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第10讲 地球的公自转与太阳系-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5/0-16923677969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讲 地球的公自转与太阳系-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5/0-16923677970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讲 地球的公自转与太阳系-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5/0-16923677970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讲 地球的公自转与太阳系-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5/1-16923678026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讲 地球的公自转与太阳系-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5/1-16923678026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讲 地球的公自转与太阳系-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726685/1-16923678026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10讲 地球的公自转与太阳系-2023-2024学年新八年级科学暑假精品课 试卷
展开
第10讲 地球的公自转与太阳系
1. 认识地球的公自转现象
2. 理清地球公转的四个时期和影响
3. 掌握太阳系的结构和宇宙航行
一.地球自转
1.地球的自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现象:星星的视运动、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3.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1)自转轴: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转轴,是想象中连接N极和S极的线。
(2)自转姿势:倾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夹角为66.5°。
(3)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4)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4.地球自转示意图:
二.昼夜交替
1.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
2.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地球还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存在昼夜交替的现象。
3.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它由晨线(圈)和昏线(圈)组成。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圈),是日出之处;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圈),是日落之处。
三.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过程。
2.地球公转姿势: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
4.地球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地球公转轨迹:近似圆形。
6.地球公转的效应:
a.杆影季节变化;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四.太阳高度与杆影长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地表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太阳光热越多。
2.杆影是杆子受阳光照射后投在地上的影子。杆影的长度和位置与太阳的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小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杆影越短。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面的地点即太阳高度为90度时的地点。在太阳直射点上,杆影长度为0。
4.影响杆影长度变化的三个因素:
①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 ②季节变化(地球公转); ③纬度位置。
五.太阳直射与昼夜长短
1.定义: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地方。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a.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
b.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
c.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 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
六.太阳系的组成
1.组成: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七.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行星: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
按照行星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肉眼可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水星:距太阳最近,没有空气,表面温度很高,没有卫星。
金星:也称启明星、长庚星。有大气,表面温度超过400℃,无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火星:与地球最相似,有大气,可能有大量固态水存在,有卫星。
木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6颗卫星,显著特征为大红斑。
土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2颗卫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第二颗存在液体的星球。
八.小行星和彗星
1.小行星带
(1)特点: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不等,数量多。都围绕太阳运行,一旦运行轨道发生变化,就可能被行星俘获而发生剧烈撞击。
(2)位置: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彗星
(1)彗星概况:围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组成。
彗核: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
彗发: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2)哈雷彗星:周期76年。
(3)彗星在绕日运行时如果被行星俘获,也会发生撞击现象。
3.流星体
(1)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
(2)流星现象: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
(3)陨星:没有烧尽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九.星座
1.星星数目:全天用肉眼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星星大概有 6000多颗。
2.古时的命名:
(1)早在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为了便于认识星星,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星座。
(2)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 48个星座。
(3)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
3.现在的命名: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4.北极星与方向
(1)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最好的参照物。我们在晚上,如果找到了北极星,也就找到了正北的方向。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北极星与北斗星的位置关系:
(3)方法:先找到大熊座(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斗”状),再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4)北斗七星的朝向:春天斗柄朝东,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晚上8、9点)。
5.星等
(1)概念: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
(2)大小:星等越小,亮度越大。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是-26.7星等。
6.银河系: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几千亿颗。由于各恒星之间距离很远,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银河系的直径约 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银河系很大,但在整个宇宙中,银河系也是微不足道的。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千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考点一:地球的自转
【例1】如图所示,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方向不变的平行光照射地球仪,若用手拨动球体使其自西向东绕轴转动,则能较好地演示(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用手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是地球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2】判读以下两幅图,有关AB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AB都在西半球 B.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
