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开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浙教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二课时)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几何中一个相当特殊又重要的内容,探讨它的性质,对于深入研究等腰三角形,更深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首先是学生的知识特征,学生之前已经学习初步的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但是对于它们的性质还需要老师积极引导。
然后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教师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交流,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线合一的性质在生活中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难点: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
五、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你已经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可以说成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几何语言:
∵AB=AC,
∴ ∠B=∠C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在图中找出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由此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
相等的线段:AB=AC,BD=CD
相等的角:∠B=∠C,∠BAD=∠CAD,
∠ADB=∠ADC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表述:
(1)∵AB=AC,∠1=∠2,
∴AD⊥BC,BD=CD。
(2)∵AB=AC,AD⊥BC,
∴∠BAD=∠CAD,BD=CD;
(3)∵AB=AC,BD=CD,
∴∠BAD=∠CAD ,AD⊥CD;
证明: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
已知△ABC中,AB=AC,AD是BC边的中线,求证:AD⊥BC,∠BAD=∠CAD.
证明:∵ AB=AC,
AD=AD,
BD=CD,
∴△ABD≌△ACD(SSS),
∴∠ADB=∠ADC,∠BAD=∠CAD.
∴∠ADB+∠ADC=180度,
∴∠ADB=90度,
即有AD⊥BC.
二、提炼概念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三、例题精讲
例1 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B=∠ADC
求证:AD⊥BC
证明: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E。
∵AD平分∠BAC
∴∠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而AD=AD(公共边)
∠ADB=∠ADC(已知)
∴△ABD≌△ACD(ASA)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AE是等腰三角形ABC顶角的平分线
∴AE⊥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即AD⊥BC
四、随堂演练
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图中的三角尺是等腰三角形.当重锤线经过三角尺斜边(底边)的中点时,重锤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叠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三角尺的斜边与重锤线垂直,可以确定三角尺的斜边与横梁是水平的。否则梁就不是水平。
五、例题精讲
例2 已知线段a,h,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底边BC=a,底边BC上的高线长为h.
作法 如图:
1、作线段BC=a;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点D;
3、在直线 MN 上截取DA=h,连结AB、AC。
△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六、巩固训练
1.已知:在△ABC中,AB=AC,O为不同于A的一点,且OB=OC,则直线AO与底边BC的关系为( )
A.平行
B.AO垂直且平分BC
C.斜交
D.AO垂直但不平分BC
答案 .B
2.△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B=∠C;②AD⊥BC;③∠BAC=2∠BAD;④AB,AC边上的中线的长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答案 .D
3.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并用直尺与圆规画出相应的等腰三角形)
a
答案 :共4个
4.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 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
5.如图,在△ABC中,∠BAC=90°,E为边BC上的点,且AB=AE,D为线段BE的中点,过点E作EF⊥AE,过点A作AF∥BC,且AF、EF相交于点F.求证:∠C=∠BAD;
证明:
∵AB=AE,D为线段BE的中点,
∴AD⊥BC
∴∠C+∠DAC=90°,
∵∠BAC=90°
∴∠BAD+∠DAC=90°
∴∠C=∠BAD
七、拓展提高
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是两腰上的高,且BD、CE相交于O.
(1)请你写出三类不同的正确的结论;
(2)设∠CBD=α,∠A=β,试找出α与β之间的一种关系等式,并给予适当的说明(友情提示:∠ABC=∠ACB).
解:(1)三类不同的正确结论是:
①△CEB≌△BDC;②∠ABD=∠ACE;③AE=AD;
(2)α与β之间的一种关系式是β=2α.
其理由是:
∵BD⊥AC,
∴∠CBD+∠ACB=90°,
即α+∠ACB=90°.
∵AB=AC,
∴∠ABC=∠ACB,
∵∠A+∠ABC+∠ACB=180°,
∴ β+2∠ACB=180°,
即β+2(90°-α)=180°,
∴ β=2α.
七、小结与作业
小结: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作业:
课本P61页第2、3、4、5 题
数学八年级上册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优秀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优秀第一课时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例题精讲,随堂演练,小结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3 证明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3 证明第二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