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学之光,照亮未来(教学设计)
展开科学之光,照亮未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一组探险与科幻题材的文章,其人文主题是激发人们对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与想象力。单元课文涵盖了多种文体的作品,包括传记(他传、自传各一篇)、科幻小说以及笔记体文言文。本单元要求重点学习浏览,在阅读中迅速提取主要信息,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和善思求变的创新思维,体会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的探索精神。其中,《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为斯科特南极科考队所作的传记,记录了科考队为科学事业牺牲的悲壮事迹,真实地展示了人物面临绝境与死亡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太空一日》是杨利伟的自传,航天员的认真严谨在惊险的太空旅行中展露无遗;《带上她的眼睛》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扣人心弦的故事,大胆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不惧孤独与困境、勇于探索的精神;《活板》是一篇笔记体文言文,通俗简明地介绍了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选择一位你喜欢的科学家,展示他的科学事迹,弘扬其崇高精神,以“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题写一篇作文,并为班级推选出的科学人物制作展板。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契合本单元课文主题和“语言简明”写作要求。学生可以学习《伟大的悲剧》中的时间顺序和引入传主语言的写法;可以仿照《太空一日》中的小标题形式和丰富的心理描写,也可以参考《带上她的眼睛》中悬念伏笔的手法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还可以学习《活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系统明晰的流程说明。总之,以单元课文为样例,从选材、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总结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的手法,并结合单元写作指导中“语言简明”要求,完成一篇语言简明准确又生动、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深刻的作文,推选出同学们喜爱的科学家。
学习流程是:第一课段,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复述主人公的探索故事,并梳理情节结构,归纳作者让故事“曲折”的技巧,同时借追问细节感受科学故事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第二课段,揣摩人物面临困境时的心理,对比体会四位人物的个性与共性,总结人物崇高精神的内涵;第三课段,品味文章语言,分别从叙述性语句、描述性语句和议论抒情类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简明准确、生动及深刻;第四课段,自主选择你喜爱的科学人物,搜集、遴选资料,学用课文方法,写一篇以“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题的作文,小组评选出最佳作品,为获选人物制作展板。四个课段相互勾连,层层推进,逐步完成。
二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型阅读与表达”的要求, 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写作”。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转述完整准确,要点突出”,“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提取信息”,“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时,应关注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与人物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阅读过的探险与科幻题材作品中选取一篇,简要复述探险故事,分享科学探险者最打动你的精神品质,谈谈作者叙述科学探险故事所用的表现方法及其效果。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100位学生)
(1)主要内容:80%的学生能够复述主要内容,但重要信息不突出,不能清晰地说出作者叙述故事的思路。
(2)表现手法:72%的学生复述时,没有关注作品中的表现手法、语言方面的特色。
(3)人物精神:88%能够解析出人物精神,但人物精神的分析较为较单一、浅薄,缺乏对科学探险者身上表现的个性与共性品质的深入思考。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险题材作品的阅读经历,能够关注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解析人物精神,但在讲述过程中,思路较为混乱,重点信息不突出,无法关注到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具体情况如下:80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80%)没有抓住关键信息复述科学探险故事,72位学生(占测试人数72%)无法从结合作品的表现手法探究人物精神,88位学生(占测试人数88%)没有结合历史与实际,思考并归纳科学探险者的个性与共性品质。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有一定的探险与科幻题材作品的阅读积累,但无法条理清晰地复述故事,没有关注到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对科学探险价值的体会不够深刻。因此,理清故事情节,品析表现手法和探究人物精神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三
下阶段工作规划及部署
一、语言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主要信息,概括故事内容;
2.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品析人物形象及语言,理解依时间叙述故事、引用传主日记、心理描写、悬念伏笔、插叙等手法的作用;能通过文中抒情议论句,体会作者蕴藏的感情;
3.搜集资料,选取一位你最敬佩的科学家,以“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跌宕起伏的探索故事,凸显人物的崇高精神。
二、思维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四篇课文,能从科学性与文学性角度,归纳他传、自传、科幻小说、笔记体著作等文体叙述故事的异同。并将方法迁移到写作中去,提升比较、归纳和运用的能力;
2.能对课文中的故事、人物、环境细节等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构筑画面,并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摹画面,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课文内容展开追问和讨论,理解科学家的执着探索、严谨求真和博大胸怀,提高质疑思辨能力。
三、价值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科学类文章,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和科学家的崇高伟大,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发展与科技进步、关心时代楷模的习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
