通过细胞免疫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病毒进入体液中,通过体液免疫将病毒杀死在体液中,项错误;辅助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起作用,若被病毒侵入,人体丧失细胞免疫,也会严重影响体液免疫,项正确。
4. D
[解析]不同的免疫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由于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细胞内形成了不同的和蛋白质,因此巨噬细胞、细胞和细胞中的种类相同,而种类不完全相同,项错误;细胞活化的信号不都是来自病原体的直接刺激,项错误;细胞不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也不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项错误;活化的细胞能分化形成记忆细胞,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使二次免疫迅速而高效,项正确
5. B
[解析]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项错误;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细胞分泌,项错误;细胞毒性细胞能直接杀死靶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项错误。
6. C
[解析]巨噬细胞、细胞均为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细胞,项正确;抗原提呈细胞和辅助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交流,项正确;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质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细胞和记忆细胞,辅助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细胞的分裂、分化,项错误;体液中的抗原主要依靠抗体发挥作用,细胞内的抗原主要依靠细胞毒性细胞发挥作用,因此病毒入侵人体后被彻底清除的过程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项正确。
7. A
[解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项正确;注射疫苗是一种人工主动免疫,项错误;疫苗在体内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形成记忆,有的可以终生记忆、免疫,有的不能,项错误;灭活疫苗比减毒疫苗免疫效应要弱得多,不能激发至关重要的细胞免疫,减毒疫苗则可以;且灭活疫苗往往需要助剂加强效果,减毒疫苗则不需要,项错误。
8. D
[解析]糖丸是减毒的病毒,该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可能会由于免疫反应而发烧,如果免疫防御功能不足,有极低几率患脊髓灰质炎,项正确;糖丸本质是抗原,进入机体会引发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中,辅助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活化后的细胞分裂和分化,项正确;糖丸本质是抗原,进入机体细胞会引发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分裂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细胞和记忆细胞,项正确;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项错误。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9. AB
[解析]过程①②中抗原提呈时,辅助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与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密切相关,项正确;过程③为辅助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细胞的活化,使细胞毒性细胞分裂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细胞和记忆细胞,项正确;过程④形成的细胞毒性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但不能彻底清除病原体,需要抗体和病原体特异性结合,项错误;过程④形成的细胞毒性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增殖分化能力,记忆细胞具增殖分化能力,项错误。
10. ABC
[解析]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存在于唾液、泪液中,唾液、泪液不是内环境,项错误;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神经递质中的、体液调节中的属于无机物,项错误;内环境中可以有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等,激素运输的方向不是定向的,而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项错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项正确。
11. D
[解析]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刺激细胞(记忆细胞)时,细胞迅速活化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分泌大量的抗体,项错误;④过程表示浆细胞释放抗体与抗原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项错误;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Ⅲ(记忆细胞)可以分化为细胞Ⅱ(细胞毒性细胞),项错误;细胞Ⅴ(浆细胞)质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因而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项正确。
12. B
[解析]为抗原提呈细胞,为细胞毒性细胞,为激活的细胞毒性细胞,为记忆细胞,辅助细胞,为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为记忆细胞,、均为白介素等细胞因子,项错误;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项正确;二次免疫时,图中的细胞浆细胞大部分来自细胞(记忆细胞),少部分来自细胞细胞),项错误;若该同学感染的是病毒,由于病毒寄生在细胞内,必须经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结合,才能将其消灭,项错误。
13. D
[解析]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人体进行了二次免疫反应,项正确;从甲、乙两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差异,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没有连续,所以与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项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失活,每个抗体分子不能多次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项错误。
14. (1) 免疫器官;、
[解析]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抗体。
(2) ;浆细胞;细胞
[解析]分析图甲可知,为抗原提呈细胞,是辅助细胞,为细胞,是记忆细胞,为浆细胞,为细胞毒性细胞,是记忆细胞,其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
(3) 增殖、分化;记忆;;抗体
[解析]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可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大多数的抗原需要经过图1中细胞的吞噬、处理后,传递给辅助细胞,促使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解析]图乙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是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机体已经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在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该病毒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与注射疫苗后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相比,感染该病毒后引发的再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产生抗体的浓度高,作用时间持久,据此在乙图中画出一条从14天起与横坐标几乎平行的线段延伸至15天,在15天后改画为一段急剧上升的曲线,该段曲线的峰值及上升的幅度均高于或大于乙图中原有的曲线。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5. (1) 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能识别的特异性受体
[解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后的疫苗可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当相同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记忆细胞参与免疫调节是因为该细胞质膜上具有能识别的特异性受体。
(2) 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结合; 等量的疫苗; 感染; 不同意,实验结果显示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组无明显差异,故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解析]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结合,能特异性地检测某种病毒,所以接种前,根据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进行检测,确定人体是否感染。实验自变量是疫苗(药物作用)的有无和是否感染,、接种安慰剂(没有药物作用的针剂),、应该分别接种等量的疫苗;、组的单一变量是是否感染,组未感染,组感染了,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组,由此可推测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是感染。实验结果显示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组无明显差异,说明感染后,再注射该种疫苗,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故不同意该同学提出的观点。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达标测试,共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当堂检测题,共9页。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精练: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精练,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