C.A在B的西北向,A在西半球,B在东半球 D.A在B的西南方向,A在北半球,B在南半球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A所在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A位于北半球,根据经度数变化规律,A位于135°W,B所在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B位于南半球,根据经度变化规律(顺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度,减小的为西经度),B位于西经90°,A位于B西北方向,两地均位于西半球,故选A。
考点二:地球的公转
【例1】202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1周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 B.直射点从②处向南运动
C.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
【答案】C
【解析】2020年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9月23日)和南回归线(12月22日)之间,所以直射点在图中的③处向南运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例2】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
(2)地球位于______(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______(选填“向南”或“向北”)。
【答案】 春分 B 向北
【解析】(1)地球位于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期在3月21日左右。
(2)地球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向北。
考点三:太阳系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完全在同一平面上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B
【解析】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和共面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A.各行星的公转方向和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与地球公转平面有一定的倾角,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椭圆,但近似圆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绕,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为恒星的是______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___________之间。
【答案】 太阳 木星
【解析】(1)图示为太阳系示意图,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太阳。
(2)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根据图示,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考点四:探索宇宙
【例1】2021年4月1日起,“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向全世界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提供了方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
B.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C.通常把天空分为88个星座,每个星座只有一颗恒星
D.银河系和所有河外星系共同构成广阔无垠的宇宙
【答案】D
【解析】就像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银河系所有的恒星都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一样,宇宙中并不存在一个中心,AB错误;通常把天空分为88个星座,每个星座都有自己著名的恒星,不止一颗恒星,C错误;银河系和所有河外星系共同构成广阔无垠的宇宙,D正确。故选D。
【例2】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①地月系 B.②河外星系 C.④太阳系 D.②银河系
(2)如图说明___________
①天体系统有不同级别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
③对于每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 ④地球只有在地月系中有自己的位置
【答案】 CD ①③
【解析】(1)读图可知,①为总星系(级别最高)、②为银河系、③为河外星系、④为太阳系、⑤为地月系(级别最低),故填CD。
(2)如图说明①天体系统有不同级别,正确;②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错误;③对于每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正确;④地球只有在地月系中有自己的位置,错误。
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垂直的,并指向北极星 B.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D.地球自转时,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D
【解析】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指向北极星,故A错;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故B错;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1年,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故C错;地球自转时,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D符合题意。
2.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①元旦这天,宁波的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②寒假的白昼比黑夜短,而暑假的白昼比黑夜长
③一天当中,操场上旗杆影的长度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背太阳光的一面被称为夜半球,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不停的交替,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以及一天中旗杆影响到长度变化,③④正确;昼夜长短的纬度和季节变化都是地球公转导致的,①②错误。所以选A。
3.2022 年 1 月 1 日,中国“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创造新的历史纪录。如图是环绕器与火星的合影。有关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会发光
【答案】B
【解析】火星与地球属于同一种天体类型,它们都是太阳的行星,本身不会发光。
故选B。
4.3月4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了由“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研究火星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图是宇宙层次结构图,火星正确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火星位于图中丙。
故选C。
5.地球与土星的共同的特点是( )
A.平均密度大 B.质量和体积大
C.自转周期相同 D.公转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故选D。
6.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直接有关的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D.四季冷暖差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可知,这是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7.下列关于银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B.银河系只是河外星系中极普通的一个星系
C.组成银河系的各天体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
D.银河系内各恒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都在高速运动的
【答案】D
【解析】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A错误;宇宙中除银河系以外的其它所有星系称为河外星系,B错误;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又像一个大漩涡,说明组成银河系的各天体是不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C错误;银河系内各恒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都在高速运动的,D正确。故选D。
8.夜晚,星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地形差异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夜晚、时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故选A。
9.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但周期变长 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
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 D.地球上无昼夜之分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现象,被太阳照射的一面(白天),照不到的一面(黑夜),但昼夜更替周期不是24小时,而是一年。故A符合题意。
10.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北半球处于夏季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PMQ为昏线 D.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B错误;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A错误;PMQ为昏线,C正确;此时赤道上昼夜等长,北回归线上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C。
