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42页。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遵循部编版教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生活”作为一条主线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语文学科的另一条主线是语文要素,4篇课文均要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曹冲称象》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故事,出自于《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课文通过两种称象办法对比展现出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表达的性格特点。
《玲玲的画》的故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极为贴近,写出了玲玲从得意到伤心、着急,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下修改好作品,感到满意的心理历程。展现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生活哲理。
《一封信》展现了家人间的亲情,主人公与学生年龄相仿,通过露西写在两封信里的心里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父亲的思念与期盼,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小孩子形象。
《妈妈睡了》描述了妈妈要哄孩子入睡,结果自己却先睡着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通过孩子来观察妈妈熟睡时的样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辛劳,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心疼与体贴之情。
本单元学习目标如下:
1.认识55个生字,读准“朝、重、结、发”4个多音字,会写37个生字及32个词语。
2.能够分角色朗读《曹冲称象》、《玲玲的画》和《一封信》。
3.读懂课文中的关键句,了解句子结构,借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并试着讲述故事的部分内容,学会积极表达。
4.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表达,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5.在口语交际中,以手工作品为载体,能够按顺序说明制作过程,说清楚制作的关键环节。
总体构想:
第三单元
人文主题
“儿童生活”是本单元的主题,共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本单元从儿童的视角,多方面地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等人生哲理,以及思念、关爱等情感巧妙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关爱。
语文要素
①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②说出感受或想法。
③积累辨析同音字。
课题
人文主题分布
语文要素分解
《曹冲称象》
通过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表达的性格特点,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认识事物。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了解两种称象办法,说说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玲玲的画》
通过玲玲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上“得意”“伤心”“满意”3个词语讲故事。
2.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封信》
从文中感受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情,感受家人之间的亲情与关爱。
1.了解信的内容,在了解内容的过程中认识汉字和词语。
2.两封信进行对比,说一说喜欢哪一封信,试着说清楚理由。
《妈妈睡了》
通过观察妈妈睡着后的样子,体会母子之间的爱。
1.积累词语,能具体形容一个人的外貌。
2.借助关键词句学习如何观察、想象,再试着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家人睡觉的样子。
口语交际
能够按顺序说话,敢于表达;养成认真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努力记住主要信息。
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一件手工作品,能说出作品名称,并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
语文园地
了解儿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生活中的趣味。
1.在词语应用中,正确区分同音字,会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2.以喜爱的玩具为内容写一段话。
3.通过插图和文字,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表现出的趣味。
分课设计
4.曹冲称象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结合汉字结构和书写规律正确、规范地书写”称、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两种称象的办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为什么好。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如果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就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4.通过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表达的性格特点,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标出自然段。
2.带拼音读词语,检查纠正并提示字音。
曹(cáo) 冲(chōnɡ) 称(chēnɡ) 象(xiànɡ) 称(chēnɡ) 一(yì)(轻声) 称(chēnɡ) 官(ɡuān) 员(yuán)
柱(zhù) 子(zi) 议(yì) 论(lùn) 一(yì) 杆(ɡǎn) 大(dà) 秤(chènɡ) 秤(chènɡ)杆(ɡǎn) 砍(kǎn) 树(shù)
画(huà) 线(xiàn) 为(wéi) 止(zhǐ) 重(zhònɡ) 量(liànɡ) 到(dào) 底(dǐ) 船(chuán) 身(shēn)
果(ɡuǒ) 然(rán) 出(chū) 来(lai)(出了) 石(shí) 头(tou) 地(dì) 方(fanɡ)
纠正:柱子 出来(出了) 石头 地方 称一称(轻声)
3.去掉拼音借助词语识记生字。
曹冲 称象 称一称 官员 柱子 议论 一杆大秤 秤杆
砍树 画线 为止 重量 到底 船身 果然 出来(出了) 石头 地方
4.认识事物,结合生活理解词语,识记汉字。
(1) 认识秤
*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秤和它们的用途。
秤 盘秤 体重秤
* 认一认秤的各个部分。
秤杆
秤盘 一杆大秤
* 识字汉字“秤、杆、称”。
秤:左边是“禾”,右边是“平”(“公平”秤)。
杆:古时候的秤杆是木头做的,“木”字旁表义。
(缺少“称”的解释)
(2)砍树 柱子
砍树 柱子
【设计说明】借助图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事物,在过程中理解词语,认识汉字。
(二) 再读课文,整体理解
1.分段读课文,认识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这个词语告诉我们曹冲的年龄小。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为什么称象?
官员们想怎么称象?
曹冲怎么称象?
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有人送曹操一头大象。大象又高又大,大家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造一杆大秤。
(1)把大象赶到大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2)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3)称石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带领学生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三)认识汉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明确书写任务。
2.按要求找汉字,再读一读。
形声字:柱 杆 站
教师:这三个汉字是形声字。
左右结构的字:称 柱 杆 秤 站 船
左中右结构的字:做
上下结构的字:岁 然
半包围结构的字:底
写字的时候要注意汉字的结构,借助横中线、竖中线,确定关键笔画,把握结构。
3.观察难写的字,找准位置再书写。
底: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右下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
然:上面有两部分,写紧凑,下边是“灬”,表示火的意思。
【设计说明】利用汉字的特点灵活识记汉字,借助汉字的结构找到汉字构字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形声字:柱 杆 站 左右结构:称 柱 杆 秤 站 船
上下结构的字:岁 然 左中右结构的字:做
半包围结构的字:底
第2课时
(一)图文结合,回顾故事大意
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孩子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这个孩子叫曹冲,他是曹操的儿子。他只有七岁。他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练习表达
对我们来说,大象很常见,在电视上或者生活中,同学们都曾见到过,甚至有的同学还骑过大象。但在古时候,对于曹操和官员们来说,大象可是很少见的动物。现在就让我们走到他们的身边,看一看大象吧。
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面对这头又高又大的象,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他们怎么议论的呢?我们来试着演一演。
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官员们和曹冲一共想出两种办法,大家一起看看第3、4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出示句子: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这些句子写的是曹冲称象的过程。我们认真读,想象称象的过程,试着把下面的内容排一排顺序,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书中的图只表现了称象的第一步,你能说说曹冲后面的做法吗?
讨论:谁的办法好?好在哪儿?
