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学案
展开5.3.2 命题、定理、证明(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定理、证明,巩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数学严谨而又灵活的逻辑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探索,交流的活动中通过一题多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学习重点:平行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回顾
1、根据图形,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理由:
①∵∠1=∠D(已知) ∴AB∥CD( )
②∵ ED ∥ BC (已知) ∴∠3=∠B( )
③∵∠1 = ∠ B (已知) ∴ ED ∥ BC ( )
④∵AB∥DC (已知) ∴ ∠3 = ∠ D ( )
E
2、知识梳理
数量关系 判定 位置关系 性质 数量关系
同位角相等 ↘ ↘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 同旁内角互补
证平行,用判定 知平行,用性质
二、 自主学习
1、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6)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
2、阅读教材p21
回答:定理、证明的概念。
三、合作学习:
1、怎样证明命题为真
如图已知:直线b//c,a⊥b. 求证:a⊥c
证明:∵ a ⊥b(已知)
∴ ∠ 1=90°(垂直的定义)
又 b ∥ c(已知)
∴ ∠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2=∠ 1=90°(等量代换)
∴ a ⊥ c(垂直的定义)
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证据,不能“想当然”. 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推理.
2、怎样判定命题为假
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例如,要判定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可以举出如下反例:
下图中,OC是∠AOB的平分线, ∠1= ∠2,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四、练习
1、下面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假的举出反例,真的证明
(1)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2)若a2>b2则,a>b.
(3)如图,如果∠1=∠2,DE∥BF,
那么AB∥CD;
证明:∵DE∥BF ∴∠C=∠2( )
又∠1=∠2( )∴∠C=∠1( )
∴AB∥CD( )
2、变式
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根据.
如图5-3-65,AB和CD相交于点O,∠A=∠B.求证:∠C=∠D.
证明:∵∠A=∠B,
∴AC∥BD(__ _),
∴∠C=∠D(_ __).
五、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p2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已知,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过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领先一步,领跑一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自学,探究新知,互动学习,展示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