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测试题
展开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 1.阅读课本,说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区域认知】 2.阅读课本,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综合思维】 |
知识点0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一、概念
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二、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②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
③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读图思考】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估计?为什么?
【即学即练1】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下图为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状况 B.社会经济状况 C.人均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
2.人口暴跌后重新建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的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数量减少 B.区域人口数量外流
C.人均消费水平提高 D.科技发展水平提高
知识点02 人口合理容量
一、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二、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拓展】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 环境人口容量 | 人口合理容量 | |
概念 | |||
实质 |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 |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个合理值 | |
区别 | 角度 |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
意义 | 生存 | 发展 | |
数量 | 大 | 小 | |
相同点 | |||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
【即学即练2】
下图示意2030年对我国人口规模变动约束性较强的若干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能满意度达到0.99最高值时的人口叫作最优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或等于0.6的人口叫作最大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读图可知,我国2030年环境承载力大约是( )
A.8.3亿人 B.10.5亿人 C.11.7亿人 D.14.9亿人
4.下列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较合理的有( )
①深化改革开放政策②提高科技水平
③大力开发淡水、矿产等资源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法01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 相关性 | 影响 |
资源 | 正相关 | 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科技发展水平 | 正相关 |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 正相关 |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生活和文化 消费水平 | 负相关 | 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
经济发达程度 | 正相关 | 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人口受教育水平 | 正相关 |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典例1】
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之比。下图为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和上海人口数量相差不大,但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交通便捷程度 B.地形地势 C.经济发展水平 D.资源数量
2.能有效降低云南省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B.加强与发达地区经济交流
C.增加城市人口数量 D.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里指出,到2035年,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60km²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这“2300万”是让北京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提出的“2300万”被称为“临界点”,“2300万”是指( )
A.最大人口容量 B.资源环境承载力 C.人口合理容量 D.土地资源承载力
2.制约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
A.自然资源状况 B.国家人口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均消费水平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图)。甘肃敦煌莫高窟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旺季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制约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4.莫高窟在旅游旺季的日接待游客极限容量为5280人次,该数值主要取决于景区的( )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密度 C.知名度 D.土壤环境承载力
人口承载状况可用现实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数之差来表示。若人口承载状况大于0,表示该区域人口容量大于人口规模,还能继续吸纳人口,数值越大表示能吸纳的人口数量越多,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大部分地区处于人口超载状态。下图为云南省某年人口承载状况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下列可继续吸纳人口数最多的地区是( )
A.景洪 B.宣威 C.香格里拉 D.昆明主城
6.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处于人口超载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B.生活消费水平高
C.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D.对外开放程度高
7.下列缓解云南省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C.降低生活内需 D.加快逆城市化进程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人口密集、生态脆弱的区域。近年来,该地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协调人口分布,生态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表示该地人口密度减小明显的的图例是( )
A.I B.II C.III D.IV
9.为使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该地首先应( )
A.优先促进经济发展 B.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C.加快提高科技水平 D.加大地区开放程度
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生态人口容量是指满足一定的消费水平下人口的物质资料需求,而不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受到破坏的最大人口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省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总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但生态人口容量降低态势明显,人口生态超载现象较为严峻,人地关系进一步紧张。下图示意某年陕西省生态人口超载空间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安、咸阳等关中地区生态人口超载严重,主要是因为当地( )
A.土壤贫瘠 B.人均粮食消费量大
C.城镇化水平高,人口数量多 D.生态破坏严重
2.延安市生态系统压力较小,存在生态人口盈余,推测其原因是( )
A.迁出人口多,人口密度较低 B.农业发达,粮食产量高
C.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肥沃 D.人均消费水平极低
3.陕西省提高生态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开发煤炭资源
②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
③积极发展服务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④保护耕地,完善水利设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荒漠区的过渡地带,境内水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水平低。表示意西海固地区不同水资源承载类型情况下的社会经济指标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 土地面积 | 常住人口 | 人口密度(人/km2) | 饮水困难系数(%) | 有效灌溉系数(%) | ||
数量(km2) | 比重(%) | 数量(万人) | 比重(%) | ||||
强承载类 | 1683.54 | 8.37 | 45.75 | 23.64 | 673.31 | 35.90 | 45.51 |
中承载类 | 5947.09 | 29.57 | 52.88 | 27.32 | 106.91 | 39.34 | 17.20 |
弱承载类 | 12483.60 | 62.06 | 94.92 | 49.04 | 90.60 | 48.54 | 6.19 |
合计 | 20114.23 | 100.00 | 193.55 | 100.00 | 152.17 | 44.83 | 12.38 |
4.西海固地区水资源( )
A.强承载类人口密度最小 B.中承载类耕地灌溉面积最少
C.弱承载类缺水情况最严重 D.有效灌溉系数与饮水困难系数呈正相关
5.为了保障西海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大幅度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人工增雨 C.治理水污染 D.跨流域调水
6.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水域西部互利共赢之举。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题组C 抓提升-真题实战
(2021·浙江·6月高考)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千米。规划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城市副中心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用地、建设规模。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方千米左右。图为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规划建设的12个民生共享组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 )
A.连片放射状 B.双城分散式 C.集中式 D.组团式
4.到2035年,北京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其依据来自( )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环境承载力 C.后备土地资源 D.耕作业生产规模
(2022·黑龙江·高三模拟)近十多年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发表全球风险报告,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社会、技术风险,这些风险都与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当活动有关。下图示意人类活动过程中生态环境灾害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的”临界值”指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人类活动范围 D.资源蕴藏量
6.图示反映出( )
A.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无限大 B.生态环境的自身修复能力强
C.环境对人类活动强度产生不同响应 D.人类活动无法扩大生态环境临界值
7.(2022·上海普陀·二模)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但人口容量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 B.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C.交通运输便捷,劳动力充足 D.经济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费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测试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优秀课时作业,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影响因素,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