预设:曹冲的办法解决了官员说的需要大秤的问题。
预设:官员们说的方法不能用,曹冲的办法可以用,所以曹操之前“听了直摇头”,听了曹冲的办法后,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三)拓展延伸,再看曹冲
书中最后一段说“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让我们一起看看称象的过程。
看视频,复述过程。
出示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一个“才”字告诉我们曹冲的年龄很小,同时更让我们感觉到他非常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表现一边看一边议论纷纷的场景。官员们没有想出好办法而七岁的曹冲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对比中感受曹冲的方法的优点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赶象上船 画上线 赶象上岸 装石头
拓展阅读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想要创造一种能够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本设计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陈昕老师提供)
5.《玲玲的画》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玲、详、幅”等15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画、幅”等10个汉字,学会“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词语讲述故事内容。
3.读懂爸爸的话,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
2.读一读,纠正发音,认识事物。
玲玲 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催 啪 脏 报纸 来不及 懒洋洋 并不像 那么糟 肯动脑筋
3.量词扩展:看图说一说。
一幅(张)画 男孩画了一幅(张)画,他很高兴。
教师:你看他笑得多开心啊,看来他对这幅画非常满意。那我们就可以说:男孩画了一幅画,他得意(满意)地笑了。
一张(份)报纸(缺少图片) 爸爸(叔叔)在看报纸。
4.看图片猜词语。(端详、懒洋洋)
5.汉字分组,识记汉字。
形声字:玲 详 幅 评 催 脏 懒 糟
利用熟字记汉字:及 另
6.看图猜字。
及 并
【设计说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认识事物,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故事内容做好准备。
(二)再读课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1.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
看玲玲的画,将表示心情的词语填在相应的图下面。
得意
满意
伤心
2.看着图,用上三个词语试着讲一讲玲玲的故事。
【设计说明】借助图片体会玲玲的心情,运用三个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并初步试着说一说故事内容。
(三)书写汉字
1.带领学生读汉字。
2.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找出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报:注意右边笔顺是竖、横折钩、横撇、捺。
及:三笔写成,第一笔撇,第二笔横折折撇,第三笔是捺。
【设计说明】带领学生观察,找出难写的字,利用汉字结构指导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得意 弄脏 高兴
伤心
第2课时
(一)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说你了解的课文内容
得意
伤心
满意
玲玲画了一幅画《我家的一角》,她非常得意。
玲玲收拾画笔的时候,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她非常伤心。
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这张画看上去更好了,她满意地笑了。
【设计说明】复习表示心情的词语,通过“用这个词语说话”,带领学生回顾故事内容。
(二)在情境中了解故事的过程
1.玲玲为什么伤心?体会玲玲伤心的原因。
“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让我们看到玲玲起伏的心情变化。(心情线)为什么会这样呢?
品味句子: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角色表演,体会玲玲的着急心情。
出示句子: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想一想:怎么来不及了?(明天就要评奖,没有时间再画)
指名学生读一读、听一听:是否听出了玲玲的伤心与着急。
联系生活实际:画得这么好的一幅画,明天是要参加评奖的,发生这样的一件坏事,真是太糟糕了!
板书:着急 伤心 坏事
【设计说明】联系生活实际,读懂玲玲的伤心与着急。
2.玲玲为什么高兴?小组讨论,再说一说。
分角色读玲玲和爸爸的话。
出示句子: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想一想:这儿是指什么呢?(弄脏的地方)
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爸爸安慰玲玲,同时帮着玲玲想办法:在已经弄脏的地方重新画一画。)
板书:想办法
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再说一说。
原来的画
是什么样的
玲玲在画上增加的内容
你喜欢现在的画吗?
(写出喜欢的原因)
家里的一角
干净
一只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小花狗的样子很可爱。
现在很多人家里养小狗,大家都喜欢小狗。有了小花狗,画面更有趣、更生动了。
板书:生动 有趣
同学们更喜欢有小花狗的画,玲玲也觉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所以玲玲满意地笑了。
板书:好事
【设计说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爸爸的话,通过对比明白画可以变得更好,借助学习单带领学生思考,最终体会玲玲满意的原因。
3.回顾整个故事,进行总结。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出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结合板书)对玲玲来说,把画弄脏是坏事。但是她动脑筋、想办法,最后使画变得更生动、更活泼、更好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呢?试着说一说吧!
让我们也记住这句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设计说明】结合板书带领学生再次回顾玲玲的心情变化与整个故事的曲折走向,从解决问题带来的好处引发学生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后,再一次体会这句话,记住这句简单而有富有哲理的话。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得意 满意
弄脏画 来不及 生动 有趣
伤心
想办法
坏事 好事
拓展阅读:
牛顿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非常好奇,遇到新奇的事情,他总爱不停地思考。
一天,牛顿像往常一样,和朋友们玩耍过后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苹果树上结着很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突然,一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呯的一声砸到了牛顿的头上。牛顿的头被砸疼了,可是看着滚落一旁的苹果,他想到了一个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苹果为什么会往下落呢?到底是怎样的力量吸引着它垂直下落呢?
牛顿捡起苹果,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苹果拉向地面呢?他坐在树下想了很久很久。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个掉下来的苹果使牛顿发现了什么呢?
牛顿认为世界上的每个物体都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吸引着其他物体。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的吸引力大。我们生活的地球比地球上的万物都要重、都要大,所以向上抛的物体最终会落到地上,我们也才能站在地上。这就是地球通过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引文出处)
(本设计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陈昕老师提供)
6.《一封信》
一、学习目标
1. 利用汉字特点识记“ 封、削”等13个生字,结合字义读准多音字“朝、重、结”,正确、规范地书写“封、信”等10个生字。
2.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本课词语,学会书写“出国、半年”等10个词语。
3. 借助关键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露西要表达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比较前后信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理由。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词语,纠正读音
一封信 土豆 锅里 出国 胡子 台灯
冷清 肩膀 揉成 一团 重新 写完 星期天 结尾 一束 鲜花
3.看看图,说一说,认识事物。
一封信 一沓纸 一支钢笔 一支圆珠笔 一束鲜花
刮胡子 削土豆 修台灯 揉成一团
4.演一演,再读句子。
她朝窗外望了一眼。
“那我们一起重新写吧!”说着,妈妈在她身旁坐下来。
露西在信的结尾,画了一大束鲜花。
读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朝:当表示动作的方向时读“cháo”。它还有一个读音”zhāo“
词语:cháo 朝鲜 朝向
zhāo 朝阳 朝霞
重 :(缺少解释)
chónɡ 重播 重复 重名
zhònɡ 重量 重大 重要
结(缺少解释)
jié 结束 结交
jiē 结实 结巴
【设计说明】利用表演将整句话的意思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语境着重强调多音字在此处的读音。渗透多音字需要根据在句子中的意思来确定字音的方法。
(二)再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题目是一封信,谁给谁写信?(露西给爸爸写信)
露西前后写了几封信?
板书:露西 爸爸 两封信
露西思念爸爸,给他写信。在妈妈的帮助下,她在信中写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与爸爸分享。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找一找写两封信内容的自然段。
板书:最开始写的信(第一封信) (第3段)
重写的信(第二封信)(第7-14段)
【设计说明】 从题目入手,找出故事中的人物,在教师的带领下整体理解故事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书写汉字
1.按结构归类汉字。
左右结构:封 信 珠 灯 影 上下结构:今 支 笔
全包围结构:圆 独体字:电
2.提示要点
封:左边两个土,最后一笔是提,横有长短变化。
圆:注意笔顺是竖、横折、竖、横折、横、竖、横折、撇、点、横。
【设计说明】归类识字,指导易错字的易错点。
板书设计:
6.一封信
思念爸爸
最开始写的信(第一封信)(第3段)
露西 两封信
重写的信(第二封信)(第7-14段)
第2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第1课时的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走进露西的内心
1.指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2.露西思念自己的爸爸,她想给爸爸写一封信。写了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露西最开始写的内容,也就是她自己写的第一封信。在第3自然段。请你读一读。
出示句子: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如果选择一个表情来表示露西的心情,你选哪一个?想想为什么?
