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共5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教学过程典案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朋友、对亲人的珍惜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从而大致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山行》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能从古诗中描写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3.能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山行》。
【教学重点】
1.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2.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课件1:描写四季的古诗,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
交流四季古诗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3.交流秋天:用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感受。出示课件2:秋景图。
4.导入课题: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驾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他流连忘返,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
5.出示课件3: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
二、诵读古诗,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自由朗读,鼓励交流。
2.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出示课件4: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出示课件5: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出示课件6:
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③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④斜:这里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⑤生:产生,生出。
⑥车:轿子。
⑦坐:因为。
⑧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⑨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⑩红于:比……更红。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课件7(会写字):寒 径 斜 霜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会写字的?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三)学生熟读课文。
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初解诗意。
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味这首诗。
2.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诗中哪些地方表明了季节呢?(寒、霜叶)作者在山中行走都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3.这些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
4.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5.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之情,作者的哪些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惊喜?(停车)
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作者眼里,深秋的霜叶有什么特点?(霜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甚至胜过春天的花,丝毫看不出秋天衰败的痕迹)
7.诗人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些景物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
(二)深入体会。
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中,驾着马车的杜牧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出示课件8:
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景物。小组结合图片交流景物的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远上”一词写出了“山”的深远。
(2)“寒”字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
(3)“斜”字让我们体会到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缥缈,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9:(图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6.学生边观察图片,边诵读前两句诗。
7.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描绘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简笔画。
8.教师导言:正当车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出示课件10:(图片)
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10.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1.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1:
停下马车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12.学生边观察图片,边诵读后两句诗。
13.鼓励学生认真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继续完善自己的简笔画。
14.引导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理解古诗、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积累古诗的能力。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出示课件1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带朗读节奏的古诗《山行》)
2.教师引导:诗中的斜线是朗读节奏的划分符号。
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6.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随机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2.教师引导,体会感情: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后两句写近景,表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学生自选作业。出示课件13:
1.画:画一幅秋天的美景图,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亲眼所见和亲身所感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认识“赠、残”等8个生字,会写“赠、盖”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4.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行》一诗,体会到作者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古人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出示课件14:(出示诗人、题目)
想想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认读生字:“赠、刘”等,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2.了解诗题及写诗的背景,出示课件15: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就是《赠刘景文》。(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16:
zèng cán yóu ào jūn
赠 残 犹 傲 君
chéng jú
橙 橘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
按照“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
出示课件17:
赠 刘 景 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指名说说“荷、菊”这两个字的意思。
(板书:荷 菊)
3.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4.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1)出示课件18:夏季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想起了两句诗(出示课件1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20: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1)出示课件21:菊花图。(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
(2)出示课件22: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
你们看这菊花怎样?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怎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3)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三)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再跟着诗人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古诗描写的正是秋季,出示课件23:橙黄橘绿图。(板书: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在秋天成熟的还有哪些果实?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橘 秋之美)
因此诗人苏轼怎样写的?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诗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在理解诗意、感受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
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古诗的方法。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同学们,老师用课余的时间为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下面请欣赏“古诗新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
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会写字田字格课件24:
赠 盖 菊 残 君 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
(1)“残”是左右结构,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2)“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第七、八笔是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唆无重点地“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挑”,会写“送、挑”2个字。
2.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课件25:出示《夜书所见》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2.让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来欣赏这首诗吧。(板书: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书写下来 所见:所看到的)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出示课件26:
tiǎo
挑
(1)“挑”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出示会写字田字格课件27:送 挑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关”,后写“辶”;“辶”共三笔,第二笔是横折折撇;“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老师范读,画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出示课件28:
夜 书 所 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设计意图: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二是为了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写下的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梧叶、篱落、一灯明)
(二)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学习第三、四句诗。
1.师生交流。
(1)出示课件29:知有儿童挑促织。(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3)理解“知”。
师: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
(4)诗人在漆黑的夜晚是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拨弄蟋蟀的?
