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诗人情感的基本方法。
2.置身诗境,结合写作背景,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课前预习 | 1.解决字词障碍 ①把课下注释的拼音标注在原文中 ②把“读读写写”勾画在原文中,并注音 ③识记,自检,明天听写检测 2.自由朗读词作,读准字音,并尝试标出重音和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 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提前预习 |
二、导入新课 | 同学们,我们初三语文组的老师打算组织同学们录制一个艾青诗选有声读物。便于大家在课余,利用碎片时间重温名著,我们准备用《我爱这土地》的插画作为有声读物的封面。 这节课同学们的任务就是设计这首诗的插画,并给插画配上解说词。 | 学生倾听 |
三、圈画典型事物,思考事物特点
| 1.画一幅插画,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预设:①要考虑选择什么事物来画,要画出事物的什么特点。 ②整个画面的布局和明暗色调等。 那么就让我们静心品读,《我爱这土地》。圆满完成我们的任务吧。 2.大声朗读诗歌,边读边圈画出诗歌中富有画面感的事物。 预设:土地,河流,风,黎明,鸟,泪眼 3.插画要画出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呢? (1)老师示范: 我准备把土地画成饱受暴风雨摧残,坑洼不平,满目疮痍的样子。因为土地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2)请学生按照老师示范的方式,说一说“河流”“风”“黎明”“鸟” 预设: 我会画出河流,怒水湍急,汹涌奔腾的景象。因为河流是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也就是说河流像长期郁结在我们心中的悲愤一般,胸涌奔流。 风是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意思是说吹刮着的风象征了人们心中永不停息的对暴风雨恶行的愤怒。所以我要画的应该是狂风怒号之态。而风是无形的,所以我准备借助外物来表现。 而黎明是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所以我会把黎明换成柔和的金色,是朝晖温柔和煦的。笼罩着丛林的景色。 我准备把鸟画成一个经受苦难,筋疲力竭,但又不屈地倾尽全力为土地奋勇歌唱的形象。因为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可以看到它饱受苦难摧残的疲累和仍然奋勇歌唱的竭尽全力。并且,鸟是眼含泪水的,因为鸟为土地的饱受摧残而常含泪水,因为鸟对土地有强烈的热爱,所以常含泪水。 (3)小结:关注修饰语是读懂诗歌意象特点及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些事物的特点我们是怎么分析出来的呢?是关注了事物前面的修饰语,也正是这些修饰语把这种事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爱和关切。对暴风雨的仇恨,愤怒和反抗的决心以及对黎明的向往。 (4)诗人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意象来写呢? ①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 相信细心的同学已经从诗歌结尾处发现了诗歌的写作时间——1938年11月17日。作品写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的一年。此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②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再来看这些意象,他们是不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呢? 预设: 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国土。 河流——我们因祖国苦难而汹涌的悲愤之情。 风——人民心中永不停息的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反抗。 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鸟——诗人自己 5.既然说鸟就是诗人自己,那在插画中,能不能不画鸟,而直接画出一个常含泪水的诗人形象来表情达意呢?请同学们先大声朗读原诗,再读一读修改后的诗歌,看看这样改好不好? (1)PPT呈现修改后的诗句: 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身体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2)思考修改后的好不好: 预设: 不好。因为鸟是渺小的,力量微不足道的。但是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歌唱,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鸟弱小而不屈的形象,跟当时中国人民被蹂躏而抗争的形象是相对应的。而鸟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对土地毫无保留的奉献一切,其震撼力远远大于人的身体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此外,飞鸟和大地本就是一对充满了象征内涵的意象。飞鸟和大地象征着游子和祖国。飞鸟飞的再远,他也无法摆脱心中永远的土地。这种不能割舍的眷恋,不就是作者以及千万国人心灵的写照吗?所以,如果按照老师的修改,去掉了鸟这个独特的意象,诗歌仍可表情达意,但是表意明显变的单薄了。因为鸟这一独特的意向本身就具有丰厚的内涵。鸟的内涵更加丰富了诗歌的意韵,产生了超乎寻常的表达效果。 (3)小结: 鸟象征着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歌唱的爱国者形象。诗人以此自比,丰富了诗歌的意蕴,产生超乎寻常的表达效果。 | 1.生倾听,并回答问题。
2.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探究 |