板书:不开心
认真读露西写给爸爸的话,你就能体会她的心情。
【设计说明】利用表情包引导学生理解露西内心真实的想法,她是因为思念爸爸才不开心,才会觉得家里冷清。露西希望爸爸每天陪在她的身边。
3.妈妈看到露西不开心的样子,她带着露西写了第二封信。读第7-14自然段,找一找,再读一读。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带领学生补充。
读读第二封信的内容,选择表情包表达露西的心情,并试着用词语概括。
重写的内容(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您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露茜的心情
板书:开心 高兴
4.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两封信的内容。
认真读读重新写给爸爸的句子,试着读懂露西的想法。
抓住词语:过得挺好 天天想你
5.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预设:喜欢第二封,这封信让人读着就开心。
预设:我喜欢第二封,露西的爸爸在读信的时候一定很高兴,他看到了快乐的露西,他不担心露西了。
教师:两封信露西都写出了对爸爸的思念,希望他快点回来。但第二封信是一种更乐观的表达,让读信的人在感受到思念之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
(三)总结全文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伤心的,有快乐的。当我们能够快乐地面对事情的时候,事情往往更容易解决。
【设计说明】通过两封信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同样是表达想念的情感,但乐观地面对效果更好,方式不同效果不同。
板书设计:
6.一封信
思念爸爸
最开始写的信(第一封信) 不开心
露西
重写的信(第二封信) 开心 高兴
拓展阅读
大果子,小果子
豆豆和方方,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妹妹。
豆豆是姐姐,方方是妹妹,两人年龄只差几个月。个头却不一样,妹妹方方比姐姐豆豆高。
这一天,豆豆和方方家里,在南方的一个叔叔来了,给她们带来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豆豆和方方一人分到一个紫颜色的小果子。
这种果子在北方见不到,这是什么果子呢?豆豆说:“像小茄子。”
方方看了看说:“嗯,是像茄子。”
方方看了看自己的小果子,又看了看豆豆的小果子,觉得豆豆的小果子比自己的小果子大一点,就说“你的大”。
豆豆也看了看两个小果子,说:“我的好像是大一点。”
方方不高兴了,说:“你是姐姐,我是妹妹,我要大的。”
豆豆手里拿着大一点的果子,想了又想,最后把手伸出来,说:“换一下。”
两个人换了果子后就把果子切(qiē)开了。
豆豆的小果子里是白白的果肉,一瓣一瓣,透着鲜美。方方的大果子里却不是鲜美的果肉,而是腐烂后干瘪的果肉豆。
豆豆的小果子很好吃,而方方的大果子根本不能吃。
方方哭起来。
豆豆只好分了一半果肉给方方。
南方的叔叔问豆豆和方方:“果子好吃吗?”
两人说:“好吃。”
“谁吃了大的,谁吃了小的?”
豆豆说:“我们一起吃了小的,明天再一起来吃大的。”
叔叔说:“真好,两人一天吃一个,好滋味就多享受了一天,真聪明。”
方方知道,明天的好滋味只能在脑子里想一想了。
(引文不够恰当,建议更换。)
(本设计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陈昕老师提供)
7.《妈妈睡了》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正确、规范地书写“哄、先”等7个汉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词语,纠正发音。
睡(shuì) 梦(mènɡ) 中(zhōnɡ) 闭(bì) 上(shànɡ) 红(hónɡ) 润(rùn) 呼(hū) 吸(xī) 汗(hàn) 珠(zhū) 额(é) 头(tóu) 等(děnɡ) 会(huìr)儿 紧(jǐn) 紧(jǐn) 地(de) 沙(shā) 沙(shā)的(de) 哄(hǒnɡ) 先(xiān) 粘(zhān) 乏(fá)
3.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相应的部位,再读读词语。
额头 脸 眉毛 嘴巴 眼角 呼吸
头发(多音字) “发“的另一个读音:fā,发现、发明。
4.看图,用上上面的词语说一句话。
预设:妈妈闭上眼睛睡着了。 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
妈妈的额头渗出了汗珠。 乌黑的头发粘在额头上。
妈妈哄我睡觉,她先睡着了。
闭:外面是“门”,里面是“才”, 词语:关闭 。
哄:左边是“口”,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时候要说故事,唱摇篮曲,和嘴巴有关系;右边是“共”提示读音。
说一说:想一想你的生活中,你的妈妈哄过你睡觉吗?怎么哄的?
【设计说明】本课的词语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分类理解词语,同时加深对汉字的印象。
(二)再读课文,整体理解
1.分段读课文,注意读正确。
2.分段看课文,找出重点内容。
指名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找一找:在第1-4自然段里都藏着一句话,能告诉我们这一段的内容,快找一找。
第1自然段:妈妈睡了。
第2自然段: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板书:美丽
第3自然段: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板书:温柔
第4自然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板书:劳累
我们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就是整篇课文的内容。我们来说一说。
【设计说明:带领学生寻找关键句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关键句的位置规律,培养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规范书写,巩固汉字
1. 再读汉字,将汉字分类。
左右结构:哄 脸 沉 上下结构:先 窗
半包围结构:闭
多音字:发
2.看图猜字,理解字义。
3.指导书写,再次练习。
归类观察:哄 脸 沉 左窄右宽
窗:笔画较多,上窄下宽,下面部分里面不是“夕”,点要出来。
【设计说明】带领学生将汉字归类,按类识记。在书写时也要重点指导一类汉字,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提高识字效率。
板书设计:
7.妈妈睡了
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 温柔 哄 脸 沉
劳累
第2课时
(一)联系生活,回顾内容
在生活中,妈妈是陪伴我们最多的人。有关妈妈的文章非常多,今天我们一起读读《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却先睡着了。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
(二)品读课文,体会亲情
1.读句子,读出情感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指名学生读句子,读出语气。
2. 填写学习单,品味文中情感。
要求:读第2-4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真美丽
好温柔
好累
从哪儿看出来的?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表达了我对妈妈什么样的情感呢?
板书:爱妈妈 心疼妈妈
3.积累词组,练习表达。
出示句子: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在孩子眼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漂亮的。我们可以说明亮的眼睛,还可以说水汪汪的眼睛,还可以说(圆溜溜)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又细又长)的眼睛。
试着表达: (乌黑)的头发—— 色
(波浪似的)的头发——形
(油亮)的头发—— 亮
(浓密)的头发—— 量
就在这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我们体会到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妈妈对孩子的爱,我们也感受到课文中的“我”对妈妈的爱和心疼。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看过家人睡觉的样子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7.妈妈睡了
美丽 温柔 劳累
睡梦中的妈妈 我(孩子)
爱 心疼
拓展阅读:
小雨滴找妈妈
云妈妈下了一场大雨,好多小雨滴诞生了,她们出现在河边的树上,花上。
一个小雨滴抬头看看,看见天上的云妈妈,她好想云妈妈呀!
一条小狗从树下路过,她就“哧溜——”滑下去,跳到小狗背上说:“小狗,带我去找妈妈吧!”
可是,小狗没听见,他晃晃身体,“嗖——”地一下,小雨滴给甩到老远老远……掉在了青蛙背上。
“青蛙青蛙,带我去找妈妈吧!”青蛙听到啦,爽快地答应了。青蛙往上一蹦,把小雨滴抛到半空中。
小雨滴又掉了下来,它掉在了小甲虫的背上:“小甲虫,小甲虫,带我去找妈妈吧!”
小甲虫爽快地答应了,他开始往上爬。他爬到花朵尖上,够不到云妈妈;又爬到灯芯草顶上,还是够不到云妈妈……
没办法,小雨滴只好请小鸟帮忙:“小鸟,小鸟,带我去找妈妈吧!”
