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秀导学案
展开目标1 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
(1)概念: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______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______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2)人口迁移的判断
2.类型:一般分为______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特点
4.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
拓展延伸 外籍劳工
(1)含义: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
(2)数量:目前世界各地的外籍劳工总数达三四千万人。
(3)聚集地区:以美国、西欧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最为集中。其中,美国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指出,经济发展刺激短期迁徙;移民流动形式多元化,尤其在大规模移民流中迁徙的动机具有很强的混合性;中国国际移民则呈现以下特点:中国是第二大侨汇汇入国,第四大移民来源国,中国移民迁出量增速放缓,移民美、加、英、德人数略有下降。
1.[综合思维]中国人走出国门就是人口迁移吗?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中国国际移民主要流向哪些地区?
下图为“人口迁移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②⑤ B.⑥⑦ C.②④ D.④⑤
(2022·山东日照月考)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3~4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3.根据图中各洲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目标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2.人口迁移的动力:可以形象地归结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
(2)对迁出地的影响
连线 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与对应的动力连线。
(2022·山东青岛模拟)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人口输出大省,下图示意安徽省人口主要输出目的地,线条粗细表示人口迁移的规模。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安徽省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资源开发
2.安徽省流向广东和江苏的人口规模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江苏( )
A.经济更发达 B.就业机会多
C.科技更发达 D.空间距离更近
近年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移推力的是( )
A.生活成本低 B.发展空间小
C.广阔的发展空间 D.超高的房价
4.“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造成的影响是( )
A.缓解了人地矛盾 B.降低了房价
C.保护了生态环境 D.促进了经济发展
目标3 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人口迁移
(1)原因:我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_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_____发展差异显著。
(2)特点:持续时间______、规模________、迁移________和形式复杂多样等。
2.人口流动
(1)概念:指因______、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______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因素: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______、文化发展水平。
(3)流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__________,特别是涌向经济____________的沿海大中城市。
(4)影响
①有利影响:对促进______发展、调节人口______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______交流等都有积极作用。
②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问题。
3.我国的人口流动——民工流带来的影响
判断
1.城乡之间收入差异是促使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 )
2.国家政策是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 )
3.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
4.自然条件的变化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矿产,在明清时期,大量移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所以人们便把这一人口迁移现象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发生逆转,称为“雁南飞”现象。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1.[区域认知]指出历史上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路径。
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你认为出现“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述“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2022·山东济南模拟)在春运返乡大潮中,外来务工者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四川是我国六大人口外出就业省之一,人口返乡潮规模大。下图示意2019年四川省春节回流人口来源省、市分布情况(图中横条长短表示人口相对数量)。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四川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经济 D.生态
2.与广东相比,重庆吸引较多四川务工人员的主要原因是( )
A.相距较近,经济联系紧密
B.交通发达,便于出行
C.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D.环境优美,人口容量大
3.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回四川,可能造成当地( )
A.就业压力增大 B.房价提高
C.教育水平提高 D.交通拥堵加剧
陕西省白河县“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状况,致使其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中连片。近年来,白河政府“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渐渐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加快了群众致富的步伐。据此完成4~5题。
4.陕西省白河县“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 ③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 ④家乡政府政策支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关于“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让城市人才供需更趋平衡,让乡村人才得以补充
B.改变了“归雁群体”就业观念,增强了家庭责任感和幸福感
C.既减轻了城市的稳定压力,又给城市腾出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D.“归雁”们返乡创业、就业,会使城市发展走向衰落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目标1 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新知预习
1.(1)空间 动态
2.国际
3.生存 集团性 大 城镇
核心探究
1.不一定。停留较长时间的国际劳工、变更国籍人员属于人口迁移;短时间的旅游、参加会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
2.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向资源开发地;流向富裕地区。
对点落实
1.C 2.B [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故①③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需跨越行政区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3.C 4.D [第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第4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亚洲。]
目标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新知预习
2.推力 拉力 恶劣 短缺 困难 廉价 稳定
连线
对点落实
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就业机会更多,经济收入更高,所以影响安徽省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安徽省流向江苏的人口数量远多于流向广东的人口数量。广东省和江苏省同为经济发达省份,但江苏与安徽空间距离更近,所以流向江苏的人口更多,D正确。]
3.B 4.D [第3题,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生活安稳,这些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阻力;中小城市发展空间小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推力;超高的房价属于一线城市人口迁移的推力。故选B项。第4题,“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大多数属于技术人才的迁移。人才的迁入会促使迁入地科技实力增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故选D项。]
目标3 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新知预习
1.(1)自然 社会经济 (2)长 大 目的
2.(1)工作 暂时 (2)经济 (3)城市 发达
(4)①经济 空间 文化 ②居住 交通 社会治安管理
判断
1.√ 2.× 3.√ 4.×
核心探究
1.从山东坐船经渤海或陆路经河北前往东北地区。
2.原因:地区经济差异大。
有利影响: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增进思想、文化交流。
对点落实
1.C 2.A 3.D [第1题,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多,就业机会少,工资水平低,所以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故影响四川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C对。第2题,重庆与四川相距较近,经济联系紧密,所以与广东相比,重庆吸引更多的四川务工人员,A对。与重庆相比,广东交通、经济更发达,B、C错。环境优美不是吸引四川务工人员的主要原因,D错。第3题,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回四川,可能造成四川当地交通拥堵加剧,D对。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回四川是过春节,不是返乡就业,对当地房价影响不大,也不会提高当地教育水平,A、B、C错。]
4.B 5.D [第4题,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导致城市就业困难、生活压力大,推动农民工返回乡村,①正确;气候条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一般变化不大,②错误;“归雁经济”创业者在城市学习了务工、经商的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是他们回乡创业的优势,③正确;由材料“近年来,白河政府‘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可知农民工返乡创业受政府政策的支持,④正确。故选B。第5题,“归雁”们返乡创业、就业,会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发展,选D。]
时期
原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满足____需求
经常迁移
古代农业社会
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以________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
15世纪至
19世纪
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人口迁移规模______,持续时间长;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原因:迁入地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的石油资源开发
国内
以向______迁移为主
国际
①人口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②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小,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③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等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
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
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
方向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
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诸多问题
项目
影响
对迁
入地
利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②节省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
弊
容易滋长当地的排外情绪,引发种族纠纷等
对迁
出地
利
①增加外汇收入;②缓解本国人口压力
弊
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流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推动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及土地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或生态环境变化会迫使人们迁移
中国汶川新县城的建设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经济发展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高学历人员到发达国家工作并定居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大型建设项目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
新疆石油基地建设、西部大开发吸引人口迁入
社会文化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军嫂随军
政治
政策
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地区;我国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动力
含义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推力
原居住地一种或多种劣势所产生的力
气候________、人口过多、食品供应________、居住条件差、就业______等
迫使人口迁出
拉力
迁入地一种或多种优势所形成的力
适宜的气候、______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______的社会环境、多样的文化等
吸引人口迁入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速递,问题驿站,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学案(含答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工业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质学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