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整版ppt课件
展开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应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建议或行动计划。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
(1)分析生态足迹。
(2)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三、教学过程
【本节聚焦】
-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这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影响?
- 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导入】问题探讨: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提示:不是,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提示: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人类生活和生产会消耗地球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
2.生态足迹
(1)概念: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也叫生态占用。
(2)换算:①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②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3)生态足迹示意图
(4)特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图见课本)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左下图;
资料2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右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资料3 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资料4 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等等。
讨论: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提示: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提示: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提示: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提示: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
①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②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③防治措施: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2.水资源短缺
①形成原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②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③防治措施:节约用水。
3.臭氧层破坏
①形成原因: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②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③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
4.土地荒漠化
①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
②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
③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5.生物多样性丧失
①形成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
②危害: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③防治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6.环境污染
①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②形成原因: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
③危害: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
④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7.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思维训练:辨别“ 偷换概念 ”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该为治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
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
提示: 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
【课堂小结】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一定,生态足迹示意图,生态足迹的特点,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可持续发展,补充垃圾分类小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美版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占用,低生育,基数大,持续增长,出生率,增长率,可持续发展,全球性,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内容,生态足迹的特点,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