2.在阅读和写作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探索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热情。
【核心任务】
以“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题,撰写一篇故事跌宕有致、语言简明生动、凸显科学家崇高精神的文章,推选出班级喜爱的科学家,为人物制作展板,在科技节期间展出。
四
教学实施
1
第一课段
探秘境中之震撼故事
核心任务:探寻秘境中的故事,归纳让故事跌宕起伏的写法,体会本单元课文科学性与文学性兼备的特点。
一、学习任务
1.以浏览速知震撼之故事:快速浏览课文,勾画重要信息,概括故事内容;
2.借波折说故事曲折之技巧:寻找情节线索,梳理情节结构,归纳作者让故事变得跌宕起伏的技巧;
3.以追问品故事之真与幻:追问故事中的细节,从科学性与文学性角度,体会不同文体叙述科学故事的异同;
4.借复述总结故事之感受:在班级科学故事会上分享你喜欢的科学故事,简要谈谈感悟。
二、学习资源
1.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杨利伟《太空一日》、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沈括《活板》;
2.预习参考资源:
https://new.qq.com/omn/20220217/20220217A096AU00.html南极争夺战:伟大的探险,伟大的悲剧;https://baike.baidu.com/item/斯科特日记/3691190;
https://new.qq.com/omn/20210705/20210705A08QNK00.html杨利伟:中国航天第一人,神舟五号飞天突发意外,濒死26秒;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3335586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全网刷屏!网友:一口气读完,过于伟大 ;
https://doc.xuehai.net/bb2b5c08c8528fc9c438c7ec4.html成都日报访谈:刘慈欣 握住现实的科幻狂人;电影《流浪地球》。
三、课时安排
3-4课时
四、完成任务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索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也可参考教师提供的预习资源,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探索故事及有关背景。浏览时,注意勾画重要信息和不理解的语句。
(一)以浏览速知震撼之故事:浏览课文,勾画重要信息,简要梳理故事,并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每篇文章给你的阅读感受,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勾画关键,整体把握故事
【小贴士】
浏览:阅读的一种方式。浏览时一目数行,以每分钟400字左右的速度阅读,随手勾画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关键语句等,把握文章重要内容。[1] 浏览可以关注:段首句、小标题、时间和地点推移的词语、文段之间的间隔。
[1] 温儒敏,王本华主编.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70.
(二)借波折说叙述之技巧:科学探索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请你细读故事的“波折”,参考示例,找出文章的情节线索,以结构图形式整理故事的情节,体会故事的跌宕有致,并归纳作者让故事“曲折”的技巧,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借助波折,绘制情节结构图
示例:《伟大的悲剧》情节结构图
【小贴士】
1.加粗字为情节,非加粗字为叙述故事技巧,请概括文章运用较为突出的技巧。《活板》没有具体故事情节,可直接梳理文章行文结构,理清作者叙述的思路。
2.悬念:文学表现手法之一。指作家为了体现作品的矛盾冲突,在处理情节结构时设法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关切的紧张心情,以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
3.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2]
4.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可由作者直接插入介绍,也可借作品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还可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3]
[1] 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等主编.文学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01.
[2] 温儒敏,王本华主编.教学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323.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F%92%E5%8F%99/4886461.
(三)以追问品故事之真与幻:再读故事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大胆追问,体察本单元故事的科学性(真实性)与文学性(虚构性)。请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梳理其科学性及文学性的具体体现,并由此归纳课文文体的特点,参考示例,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任务单三:追问细节,感受故事之真与幻
【小贴士】
1.关于追问细节,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激发学生以质疑思维解读作品。如:
追问后,学生较易明白,这是作者根据史料,结合当时情形进行的文学想象,有了这一想象,文章情味盎然。
2.文体知识:①传记:文体名。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亦简称“传”。多由别人记叙;也有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传记大致可分两类:一类记述翔实的史事,即史传,或历史传记文学。另一类带有更多的文学创作性质,多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描述语言,描写各种人物的生平、思想及时代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想象、夸张的描写。[1]
②科幻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的简称,属于小说的一种,指以幻想的形式表现自然科学领域还未出现的某种奇迹的小说,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它的三要素。其特点是有较强的科学性,所写内容以科学上的某种新成就、新发现为依据,所作的科学预见往往具有独特见解;科幻小说注重悬念的运用,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2]
③笔记:文体名。泛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有随笔、笔谈、杂识等异名,既可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生活众多领域,亦可专门论叙某一问题。[3]
[1] 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等主编.文学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01.
