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
展开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4)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特别提醒]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微思考] 暑假里,湖南长沙高中二年级三班的同学们组织到湖南张家界旅游,是人口迁移吗?
提示:不是。因为同学们的定居地没有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逐渐减少,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特别提醒] 国际人口迁移不影响世界人口总量的变化;同样一个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也不影响该国家人口总量变化。因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自然增长。
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连线。
三、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1)影响
①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图表点拨] 教材第14页图1-10,该图展示出: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路线及原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小王高中毕业后每年外出务工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
(2)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收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 )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 )
提示:(1)× 小王每年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文化教育因素移民。
(4)× 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根据世界移民组织最新发布的2020年世界移民报告,美国仍是最大的移民目的国,2019年共接收了5 100万移民,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德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英国。其中超过40%的全球移民来自亚洲国家,而最大的移民来源国则是印度,其次是墨西哥和中国。据统计,超过一半以上的移民生活在北美和欧洲,约为1.41亿人。
问题1 (综合思维)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迁移方式的移民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
提示:“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
问题2 (区域认知)目前,墨西哥的国际人口迁移与其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
提示: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主要是人口迁入,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
问题3 (综合思维)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居住地的改变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图示如下: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3)政治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做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1.数据显示,2018年“五一”期间,外地到兰州的总人数为170万余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6.04%。其中陕西省到兰州的人数最多,达到26.74万人次,青海省为20.6万余人次,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3.6万余人次。“五一”期间外地到兰州的人口以旅游为主。据此回答(1)~(2)题。
(1)“五一”期间外地人口到兰州属于( )
A.省际人口迁移B.人口流动
C.国内人口迁移D.国际人口迁移
(2)“五一”期间流入兰州的人口主要来自陕西、青海等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空间距离较近
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自然环境的差异
D.交通条件的改善
(1)B (2)A [第(1)题,“五一”期间,外地到兰州的人口以旅游为主,停留时间短,该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B正确。第(2)题,由题干可知,“五一”期间,外地到兰州的人口以旅游为主,而陕西、青海等地与兰州的空间距离较近,便于流动,因此这些地区到兰州的人口较多,A正确。]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们曾在20世纪50~70年代,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曾经如火如荼的青春,伴随着朝阳蓬勃向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一时期人们参与这场特殊的人口迁移的心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我国东部存在五个主要的民工吸引场,民工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孔雀东南飞”是形象的比喻。
问题1 (综合思维)“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
提示:“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民工潮”是自发性的人口迁移。
问题2 (综合思维)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经济因素,务工经商。
1.19世纪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3.人口迁移的影响
任何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总结如下: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人口迁入、迁出统计图,回答(1)~(2)题。
(1)图示信息显示,影响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自然环境差异
C.家庭教育D.国家政策
(2)图中人口迁入率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共同特点是( )
A.矿产资源丰富B.都属于南方地区
C.就业岗位较多D.自然环境优越
(1)A (2)C [第(1)题,由图可知,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安徽、江西、贵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故影响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故选A项。第(2)题,图中人口迁入率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上海、北京、浙江,这三个地区矿产资源都不丰富,北京不属于南方地区,北京水资源短缺,有扬尘、沙尘暴等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不优越;三地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工资水平较高,就业岗位较多,故选C项。]
地理实践力:认识人口迁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口迁出为主的地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应该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问题;人口迁入为主的地区,劳动力的数量增加,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预防犯罪率的上升等;春运期间加大人口主要迁入地及迁出地之间的运力;人口迁移影响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人口问题。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植被D.河流
(2)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
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C.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
D.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3)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主要措施有( )
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改善交通条件 ③加快农业现代化 ④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1)B (2)A (3)D [第(1)题,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盆地、丘陵,川西多山地高原,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第(2)题,成都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从而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第(3)题,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交通条件可以拓展区域联系,增进区域经济发展,这对缓解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起重要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可能会出现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多;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可以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思想问题,但并不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本题组通过对四川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考查了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
题组1 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2.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②⑤
1.C 2.A [第1题,读图,注意图例,P、Q表示两个国家,③④跨越国界线,由P国迁入Q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主要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乡村迁入城市,读图可知为①②。]
