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础巩固
1.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 )
A.建设用地 B.耕地
C.碳足迹 D.生态足迹
答案:D
解析:建设用地、耕地、碳足迹等是生态足迹的一部分。
2.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人口基数大 ②人口素质高 ③人口农村化 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问题的突出表现。
3.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对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
B.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
C.生态足迹只能应用于一个人
D.每个人、每个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
答案:C
解析:生态足迹的衡量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
4.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的是(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被破坏
C.大力植树种草 D.人口急剧增长
答案:C
解析:大力植树种草可以增加大气的含氧量,减少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稳定造成的威胁。
5.下列选项所描述的措施不能缓解我国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C.围湖造田
D.开展生态农业,提高能量利用率
答案:C
解析:围湖造田虽然能提高粮食产量,但会破坏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6.人类活动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答案:C
解析:人口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减少、耕地减少、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7.生活污水流入水域生态系统,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所以生活污水在排放之前需要经过处理,下列处理污水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杀菌剂杀死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
B.需要物理沉降除去体积比较大的污染物
C.需要微生物净化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
D.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可以利用相应的植物来吸收除掉重金属
答案:A
解析: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体积比较大的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是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处理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可利用特殊植物来吸收重金属,达到净化的目的。
8.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由于偷猎者的肆意猎杀,南非大象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锐减,最少时整个南非境内只有50头左右的野生大象。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并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经过不断的努力,大象的数量已增至近20000头。大象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大象的寿命很长且食量大,一头成年非洲大象每天啃食大约300kg的植物。为吃到多汁的嫩根或树叶,大象常把整棵树推倒,连数千年树龄的稀有古木也会成为它的“盘中餐”,其他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也都被它抢占。以上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和大象种群的大量繁衍是难以两全其美的。为保护受威胁的生态环境,南非政府实施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包括有计划捕杀、给大象避孕、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等。
(1)南非大象数量从50头左右增至近20 000头,其主要原因是 。若南非政府不采取任何新的措施,大象种群的K值将会如何变化? 。
(2)有计划地捕杀大象或对大象实施避孕,目的是通过控制大象种群的 (数量特征),从而控制其种群密度。从南非大象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种群数量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类自身也深受人口过度增长的困扰。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为此,我国在 的同时,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1)被捕杀的数量减少,寿命长(死亡率低),食物充足(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K值将会变小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控制人口增长 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口素质等)
9.2000年前,浑河受沿岸城市工业排污的影响,水质恶劣。2001年,浑河沿岸37处排污口被切断,同时沿岸城市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以降解污水中有害的有机物。从2006年起,沿岸城市每年都会向浑河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虾、螺等生物,以改善生态环境,但违反“禁止捕鱼”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专家指出,浑河鱼不宜食用,因为部分鱼体内生存着一种乳白色的小虫,即“日本鱼怪”,它会使鱼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还会使鱼丧失生殖能力,但“日本鱼怪”可以入药,有解毒、止痛之功效。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在排污口的下游,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 ,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3)污水处理厂的建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4)切断排污口以控制干扰程度,使污染不超出生态系统的 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 。
(5)向浑河投放鱼、虾、螺等生物,目的在于增加 ,使 复杂,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日本鱼怪”与某些鱼的种间关系为 。
答案:(1)浮游植物数量少,产生氧气少,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2)有机物降解后产生了大量无机盐
(3)物质循环
(4)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5)生物多样性 营养结构
(6)寄生
解析:(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浮游植物的数量少,产生氧气少,同时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域中溶解氧大量减少。(2)在排污口的下游,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被降解后产生了大量的无机盐,这为浮游植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3)污水处理厂的建立,改善了水域生态系统,降解了污水中有害的有机物,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4)切断排污口以控制干扰程度,使污染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5)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向浑河中投放鱼、虾、螺等生物,目的在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使营养结构复杂,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6)“日本鱼怪”与某些鱼之间的关系为寄生关系。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具有高增长量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答案:B
解析: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增长,会导致人均耕地减少,植被进一步被破坏
B.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燃料和矿物资源,乱采滥伐现象更加严重
C.人口增长,食物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D.不管人口如何增长,都在生态环境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答案:D
解析:人口增长会导致粮食等各种农产品需求量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需要更多的水、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等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但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已带来很大的压力。
3.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砍伐
D.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被大量破坏
答案:C
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从而使雨水呈酸性。
4.霾会危害人体健康。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阴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开发新能源,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B.减少汽车使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大力植树种草,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D.提倡火力发电,增加燃煤使用量
答案:D
解析: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颗粒物质,不利于减少阴霾天气的发生。
5.下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是( )
A.大量使用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
B.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制冷剂,降低室内温度
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
答案:C
解析:大量使用各种化石燃料、氟氯烃等制冷剂以及农药、化肥,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6.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答案:D
解析:臭氧可吸收紫外线,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
7.某条河流曾多次发生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下列关于此生态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造成这一生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这一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水华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水域中浮游植物等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水华现象主要是由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会对淡水水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可降低浮游植物的繁殖速率,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8.(不定项选择题)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会造成( )
A.水资源短缺
B.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C.植被破坏
D.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ABCD
解析:人口增长,人均占有的资源就相对减少,如水资源和耕地面积等;对各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9.有人认为某河流下游的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中富含氮、磷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步骤。
A.从自然状态良好的池塘中取1 500 mL水,混匀后平均倒入甲、乙、丙3个烧杯中;
B.向甲烧杯中加入0.3 g含磷洗衣粉,向乙烧杯中加入0.3 g尿素(含氮),向丙烧杯中加入0.3 g含磷洗衣粉和0.3 g尿素;
C.将甲、乙、丙3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 d;
D.检测水样中藻类的密度。
(1)上述实验步骤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的2处并改正。
①错误: 。
改正: 。
②错误: 。
改正: 。
(2)你预计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
答案:(1)甲、乙、丙都为实验组,缺少对照组 将从池塘中取的水,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4个烧杯中;向丁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向丙烧杯中加入0.3 g含磷洗衣粉和0.3 g尿素 向丙烧杯中加入0.15 g含磷洗衣粉和0.15 g尿素
(2)丙 藻类生长需要氮、磷等矿质元素
解析: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氮和磷,可设置不添加磷也不添加氮、既添加磷又添加氮、添加氮不添加磷、添加磷不添加氮4种处理。氮、磷都是藻类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同时添加氮和磷的培养液中藻类生长得最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巩固练习,共8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精练,共1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练习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