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6/0-16923678074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讲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6/0-16923678075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讲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6/0-16923678075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讲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6/1-16923678117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讲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6/1-16923678118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讲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6/1-16923678118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讲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
展开第11讲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
- 水资源的分布
- 水资源的利用
- 水的组成
一.水的分布: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m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如图所示。海洋水是咸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它虽然占总水量的比例较小,但是水体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二.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或融化成液态水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 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汇集到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体的一部分。
【水循环示意图】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更新周期】
2.水循环的成因:
(1)内部因素:水的三态变化 (2)外部因素:太阳辐射与地球引力
三.水资源的分布
(1)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水资源越丰富,水循环越活跃。
(2)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都不均衡,整体的状况为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
四.水与生命
1.科学研究表面,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正是因为有水,生物才得以产生,生存和繁衍,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2.水是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根尖、嫩芽等含水量60%-80%,干种子为10%-40%,水生植物高达90%以上,一般动物体内含水量高于植物约70%-80%,其中水母高达98%。
3.生活在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生物,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如仙人掌、猴面包树等)
4.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更是多达体重的 1/4,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约需水 2.5L。
5.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摇篮
五.电解水的实验及结论
1.实验前滴加氢氧化钠或者硫酸钠溶液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2.实验现象: ①电极上产生气泡;
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③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的体积比(即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V氧气:V氢气=1:2。
3.检验气体: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氧气);
②用点燃的木条接近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通直流电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②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5.问题分析: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 2:1,原因是: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
6.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1:8。
7.电解水文字表达式:
六.水电解过程的微观模型:
1.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过程当中,水分子可以被拆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一:水资源的分布
【例1】如图是地球上的水的分布图,对应的水体名称不正确的是( )
A.A是淡水 B.B是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C.C是冰川水 D.D是地下淡水
【例2】关于水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按其化学性质:咸水,冰川水
B.按状态: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C.按存在的空间: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D.按其对生命的作用:生物体内的水,生物体外的水
考点二:水资源的利用
【例1】如图所示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及其周边环境缩略图,对于该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运河是人类通过对水汽输送的改造,来影响地球水循环
B.运河边大量绿色植物通过植物蒸腾参与水循环
C.大运河可以为沿途的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D.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例2】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C______、F______、H______。
(2)通过______(填“甲”“乙”或“丙”)的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河水的蒸发主要参与了______(填“甲”乙”或“丙”)环节。城市地下排水通道属于水循环的_____(填字母)环节。
考点三:水的组成
【例1】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下列关于电解水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A管内和B管内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B管内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例2】下列图像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 )(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H2,②表示O2)
A. B.
C.
D.
1.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度相同
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 2 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降水和径流 B.水蒸发过程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通过水循环海洋水可以转化为陆地水 D.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地表蒸发量相等
3.“天河工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分析、人工干预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对水循环进行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4.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排序居世界第六位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5.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架图,对应环节正确的是( )
A.A环节是水汽输送 B.B环节是蒸发
C.C环节是下渗 D.E环节是地表径流
6.如图是张强同学自制的简易电解水装置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连接B的是电源的正极 B.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试管A中得到的是氧气 D.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左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1:2 D.右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 )
A.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 B.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C.海洋里的海水和陆地上的淡水 D.除海洋水以外的水体
9.在水电解过程中,某同学发现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没有接近1:2,而是两极的气体体积差不多,请问原因是( )
A.直流电源正负极接错了 B.水中没有加氢氧化钠使之导电性加强
C.接受负极气体的试管有裂缝漏气 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就加入少量硫酸
10.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11.今年5月以来,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洪湖都“喊渴”,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水循环角度来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环节施加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人们可以用冰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北多南少
12.以下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或冰晶后,就会形成降水
B.雨、雪、冰雹都是比较常见的降水形式
C.生活、工农业产生的废水应该处理后再排放,否则容易造成水污染
D.人们利用较多的水资源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3.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对亚马逊雨林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增加 D.植树造林种草会使⑥增加
14.下列关于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极大陆的水循环比亚马孙雨林的水循环活跃 B.冰川水是储量最大的淡水水体
C.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源 D.人类对地表的改造会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
15.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C.造成海平面下降 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16.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7.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___________。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___________。(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3)在饮用水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水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18.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_______,E___________。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19.回答下列有关水和水循环的问题。
(1)电解水实验验证了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____构成。
(2)图是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电解水的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C___________。
(4)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这种循环能使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5)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___________(填“长”或“短”)。
20.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a:b=2:1,其中是a是___________气,证明b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