出示课件30: 夜深篱落一灯明。(图文)
2.朗读指导。
3.齐读。
(三)联系生活,理解第一、二句诗,感悟诗中的秋意。
谈话过渡: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草丛中找一找,你一定能找到。
1.读一读。出示课件3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出示课件32:
(1)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的思乡之情。
4.齐读、师范读、齐读。
5.出示课件33:介绍作者背景资料。师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关于他的一个故事。
出示课件34: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候被送给浙江的叶氏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家业中衰,他的父母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6.理解“客”,出示课件35: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7.读诗。
谈话过渡:了解了关于叶绍翁的故事,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牵动着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机械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指导朗读全诗。
1.齐读。
师:当诗人想到有儿童在拨弄蟋蟀时,诗人还会想到什么?(学生答)是呀,也许诗人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会想起家乡的亲人,想到这里,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诗人,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的家人团聚啊!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指导读古诗:读这首诗时,要读出诗人“想家”的感情,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牵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要读出诗人的孤寂无奈。(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设计意图:
朗读古诗,配乐读诗,是为了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为了更好地把握古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 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小组比赛背诵。
五、 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
2.读一读,背一背。出示课件36:
泊 船 瓜 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板书设计】
夜 书 所 见
梧叶、篱落、一灯明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对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感受“我”所观察到的别样的秋景。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及“阅读链接”的表达方法,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法国梧桐树(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出示课件2: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米,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呈球形,3—6个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设计意图:
从形象直观的图片入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介绍和课题质疑,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法国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会写字。出示课件3:
指名领读,正音。“则、棕”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紧、院、印、乱”是前鼻音,“晶、棕”是后鼻音。
(2)出示会认字组成的词语。出示课件4:
自由读,指名读,正音。“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增、棕”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出示课件5: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学生1:我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明朗”,“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
学生2:雨过天晴后的天空是很蓝很亮的,就像洗过一样。
老师随即点拨:这就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老师: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明朗”的意思?
学生3:“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蓝天”说明天空湛蓝清亮。
教师随即点拨:这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有时候,当通过一种方法理解不了词语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另外的方法;有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把难懂的词语理解得更加透彻。
预设1:“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
预设2: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凌乱”,“凌乱”有“杂乱、无条理”的意思。
总结: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 ②结合生活实际。
③想象画面。 ④找近义词。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出示课件6: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经过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包去上学。
第二部分(第3至9自然段):写“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部分(第10至11自然段):写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3.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避免机械分析,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课件7:
铺 泥 晶 院 墙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铺、泥、院、列、棕、迟”。如“铺”,“钅”是形旁,表义,“甫”是声旁,表音。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排:非+扌”“规:夫+见”“则:贝+刂”。
(3)组词巩固的方法。如:“铺满、水泥、水晶、院墙、墙壁、打印、规则、排列、凌乱、棕红色、迟到”等。
3.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课件,弄清每个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交流:
(1)“规、铺、泥、院、墙、排、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列、则 ”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3)“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4)“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末捺变成点,右边是“见”,不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5)“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旁。
(6)“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汉字,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得多。
六、交流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1.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图文,展开想象,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8: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导入课文,诠释课题,感受水泥道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出示课件9: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
(板书: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二)学习第3至9自然段,体会“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3至9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出示课件10: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1)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围绕“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想象水泥道的美景,作者把水泥道上铺满的落叶比作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使普通的水泥道增添了美感。
(2)指导学生朗读,提示语速可以稍慢些,突出“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很远很远”等词语。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再读读第3至9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用赞叹的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结合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水泥道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出示课件11: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zàn)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pá)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上学经过什么样的路?(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在上学路上“我”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设计意图:
通过对阅读链接的阅读,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更全面地理解课文,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1)教师启发:生活中,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你关注过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吗?