[2] 王先霈主编.小说大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08.
[3] 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等主编.文学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01.
3.关于科学故事的“文学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外搜索史料或其他叙述本故事的文章,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品味作者融入想象,丰富细节的效果。如将斯科特日记与课文对比:
(四)参照下列句式向班级同学分享你喜爱的科学故事,简要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我最喜欢 (作者)讲述的故事,作者用 文体,讲述了 的故事,文中最打动我的情节是 ,作者用 (方法/形式)将这一情节讲述得引人入胜,让我不禁动容。读完故事,我感受到了科学探险 。
五、学习评价(二选一)
1.本课段学习后,两位同学结合《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讨论传记的科学性与文学性,小深认为既然是传记,就应该全部是真实故事的还原,否则就失真,不能叫传记;小圳认为传记可以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有合理的虚构,虚构引发想象,提升表达效果。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请阐述至少两点理由,加入讨论。
2.有人说,“《带上她的眼睛》虽为科幻小说,但又融入了许多真实的科学知识,能使读者在被情节吸引的同时广其见闻”[1]。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课文具体阐述。
[1] 郭瑶.《带上她的眼睛》去发现美[J].中学语文教学,2020.6(58).
2
第二课段
悟人物精神之“崇高”
核心任务:揣摩人物在探索时遭遇困境的心理,体会人物崇高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总结“崇高”精神的具体内涵。
一、学习任务
1.从“冲突”看个体精神:揣摩人物面临“冲突”时的心理,感受每个英雄人物的精神;
2.依“崇高”绘群体形象:从科学与人文角度,对比文中人物精神品质的异同,描摹科学家群像,探究“崇高”精神的具体内涵;
3.借“选材”看价值取向:从写作者角度分析文章的选材,体会进行开创性科学探索的人物对人类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伟大意义。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学习资源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杨利伟《太空一日》、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沈括《活板》。
四、完成任务
(一)从“冲突”看个体精神:探索的过程中,“冲突”无处不在——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人物与自我内心的冲突。请梳理人物遇到的“冲突”及面对“冲突”的心理,通过摘录原文语句或概括探索细节,走进人物,体会其伟大精神,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参考示例,为文中每个人物制作一张人物形象梳理图,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致敬时代“超人”,学习伟大精神
【小贴士】
《活板》一文未正面描写毕昇遇到的“冲突”和相应选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归纳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解决了哪些问题,作者叙述活板制作和印刷过程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能侧面读出毕昇哪些精神。
(二)依“崇高”绘群体形象:结合故事和人物细节,体察人物对科学、队友和生活的态度,分类概括科学家群体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感受人物形象的丰盈,总结科学家“崇高”精神的具体内涵,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描摹科学家“群像”,体会“崇高”内涵
【小贴士】
1.《活板》一文,没有对毕昇本人的描写,学生可以通过文中叙述的活板印刷流程,
活板印刷解决的问题侧面感受毕昇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后代科学工作者的传承精神。
2.分类总结人物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环节,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解读人物:感受科学家既是科研专家,也是温情脉脉的普通人;他们面对科研时严谨认真,面对同伴时亦能时刻为人着想;他们热爱科学,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联系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从一名科学家感受一类科学家的立体形象,触摸科学家“崇高”的精神世界。
(三)借“选材”看价值取向:
1.质疑思辨:从选材角度向作者提一个问题,搜集资料,揣摩作者叙述这一故事、刻画这一科学人物的价值取向,与小组同学交流,分享你的问题和探索。
示例:《伟大的悲剧》提问
2.小结发言:学生总结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给自己的启示,评价“开创型”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对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伟大意义。以下列语句为开头,总结收获:
示例1:探险“失败”对人类进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若没有斯科特/威尔逊/奥茨……
示例2:人类每一次探索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你看,杨利伟/毕昇……
五、学习评价
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在《历劫余生》中说:“世上并无天生的勇士,恐惧之心人皆有之。而正是在各种形式的探险活动中,人们向恐惧挑战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敢。”请你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或多个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第三课段
品科学语言之艺术
