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图片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2科举制,2完善,分科考试,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1历程,中书省,门下省,3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1.九品中正制
    (1)创立:隋朝开始采用______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3)影响: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__________。
    2.职能:________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________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1)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2)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
    1.魏晋:开始实行________,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_______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徭役。
    3.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__________,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1.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历史纵横”,结合所学知识,相比于察举制,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历史进步性。
    提示 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知识拓展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趋势
    (1)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2)选拔方式:由地方举荐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
    (3)选拔原则: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趋向制度化,越来越严密。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概念阐释均田制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作为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时约300年。
    2. 《资治通鉴》记载:“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赋税改革的意义。
    提示 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归纳总结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特点租庸调制是以人丁为赋税征收单位,不服徭役可以以“庸”代替。两税法的特点是从按人丁征税转为按财产征税,但其只是改变而未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主题一 选官制度的变化
    材料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①,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②;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③”。——摘编自杜佑《通典》
    提示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特征:地方置中正官,中正官鉴定等级,中央根据等级任用。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曹魏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及其特征。
    材料 《新唐书》和《旧唐书》中有传记官员的出身情况
    注:特殊出身指出身于宗室、外戚等;其他出身指招降、征召、举荐等。——摘编自刘海峰《唐代选举制度与官僚政治的关系》
    思考:根据上面表格,概括唐代选官取士的主要特点。
    提示 范围广泛;标准多元化;以科举考试为主。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主题二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
    视角1 唐朝的赋税制度
    材料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①。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②。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③。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资治通鉴》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 变化: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法。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视角2 唐朝赋税改革的影响
    材料 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①,“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②。分夏秋两季征收,“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③。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④。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⑤,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提示 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展示•定方向,基础必备•探新知,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社会中下层,文化素质,中央集权,尚书省,中书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图片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正官,中书省,租调制,均田令,论从史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学案,导研案,导练案,评定等级,士族特权,相对公平,文化素质,尚书省,品位较低,中书门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