(2)学生交流,教师启发学生拓宽思路。比如:可以写路边的动植物或行人,可以写来往的车辆,可以写装修独特的店面等。
(3)学生用几句话写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4)评议反馈,关注书写格式。要求不宜过高,学生只要能用几句话把景色写清楚即可。
设计意图:
给学生铺设学习的台阶:一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通过互动交流及教师的点拨拓宽学生的思路;二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将“阅读链接”融入其中,为学生提供帮助。
【板书设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水泥道真美
6 秋 天 的 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交流讨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激趣导学。
1.教师引述:这里有几个画面,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出示课件1: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
3.引导交流,唤起情感: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1)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眼前的。
(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结合音乐感知秋天的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象,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读通课文,认识字词。
1.出示课件2:
提出自学要求:
(1)在生字框中给生字注音。
(2)标出段落,读通句子。把理解的字词、句子标上记号,以备讨论交流。
(3)把你喜欢的语句用“ ”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说说这篇文章介绍了秋天的哪几个方面。
2.学生按要求自学,批注问题或利用学习工具解惑,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的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字词的认读。出示课件3:
钥匙 缤纷 一枚 勾住
喇叭 厚重 歌曲 丰收
自由读,小组比赛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好翘舌音“匙”,“匙”在“钥匙”中读轻声。“曲”在“歌曲”中读三声。“缤”是前鼻音,“丰”是后鼻音。
(2)鼓励学生说说识字的方法,师适时点拨。
①熟字带生字:“是—匙”“宾—缤”。
②形近字比较识字:“枝—枚”“句—勾”。
三、抓总起句,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再自主读文,画出自己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逐段读课文,教师再指导读得不好的地方并范读。
读第1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地,轻轻地”读出秋雨的润物细无声,抓住“趁你没留意”读出秋雨的调皮可爱。为全文的朗读奠定情感基础。
3.学生快速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说出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后出示课件4: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4.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第一句话,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这种概括段意的方法叫“摘录法”。
5.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这三句话,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秋天。(学生讨论,教师适时总结:颜色、气味、动植物)
设计意图:
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避免机械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规范写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课件5:
盒 颜 料 票 争 仙 闻 勾 油 紧 洞 曲 丰
学生自读会写字,观察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讲解写字要领。
“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西”的变形,下半部“示”的第一笔稍短。“盒、紧”是上下结构。
设计意图:
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五、小结。
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下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细细品味秋雨的美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听写后,出示课件6:
一盒 颜料 邮票 争着 仙子 好闻
勾住 绿油油 紧张 山洞 一曲 丰收
2.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导入下文的学习。
设计意图:
对字词和课文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作好准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有感情地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指名多人多次朗读第1自然段。
(3)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4)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出示课件7: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朗读后并回答。
设计意图:
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同时采用课件展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出示课件8: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品读词语“五彩缤纷”。
①圈出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五彩缤纷”表示颜色很多、很丰富。
②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五彩缤纷”。
③采用想象画面、结合课文插图的方法理解“五彩缤纷”。
④启发:你觉得“五彩缤纷”仅仅指颜色很多吗?它还包含了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确:“五彩缤纷”不仅指颜色很多,而且表示绚丽多彩,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4)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所描绘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出示课件9—13: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黄黄的银杏叶比作小扇子)
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把红红的枫叶比作一枚枚邮票)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把橘子、柿子当成人来写)
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把菊花当成人来写)
(板书:给颜色)
(5)品读文字,你觉得第2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说得格外有趣?
(6)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的特色吗?
3.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的内容。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课件14: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3)鼓励学生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甜的气味。(板书:藏气味)
(4)出示课件15: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为什么会被香味勾住。
(5)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6)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4.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的内容。
(1)谈话过渡:秋天的雨带来了色彩和香味,它还会做些什么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多人多次指名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会传来什么信息?它会对好朋友说些什么?
(板书:传信息)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语言训练。出示课件16:
它告诉大家, 。小松鼠 ,小青蛙 。松柏 ,杨树、柳树的叶子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放在文中什么位置最合适。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板书:丰收 欢乐)
3.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4.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设计意图:
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6 秋天的雨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秋景的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秋意,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和同学交流,体会秋景的美,感受秋天的活力。
2.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录音课件)
2.展开想象。
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课件录音,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写下了一首诗,你想听听吗?