11.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我国法定节假日正确的是( )
A.国庆节、元旦、劳动节 B.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元旦、国庆节、劳动节 D.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答案】D
【解析】读图可得,①所示的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则此时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此时①是元旦,②所示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②所示的是劳动节,③所示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③是国庆节.故选D。
12.如图为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点、、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你觉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B.当太阳位于位置时,人影在西北方向
C.图中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等于90°
D.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
【答案】D
【解析】A、太阳高度是指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所以最小太阳高度应该是0°,即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太阳位于A位置时,太阳高度大于0°,故A错误。
B、当太阳位于C位置时,即太阳在西南方向,人影在东北方向,故B错误。
C、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但是只有太阳直射范围内的最大高度才会等于90°,无法得知图中该地的纬度,故无法判断是否是最大太阳高度,故C错误。
D、太阳高度越大,影子就越短,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故D正确。
故选D。
13.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杭州一年四季当中,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C.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D.清明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往北移动
【答案】B
【解析】A、杭州一年四季当中,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故A正确。
B、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西向东,故B错误。
C、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故C正确。
D、清明节为4月5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往北移动,故D正确。
故选B。
1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段是3月21日至9月23日之间
B.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
C.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
D.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和公转的轨道平面是重合的
【答案】C
【解析】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冬至到夏至之间,即12月22日至6月22日之间,故A错误。
B、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B错误。
C 、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故C正确。
D、地球自转是赤道面,公转轨道是黄道面,黄赤交角23°26′,不是重合的,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自己发光发热
【答案】C
【解析】A.宇宙的结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故A错误;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上的环形山除了陨石撞击形成的,还有小部分是火山喷发形成故,故B 错误;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故C正确;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根本原因是它有巨大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16.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便可见天上有一轮红日,但其周围的景象是
A.天一片蓝色,万里晴空 B.天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
C.天一片明亮,无法看到星星 D.天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答案】D
【解析】当太阳照在月球上时,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了光发生反射的物质,也就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周围一片黑暗;只有太阳光或星光直线传播到的地方是亮的;正因为没有空气,光传播时就不会发生折射,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因此星星也就不再闪烁;由此可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可看见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景象是一片黑暗,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故选D。
17.下图中,大圆和小圆分别表示地球赤道、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其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是( )
A.B.C.D.
【答案】C
【解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从图中可知,A,B是北半球,C,D是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是南极圈出现了极昼,故C符合题意。
18.假如地轴不倾斜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 )
A.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白昼12小时,黑夜12小时 B.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在同一地区不会出现季节变化 D.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D
【解析】假如地球不倾斜,但是地球还会转动,只要还会转动就会有昼夜交替现象,故D符合题意。
19.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 0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
【答案】B
【解析】A、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A点在昏线上,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B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并不等于0,C不符合题意。
D、B点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_____。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以下说法中,适合地球中生命存在的原因有_____。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适中,表面温度适中 ④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C
【解析】(1)依据位置可知,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故选B。
(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距日适中,表面温度适中。故选C。
2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如图为微信登录界面。若按界面中人所在角度去观察地球,能看到南极洲。则从此人所在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为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6月12日这一天,南极点附近为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
【答案】 顺时针 极夜
【解析】(1)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题目写道:“能看到南极洲”。说明是在南极上空观察,则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每年3月21日前后为春分日,9月23日前后为秋分日,春分、秋分天下平分,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从3月21日后到9月23日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是极昼,南极点附近是极夜,越接近6月22日(夏至日),两极附近极昼极夜范围越大,6月22日夏至日,整个北极圈以北为极昼,整个南极圈以南为极夜。6月12日位于3月21日后9月23日前,南极点附近为极夜。
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杭州处于四季中的___________季。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到C运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
(2)我国一批科考队员准备前往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活动,应选择___________位置最合适(选填字母),因为此时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夏 由北向南移动(或向南移动) C 极昼
【解析】(1)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杭州位于北半球,处于四季中的夏季。图中B点表示太阳直射赤道,C点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到C运行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移动方向是由北向南。