题组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生活中的地理)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3~4题。
3.影响小琴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因素B.政治文化
C.交通运输D.自然环境
4.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开发B.宗教信仰
C.气候优越D.水源充足
3.A 4.C [第3题,从安徽到江苏是从内陆到沿海,江苏的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影响小琴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第4题,休斯敦与纽约相比,纽约气候冷湿,而休斯敦气候温暖适宜,阳光充足,非常适合老年人颐养天年,史密斯退休后移居此地,是为了享受生活,寻找优越的养老地区。]
题组3 人口迁移的影响
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省外就业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据此完成5~6题。
5.吸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民工年龄偏高 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 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 )
A.使河南省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B.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C.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D.缓解河南省农村土地的压力
5.C 6.B [第5题,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内地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环境有所改善,吸引外出的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①③正确。故选C。第6题,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回流会减缓河南省的老龄化进程,A错误。河南省剩余劳动力在外地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回流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B正确。劳动力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C错误。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会加大省内农村土地压力,D错误。]
教材P10探究
1.经纬的爷爷、奶奶属于人口迁移,因为他们离开了原居住地,且居住地发生了永久性变化。经纬的爸爸从贵阳到北京读书、从北京到深圳工作、从深圳到欧洲读博士、又回到深圳均属于人口迁移,因为跨越了一定的行政区,并且较长时间离开原居住地。经纬陪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不属于人口迁移,因为虽然离开了原居住地,但由于停留时间过短,只能属于人口流动。
2.略。
教材P11活动
1.①否(时间太短);②是;③是;④是。
2.①国内迁移;②国内迁移;③国际迁移;④国内迁移。
教材P12活动
1.①自然环境因素——核辐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居民被迫迁移。②自然环境因素——六盘山区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发展条件差,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③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俄、乌两国冲突引发乌克兰东部战乱,受战争和民族文化影响,俄罗斯族居民选择迁入俄罗斯,避免战乱和民族歧视的影响。④经济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大量汉族人不堪困苦,迁移到谋生条件更好的地方。⑤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严重的旱灾导致大面积土壤风化形成严重的沙尘暴,大量牲畜、动物死亡,农作物大面积绝收。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居民外迁,这是根本原因。而选择到东部,或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则是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是受经济因素影响。
2.(1)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更高,德国北部农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获得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因此人口迁出率比南部更高。
(2)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走西口”“闯关东”等。
教材P15~16活动
1.(1)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口流动方式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
(2)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2.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边远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城市的发展。对迁入地的消极影响: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对迁出地的积极影响:促进迁出地和外界的交流、减缓当地的人口压力、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对迁出地的消极影响:迁出人口一般为青壮年劳动力,人才和资金外流对迁出地来说是一种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基础教育投入多而回报少的局面,影响迁出地的可持续发展。
3.略。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通过了解人口迁移的图表和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综合思维)
2.对比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分析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和原因。(区域认知)
3.通过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树立趋利避害、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1.什么是人口迁移?是如何分类的?
2.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3.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是什么?
5.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有何特点?
阶段
特点
方向
20世纪
80年代
以前
组织性迁移为主,自发性迁移一直比较少
方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为主
20世纪
80年代
以来
人口流动日益活跃,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扩大。一定数量的人口向北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迁移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类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淡水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矿产
资源
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经济发展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的改变,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政策
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尤其重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政治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我国历史上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
地区
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变化原因
拉丁美洲
由迁入变为迁出
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人口增长较快,但经济发展缓慢,欧美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
欧洲
由迁出变为迁入
北美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古代
迁往社会
环境及自
然条件较
好的地区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部
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迁移以行政导向为主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自发性迁移少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从中部向东部,从西南、西北向东部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2.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3.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4.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5.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6.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姓名:小琴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年9月
籍贯:安徽
就业状况:江苏黎明针织厂
姓名:史密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2月
原住地:美国纽约(东北部)
现住地:美国休斯敦(南部沿海)(退休后移至)
就业状况:退休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国际人口迁移,我国人口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易错易混点,要点导学,知识点一,学法指导,知识点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