核心任务:品读细节,体会科学主题作品语言准确简明之余又生动有趣的特点,感受抒情议论句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一、学习任务
1.以“叙述”探其简明准确:勾画文中的叙述类语句,感受叙述语言的简明性、准确性;
2.以“描写”品其生动有趣:细读文中的描写类语句,品味描写语言的生动性、有趣性;
3.以“议论抒情”感其深情:合作探究,结合抒情议论句感受文章语言的深刻性,透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厚情感。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学习资源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杨利伟《太空一日》、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沈括《活板》。
四、完成任务
(一)以“叙述”探其简明准确:再读课文,关注文中叙述性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归纳作者让文章语言简明、准确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从叙述性语句感受科学语言的准确性
【小贴士】
此处叙述性语言,是指叙述故事的语,通常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如:“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以上的经历很快就淡忘了。”与描述性语言不同,叙述性语言不对细节做过多扩展性描绘。描述性语言则通常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具体的画面和细节进行细致描绘,如:“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此处用“蒙蒙的”、“轻轻的”分别修饰小雨和叹息,用布满描写阴云之重,形成一幅与人物心情相衬的画面,这样的语句就是描述性语言。
(二)以“描写”品其生动有趣:勾画文中描述性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想象该语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作品语言流露的文学味道,并归纳作者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从描述性语句体会科学语言的生动性
3.以“议论抒情”感其深情:用波浪线画出每篇文章中的议论或抒情句、难理解的语句,结合上下文,站在作者的角度揣摩、理解句意,体会其表达的深刻情感,与小组成员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任务单三:从议论抒情句解读科学语言的深刻性
【小贴士】
《活板》没有直接抒情或议论的语句,学生可以直接从课文对活板流程的介绍中揣摩作者对毕昇的情感态度或评价。
五、学习评价(二选一)
1.《海底两万里》也是一部科幻著作,请你结合本课段学习的课文语言特点,品味《海底两万里》的语言,总结该小说与本单元课文在语言方面的异同;
2.选择课文中一个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发挥想象,迁移运用课段中让语言准确、生动的方法,描写当时的情景、刻画人物的心理,写一个200-300字的片段。
4
第四课段
为心仪科学家“代言”
核心任务:在历史星空中寻找你喜欢的科学家,搜集资料,借鉴课文写法,以“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题写一篇作文,推选同学们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其制作人物展板,在学校科技节期间展览。
一、学习任务
1.精选人物,列举故事与品质:选择一位你敬佩的科学家,搜集、筛选资料,梳理体现他突出成就的故事,借资料了解故事细节,列出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及其凸显的人物品质;
2.学以致用,为科学家代言:借鉴前三个课段学习的讲述探险故事、刻画科学人物、运用科学语言的技法,完成写作小提纲;根据小提纲,撰写“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作文,为心仪科学家“代言”。
3.小组互评,推选闪亮科学家:小组根据作文评价量表互评作文,评选出组内最受欢迎的闪亮科学家。
4.制作展板,科学之光助成长:以班级小组最佳作文为基础,结合搜集的资料,为获评的闪亮科学家制作展板,在学校科技节期间展览,激发全校师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前三个课段整理出的学习笔记;
2.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杨利伟《太空一日》、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沈括《活板》;
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
四、完成任务
(一)精选人物,列举故事与品质:选择你喜爱的科学家,搜集其原创文字、新闻、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科学家生平和突出成就,选出你最有感触的故事,梳理故事经过和人物探索中面临的挑战,简要写下该人物打动你的精神品质,参考示例制作选材构思图。
示例:
(二)学以致用,为科学家“代言”
1.结合搜集的资料,借鉴单元课文在故事叙述、人物刻画、细节想象、语言等方面的做法,完成写作小提纲。
“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写作小提纲
2.根据写作提纲,以“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故事跌宕起伏,凸显人物崇高精神,语言简明准确且生动,情感深刻。
(三)小组互评,推选闪亮科学家:小组成员互换作文,根据量表评价组员作文,为作文写上至少一条建议,小组得☆数最多的同学,其笔下的科学家入选班级闪亮科学家。
“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作文评价量表
(四)制作展板,科学之光助成长
1.小组选出最佳作文,作者依据同学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完善,提交给老师审核;
2.结合搜集的素材、作文,绘制人物展板。小组成员共同策划展板栏目,除展示作文外,还可以展示科学家生平、代表成就、科研经历、逸闻趣事和图片等,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创新形式。各班制作的人物展板将形成“科学之光,照亮未来”之闪亮科学家主题展览,在校园科技节期间展览,激发全校师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崇尚科学的氛围。
【小贴士】
同学们在策划展板栏目名时,可以尝试运用对联或广告词形式,让展板更吸引观众。
示例:用对联展示邓稼先功绩及精神:身先士卒守戈壁,鞠躬尽瘁造两弹。
用广告词概括邓稼先生平:“两弹”一人生,“飞”一般精彩!
