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湘教版)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讲 课时一8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讲 课时一9 喀斯特地貌(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讲 课时二1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讲 真题专练(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讲 课时二2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受热过程(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讲 课时二0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讲 课时二0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三章第2讲课时20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pptx、第一部分第三章第2讲训练20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三章第2讲课时20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三章第2讲课时20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海岸地貌
考点2 冰川地貌
答题指导4 地貌形成过程
1.概念:海岸带在构造运动、 、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2.分类(1)列举常见的海蚀地貌类型。
答案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回归教材 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64页图2-42“海岸地貌示意”,列举常见的海积地貌。
答案 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海岸地貌的形成写出海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 海浪挟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堆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坝、贝壳堤等。
考向1 通过“海蚀地貌”考查“综合思维”(2024·云南蒙自模拟)“石中石”(大块岩石中间包裹着一块颜色迥异的岩石,下图)是台湾北部著名的台湾宜兰野柳地质公园一个奇观,其形成原因是在砂岩形成的过程中,将大块的砾石包裹其中。当地老乡因其像卧在海水中的水牛眼睛或烛台而称其为“牛眼石”或“烛台石”。据此完成1~2题。1.对“石中石”奇观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A.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溶蚀→沉积作用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溶蚀C.沉积作用→海水侵蚀、溶蚀→地壳抬升D.海水侵蚀、溶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2024·云南蒙自模拟)“石中石”(大块岩石中间包裹着一块颜色迥异的岩石,下图)是台湾北部著名的台湾宜兰野柳地质公园一个奇观,其形成原因是在砂岩形成的过程中,将大块的砾石包裹其中。当地老乡因其像卧在海水中的水牛眼睛或烛台而称其为“牛眼石”或“烛台石”。据此完成1~2题。2.“牛眼石”奇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砂岩与砾石A.颗粒大小差异 B.沉积层次差异C.外表颜色差异 D.岩性质地差异
考向2 通过“海积地貌”考查“区域认知”(2023·江西九师联盟开学考)天鹅湖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湾湾顶,有5条季节性河流注入,是一个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与荣成湾相连的潟湖,面积不足5 km2,东侧有一条形似月牙的沙坝。天鹅湖地区属于较粗颗粒砂质海滩,该地区的地质纵剖面形态均呈上陡下缓的特征。自1957年开始,当地为了扩大海参养殖规模,不断开发利用天鹅湖,1979年当地政府在天鹅湖口门建造了水坝。右图示意天鹅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天鹅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的堆积作用 B.海浪的侵蚀作用C.河流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侵蚀作用
4.天鹅湖地区的地质纵剖面形态均呈上陡下缓的特征,与其关联性最大的是A.风力强劲 B.降水较少C.下渗显著 D.终年低温
5.天鹅湖口门建造了水坝后,该湖①水体交换不畅 ②泥沙淤积加重 ③换水周期缩短 ④冲淤趋于平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冰川(1)概念: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2)类型及分布: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地区。
2.冰川地貌(1)概念: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为冰川地貌。(2)类型及特点 ①冰斗: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②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 发育。③刃脊:相邻冰斗之间,刀刃状。④冰川槽谷:两壁陡立,谷底 ,形如“U”字。
冰川侵蚀作用冰川的侵蚀方式分两种, 即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1)拔蚀作用是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松动的基岩再与冰川冻结在一起时,冰川向前运动就把岩块拔起带走。冰川拔蚀作用可拔起很大的岩块。(2)磨蚀作用是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像锉刀一样,不断地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冰川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
3.分布: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 地区和中低纬度 地区。
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023·海南地理)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右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1~2题。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023·海南地理)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右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1~2题。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答案 1.______ 2.______
冰川地貌的形成写出冰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 冰川所挟带的碎屑物在冰川滑动过程中磨蚀、刨蚀冰床,形成冰斗、角峰、刃脊、冰川槽谷(“U”形谷)等地貌。
考向1 通过“冰蚀地貌”考查“综合思维”(2024·广西南宁模拟)冰川地貌发育受地形、岩性、气候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某谷地局部区域不同地质时期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1.a—b—c演变过程反映该地气候A.持续变暖 B.先变暖后变冷C.持续变冷 D.先变冷后变暖
(2024·广西南宁模拟)冰川地貌发育受地形、岩性、气候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某谷地局部区域不同地质时期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2.与乙处相比,甲处冰蚀洼地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岩性较硬 B.冰川挟带物质较少C.海拔较高 D.河床初始坡度较大
考向2 通过“冰川堆积地貌”考查“综合思维”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挟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右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据此完成3~5题。3.该区域地势总体A.北高南低 B.四周高中间低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
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挟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右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据此完成3~5题。4.冰碛垄的形成A.与侵蚀无关 B.位于地势平缓处C.沉积物大小均匀 D.与山谷平行
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挟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右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据此完成3~5题。5.在任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A.气候逐渐变暖 B.气候逐渐变冷C.气温反复升降 D.气候持续稳定
1.(2024·西藏拉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巴塔哥尼亚冰原是仅次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全球第三大冰原,位于南美大陆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的安第斯山脉中。巴塔哥尼亚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成为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图1示意巴塔哥尼亚高原位置、地形分布,图2示意塔状尖峰景观。