(2)我国南极科考队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在北半球的冬至日,因为此时为南极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当地球运动到C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昼夜现象 ②昼夜交替现象 ③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④四季变化
(2)此时绍兴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学校旗杆的影子与上图_________所示最相似。
(3)此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A地正处于白昼 ②C地出现了极昼现象 ③B地在昏线上 ④澳大利亚处于冬季
【答案】(1)② (2) 昼长夜短 B (3)③
【解析】(1)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昼夜长短变化现象和四季变化都是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故填②。
(2)左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绍兴市昼长夜短,这一天正午时分,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右图B所示最相似,其太阳高度最小,且学校旗杆的影子朝北。
(3)读左图可得,A地正处于白昼, C地出现了极昼现象,B地在晨线上,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故填③。
24.如图为我国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
(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______(填“朝南”或“朝北”)的,太阳光线A是______(填“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
(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1) 朝南 夏至日 (2)减少
【解析】(1)该地位于北半球,从图中可见,冬至、夏至正午太阳都在南方,太阳高度低的是冬至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高的是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所以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朝南的。太阳光线A太阳高度角较大,是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
(2)该地位于北半球,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所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阳光面积会减小。
25.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称为“金星凌日”(如图甲)。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______星凌日现象。
(2)火星是太阳系的大行虽,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成功登陆火星,图乙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火星是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______(填序号,多项选择)。
①引起板块张裂,引发火山喷发;
②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④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⑤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答案】(1)水 (2) c ③④⑤
【解析】(1)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称为“金星凌日”。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水星凌日现象。
(2)图乙中cd之间为小行星带,且c距离太阳更近,为金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正确;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④正确;太阳活动异常的年份往往导致气候异常,太阳活动的周围约为11年,所以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⑤正确;板块张裂是板块运动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①错误;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②错误。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_______。
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左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此时是南半球的___________季;用字母表示图中晨昏线中的晨线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浙江地区某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图中的___________图所示最相似。
【答案】 B 北回归线 冬 D 乙
【解析】(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现象、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ACD排除;故选B。
(2)由图1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是南半球的冬季;图中字母D表示晨昏线中的晨线;这一天正午时分,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时分浙江地区某学校旗杆的影子最短,与图中的乙图所示最相似。
1. 认识地球的公自转现象
2. 理清地球公转的四个时期和影响
3. 掌握太阳系的结构和宇宙航行
一.地球自转
1.地球的自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现象:星星的视运动、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3.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1)自转轴: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转轴,是想象中连接N极和S极的线。
(2)自转姿势:倾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夹角为66.5°。
(3)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4)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4.地球自转示意图:
二.昼夜交替
1.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
2.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地球还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存在昼夜交替的现象。
3.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它由晨线(圈)和昏线(圈)组成。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圈),是日出之处;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圈),是日落之处。
三.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过程。
2.地球公转姿势: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
4.地球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地球公转轨迹:近似圆形。
6.地球公转的效应:
a.杆影季节变化;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四.太阳高度与杆影长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地表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太阳光热越多。
2.杆影是杆子受阳光照射后投在地上的影子。杆影的长度和位置与太阳的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小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杆影越短。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面的地点即太阳高度为90度时的地点。在太阳直射点上,杆影长度为0。
4.影响杆影长度变化的三个因素:
①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 ②季节变化(地球公转); ③纬度位置。
五.太阳直射与昼夜长短
1.定义: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地方。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a.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
b.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
c.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 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
六.太阳系的组成
1.组成: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七.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行星: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
按照行星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肉眼可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水星:距太阳最近,没有空气,表面温度很高,没有卫星。
金星:也称启明星、长庚星。有大气,表面温度超过400℃,无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火星:与地球最相似,有大气,可能有大量固态水存在,有卫星。
木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6颗卫星,显著特征为大红斑。
