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第2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地球自转特征和地转偏向力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①侧视:自西向东 。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 偏,南半球向左 偏,赤道上不偏转。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题。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3.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时差的产生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2013天津卷,8~9)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第1~2题。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1.昼夜现象(2)昼夜界线:图中AOB为晨 线。 2.昼夜交替(1)成因:地球的自转 。 (2)周期:1个太阳日 。
下图是某观察者看到的晨昏圈和赤道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据图推知( )A.观察者处于赤道上空B.观察到整个昼半球C.X点为北极点D.Y点为南极点2.假如处于赤道上空的观察者与地球同步,则( )A.晨线向东运动B.晨线向西运动C.晨昏圈向北极点靠近D.晨昏圈向南极点靠近
1.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且始终平分赤道。(2)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上。(4)晨昏线(面)与地轴的夹角=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晨昏线(面)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5)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为12时。(6)晨昏线在地表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速度为15°/时。
2.晨昏线的判断(1)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2017江苏卷,3~4)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时B.15时C.18时D.21时2.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时差计算和日期变更1.产生时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较东的地点比较西的地点时刻早 。 2.地方时:因经度 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 分钟。
3.时区和区时(1)时区的划分。①在地球上经度每隔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②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 时区或零 时区。 ③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④东西十二区各跨7.5 °,合为一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 小时。
特别提醒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第1~3题。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B.7月7日24时C.7月8日6时D.7月8日16时2.此时,北京时间是(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
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解析:第1题,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180°经线和0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180°,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据此和题意判断如下。0时经线为90°W,A点(0°经线)为6:00(东加西减。经度差15°,时间差1小时),故C项正确。第2题,0时经线为90°W,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14:00,故B项正确。第3题,全球自转角速度为15°/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没有角速度和线速度。A、B、C角速度相等,纬度由低到高为A、B、C,线速度A>B>C,C项正确。
1.时差计算方法(1)地方时的计算。①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②步骤: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夜,甲地的经线为10°E,求此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
(2)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①求时区:用该点的经度除以15°,所得商(余数大于7.5°进上,小于7.5°舍去)保留整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度确定。②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③求区时: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知西求东加时区差,知东求西减时区差;若所得时间>24时,则时间减24,日期加1天;若所得时间为负值,则时间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解决这类问题应建立如下关系图。 计算公式: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注意: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2.日期变更地球上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一条是自然日界线(0时或24时所在经线)。如下图所示。(1)经线展开图。
(3)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2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1地球自转的特点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2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1地球自转的特点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自转轴,北极星,自西向东,太阳日,时56分4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周期,4轨道与速度,答案1A2D,答案3D4C,五带的划分,答案1A2B,答案3C4D,答案1D2B,续上表,光照图的判读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自转方向,4周期,5速度,答案1A2B,答案3D4A,2时区和区时,晨昏线的应用,4确定日期,答案A,答案1B2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