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测试题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荒漠化使绿洲不断向河流上游方向迁移,迫使人口不断外迁。据此完成下列题。
塔里木盆地人口外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社会文化因素B. 政治因素C. 生态环境因素D. 经济因素
塔里木盆地人口外迁说明当地的()
A. 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B. 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C. 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D. 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下列题:
没有生态赤字的省区是()
A. 新疆B. 西藏C. 山西D. 河北
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A. 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B. 人口密度小
C. 自然灾害少D.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题:
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B. 养老设施C. 气候条件D. 婚姻家庭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A.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 第三产业发展
C. 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D. 资源消耗降低
如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列题。
表中数据中,能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
A. 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B. 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 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 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虚线表示环境容量)。读图,回答下列题: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Ⅱ、ⅠD. Ⅰ、Ⅲ、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
B.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C. 人类可以无限度地索取和消耗环境资源
D. 人类在环境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 生育率提高B. 就业率提高C. 净迁出率下降D. 人口容量下降
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 经济 矿产开发B. 环境 生态保护
C. 政策 国土开发D. 军事 加强国防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题。
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效应的是()
A. 四川———生物资源B. 山东——气候资源
C. 黑龙江——矿产资源D. 内蒙古——水资源
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是()
A. 土地资源B. 水资源C. 矿产资源D. 森林资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数据截止2019年12月)
材料2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城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 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区域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如图为川西高原某重点生态功能区1980—2017年耕地、林地、草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图。
简述该地1980—2017年该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特点及其潜在的环境问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1. 【分析】
该题考查塔里木盆地人口迁出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和调用地理信息,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解题关键。
【解答】
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劣,因此主要外迁的因素是生态环境因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分析】
该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和调用地理信息,理解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解答】
塔里木盆地人口外迁说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因此才会外迁,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没有生态赤字的省区,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获取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区,就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故B正确,A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衡量生态承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数量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衡量生态承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故B正确,ACD错误。
5.【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不太适合老人过冬,由此可知,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符合题意;经济因素、养老设施、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对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首要因素,排除ABD。
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与老人生活养老相关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即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等有关,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对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A、C错误;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使当地资源消耗增多,不会降低,D错误。
7.【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资源环境承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于它只考虑生存条件,因此表示一个极限值即最大值,故①A项正确,BCD项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是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下得到的环境人口容量,这证明人口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二者呈负相关,C正确,ABD项错误。
9.【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获取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Ⅰ模式人口数量始终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下,Ⅱ模式一度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导致人口数量下降,最终人口发展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Ⅲ模式一度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新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小,养活的人口数减少,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人类无限度地索取和消耗资源,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就会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
1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状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看出,1990~2010年总人口下降幅度大、就业人口下降幅度小,因此就业率有所提高,B对;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图中没有相关信息推测其变化,A错;总人口下降,所以净迁出率应上升,C错;人口容量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提高,D错。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由材料可知,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所以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最主要目的分别是政策和国土开发,所以C对,ABD错。
13.【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解题关键。
【解答】
木桶效应用于人口合理容量中即为某地区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致使人口合理容量变小的因素。四川处于西南地区,位于西南林区,生物资源丰富,不属于木桶短板,故A不符合题意;山东地处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不属于木桶短板,故B不符合题意;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油气资源,故不属于木桶短板,故C不符合题意;内蒙古处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资源缺乏,影响该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工农业发展,故属于木桶短板,故D正确。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是解题关键。
【解答】
西北地区的主要短板是水资源缺乏,因此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是水资源,故选B。
15.【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
(2)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4)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
【解析】本题考查宁夏的区域特征,同时紧贴国家的脱贫政策实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和材料二的图片,可以看出人口和城市这个整体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2)根据材料二“1972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说明西海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从材料“该区城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 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得,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而且地形崎岖,耕地不足。
(3)西海固的生态移民要规避迁出地“山大沟深、降水少”的地理环境,所以迁入地应该具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耕作业,人口密度小,就业机会多,风俗习惯接近”。生态移民迁入地要自然和社会环境良好,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
(4)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西海固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西海固地区脱贫致富。
16.【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
【解析】(1)本题考查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煤等资源富集,说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有铁路通过,同时区域首府乌鲁木齐也位于这里,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这些都是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的原因。
(2)本题考查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努力工作,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努力工作是解题的关键。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绕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新疆区域环境承载力最低的地方,该地位于高大山脉的阴坡,热量条件受限,位于沙漠边缘,水分条件受限。明确了区域发展的制约条件,再结合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即可理清正确的答题思路。
(3)本题考查人口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人口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两方面考虑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实际的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一数值;新疆是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如不加以控制,人口密度很快会逼近极限值;从环境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应控制人口。
17.【答案】变化:1980—2012年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逐年下降,2012—2017年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最高,下降幅度最大;耕地、草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均较小,下降幅度小。1980—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一直小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但两者差数逐步缩小。
问题:该地整体上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说明生态的供给能力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生态盈余逐年递减,说明生态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挑战(今后可能面临生态赤字的风险)。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理解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的概念,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区域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区域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然后仔细看图,注意柱状图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其反映的环境问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 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 10亿人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 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 7亿人之内
地级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中卫市
固原市
吴忠市
面积(平方千米)
9025.4
5310
17441.6
10541.4
21400
人口(万人)
229.31
80.59
117.46
125.05
142.25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1】D
【小题2】B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测试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