土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2颗卫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第二颗存在液体的星球。
八.小行星和彗星
1.小行星带
(1)特点: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不等,数量多。都围绕太阳运行,一旦运行轨道发生变化,就可能被行星俘获而发生剧烈撞击。
(2)位置: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彗星
(1)彗星概况:围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组成。
彗核: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
彗发: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2)哈雷彗星:周期76年。
(3)彗星在绕日运行时如果被行星俘获,也会发生撞击现象。
3.流星体
(1)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
(2)流星现象: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
(3)陨星:没有烧尽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九.星座
1.星星数目:全天用肉眼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星星大概有 6000多颗。
2.古时的命名:
(1)早在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为了便于认识星星,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星座。
(2)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 48个星座。
(3)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
3.现在的命名: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4.北极星与方向
(1)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最好的参照物。我们在晚上,如果找到了北极星,也就找到了正北的方向。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北极星与北斗星的位置关系:
(3)方法:先找到大熊座(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斗”状),再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4)北斗七星的朝向:春天斗柄朝东,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晚上8、9点)。
5.星等
(1)概念: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
(2)大小:星等越小,亮度越大。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是-26.7星等。
6.银河系: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几千亿颗。由于各恒星之间距离很远,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银河系的直径约 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银河系很大,但在整个宇宙中,银河系也是微不足道的。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千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考点一:地球的自转
【例1】如图所示,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方向不变的平行光照射地球仪,若用手拨动球体使其自西向东绕轴转动,则能较好地演示(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用手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是地球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2】判读以下两幅图,有关AB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AB都在西半球 B.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
C.A在B的西北向,A在西半球,B在东半球 D.A在B的西南方向,A在北半球,B在南半球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A所在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A位于北半球,根据经度数变化规律,A位于135°W,B所在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B位于南半球,根据经度变化规律(顺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度,减小的为西经度),B位于西经90°,A位于B西北方向,两地均位于西半球,故选A。
考点二:地球的公转
【例1】202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1周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 B.直射点从②处向南运动
C.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
【答案】C
【解析】2020年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9月23日)和南回归线(12月22日)之间,所以直射点在图中的③处向南运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例2】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
(2)地球位于______(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______(选填“向南”或“向北”)。
【答案】 春分 B 向北
【解析】(1)地球位于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期在3月21日左右。
(2)地球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向北。
考点三:太阳系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完全在同一平面上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B
【解析】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和共面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A.各行星的公转方向和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与地球公转平面有一定的倾角,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椭圆,但近似圆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绕,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为恒星的是______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___________之间。
【答案】 太阳 木星
【解析】(1)图示为太阳系示意图,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太阳。
(2)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根据图示,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考点四:探索宇宙
【例1】2021年4月1日起,“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向全世界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提供了方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
B.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C.通常把天空分为88个星座,每个星座只有一颗恒星
D.银河系和所有河外星系共同构成广阔无垠的宇宙
【答案】D
【解析】就像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银河系所有的恒星都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一样,宇宙中并不存在一个中心,AB错误;通常把天空分为88个星座,每个星座都有自己著名的恒星,不止一颗恒星,C错误;银河系和所有河外星系共同构成广阔无垠的宇宙,D正确。故选D。
【例2】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①地月系 B.②河外星系 C.④太阳系 D.②银河系
(2)如图说明___________
①天体系统有不同级别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
③对于每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 ④地球只有在地月系中有自己的位置
【答案】 CD ①③
【解析】(1)读图可知,①为总星系(级别最高)、②为银河系、③为河外星系、④为太阳系、⑤为地月系(级别最低),故填CD。
(2)如图说明①天体系统有不同级别,正确;②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错误;③对于每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正确;④地球只有在地月系中有自己的位置,错误。
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垂直的,并指向北极星 B.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D.地球自转时,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D
【解析】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指向北极星,故A错;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故B错;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1年,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故C错;地球自转时,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D符合题意。
2.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①元旦这天,宁波的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②寒假的白昼比黑夜短,而暑假的白昼比黑夜长