(板书课文题目:听听,秋的声音)
设计意图:
通过猜声音的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多读几遍。出示课件1: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蟀、振”,前鼻音“振、韵、吟”,边音“辽、掠”。
(2)识记生字。
形声字:抖、蟋、蟀、振、韵、吟、辽、阔。
形近字比较:惊—掠
3.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课件2: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诗中介绍了哪些事物的声音?
诗从两方面写了秋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大树的唰唰声、蟋蟀的声、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另一种是需要心领神会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体现在第5小节。
(板书:可感的 无声的)
4.指名让学生朗读,喜欢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人多次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
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4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提示: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让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些。
3.感知内容:你从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想象、说话结合)
(1)“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出示课件3:(相关图片)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你能用文字表现出它们的飘飘洒洒吗?啊,多美的黄叶!(板书:黄叶——道别)
(2)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蟋蟀要到哪儿去呀?出示课件4:(相关图片)
蟋蟀在唱着:“ 。”(板书:蟋蟀——告别)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想一想它们在说什么,出示课件5:(相关图片)
大雁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板书:大雁——叮咛)
理解“叮咛”:
①找近义词法。“叮咛”的近义词是“叮嘱”,所以是“反复地嘱咐”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实际。如:上学前,妈妈会叮咛,要我好好听课;生病时,妈妈会叮咛,要我多喝水。从而理解“叮咛”就是“反复地嘱咐”的意思。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
出示课件6:(相关图片)
这是秋风送来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板书:秋风——歌吟)
理解“歌吟”: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即“歌唱、歌咏”。
(5)配乐朗读第1—3节。
5.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补充空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拓展想象思维的能力。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4—6节。
(板书:声音美妙)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聆听每一片叶、每一朵花的声音吧!(板书:叶子 小花 汗水 谷粒 秋天美好)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我们也来作一节诗吧!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展示出自己的情感。
3.播放录音课件,说一说你听到的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内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代表诵读,为学生写的诗配上音乐。
【板书设计】
可感的黄叶——道别蟋蟀——告别大雁——叮咛秋风——歌吟声音美妙 无声的叶子小花汗水谷粒秋天美好
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2.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例文知道日记的格式及写日记的好处。
2.了解日记可写的内容。
【教学难点】
1.抓特点仔细观察,具体描述。
2.能用通顺完整的语句写日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2.尝试独立完成日记。
【教学过程】
一、阅读示例日记,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捉过鱼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写的一篇日记,看一看他是怎么捉鱼的。
3.教师范读日记,学生看课件。
4.出示课件1:
7月25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吃完午饭后,爸爸和舅舅带我去捉鱼。我们带好捉鱼的工具,来到稻田旁的河沟边。我学着爸爸和舅舅的样子挽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下了水。刚开始我很害怕,不敢弯腰摸鱼,怕摔倒被水冲走,舅舅告诉我这里的水很浅,不用怕,我这才发现水只到膝盖。我哈哈大笑起来,大胆地跟在他们后面开始捉鱼。爸爸告诉我不要着急。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向前摸着,突然感觉手边一动,就使劲儿一抓,果然抓到了一条鱼。我高兴地大喊:“我抓到了,我抓到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爸爸和舅舅就把小水桶装满了鱼。我恋恋不舍地和他们回家了。
今天真是高兴的一天。
5.交流:文中的小朋友捉到鱼了吗?你觉得这件事情有趣吗?
(1)你觉得这篇日记还可以加入哪些内容?
