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检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69507/0-16931877115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二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检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69507/0-16931877115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二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检测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69507/0-16931877116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二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检测
展开初二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检测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初二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下列条件:①∠A+∠B=∠C,②∠A∶∠B∶∠C=2∶3∶4,③∠A=90°-∠B,
④∠A=∠B= ∠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BAC=90°,AD⊥BC,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3.(2019?福建泉州中考)已知在△ABC中,AB=6,BC=4,那么边AC的长可能是下列哪个值( )
A.11 B.5 C.2 D.1
4.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CD,AD=BC,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是高,已知∠BAC=2∠B,∠B=2∠DAE,那
么∠ACB等于( )
A. 80° B. 72° C. 48° D. 36°
6. (2019?浙江湖州中考)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 )
A.10 B.7 C.5 D.4
7. 如图,∠1=∠2,∠C=∠B,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DAB≌△DAC B. △DEA≌△DFA C. CD=DE D. ∠AED=∠AFD
8.如图,A,B,C,D,E,F是平面上的6个点,则∠A+∠B+∠C+∠D+∠E+∠F的度
数是( )
A. 180° B.360° C.540° D.720°
9.直线l⊥线段AB于点O,且OA=OB,点C为直线l上一点,且有CA=8 cm,则CB
的长度为( )
A.4 cm B.8 cm
C.16 cm D.无法求出
10.如图,点D,E分别在AC,AB上,已知AB=AC,添加下列
条件,不能说明△ABD≌△ACE的是( )
A.∠B=∠C B.AD=AE
C.∠BDC=∠CEB D.BD=CE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在△ABC中,AB=9,BC=2,周长是偶数,则AC= .
12.如图,∠A=50°,∠ABO=28°,∠ACO=32°,则∠BDC= ,∠BOC= .
13.如图,在△ABC中,AB=2 012,AC=2 010,AD为中线,则△ABD与△ACD的周长
之差= .
14. 在Rt△ABC中,一个锐角为25°, 则另一个锐角为________.
15.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D=5,BD=2,则BC的长是 .
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M为CD上一点,若沿着AM折叠,点D恰好落在BC上的点N处,则∠ANB+∠MNC=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2分)
17.(6分)如图,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CAD=∠CBD.请说明理由.
解:∵ 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 AC= , =BD( ).
在 和 中,
=BC, AD= ,
CD= ( ),
∴ ≌ ( ).
∴ ∠CAD=∠CBD( ).
18.(6分)如图,在△ABC中,∠B=42o,∠C=72 o,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BAC等于多少度?简要说明理由.
(2)∠ADC等于多少度?简要说明理由.
19.(6分)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一点,AD平分∠BAC,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已知DE=2 cm,BD=3 cm,求线段BC的长.
20.(6分)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H,且AD=BD,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DBH=∠DAC;(2)△BDH≌△ADC.
21.(7分)如图,已知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P.
(1)当∠A=70°时,求∠BPC的度数;
(2)当∠A=112°时,求∠BPC的度数;
(3)当∠A= 时,求∠BPC的度数.
22.(6分)如图,AD⊥BD,AE平分∠BAC, ∠B=30°,∠ACD=70°,求∠AED的度数.
23.(7分)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3,
AC=AE,试说明:△ABC≌△ADE.
24.(8分)(2019?浙江杭州中考)“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准备制作一组三角形,记这些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并且这些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为大于1且小于5的整数个单位长度.
(1)用记号(a,b,c)(a≤b≤c)表示一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如(2,3,3)表示边长分别为2,3,3个单位长度的一个三角形,请列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2)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三边满足a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①③④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
2.C 解析:∠ABD与∠BAD,∠BAD与∠DAC,∠DAC与∠ACD,∠ABC与∠ACB分别互余.
3.B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6-4
则边AC的长可能是5.
4.D 解析:△AOB≌△COD,△AOD≌△COB,△ACD≌△CAB,△ABD≌△CDB.
5.B 解析:设∠B=x°,则∠BAD=∠CAD= x°,∠DAE= x°,故∠ADE=2 x°.
又AE⊥BC,故∠ADE+∠DAE=90°,
即2x°+ x°=90°,故x=36,
则∠ACB=180°-3×36°=72°.
6.C 解析:过点E作EF⊥BC,垂足为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ED=EF=2,
所以 ,故选C.
第6题答图
7.C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不能得出CD=DE.
8.B 解析: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9.B 解析: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10.D 解析:由题图及已知可得∠A=∠A,AB=AC,
故添加条件∠B=∠C,由ASA可得△ABD≌△ACE;
添加条件AD=AE,由SAS可得△ABD≌△ACE;
添加条件∠BDC=∠CEB,可得∠B=∠C,由ASA可得△ABD≌△ACE.
添加条件BD=CE不能说明△ABD≌△ACE.故选D.
二、填空题
11.9 解析: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7
又三角形周长为偶数,故AC=9.
12.78° 110° 解析:∠BDC=∠A+∠ABO=50°+28°=78°,
∠BOC=∠BDC+∠ACO=78°+32°=110°.
13.2 解析:(AB+AD+BD)-(AC+AD+CD)=AB-AC=2.
14.5 65° 解析:90°-25°=65°.
15.7 解析:因为DE是AC的中垂线,AD=5,所以CD=AD=5.
又BD=2,所以BC=BD+CD=2+5=7.
16.90° 解析:∠ANB+∠MNC=180°-∠D=180°-90°=90°.
三、解答题
17.解:∵ 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已知),
∴ AC= BC,AD=B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在△CDA和△CDB中,AC=BC,AD= BD,CD=CD(公共边相等),
∴ △CDA≌△CDB(SSS).
∴ ∠CAD=∠CB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8.解:(1)∠BAC=180°-42°-72°=66°(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 ∵ ∠ADC=∠B+∠BA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
又∵ AD是角平分线,
∴ ∠BAD=∠CAD=33°(角平分线的定义),
∴ ∠ADC=42°+33°=75°.
19.解:∵ AD是角平分线,
∴∠E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 AE=AC(已知),AD=AD(公共边相等),
∴ △AED≌△ACD(SAS).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 ED=D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BD=3,ED=2,∴ BC=5.
初二数学上册单元检测题: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这是一份初二数学上册单元检测题: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上册数学一单元同步练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这是一份初二上册数学一单元同步练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精选: 这是一份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精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的比是1,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