③一天当中,操场上旗杆影的长度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背太阳光的一面被称为夜半球,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不停的交替,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以及一天中旗杆影响到长度变化,③④正确;昼夜长短的纬度和季节变化都是地球公转导致的,①②错误。所以选A。
3.2022 年 1 月 1 日,中国“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创造新的历史纪录。如图是环绕器与火星的合影。有关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会发光
【答案】B
【解析】火星与地球属于同一种天体类型,它们都是太阳的行星,本身不会发光。
故选B。
4.3月4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了由“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研究火星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图是宇宙层次结构图,火星正确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火星位于图中丙。
故选C。
5.地球与土星的共同的特点是( )
A.平均密度大 B.质量和体积大
C.自转周期相同 D.公转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故选D。
6.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直接有关的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D.四季冷暖差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可知,这是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7.下列关于银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B.银河系只是河外星系中极普通的一个星系
C.组成银河系的各天体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
D.银河系内各恒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都在高速运动的
【答案】D
【解析】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A错误;宇宙中除银河系以外的其它所有星系称为河外星系,B错误;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又像一个大漩涡,说明组成银河系的各天体是不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C错误;银河系内各恒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都在高速运动的,D正确。故选D。
8.夜晚,星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地形差异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夜晚、时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故选A。
9.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但周期变长 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
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 D.地球上无昼夜之分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现象,被太阳照射的一面(白天),照不到的一面(黑夜),但昼夜更替周期不是24小时,而是一年。故A符合题意。
10.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北半球处于夏季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PMQ为昏线 D.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B错误;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A错误;PMQ为昏线,C正确;此时赤道上昼夜等长,北回归线上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C。
11.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我国法定节假日正确的是( )
A.国庆节、元旦、劳动节 B.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元旦、国庆节、劳动节 D.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答案】D
【解析】读图可得,①所示的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则此时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此时①是元旦,②所示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②所示的是劳动节,③所示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③是国庆节.故选D。
12.如图为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点、、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你觉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B.当太阳位于位置时,人影在西北方向
C.图中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等于90°
D.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
【答案】D
【解析】A、太阳高度是指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所以最小太阳高度应该是0°,即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太阳位于A位置时,太阳高度大于0°,故A错误。
B、当太阳位于C位置时,即太阳在西南方向,人影在东北方向,故B错误。
C、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但是只有太阳直射范围内的最大高度才会等于90°,无法得知图中该地的纬度,故无法判断是否是最大太阳高度,故C错误。
D、太阳高度越大,影子就越短,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故D正确。
故选D。
13.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杭州一年四季当中,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C.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D.清明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往北移动
【答案】B
【解析】A、杭州一年四季当中,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故A正确。
B、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西向东,故B错误。
C、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故C正确。
D、清明节为4月5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往北移动,故D正确。
故选B。
1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段是3月21日至9月23日之间
B.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
C.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
D.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和公转的轨道平面是重合的
【答案】C
【解析】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冬至到夏至之间,即12月22日至6月22日之间,故A错误。
B、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B错误。
C 、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故C正确。
D、地球自转是赤道面,公转轨道是黄道面,黄赤交角23°26′,不是重合的,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自己发光发热
【答案】C
【解析】A.宇宙的结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故A错误;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上的环形山除了陨石撞击形成的,还有小部分是火山喷发形成故,故B 错误;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故C正确;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根本原因是它有巨大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16.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便可见天上有一轮红日,但其周围的景象是
A.天一片蓝色,万里晴空 B.天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
C.天一片明亮,无法看到星星 D.天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答案】D
【解析】当太阳照在月球上时,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了光发生反射的物质,也就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周围一片黑暗;只有太阳光或星光直线传播到的地方是亮的;正因为没有空气,光传播时就不会发生折射,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因此星星也就不再闪烁;由此可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可看见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景象是一片黑暗,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故选D。
17.下图中,大圆和小圆分别表示地球赤道、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其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是( )
A.B.C.D.