(2)其实我们还可以加入“鱼在水中游的样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前,仔细观察某些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去写,这样内容会更具体,场面会更真实。
6.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总结写日记的好处:写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是积累习作素材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写日记是很有意义的事,也是很有趣的事。我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不管过去多久,这段记忆仍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写日记。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写日记。
设计意图:
出示范文,以谈话的形式认识日记的格式,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好处。
二、读懂例文,初学日记。
1.学生快速浏览课本上的例文,了解日记的格式,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1)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日期、星期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用笔在书中画出例文中的日期、星期、天气)(板书:日期 星期 天气)
(2)指导学生在作文纸和条纹纸上分别写一写。
在第一行居中位置写“日期、星期、天气”,每项之间空一格。
(3)正文每段开头空两格。(板书:每段开头空两格)
2.学生再读例文,体会文中的趣味。
(1)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则日记,把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写比较有趣。
(2)小组交流。
(3)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写比较有趣。
出示课件2:
摇牙的动作:“左摇右摇、晃动”。
对牙的描写:“松动、摇摇欲坠、终于掉了”。
摇牙时的心情:“唉!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
浏览和分析范文,了解日记的格式,为下面学写日记打好基础。
三、了解日记可写的内容,仿写日记。
1.引导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没有你觉得特别有趣值得写下来的事情?
2.提炼题材:今天上体育课。
师:每天都上课,但是每天都上体育课吗?每次上的体育课都一样吗?
3.同桌讨论:围绕体育课可以写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3:
上课的心情 上课前的准备 上课的老师 上课的过程 上课的收获……
提示:这么多内容,自己多问几个问题,再一个一个回答清楚,这则日记就有内容可写了。写好的日记可以带回去给爸爸妈妈看一看,爸爸妈妈能从中了解你今天体育课的内容,这篇日记就可以说写成功了。
4.指导写:上课前、课堂上、下课后。(板书:上课前 课堂上 下课后)
(1)怎么想怎么写;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做怎么写。
(2)师生评议。
5.学生练写。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让我们赶紧把它写下来吧。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教师指导,可以用上课件出示的词语,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出示课件4:
生龙活虎 欢声笑语 你追我赶 遥遥领先
设计意图:
“写什么”“怎么写”一直都是困扰学生习作的难题,日记的写作也是如此。本环节的设计,遵循从说到写的路径,指导学生弄清一篇日记要写哪些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给学生搭建习作的支架,减少学生对习作的畏惧感。
四、写好草稿,指导互改。
1.学生练写草稿,写完指导学生检查。第一遍检查句子是否通顺,自由读;第二遍检查错别字;第三遍检查标点符号。
2.同桌互评,互相帮助纠正补充。
3.学生互荐作品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修改,誊写日记。
5.在班里读几篇写得好的日记,让学生说说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出示课件5:习作儿歌
多观察能把文章写真实;
多思考能把文章写明白;
多修改能把文章写通顺;
多读书能把文章写精彩。
设计意图:
交流内容,记住格式,先说后写。写后修改,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让学生产生写日记的兴趣。
五、谈谈收获,总结评价。
1.完成星级评价。
2.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把你的日记读给家长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看看别人写的,自己也能提高。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动脑筋,用心去感受,拿起笔记下令你感动的人和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感受写日记的乐趣。
2.通过修改进一步掌握日记的格式。
3.逐步养成用日记记录生活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顾日记格式。
1.投影展示一位学生的日记,指名让学生说说日记的格式。
2.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儿歌,引导学生朗读。
出示课件6:写日记
小小日记写生活,正确格式要牢记;
先写日期和天气,再把正文写完整。
段落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用正确;
写完以后再次读,日记成为好朋友。
设计意图:
将学生的日记和儿歌加以对照、回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日记的格式。
二、组织交流,分享日记。
1.引导:写日记是一件快乐的事。有时候,我们在日记中写的内容很有趣,或者很快乐,我们可以选择部分合适的内容与同学一起分享。
2.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愿意和同学一起分享的日记。
3.每个小组推选一则同学的日记,准备与全班同学分享。
4.组织开展全班日记交流会。
(1)课件7出示要求:
①各小组推选一则日记与大家分享。
②日记的主人朗读自己的日记,声音要响亮。
③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了解日记的内容。
(2)各小组代表上台朗读日记,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3)教师指名交流:同学的日记里都写到了哪些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指导日记的选材: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日记,有的写了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情,有的写了发生在家里的事情;有的同学和我们分享的是让人感到温暖的故事,有的同学分享了生活中的趣事……写日记就需要多留意生活,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想法等。
(5)请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日记,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如:有的日记写的内容很有意思,让人眼前一亮;有的日记用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让人听了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
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分享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分享中拓宽思路,交流想法,学会评价,从而感受习作的乐趣,提升习作的素养。
三、合作学习,修改日记。
1.选取一则日记,投影或课件展示,请学生阅读,并互相讨论这则日记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2.组织学生交流。
(1)请学生说说这则日记写得好的地方。
(2)请学生说说这则日记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并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学生的交流,明确:在日期和星期后面还应该加上天气的情况,使信息更完整。
四、自主修改日记,誊写日记。
1.引导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日记,要求把格式写正确,句子写通顺。
