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全程复习PPT课件第35课时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展开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的海岸和冰川地貌,描述其景观的特点及重要分布区。2.运用实例,说明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海岸和冰川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一、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________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2.类型
[填图] 在海岸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二、冰川地貌1.冰川(1)概念: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2)类型:________冰川和________冰川。(3)分布及特点
2.冰川地貌(1)概念: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知识链接] 冰川地貌的分布①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故冰川地貌也分布于这些地区。②在第四纪大冰期,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留下了大量的冰蚀湖(北美五大湖)、峡湾(挪威西海岸)等冰川地貌遗迹。
能力点 海岸线海岸线是指海洋与陆地的界线,形态不一,有的平直,有的曲折,并且在不断变化中。1.海岸线形态海岸线有的平直(如非洲大陆),有的弯曲、破碎(如欧洲)。其形成因素及影响如下:
2.海岸线进退的判断方法(1)地壳运动(如果试题中没有说明一般不予考虑)。(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原来海岸,海岸线后退。(3)河流:输沙量增大,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输沙量减小,海岸线向外延伸速度变慢甚至后退。(4)海浪:基岩海岸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海岸线倒退;砂质海岸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淤泥质海岸以陆地径流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外延伸。
[典例] [2022·全国甲卷]如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A
[2021·海南卷]如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那里曾经是南半球冰川发育的地方。冰期冰川从安第斯山脉下来,在流向大海的过程中不断摩擦海岸,形成冰川槽谷,而冰期结束,冰川退缩,这些被摩擦切割的海岸就会因为地势相对低洼被海水淹没,出现破碎地形,C正确。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与海浪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关系小,A、B、D错误。故选C。
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五)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1.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答题方法技巧
2.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答题思路主线①判断地貌类型大框架:侵蚀?堆积?物质运动迁移(明框架)②总起物质来源:内力?原有?(说源头)③哪些要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结合材料看要素)④主要动力是谁?怎么“修饰”地表(谁带动,怎么带)⑤有运动说运动尽头(带到哪儿)⑥下结论:形成了什么地表形态(有头有尾说好结论)
[典例] [2022·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图1)。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图2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10分)
答案: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并覆盖河床;流水侵蚀导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差异,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围岩形成刻槽;流水侵蚀导致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形成壶穴雏形;随侵蚀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产生的搬运作用下,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并被河床面流水带走;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
[2020·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答案: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解析: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答案: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解析: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2023·湖北卷]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下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C.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解析:第1题,2006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3.4 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9 km2,2015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2.9 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2 km2,北朝向冰川面积较小,南朝向冰川面积较大,A、B错误;从退缩率来看,北朝向退缩率为3.7%,南朝向退缩率为0.9%,北朝向退缩率更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2.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解析:第2题,西南朝向与其他朝向受全球变暖影响较为接近,A排除;此处位于羌塘高原,人类活动较少,且冰川增加与山地植被覆盖率并无直接关联,B、C错误;受西风影响,西南方向降水可能增多,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故选D。
3.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A.保持稳定不变 B.处于退缩状态C.正向山麓延伸 D.处于扩张状态
解析:第3题,从各个朝向来看,除了西南朝向冰川增加外,其他朝向冰川面积均呈缩小趋势,说明冰川整体上呈现退缩态势,冰川向高处退缩,B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
[2023·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如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4~5题。
4.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4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并分布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高大山脉,冰川面积广大,冰川作用显著,是目前我国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地区,A正确;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为1 000~2 000米,几乎没有现代冰川分布,B、C、D错误。
5.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通过对羊背石坡度、长轴延伸方向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是冰川侵蚀后在冰川谷底残留的石质小丘,无法通过观察羊背石来判断古冰川发育的厚度,A错误;古冰川作用的规模需要结合当地古冰川地貌的面积、分布特征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C错误;古冰川形成的时间需要通过生物化石和实验室测定才能确定,难以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直接判断,D错误。
6.[2023·湖南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6分)
解析: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的原因,主要与海水搬运能力和含锆重砂矿物量有关。南半球沿海夏季受飓风影响较多,经常出现风暴潮,风暴潮具有强大的搬运能力,可以将低潮线附近的含锆重砂矿物搬运到高潮线以上堆积。1~3月该区域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含锆重砂矿物更多地被搬运至沿海地区。答案:1~3月为南半球夏季,易受飓风影响,风暴潮多发,搬运能力强,将低潮线附近的含锆重砂矿物向上搬运到高潮线以上堆积;该时段该区域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搬运的含锆重砂矿物多,向海搬运的物质多。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七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5课时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七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5课时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随堂巩固训练,海浪冲蚀,海蚀拱桥,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高海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4.5 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4.5 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山谷中的冰碛物,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岸地貌分类,海积地貌,海岸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9讲 风成地貌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件PPT: 这是一份第9讲 风成地貌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知识体系导学,细颗粒物,风蚀蘑菇,风蚀柱,新月形,迎风坡,土壤肥力,生命财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