(1)简析巴塔哥尼亚高原成为全球第三大冰原区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纬度较高,气温低;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西临太平洋,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
(2)利用地质作用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地区塔状尖峰的形成过程。(8分)
答案 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侵入地壳内部裂隙,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上覆岩层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冰川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体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
2.(2023·山东泰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海南岛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南北狭长,向东北方向延伸形成沙嘴。沙美内海是由玉带滩分隔外海形成的潟湖,湖内水面高于海平面。调查发现,玉带滩东侧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千百年来,处在河海之间细长的玉带滩,从未被海水冲毁,其东侧沙滩裸露,西侧则有森林分布。右面图1示意玉带滩的位置,图2为玉带滩景观图。
答案 河流挟带泥沙入海,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势平坦,同时受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变慢,泥沙沉积;海水由西南向东北流动,挟带泥沙向东北方向输送;在河海共同作用下形成向东北方向延伸的沙嘴。
(1)简述玉带滩沙嘴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 与海岸平行的海底礁石降低了海水运动的速度,削弱了海水对玉带滩的侵蚀;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不断沉积。
(2)分析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的原因。(4分)
答案 玉带滩西部海区封闭,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较低;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可形成稳定的土壤层,利于沿岸树木生长。
(3)与东侧相比,分析玉带滩西侧能够生长树木的原因。(4分)
(2024·河北唐山模拟)锡瓦什湾位于亚速海西部(下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1米,有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亚速海相隔。亚速海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据此完成1~3题。1.沙嘴的物质主要来源于A.亚速海的海底B.亚速海沿岸河流C.锡瓦什湾海底D.亚速海沿岸沙地
(2024·河北唐山模拟)锡瓦什湾位于亚速海西部(下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1米,有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亚速海相隔。亚速海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据此完成1~3题。2.影响沙嘴走向的因素是①海底地形 ②河流分布 ③海流流向 ④大陆轮廓 ⑤盛行风向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③④ D.①③⑤
(2024·河北唐山模拟)锡瓦什湾位于亚速海西部(下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1米,有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亚速海相隔。亚速海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据此完成1~3题。3.沙嘴增长最快的季节及原因是A.春季,陆上风沙较大B.夏季,偏南风降低海流流速C.秋季,河流流速减小D.冬季,偏北风增大海流速度
(2023·安徽合肥模拟)“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潮间带上的参天大树,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右图是2023年10月14日某摄影爱好者在钱塘江入海口拍摄的“潮汐树”照片。据此完成4~5题。4.图中“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C.海蚀地貌 D.海积地貌
(2023·安徽合肥模拟)“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潮间带上的参天大树,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右图是2023年10月14日某摄影爱好者在钱塘江入海口拍摄的“潮汐树”照片。据此完成4~5题。5.对图中“潮汐树”潮沟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A.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强B.涨潮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C.退潮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D.退潮水流速度快,堆积作用强
冰碛丘陵是指冰川消融后,由冰碛碎屑物汇合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表形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波堆藏布谷地分布有面积较大的冰碛丘陵(图1)。图2为“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示意图”。死冰是指冰川前端断开并脱离冰川的部分。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排序正确反映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7.图中A.地貌景观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B.碎屑物由粒径不同的碎石和岩屑组成C.地势起伏大导致死冰消融量差异D.冰碛丘陵物质由粗到细分异显著
(2024·福建福州统考)冰川漂砾是由冰川搬运并在距发源地一定距离的地方堆积的巨砾,一般来自高山冰川的上段。下图为“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冰川漂砾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①陡直的山体 ②松散的地表物质 ③频繁的雪崩、岩崩 ④频繁的地震、滑坡 ⑤冰川的运移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③④⑤
(2024·福建福州统考)冰川漂砾是由冰川搬运并在距发源地一定距离的地方堆积的巨砾,一般来自高山冰川的上段。下图为“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9.贡嘎山海螺沟的冰川漂砾最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岩石类型分别是A.冰舌 深色石英片岩B.冰瀑 深色石英片岩C.粒雪盆 似斑状花岗岩D.现代尾碛 似斑状花岗岩
10.(2023·广西南宁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海水(或海浪)对区域的侵蚀或沉积,主要与其速度相关。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基岩构成,海岸陡峭。在岛屿西端的砾石、砂砾、砂大小混杂分布的近岸平坦海床上,形成了典型的水下“近岸凹槽”地貌。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的表层物质不再混杂分布,离岸由近及远处,海底表层物质颗粒依次主要为砾石、砂砾、砂。图1为芝罘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剖面示意图。
(1)在图2中绘制海水运动方向,并描述海床上“近岸凹槽”形成过程。(6分)
答案 画图如下(注意要绘出表层流向、深层流向):形成过程:急速海浪涌向海岸,使海岸处海平面抬高;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向下流动并侵蚀近岸海底(海床)形成凹槽。
(2)推测该地“近岸凹槽”形成的主要季节(冬季或夏季),并阐述理由。(5分)
答案 冬季。该地冬季盛行强劲的西北风,在岛屿西端成为向岸风;使向岸冲击风浪速度加快,海床侵蚀加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讲 课时一9 喀斯特地貌(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三章第2讲课时19喀斯特地貌pptx、第一部分第三章第2讲训练19喀斯特地貌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三章第2讲课时19喀斯特地貌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三章第2讲课时19喀斯特地貌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三讲 课时三3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3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ppt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训练33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专题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3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3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学生版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全程复习PPT课件第35课时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随堂巩固训练,海浪冲蚀,海蚀拱桥,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高海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