小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小雨滴在小鸟背上还没站稳,小鸟就“呼——”地飞了起来……
小雨滴一个跟头栽下去,掉到一片红树叶上,红树叶给她一撞,就从树上落下去,落到了小溪里……
红树叶像一条小船,载着小雨滴往前赶……
太阳出来了,好多云朵都飘走了。可小雨滴的云妈妈,还在天上等她。
太阳热乎乎的,这时的小雨滴,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轻,她被太阳公公的热量蒸发起来,变成一团雾气,往天上升去……
看,云妈妈伸出手来,正在等着拥抱她呢!
(本设计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陈昕老师提供)
口语交际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说话的能力和习惯;
2. 在倾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专心倾听并能够记住主要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提出任务要求,做好交际准备
准备一件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把它带到学校,想一想:这件手工作品是怎么做成的?如果同学们也想做这样的手工作品,应该怎么做?
【设计说明】 使学生关注手工作品制作的过程,为教给其他同学做准备,用任务来提升学生准备的认真程度。
(二)示范引领,指导听说
1. 说一说手工作品的名称,练习表达。
举例:这是我做的手工作品,它是——
我做了一个——
2. 利用任务单引导学生表达。
出示任务单,带领学生看一看。
作品的名字
它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
( 先)
第二步
(然后)
第三步
(再)
说
听
3. 教师示范(教师边说边做)
教师:怎样才能把做的过程说清楚呢?我们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比如,第一步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第二步拿起其中的一个角折向中心,第三步把正方形翻一个面继续对折……还可以说,先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拿起其中的一个角折向中心,再把正方形翻一个面继续对折……
【设计说明】 使用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过程,特别是在过程中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教师边说边做,引导学生再次关注顺序词。
(三)介绍作品,交流分享
1. 学生小组内练习说话,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
2. 教师注意对各小组进行指导,提出听的问题。
听:同学做的手工作品叫什么名字?他是怎么做的?
听的同学练习复述。
3. 班级内介绍手工作品。
提出听的要求:你最喜欢哪位同学的手工作品?
为什么?(说清楚喜欢的理由)
他是怎么做的?
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4.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说和听的情况进行评价。
说
1. 声音宏亮,让所有同学听清楚。
2. 用上表达顺序的词语,按照顺序说。
听
1. 一边听一边记,记住手工作品的名字和制作过程。
2.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在介绍作品的过程中练习表达,在听的过程中复核主要信息,提出问题交流情况。
语文园地三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弹、捏”等11个汉字,掌握9个动宾词组,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表达应用。
2.在字词句运用中复习同音字,渗透辨析同音字的方法;巩固本单元出现的句式,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练习写话,尝试从颜色、形状、大小、玩法等方面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两三句意思完整、连贯的句子。
4.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累词语、句子、古诗的意识和习惯,能够记住语文园地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理解古诗《小儿垂钓》的意思并背诵下来。
5.阅读《王二小》,理解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 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词语。
2.图片和词语进行搭配练习。
(1) 图片词和语进行搭配。
(2) 动词和名词进行组合。
钢琴
舞蹈
图画
秋千
下
荡
唱
滚
画
捏
弹
练
滑
京戏
泥人
围棋
铁环
滑梯
* 将词语连一连再读一读。
* 男生说动词女生说名词,再对一对。
3.结合生活实际练习说句子。
我会滚铁环。
我会弹钢琴,还会下围棋。
4.比一比:小组比赛,运用识字方法识字。用时最短的小组胜利。
形声字:弹、钢、泥、荡、滑、梯、琴
利用熟字:捏、环、铁、滚
【设计说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连线和男女生对答的形式理解动词和名词搭配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多次复现的汉字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字词句运用
1.辨析同音字。
(1) 出示音节,写出相应的汉字。
yuán 圆 园 zhī 只 支
jìn 进 近 dài 带 戴
(2)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3) 选择汉字写在田字格里,组成词语,再读一读。
花园 圆桌 一支笔 一只鸭 远近 进出 带领 爱戴
(4) 拓展词语,再说一说两个同音字的不同。
花园 菜园 果园 公园 圆桌 圆形 半圆
一支笔 一只鸭 一只鸟 一只兔子
远近 近处 进出 进来 进去
带领 皮带 领带 爱戴 戴帽子
2.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1) 出示句子,带领学生读一读。
(2) 再读句子,指名学生演一演。
(3) 说一说:什么时候用“一边……一边……”?
要点:同时做两件事。
(4) 结合生活实际,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子,边说边演。
举例: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和我说话。
我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音乐。
【设计说明】 “一边……一边……”用于表达两个动作同时出现,这一点恰恰不易被学生发现,通过表演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个重点,在了解之后学会正确运用。
(三) 写话
1.写话前提出准备要求:找出最喜爱的玩具。
2.创设情境:玩具大赛,选出最受人喜爱的玩具或者玩具大王。
3.说话内容: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
说话要求:说完整话,按顺序说。
4.小组讨论,选出小组中最受人喜爱的玩具,班级分享。
5.试着将说出的句子写出来。
【设计说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将口语交际的重点迁移,让学生明确顺序之后再练习说话。会说再到会写,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
(四) 展示台
1. 学生自主读词语。
2. 出示与词语相对应的图片,看图说词语。
3. 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 生活中的景物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 自然现象 雨字头的字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 表示河流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美丽的春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名人名言)
4.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同类的词语?
【设计说明】 展示台中出现的词语并不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再拓展,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句的意识。
(五) 日积月累
1. 学生看拼音自读古诗,纠正发音。
2. 结合生活实际和插图,说一说知道的内容。
稚子:小孩子 垂纶:钓鱼——学垂纶:学钓鱼
侧坐:侧着身子坐着
遥招手:远远地招手
3. 结合图片教师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4. 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内容浅显的小诗,结合插图学生可以了解大致内容,教师简单说一说古诗的内容,让学生体会诗中儿童的天真与可爱。
(六) 我爱阅读
1.学生自主读故事,纠正发音。
2.结合插图,说一说:王二小是谁?
3.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谁还知道王二小?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故事内容。
4.想一想,说一说:你喜欢王二小吗?为什么?
【设计说明】故事用词比较浅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分享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单元学习单设计
认真读课文,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说一说你的想法或感受?
为什么称象?
官员们想怎么称象?
曹冲怎么称象?
谁的想法好?
为什么?
有人送曹操一头大象。大象又高又大,大家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先把大象赶到大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石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的方法好。
原来的画什么样?
玲玲在画上增加了什么内容?
你喜欢现在的画吗?(写出喜欢的原因)
玲玲画了家里的一角。
一只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小花狗的样子很可爱。现在很多人家里养小狗,大家都喜欢小狗。有了小花狗,画面更有趣、更生动了。
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重写的(第二封信)内容是什么?
露茜的心情是怎样的?
两封信
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您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开心、高兴
睡着的妈妈什么样?
真美丽
好温柔
好累
从哪儿看出来的?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单元整合作业设计
1. 照样子说句子,再把句子内容在方框里画出来。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讨论。
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
2.读一读,圈出合适的词语。
园
花
远
近
戴
爱
五
圆
园
远
进
带
元
形
桌
方
去
领
两
一
支
笔
带
戴
狗
只
一
领
支
爱
一
支
猫
带
走
一
(按什么顺序圈词语,确认有无问题?)
