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二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9古诗三首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11蟋蟀的住宅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 要求 |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重点)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难点) 4.学写观察记录。(难点) |
教学 课时 | 两课时。 |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课件。
一 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会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观察它。(板书:爬山虎的脚)(出示课件2)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
也叫巴山虎、地锦。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
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
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设计意图:介绍爬山虎,让学生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识字学词,弄清脉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
①识记生字。(出示课件3)
jūn bǐnɡ wō qū wěi
均 柄 蜗 曲 萎
“曲”是多音字,在词语“弯曲”中读qū,在词语“歌曲”中读qǔ。
②指导书写。(出示课件4)
虎 操 占 嫩 顺 均 叠
隙 茎 柄 萎 瞧 固
“瞧”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隙”的第三笔是竖,第十笔是竖钩;“茎、萎”是上下结构,书写时上窄下宽;“嫩”要写紧凑,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第十笔是点,不要写成撇;“固”是全包围结构,注意写完里面再封口。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③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5)
爬山虎 操场 占领 嫩红 顺序
均匀 重叠 空隙 茎叶 叶柄
枯萎 瞧不起 牢固
(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出示课件6)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
具体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
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
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识字学词,划分课文段落并概括段意,扫清字词障碍,弄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的内容,为下面深入学习作好准备。
三 自主探究,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写出了什么?
2.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四 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为下节课深入学习课文作准备。
1.爬山虎人人熟知,但爬山虎的脚却很少有人注意。因为越是常见的事物,人们越疏于对它的观察,要不怎么会有“熟视无睹”这个成语呢?课文以“爬山虎的脚”为题,新奇别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本课时,教师可巧妙地利用这一点。
2.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提前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寻找答案,这样既能突出学习的重点,又能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3.学写观察记录。
课件。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研读第2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板书:叶子 位置颜色 形态)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示课件8)
(1)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
(2)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
(3)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 。
(4)叶子的形态: 。
(板书: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3.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 研读第3~5自然段,交流体会
1.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脚)
设计意图: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研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结合课文插图,我们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出示课件9)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
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
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
红的。
(2)教师:请同学们学习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方法,体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在描写爬山虎的脚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是从位置、形状、颜色等方面来具体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爬山虎的脚写得生动、形象)
①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板书:茎上叶柄的反面 像触角 嫩红)
②根据课文的描写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③交流展示,教师小结:同学们可以如此逼真地画出爬山虎的脚,说明作者的表达十分准确,而准确的表达正源于细致的观察。
3.再读第3~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出示课件10)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①“这样”指什么?朗读句子,再联系课文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②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句子,以手代脚演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③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伸、触、巴、拉”,做做动作,体会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板书:伸、触、巴、拉)
④说说作者需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作者需要对爬山虎持续一段时间的连续而细致的观察)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爬山虎的脚,再说一说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作者连续而细致的观察。
四 感悟方法,积累运用
1.学习了课文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
3.借助课后的“资料袋”,学写观察记录。
(1)出示观察记录,对比两份观察记录的异同。(出示课件11、12)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观察记录。
①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观察,并随时进行记录。
②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应该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
③通过观察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
④可以采用照照片、录视频等方式进行观察记录。
1.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和叶子的颜色、样子,虽不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但对后面讲爬山虎的脚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这部分内容,先使学生领会爬山虎一些外在的特征,如爬山虎攀缘在墙面等地,叶尖朝下,均匀排列;再引导学生拿其他植物同爬山虎相比,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叶尖一顺儿朝下,还铺得那么均匀?它为什么能长在墙面上,还能往上爬?这样下面讲爬山虎的脚也就顺理成章了。
2.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从而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解读课文,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和爬山虎的叶子,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爬山虎的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导入,学习第3自然段,学习第4自然段,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