2.布置誊写日记的任务。请学生将修改后的日记誊写到作业本上,提醒书写要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改自己的日记,特别提醒修改日记格式中的明显错误,使学生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树立修改习作的意识。
五、课堂总结。
写日记真的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准备一个精美的日记本,将每天发生的事情写在日记本上,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如果你愿意,可以将自己的日记和家人、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日记展示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定期举行日记交流会,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习作:写日记
日期 星期 天气
每段开头空两格
上课前 课堂上 下课后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3.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
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难懂的词语,并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感受秋天的特点,丰富词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
3.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1:“交流平台”思维导图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最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2:
(1)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
(2)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忠”是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理解准确,否则在合起来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的意思,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那么合起来理解时就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3)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语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书时还要联系全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理解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5)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会有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却说不通。这时想一想句子讲的内容,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
(6)同义词法。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找这个词语的同义词,如“美丽”,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板书:理解词语 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4.教师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课外书也是积累词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
三、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出示课件3:
形容春天的词语: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出示课件4:
形容夏天的词语: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出示课件5:
形容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金风玉露 秋风萧瑟 果实累累
出示课件6:
形容冬天的词语: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鹅毛大雪 白雪皑皑
(板书:形容春夏秋冬的词语)
(5)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句子积累。
出示课件7:
(1)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分小组合作交流,看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4)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8:
方法一:
查字典理解词语。
①憧憬:向往。
②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方法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联系句中的“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领会“憧憬”是对某事物充满了向往的意思。
方法三: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忐忑”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下面理解词语作准备。
四、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难懂的词语时,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习的方法。多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并能正确地运用于习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情景导入。出示一封信,内容是一位三年级的学生诉说自己写不好钢笔字,向老师求助。
2.启发:进入三年级,我们要尝试学习使用钢笔字。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钢笔字呢?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很重要。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3.播放视频,介绍使用钢笔写字的相关知识。出示课件9:
(1)钢笔笔尖通常有细、中、宽三种,选用的钢笔笔尖不能太细,也不能过粗。
(2)书写时要注意角度,要用笔尖的正面来书写。落笔不要太重,否则就会出现笔尖缝槽分开的现象。
(3)保持钢笔清洁,每次吸完墨水要擦拭干净,墨囊要经常用水清洗,以免堵塞。
(4)使用钢笔时,按平时写字的执笔姿势将笔尖稍用力下压,保持一至两秒钟即可。书写时,可以在纸下垫一些稿纸,以增强笔尖的弹性,减少摩擦。
4.指导书写。
出示课件10。(“书写提示”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1)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书写,教师巡视,强调执笔姿势,个别指导。(板书:横平竖直)
5.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两点。(板书:规范 端正 整洁)
(1)笔画要写规范、端正、整洁。
(2)字的大小要适中。
设计意图:
学生写字时,要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11。(“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板书:描写秋天的词语)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出示课件12、13:(词语解释)
秋高气爽:形容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五谷丰登: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而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的季节”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形容果实多。累累,连续成串。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形容春夏秋冬的词语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规范 端正 整洁
描写秋天的词语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