3. 在你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或者伤心的事,想一想,找一件在方框里画出来。再写一写具体是什么事,你为什么高兴,或者为什么伤心。
(需说明教学设计者,与第二单元一致)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遵循部编版教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生活”作为一条主线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语文学科的另一条主线是语文要素,4篇课文均要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曹冲称象》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故事,出自于《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课文通过两种称象办法对比展现出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表达的性格特点。
《玲玲的画》的故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极为贴近,写出了玲玲从得意到伤心、着急,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下修改好作品,感到满意的心理历程。展现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生活哲理。
《一封信》展现了家人间的亲情,主人公与学生年龄相仿,通过露西写在两封信里的心里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父亲的思念与期盼,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小孩子形象。
《妈妈睡了》描述了妈妈要哄孩子入睡,结果自己却先睡着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通过孩子来观察妈妈熟睡时的样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辛劳,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心疼与体贴之情。
本单元学习目标如下:
1.认识55个生字,读准“朝、重、结、发”4个多音字,会写37个生字及32个词语。
2.能够分角色朗读《曹冲称象》、《玲玲的画》和《一封信》。
3.读懂课文中的关键句,了解句子结构,借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并试着讲述故事的部分内容,学会积极表达。
4.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表达,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5.在口语交际中,以手工作品为载体,能够按顺序说明制作过程,说清楚制作的关键环节。
总体构想:
第三单元
人文主题
“儿童生活”是本单元的主题,共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本单元从儿童的视角,多方面地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等人生哲理,以及思念、关爱等情感巧妙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关爱。
语文要素
①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②说出感受或想法。
③积累辨析同音字。
课题
人文主题分布
语文要素分解
《曹冲称象》
通过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表达的性格特点,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认识事物。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了解两种称象办法,说说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玲玲的画》
通过玲玲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上“得意”“伤心”“满意”3个词语讲故事。
2.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封信》
从文中感受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情,感受家人之间的亲情与关爱。
1.了解信的内容,在了解内容的过程中认识汉字和词语。
2.两封信进行对比,说一说喜欢哪一封信,试着说清楚理由。
《妈妈睡了》
通过观察妈妈睡着后的样子,体会母子之间的爱。
1.积累词语,能具体形容一个人的外貌。
2.借助关键词句学习如何观察、想象,再试着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家人睡觉的样子。
口语交际
能够按顺序说话,敢于表达;养成认真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努力记住主要信息。
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一件手工作品,能说出作品名称,并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
语文园地
了解儿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生活中的趣味。
1.在词语应用中,正确区分同音字,会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2.以喜爱的玩具为内容写一段话。
3.通过插图和文字,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表现出的趣味。
分课设计
4.曹冲称象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结合汉字结构和书写规律正确、规范地书写”称、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两种称象的办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为什么好。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如果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就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4.通过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表达的性格特点,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标出自然段。
2.带拼音读词语,检查纠正并提示字音。
曹(cáo) 冲(chōnɡ) 称(chēnɡ) 象(xiànɡ) 称(chēnɡ) 一(yì)(轻声) 称(chēnɡ) 官(ɡuān) 员(yuán)
柱(zhù) 子(zi) 议(yì) 论(lùn) 一(yì) 杆(ɡǎn) 大(dà) 秤(chènɡ) 秤(chènɡ)杆(ɡǎn) 砍(kǎn) 树(shù)
画(huà) 线(xiàn) 为(wéi) 止(zhǐ) 重(zhònɡ) 量(liànɡ) 到(dào) 底(dǐ) 船(chuán) 身(shēn)
果(ɡuǒ) 然(rán) 出(chū) 来(lai)(出了) 石(shí) 头(tou) 地(dì) 方(fanɡ)
纠正:柱子 出来(出了) 石头 地方 称一称(轻声)
3.去掉拼音借助词语识记生字。
曹冲 称象 称一称 官员 柱子 议论 一杆大秤 秤杆
砍树 画线 为止 重量 到底 船身 果然 出来(出了) 石头 地方
4.认识事物,结合生活理解词语,识记汉字。
(1) 认识秤
*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秤和它们的用途。
秤 盘秤 体重秤
* 认一认秤的各个部分。
秤杆
秤盘 一杆大秤
* 识字汉字“秤、杆、称”。
秤:左边是“禾”,右边是“平”(“公平”秤)。
杆:古时候的秤杆是木头做的,“木”字旁表义。
(缺少“称”的解释)
(2)砍树 柱子
砍树 柱子
【设计说明】借助图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事物,在过程中理解词语,认识汉字。
(二) 再读课文,整体理解
1.分段读课文,认识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这个词语告诉我们曹冲的年龄小。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为什么称象?
官员们想怎么称象?
曹冲怎么称象?
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有人送曹操一头大象。大象又高又大,大家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造一杆大秤。
(1)把大象赶到大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2)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3)称石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带领学生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三)认识汉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明确书写任务。
2.按要求找汉字,再读一读。
形声字:柱 杆 站
教师:这三个汉字是形声字。
左右结构的字:称 柱 杆 秤 站 船
左中右结构的字:做
上下结构的字:岁 然
半包围结构的字:底
写字的时候要注意汉字的结构,借助横中线、竖中线,确定关键笔画,把握结构。
3.观察难写的字,找准位置再书写。
底: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右下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
然:上面有两部分,写紧凑,下边是“灬”,表示火的意思。
【设计说明】利用汉字的特点灵活识记汉字,借助汉字的结构找到汉字构字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形声字:柱 杆 站 左右结构:称 柱 杆 秤 站 船
上下结构的字:岁 然 左中右结构的字:做
半包围结构的字:底
第2课时
(一)图文结合,回顾故事大意
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孩子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这个孩子叫曹冲,他是曹操的儿子。他只有七岁。他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练习表达
对我们来说,大象很常见,在电视上或者生活中,同学们都曾见到过,甚至有的同学还骑过大象。但在古时候,对于曹操和官员们来说,大象可是很少见的动物。现在就让我们走到他们的身边,看一看大象吧。
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面对这头又高又大的象,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他们怎么议论的呢?我们来试着演一演。
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官员们和曹冲一共想出两种办法,大家一起看看第3、4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出示句子: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这些句子写的是曹冲称象的过程。我们认真读,想象称象的过程,试着把下面的内容排一排顺序,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书中的图只表现了称象的第一步,你能说说曹冲后面的做法吗?
讨论:谁的办法好?好在哪儿?
