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湘教版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99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大气环流与气候第28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十章自然灾害第46课时气象灾害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大气环流与气候第30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球上的水第35课时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1课时土壤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2课时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学生用书湘教版
展开第22课时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必备知识梳理 1.海岸地貌(1)定义: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2)分类[填图] 在海岸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2.冰川地貌(1)概念:极地或________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2)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划分①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________上。②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________高海拔地区。(3)冰川侵蚀地貌: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________和刃脊以及冰蚀湖、峡湾等。(4)冰川堆积地貌:冰川堆积作用形成________、冰碛丘陵、鼓丘等。关键能力突破 技 法 点 拨1.侵蚀地貌2.堆积地貌典 题 精 研[典例] [全国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审题解题][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知能转化演练 [2022·全国甲卷,7~8]如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2021·海南卷]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下题。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4.[江苏卷]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判断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学科素养专攻——注重应用性和创新性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三 地貌形成过程 答 题 思 路1.地质地貌形成过程2.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思路3.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思路学 以 致 用[例] [2021·全国乙卷,37(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审题解题][我的答案] 第22课时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必备知识梳理1.(2)平台 陡崖 大海 柱 泥 平坦 水下沙坝[填图]提示:上部自左向右: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蚀柱下部自上而下:海滩 海蚀崖 海蚀平台2.(1)高山 (2)①格陵兰岛 ②中低纬度 (3)角峰 (4)冰碛垄关键能力突破[典题精研][典例] 答案:(1)C (2)B (3)D知能转化演练1~2.解析:第1题,据图文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其中1950年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C。第2题,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堤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堤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1.C 2.A3.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那里曾经是南半球冰川发育的地方。冰期冰川从安第斯山脉下来,在流向大海的过程中不断摩擦海岸,形成冰川槽谷,而冰期结束,冰川退缩,这些被摩擦切割的海岸就会因为地势相对低洼被海水淹没,出现破碎地形,C正确。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与海浪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无关,A、B、D错误。故选C。答案:C4.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的碎屑物质是由冰川作用所留下的岩屑或岩屑垄,代表了原冰川的边缘位置,属冰碛物。冰碛物的特征一般被描述为“大小混杂”“杂乱无章”“没有分选”等。雁荡山峡谷位于湿润地区,应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B学科素养专攻[学以致用][例] 答案: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类型地貌景观景观特点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____海蚀崖:高出海面的____海蚀平台:向______倾斜的基岩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____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保留下来的部分海积地貌海滩(砾滩、沙滩、____滩)海滩:地势____,滩面广阔____、沙嘴、潟湖等水下沙坝:伸入海中的长条形沙垄区域认知图示为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分布示意图,沿海地区多条贝壳堤的分布,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在区域认知上,明确各贝壳堤的位置,进而确定海岸线的位置综合思维根据图示信息和题设信息,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推知,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考向关键词答题思路河谷、沟谷、峡谷河床、下蚀、侧蚀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下蚀、侧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暖湿的气候、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含有CO2的流水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挟带、破坏风挟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考向关键词答题思路河流洪(冲)积扇山口、平缓、减慢、堆积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挟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三角洲地势低平、大量泥沙、海水的顶托、入海口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碎屑物质、阻挡、风速降低、堆积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碛地貌在气温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