四、设计画面的布局和明暗色调 | 1.画面应该如何布局?明暗色调应该如何设计呢? 预设: “土地”在画面中是主体地位,因为土地是这组意象的核心。“河流”流淌在“土地”上,“风”吹刮在“土地”上空。画面整体的色调应该是灰暗的冷色调,代表着作者因祖国苦难而悲愤痛苦,对侵略者充满仇恨,愤怒。“鸟”的位置应该比较突出。比较明显,因为诗歌第一节的叙述就是从鸟的角度进行的。 2.有很多同学难以确定,黎明画在哪儿?老师又对原诗做了修改,请思考好不好? (1)PPT呈现修改诗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分别朗读原诗和改后的诗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预设: 前三句的“这”是近指。土地,河流,风,这些意象的组合是诗人当下所见到的,风雨飘摇满目疮痍的祖国大地的描写,而最后一句的“那”,是远指。黎明,是诗人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憧憬与企盼。 四个意象之间存在着组合和排列次序。体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奏曲,从灾难痛苦到奋起斗争。最后再进入一片光明,充分显示了痛苦也罢,灾难也罢,总是暂时的,只要通过斗争,最终总会有一个光明美好的结局,这也是艾青诗歌的抒情特色。 (3)明确黎明的画法(布局及色调): 黎明画成远景,因为那是远指。黎明属于未来。晨光熹微,温柔和煦,应是整体冷暗画面中的一抹暖色。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分析,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想象出这幅画面了?请课下试着画一画。 |
阅读、赏析课文并分享
|
五、为插画写解说词 | 1.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分析,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想象出这幅画面了?我给大家展示一份我的学生所绘的《我爱这土地》的插画和解说词。 提示:解说词——用生动的语言对画面进行的描绘。
解说词: 我的《我爱这土地》的插画由小鸟、土地、河流、树林、暴风雨、黎明之光等事物组成。画面中最突出的形象就是鸟。暴风雨肆虐,鸟显得那么弱小,但他仍旧竭尽全力的大声的歌唱。对着被蹂躏的土地,向奔腾的河流,在狂风中他唱出了与河流一样的悲愤,唱出了风一般的激怒和反抗。更唱出了对黎明,对未来的渴望。 整幅画以冷色调为主,画面昏暗、忧郁。表达了人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国土被践踏的悲愤。然而在这暗冷中也有一点亮色,一点温暖。 在远处,天边透出淡淡的暖粉色。这是来自林间的黎明,是光明和自由的曙光,是美好未来的象征。 2.拓展艾青的故事: 通过上面对《我爱这土地》的学习,你一定对艾青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再给大家补充一则关于艾青的故事。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对国土沦丧痛心不已。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爱青说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艾青耻于与蒋介石同姓,就在将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叉。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清,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两字。于是艾青就成了他笔名。艾青有着对祖国大地深切的爱,对不抵抗行为切齿的恨。他的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定然会激励我们前行。 3.同学们请你怀着一份赤子深情和老师一起大声朗读这首诗吧。 师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艾青写出了无数的爱国诗篇,请同学们阅读艾青诗选。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赤子深情和艾青诗歌的特色。 | 生思考交流 |
六、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挖掘独特意象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歌深层意蕴的方法,通过分析意向的修饰语解读诗歌意象的特点和作者情感的方法。通过分析意象的组合及排列,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
|
七、作业 | 1.为你设计的插画写解说词,有美术特长的同学还可以另附一张插画作品。 2.录制《我爱这土地》朗读音频。 同学们期待你的大作哦! |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3 我爱这土地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3 我爱这土地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发现暗含信息了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3 我爱这土地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3 我爱这土地图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资料,我爱这土地,字词注音,词语解释,声音沙哑,悲痛愤怒,悲怆而深沉的基调,整体感知,诗人自己,祖国大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我爱这土地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我爱这土地图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赏析,勿忘国耻展望未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