预设:曹冲的办法解决了官员说的需要大秤的问题。
预设:官员们说的方法不能用,曹冲的办法可以用,所以曹操之前“听了直摇头”,听了曹冲的办法后,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三)拓展延伸,再看曹冲
书中最后一段说“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让我们一起看看称象的过程。
看视频,复述过程。
出示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一个“才”字告诉我们曹冲的年龄很小,同时更让我们感觉到他非常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表现一边看一边议论纷纷的场景。官员们没有想出好办法而七岁的曹冲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对比中感受曹冲的方法的优点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赶象上船 画上线 赶象上岸 装石头
拓展阅读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想要创造一种能够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本设计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陈昕老师提供)
5.《玲玲的画》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玲、详、幅”等15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画、幅”等10个汉字,学会“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词语讲述故事内容。
3.读懂爸爸的话,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
2.读一读,纠正发音,认识事物。
玲玲 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催 啪 脏 报纸 来不及 懒洋洋 并不像 那么糟 肯动脑筋
3.量词扩展:看图说一说。
一幅(张)画 男孩画了一幅(张)画,他很高兴。
教师:你看他笑得多开心啊,看来他对这幅画非常满意。那我们就可以说:男孩画了一幅画,他得意(满意)地笑了。
一张(份)报纸(缺少图片) 爸爸(叔叔)在看报纸。
4.看图片猜词语。(端详、懒洋洋)
5.汉字分组,识记汉字。
形声字:玲 详 幅 评 催 脏 懒 糟
利用熟字记汉字:及 另
6.看图猜字。
及 并
【设计说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认识事物,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故事内容做好准备。
(二)再读课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1.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
看玲玲的画,将表示心情的词语填在相应的图下面。
得意
满意
伤心
2.看着图,用上三个词语试着讲一讲玲玲的故事。
【设计说明】借助图片体会玲玲的心情,运用三个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并初步试着说一说故事内容。
(三)书写汉字
1.带领学生读汉字。
2.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找出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报:注意右边笔顺是竖、横折钩、横撇、捺。
及:三笔写成,第一笔撇,第二笔横折折撇,第三笔是捺。
【设计说明】带领学生观察,找出难写的字,利用汉字结构指导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得意 弄脏 高兴
伤心
第2课时
(一)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说你了解的课文内容
得意
伤心
满意
玲玲画了一幅画《我家的一角》,她非常得意。
玲玲收拾画笔的时候,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她非常伤心。
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这张画看上去更好了,她满意地笑了。
【设计说明】复习表示心情的词语,通过“用这个词语说话”,带领学生回顾故事内容。
(二)在情境中了解故事的过程
1.玲玲为什么伤心?体会玲玲伤心的原因。
“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让我们看到玲玲起伏的心情变化。(心情线)为什么会这样呢?
品味句子: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角色表演,体会玲玲的着急心情。
出示句子: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想一想:怎么来不及了?(明天就要评奖,没有时间再画)
指名学生读一读、听一听:是否听出了玲玲的伤心与着急。
联系生活实际:画得这么好的一幅画,明天是要参加评奖的,发生这样的一件坏事,真是太糟糕了!
板书:着急 伤心 坏事
【设计说明】联系生活实际,读懂玲玲的伤心与着急。
2.玲玲为什么高兴?小组讨论,再说一说。
分角色读玲玲和爸爸的话。
出示句子: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想一想:这儿是指什么呢?(弄脏的地方)
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爸爸安慰玲玲,同时帮着玲玲想办法:在已经弄脏的地方重新画一画。)
板书:想办法
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再说一说。
原来的画
是什么样的
玲玲在画上增加的内容
你喜欢现在的画吗?
(写出喜欢的原因)
家里的一角
干净
一只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小花狗的样子很可爱。
现在很多人家里养小狗,大家都喜欢小狗。有了小花狗,画面更有趣、更生动了。
板书:生动 有趣
同学们更喜欢有小花狗的画,玲玲也觉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所以玲玲满意地笑了。
板书:好事
【设计说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爸爸的话,通过对比明白画可以变得更好,借助学习单带领学生思考,最终体会玲玲满意的原因。
3.回顾整个故事,进行总结。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出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结合板书)对玲玲来说,把画弄脏是坏事。但是她动脑筋、想办法,最后使画变得更生动、更活泼、更好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呢?试着说一说吧!
让我们也记住这句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设计说明】结合板书带领学生再次回顾玲玲的心情变化与整个故事的曲折走向,从解决问题带来的好处引发学生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后,再一次体会这句话,记住这句简单而有富有哲理的话。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得意 满意
弄脏画 来不及 生动 有趣
伤心
想办法
坏事 好事
拓展阅读:
牛顿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非常好奇,遇到新奇的事情,他总爱不停地思考。
一天,牛顿像往常一样,和朋友们玩耍过后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苹果树上结着很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突然,一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呯的一声砸到了牛顿的头上。牛顿的头被砸疼了,可是看着滚落一旁的苹果,他想到了一个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苹果为什么会往下落呢?到底是怎样的力量吸引着它垂直下落呢?
牛顿捡起苹果,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苹果拉向地面呢?他坐在树下想了很久很久。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个掉下来的苹果使牛顿发现了什么呢?
牛顿认为世界上的每个物体都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吸引着其他物体。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的吸引力大。我们生活的地球比地球上的万物都要重、都要大,所以向上抛的物体最终会落到地上,我们也才能站在地上。这就是地球通过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引文出处)
(本设计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陈昕老师提供)
6.《一封信》
一、学习目标
1. 利用汉字特点识记“ 封、削”等13个生字,结合字义读准多音字“朝、重、结”,正确、规范地书写“封、信”等10个生字。
2.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本课词语,学会书写“出国、半年”等10个词语。
3. 借助关键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露西要表达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比较前后信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理由。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词语,纠正读音
一封信 土豆 锅里 出国 胡子 台灯
冷清 肩膀 揉成 一团 重新 写完 星期天 结尾 一束 鲜花
3.看看图,说一说,认识事物。
一封信 一沓纸 一支钢笔 一支圆珠笔 一束鲜花
刮胡子 削土豆 修台灯 揉成一团
4.演一演,再读句子。
她朝窗外望了一眼。
“那我们一起重新写吧!”说着,妈妈在她身旁坐下来。
露西在信的结尾,画了一大束鲜花。
读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朝:当表示动作的方向时读“cháo”。它还有一个读音”zhāo“
词语:cháo 朝鲜 朝向
zhāo 朝阳 朝霞
重 :(缺少解释)
chónɡ 重播 重复 重名
zhònɡ 重量 重大 重要
结(缺少解释)
jié 结束 结交
jiē 结实 结巴
【设计说明】利用表演将整句话的意思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语境着重强调多音字在此处的读音。渗透多音字需要根据在句子中的意思来确定字音的方法。
(二)再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题目是一封信,谁给谁写信?(露西给爸爸写信)
露西前后写了几封信?
板书:露西 爸爸 两封信
露西思念爸爸,给他写信。在妈妈的帮助下,她在信中写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与爸爸分享。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找一找写两封信内容的自然段。
板书:最开始写的信(第一封信) (第3段)
重写的信(第二封信)(第7-14段)
【设计说明】 从题目入手,找出故事中的人物,在教师的带领下整体理解故事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书写汉字
1.按结构归类汉字。
左右结构:封 信 珠 灯 影 上下结构:今 支 笔
全包围结构:圆 独体字:电
2.提示要点
封:左边两个土,最后一笔是提,横有长短变化。
圆:注意笔顺是竖、横折、竖、横折、横、竖、横折、撇、点、横。
【设计说明】归类识字,指导易错字的易错点。
板书设计:
6.一封信
思念爸爸
最开始写的信(第一封信)(第3段)
露西 两封信
重写的信(第二封信)(第7-14段)
第2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第1课时的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走进露西的内心
1.指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2.露西思念自己的爸爸,她想给爸爸写一封信。写了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露西最开始写的内容,也就是她自己写的第一封信。在第3自然段。请你读一读。
出示句子: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如果选择一个表情来表示露西的心情,你选哪一个?想想为什么?