五、学习评价
学生根据作文评价量表,在作文的选材、立意、情节结构、叙述手法、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至少修改一点,将修改后的作文,结合搜集的图片,排版制成“科学之光,照亮未来”班刊特辑。
五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三篇科学探险的现代文和一篇讲述我国古代发明的文言文,其人文主题是激发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会抓住重点信息和关键语句,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故事情节,掌握运用悬念伏笔、插叙、小标题形式结构全文,讲述跌宕起伏的故事,引入传主日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以心理描写、修辞手法丰富细节,用简明准确、生动有趣的语言刻画人物,凸显人物的崇高,并通过抒情议论句感受作者的深厚情感。基于此,本单元的核心任务设计为:搜集资料,借鉴课文写法,写一篇以“我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题的作文,推选出同学们心中的闪亮科学家,为科学家制作展板并展出。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要从课文的情节叙述、细节与人物刻画、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中,触摸科学家的精神世界,感受每位科学家的独特,并总结科学人物的群体特点,体会“崇高”精神的深刻内涵,理解科学精神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如下问题:
(一)关于第一课段阅读策略的使用
本单元课文篇幅较长(《活板》除外,但活板印刷过程也需细读梳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段落首句、小标题、转折、文段间距等重要信息来把握故事,掌握浏览的阅读策略。但在学习作者叙述故事的具体手法,感受人物蕴藏的崇高精神时,又必须精读文中细节,加深体会,因此,学生要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以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二)关于第二课段领悟崇高精神的内涵
这一课段的学习要注意避免浅教浅学,教师引导学生在品味细节时,抓住故事的矛盾处、存疑处深入体会。比如,斯科特一行发现他们并不是首个抵达南极点的人,依然选择履行为阿蒙森团队作证的职责,其博大胸怀可见一斑;还有杨利伟对太空是否能看到长城的实事求是的回答,落日六号领航员从不诉说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要让学生在理解严谨求真、执着求索的精神之外,探究“崇高”所包含的更广阔、更深刻的内涵。
(三)关于第三课段品味科学类文章语言的艺术性
在品味语言时,教师要注意以实例让学生明确叙述类语句、描写类语句和议论抒情类语句的区别。体会科学语言的简明,可以让学生为句子增加修饰语,对比感受表达效果;描写类语句聚焦在课文细节中,赏析细节时注意在脑海中构筑画面,同时大胆质疑,感受作品语言的生动性和细节的虚构性;议论抒情类语句往往是文中较难理解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理解科学家的崇高精神。
二、测试反馈
1.必做题
(1)请你细读本单元课文的结尾,根据感兴趣的课文,结合已知的科学知识,大胆想象,对课文进行续写,表达自己对故事结局或未知世界的思考。
(2)斯科特在给英国公众写下的绝命书中说:“是情况发生了逆转,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只有顺从天命;但还是决心尽力而为,至死方休。”此处“情况发生了逆转”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上网搜集资料,尝试探索这一事情的真相。
2.选做题
(1)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去进行科学探险真的值得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热爱科学与热爱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请你网上搜索更多当代科学探险故事,思考他们的行为是否和斯科特的行为一样有价值?
(2)《太空一日》中,引导伞开动时飞船剧烈的晃动,这一情况俄罗斯航天员从不告诉新航天员,而杨利伟却将每一步骤都告诉他的战友,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你更认可哪一种?为什么?
【参考文献】
[1]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等主编. 文学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01.
[2]温儒敏,王本华主编.教学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王先霈主编.小说大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08.
[4]温儒敏,王本华主编.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郭瑶.《带上她的眼睛》去发现美[J].中学语文教学,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