【答案】C
【解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从图中可知,A,B是北半球,C,D是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是南极圈出现了极昼,故C符合题意。
18.假如地轴不倾斜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 )
A.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白昼12小时,黑夜12小时 B.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在同一地区不会出现季节变化 D.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D
【解析】假如地球不倾斜,但是地球还会转动,只要还会转动就会有昼夜交替现象,故D符合题意。
19.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 0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
【答案】B
【解析】A、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A点在昏线上,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B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并不等于0,C不符合题意。
D、B点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_____。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以下说法中,适合地球中生命存在的原因有_____。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适中,表面温度适中 ④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C
【解析】(1)依据位置可知,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故选B。
(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距日适中,表面温度适中。故选C。
2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如图为微信登录界面。若按界面中人所在角度去观察地球,能看到南极洲。则从此人所在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为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6月12日这一天,南极点附近为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
【答案】 顺时针 极夜
【解析】(1)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题目写道:“能看到南极洲”。说明是在南极上空观察,则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每年3月21日前后为春分日,9月23日前后为秋分日,春分、秋分天下平分,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从3月21日后到9月23日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是极昼,南极点附近是极夜,越接近6月22日(夏至日),两极附近极昼极夜范围越大,6月22日夏至日,整个北极圈以北为极昼,整个南极圈以南为极夜。6月12日位于3月21日后9月23日前,南极点附近为极夜。
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杭州处于四季中的___________季。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到C运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
(2)我国一批科考队员准备前往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活动,应选择___________位置最合适(选填字母),因为此时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夏 由北向南移动(或向南移动) C 极昼
【解析】(1)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杭州位于北半球,处于四季中的夏季。图中B点表示太阳直射赤道,C点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到C运行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移动方向是由北向南。
(2)我国南极科考队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在北半球的冬至日,因为此时为南极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当地球运动到C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昼夜现象 ②昼夜交替现象 ③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④四季变化
(2)此时绍兴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学校旗杆的影子与上图_________所示最相似。
(3)此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A地正处于白昼 ②C地出现了极昼现象 ③B地在昏线上 ④澳大利亚处于冬季
【答案】(1)② (2) 昼长夜短 B (3)③
【解析】(1)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昼夜长短变化现象和四季变化都是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故填②。
(2)左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绍兴市昼长夜短,这一天正午时分,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右图B所示最相似,其太阳高度最小,且学校旗杆的影子朝北。
(3)读左图可得,A地正处于白昼, C地出现了极昼现象,B地在晨线上,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故填③。
24.如图为我国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
(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______(填“朝南”或“朝北”)的,太阳光线A是______(填“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
(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1) 朝南 夏至日 (2)减少
【解析】(1)该地位于北半球,从图中可见,冬至、夏至正午太阳都在南方,太阳高度低的是冬至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高的是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所以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朝南的。太阳光线A太阳高度角较大,是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
(2)该地位于北半球,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所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阳光面积会减小。
25.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称为“金星凌日”(如图甲)。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______星凌日现象。
(2)火星是太阳系的大行虽,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成功登陆火星,图乙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火星是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______(填序号,多项选择)。
①引起板块张裂,引发火山喷发;
②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④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⑤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答案】(1)水 (2) c ③④⑤
【解析】(1)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称为“金星凌日”。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水星凌日现象。
(2)图乙中cd之间为小行星带,且c距离太阳更近,为金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正确;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④正确;太阳活动异常的年份往往导致气候异常,太阳活动的周围约为11年,所以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⑤正确;板块张裂是板块运动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①错误;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②错误。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_______。
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左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此时是南半球的___________季;用字母表示图中晨昏线中的晨线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浙江地区某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图中的___________图所示最相似。
【答案】 B 北回归线 冬 D 乙
【解析】(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现象、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ACD排除;故选B。
(2)由图1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是南半球的冬季;图中字母D表示晨昏线中的晨线;这一天正午时分,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时分浙江地区某学校旗杆的影子最短,与图中的乙图所示最相似。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