板书:不开心
认真读露西写给爸爸的话,你就能体会她的心情。
【设计说明】利用表情包引导学生理解露西内心真实的想法,她是因为思念爸爸才不开心,才会觉得家里冷清。露西希望爸爸每天陪在她的身边。
3.妈妈看到露西不开心的样子,她带着露西写了第二封信。读第7-14自然段,找一找,再读一读。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带领学生补充。
读读第二封信的内容,选择表情包表达露西的心情,并试着用词语概括。
重写的内容(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您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露茜的心情
板书:开心 高兴
4.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两封信的内容。
认真读读重新写给爸爸的句子,试着读懂露西的想法。
抓住词语:过得挺好 天天想你
5.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预设:喜欢第二封,这封信让人读着就开心。
预设:我喜欢第二封,露西的爸爸在读信的时候一定很高兴,他看到了快乐的露西,他不担心露西了。
教师:两封信露西都写出了对爸爸的思念,希望他快点回来。但第二封信是一种更乐观的表达,让读信的人在感受到思念之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
(三)总结全文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伤心的,有快乐的。当我们能够快乐地面对事情的时候,事情往往更容易解决。
【设计说明】通过两封信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同样是表达想念的情感,但乐观地面对效果更好,方式不同效果不同。
板书设计:
6.一封信
思念爸爸
最开始写的信(第一封信) 不开心
露西
重写的信(第二封信) 开心 高兴
拓展阅读
大果子,小果子
豆豆和方方,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妹妹。
豆豆是姐姐,方方是妹妹,两人年龄只差几个月。个头却不一样,妹妹方方比姐姐豆豆高。
这一天,豆豆和方方家里,在南方的一个叔叔来了,给她们带来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豆豆和方方一人分到一个紫颜色的小果子。
这种果子在北方见不到,这是什么果子呢?豆豆说:“像小茄子。”
方方看了看说:“嗯,是像茄子。”
方方看了看自己的小果子,又看了看豆豆的小果子,觉得豆豆的小果子比自己的小果子大一点,就说“你的大”。
豆豆也看了看两个小果子,说:“我的好像是大一点。”
方方不高兴了,说:“你是姐姐,我是妹妹,我要大的。”
豆豆手里拿着大一点的果子,想了又想,最后把手伸出来,说:“换一下。”
两个人换了果子后就把果子切(qiē)开了。
豆豆的小果子里是白白的果肉,一瓣一瓣,透着鲜美。方方的大果子里却不是鲜美的果肉,而是腐烂后干瘪的果肉豆。
豆豆的小果子很好吃,而方方的大果子根本不能吃。
方方哭起来。
豆豆只好分了一半果肉给方方。
南方的叔叔问豆豆和方方:“果子好吃吗?”
两人说:“好吃。”
“谁吃了大的,谁吃了小的?”
豆豆说:“我们一起吃了小的,明天再一起来吃大的。”
叔叔说:“真好,两人一天吃一个,好滋味就多享受了一天,真聪明。”
方方知道,明天的好滋味只能在脑子里想一想了。
(引文不够恰当,建议更换。)
(本设计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陈昕老师提供)
7.《妈妈睡了》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正确、规范地书写“哄、先”等7个汉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词语,纠正发音。
睡(shuì) 梦(mènɡ) 中(zhōnɡ) 闭(bì) 上(shànɡ) 红(hónɡ) 润(rùn) 呼(hū) 吸(xī) 汗(hàn) 珠(zhū) 额(é) 头(tóu) 等(děnɡ) 会(huìr)儿 紧(jǐn) 紧(jǐn) 地(de) 沙(shā) 沙(shā)的(de) 哄(hǒnɡ) 先(xiān) 粘(zhān) 乏(fá)
3.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相应的部位,再读读词语。
额头 脸 眉毛 嘴巴 眼角 呼吸
头发(多音字) “发“的另一个读音:fā,发现、发明。
4.看图,用上上面的词语说一句话。
预设:妈妈闭上眼睛睡着了。 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
妈妈的额头渗出了汗珠。 乌黑的头发粘在额头上。
妈妈哄我睡觉,她先睡着了。
闭:外面是“门”,里面是“才”, 词语:关闭 。
哄:左边是“口”,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时候要说故事,唱摇篮曲,和嘴巴有关系;右边是“共”提示读音。
说一说:想一想你的生活中,你的妈妈哄过你睡觉吗?怎么哄的?
【设计说明】本课的词语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分类理解词语,同时加深对汉字的印象。
(二)再读课文,整体理解
1.分段读课文,注意读正确。
2.分段看课文,找出重点内容。
指名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找一找:在第1-4自然段里都藏着一句话,能告诉我们这一段的内容,快找一找。
第1自然段:妈妈睡了。
第2自然段: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板书:美丽
第3自然段: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板书:温柔
第4自然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板书:劳累
我们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就是整篇课文的内容。我们来说一说。
【设计说明:带领学生寻找关键句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关键句的位置规律,培养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规范书写,巩固汉字
1. 再读汉字,将汉字分类。
左右结构:哄 脸 沉 上下结构:先 窗
半包围结构:闭
多音字:发
2.看图猜字,理解字义。
3.指导书写,再次练习。
归类观察:哄 脸 沉 左窄右宽
窗:笔画较多,上窄下宽,下面部分里面不是“夕”,点要出来。
【设计说明】带领学生将汉字归类,按类识记。在书写时也要重点指导一类汉字,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提高识字效率。
板书设计:
7.妈妈睡了
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 温柔 哄 脸 沉
劳累
第2课时
(一)联系生活,回顾内容
在生活中,妈妈是陪伴我们最多的人。有关妈妈的文章非常多,今天我们一起读读《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却先睡着了。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
(二)品读课文,体会亲情
1.读句子,读出情感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指名学生读句子,读出语气。
2. 填写学习单,品味文中情感。
要求:读第2-4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真美丽
好温柔
好累
从哪儿看出来的?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表达了我对妈妈什么样的情感呢?
板书:爱妈妈 心疼妈妈
3.积累词组,练习表达。
出示句子: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在孩子眼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漂亮的。我们可以说明亮的眼睛,还可以说水汪汪的眼睛,还可以说(圆溜溜)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又细又长)的眼睛。
试着表达: (乌黑)的头发—— 色
(波浪似的)的头发——形
(油亮)的头发—— 亮
(浓密)的头发—— 量
就在这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我们体会到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妈妈对孩子的爱,我们也感受到课文中的“我”对妈妈的爱和心疼。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看过家人睡觉的样子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7.妈妈睡了
美丽 温柔 劳累
睡梦中的妈妈 我(孩子)
爱 心疼
拓展阅读:
小雨滴找妈妈
云妈妈下了一场大雨,好多小雨滴诞生了,她们出现在河边的树上,花上。
一个小雨滴抬头看看,看见天上的云妈妈,她好想云妈妈呀!
一条小狗从树下路过,她就“哧溜——”滑下去,跳到小狗背上说:“小狗,带我去找妈妈吧!”
可是,小狗没听见,他晃晃身体,“嗖——”地一下,小雨滴给甩到老远老远……掉在了青蛙背上。
“青蛙青蛙,带我去找妈妈吧!”青蛙听到啦,爽快地答应了。青蛙往上一蹦,把小雨滴抛到半空中。
小雨滴又掉了下来,它掉在了小甲虫的背上:“小甲虫,小甲虫,带我去找妈妈吧!”
小甲虫爽快地答应了,他开始往上爬。他爬到花朵尖上,够不到云妈妈;又爬到灯芯草顶上,还是够不到云妈妈……
没办法,小雨滴只好请小鸟帮忙:“小鸟,小鸟,带我去找妈妈吧!”
小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小雨滴在小鸟背上还没站稳,小鸟就“呼——”地飞了起来……
小雨滴一个跟头栽下去,掉到一片红树叶上,红树叶给她一撞,就从树上落下去,落到了小溪里……
红树叶像一条小船,载着小雨滴往前赶……
太阳出来了,好多云朵都飘走了。可小雨滴的云妈妈,还在天上等她。
太阳热乎乎的,这时的小雨滴,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轻,她被太阳公公的热量蒸发起来,变成一团雾气,往天上升去……
看,云妈妈伸出手来,正在等着拥抱她呢!
(本设计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陈昕老师提供)
口语交际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说话的能力和习惯;
2. 在倾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专心倾听并能够记住主要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提出任务要求,做好交际准备
准备一件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把它带到学校,想一想:这件手工作品是怎么做成的?如果同学们也想做这样的手工作品,应该怎么做?
【设计说明】 使学生关注手工作品制作的过程,为教给其他同学做准备,用任务来提升学生准备的认真程度。
(二)示范引领,指导听说
1. 说一说手工作品的名称,练习表达。
举例:这是我做的手工作品,它是——
我做了一个——
2. 利用任务单引导学生表达。
出示任务单,带领学生看一看。
作品的名字
它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
( 先)
第二步
(然后)
第三步
(再)
说
听
3. 教师示范(教师边说边做)
教师:怎样才能把做的过程说清楚呢?我们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比如,第一步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第二步拿起其中的一个角折向中心,第三步把正方形翻一个面继续对折……还可以说,先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拿起其中的一个角折向中心,再把正方形翻一个面继续对折……
【设计说明】 使用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过程,特别是在过程中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教师边说边做,引导学生再次关注顺序词。
(三)介绍作品,交流分享
1. 学生小组内练习说话,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
2. 教师注意对各小组进行指导,提出听的问题。
听:同学做的手工作品叫什么名字?他是怎么做的?
听的同学练习复述。
3. 班级内介绍手工作品。
提出听的要求:你最喜欢哪位同学的手工作品?
为什么?(说清楚喜欢的理由)
他是怎么做的?
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4.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说和听的情况进行评价。
说
1. 声音宏亮,让所有同学听清楚。
2. 用上表达顺序的词语,按照顺序说。
听
1. 一边听一边记,记住手工作品的名字和制作过程。
2.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在介绍作品的过程中练习表达,在听的过程中复核主要信息,提出问题交流情况。
语文园地三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弹、捏”等11个汉字,掌握9个动宾词组,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表达应用。
2.在字词句运用中复习同音字,渗透辨析同音字的方法;巩固本单元出现的句式,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练习写话,尝试从颜色、形状、大小、玩法等方面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两三句意思完整、连贯的句子。
4.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累词语、句子、古诗的意识和习惯,能够记住语文园地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理解古诗《小儿垂钓》的意思并背诵下来。
5.阅读《王二小》,理解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 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词语。
2.图片和词语进行搭配练习。
(1) 图片词和语进行搭配。
(2) 动词和名词进行组合。
钢琴
舞蹈
图画
秋千
下
荡
唱
滚
画
捏
弹
练
滑
京戏
泥人
围棋
铁环
滑梯
* 将词语连一连再读一读。
* 男生说动词女生说名词,再对一对。
3.结合生活实际练习说句子。
我会滚铁环。
我会弹钢琴,还会下围棋。
4.比一比:小组比赛,运用识字方法识字。用时最短的小组胜利。
形声字:弹、钢、泥、荡、滑、梯、琴
利用熟字:捏、环、铁、滚
【设计说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连线和男女生对答的形式理解动词和名词搭配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多次复现的汉字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字词句运用
1.辨析同音字。
(1) 出示音节,写出相应的汉字。
yuán 圆 园 zhī 只 支
jìn 进 近 dài 带 戴
(2)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3) 选择汉字写在田字格里,组成词语,再读一读。
花园 圆桌 一支笔 一只鸭 远近 进出 带领 爱戴
(4) 拓展词语,再说一说两个同音字的不同。
花园 菜园 果园 公园 圆桌 圆形 半圆
一支笔 一只鸭 一只鸟 一只兔子
远近 近处 进出 进来 进去
带领 皮带 领带 爱戴 戴帽子
2.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1) 出示句子,带领学生读一读。
(2) 再读句子,指名学生演一演。
(3) 说一说:什么时候用“一边……一边……”?
要点:同时做两件事。
(4) 结合生活实际,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子,边说边演。
举例: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和我说话。
我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音乐。
【设计说明】 “一边……一边……”用于表达两个动作同时出现,这一点恰恰不易被学生发现,通过表演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个重点,在了解之后学会正确运用。
(三) 写话
1.写话前提出准备要求:找出最喜爱的玩具。
2.创设情境:玩具大赛,选出最受人喜爱的玩具或者玩具大王。
3.说话内容: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
说话要求:说完整话,按顺序说。
4.小组讨论,选出小组中最受人喜爱的玩具,班级分享。
5.试着将说出的句子写出来。
【设计说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将口语交际的重点迁移,让学生明确顺序之后再练习说话。会说再到会写,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
(四) 展示台
1. 学生自主读词语。
2. 出示与词语相对应的图片,看图说词语。
3. 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 生活中的景物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 自然现象 雨字头的字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 表示河流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美丽的春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名人名言)
4.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同类的词语?
【设计说明】 展示台中出现的词语并不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再拓展,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句的意识。
(五) 日积月累
1. 学生看拼音自读古诗,纠正发音。
2. 结合生活实际和插图,说一说知道的内容。
稚子:小孩子 垂纶:钓鱼——学垂纶:学钓鱼
侧坐:侧着身子坐着
遥招手:远远地招手
3. 结合图片教师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4. 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内容浅显的小诗,结合插图学生可以了解大致内容,教师简单说一说古诗的内容,让学生体会诗中儿童的天真与可爱。
(六) 我爱阅读
1.学生自主读故事,纠正发音。
2.结合插图,说一说:王二小是谁?
3.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谁还知道王二小?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故事内容。
4.想一想,说一说:你喜欢王二小吗?为什么?
【设计说明】故事用词比较浅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分享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单元学习单设计
认真读课文,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说一说你的想法或感受?
为什么称象?
官员们想怎么称象?
曹冲怎么称象?
谁的想法好?
为什么?
有人送曹操一头大象。大象又高又大,大家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先把大象赶到大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石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的方法好。
原来的画什么样?
玲玲在画上增加了什么内容?
你喜欢现在的画吗?(写出喜欢的原因)
玲玲画了家里的一角。
一只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小花狗的样子很可爱。现在很多人家里养小狗,大家都喜欢小狗。有了小花狗,画面更有趣、更生动了。
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重写的(第二封信)内容是什么?
露茜的心情是怎样的?
两封信
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您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开心、高兴
睡着的妈妈什么样?
真美丽
好温柔
好累
从哪儿看出来的?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单元整合作业设计
1. 照样子说句子,再把句子内容在方框里画出来。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讨论。
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
2.读一读,圈出合适的词语。
园
花
远
近
戴
爱
五
圆
园
远
进
带
元
形
桌
方
去
领
两
一
支
笔
带
戴
狗
只
一
领
支
爱
一
支
猫
带
走
一
(按什么顺序圈词语,确认有无问题?)
3. 在你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或者伤心的事,想一想,找一件在方框里画出来。再写一写具体是什么事,你为什么高兴,或者为什么伤心。
(需说明教学设计者,与第二单元一致)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