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5单元专题卷02 阅读理解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5760/0-16918050001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5单元专题卷02 阅读理解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5760/0-1691805000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5单元专题卷02 阅读理解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5760/0-16918050001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5单元专题卷02 阅读理解
展开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5单元专题卷
专题02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本选文,回答问题。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①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②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选文中①②句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说它的好处。
2.本文开头引用传说的好处不包括( )
A.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引出说明的中心 C.引出说明的对象
3.仔细读选文,回答问题。
(1)到太阳上去,步行差不多要走______,坐飞机要飞______。用步行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目的是要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真的很______。
(2)画线句子,把______和______作比较,告诉我们太阳真的很______(远 大 热 )。请你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一种事物的特点。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人类能否像登上月球一样成功登陆太阳。
二、课内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5.选文为突出松鼠“____________”的特点,具体描写了松鼠的面容、___________ 、__________ 、尾巴几个方面。
6.用“ ”画出描写松鼠尾巴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突出松鼠尾巴________的特点。
7.选文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_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概括松鼠的特征,统领全文。
B.基调表现松鼠勤劳灵巧的特点。
C.为下文写松鼠的习性做铺垫。
8.选文第二句话主要描写了松鼠的______________,从“清秀”“闪闪发光”“健”这几个词语中能够体会出作者对松鼠________________。
9.下面《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松外形的描写,对比选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是( )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A.《国大百科全书》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直接说明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B.选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描述性的语言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C.《国大百科书》语言比较直白,缺乏条理性。
D.选文表现了松鼠外形的漂亮及可爱。
三、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阔 宽敞),足够(坚强 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 隐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0.用“√”画出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11.选文从选址、_____、_____及_____的特点等方面表现了松鼠_____、______的特点。
12.照样子,填写松鼠搭窝的特点。
选址:______、______ 建造:______、______。
居住:______、______ 窝口: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段中,作者意在让松鼠( )的特点跃然纸上。
A.力气大 B.聪明能干 C.爱干净 D.好享受
14.松鼠是怎样搭窝的?按下面要求做题。
(1)照样子,在文中用“○”圈出描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的词语。
(2)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松鼠 、 、 的特点。
15.你认为松鼠的窝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关键词写在下面。
(l)_______ (2) _______。
16.读下面句子,和本段比较一下,体会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17.“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这句话中的“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9.请你仿照画线句写一写下列动物的活动。蚂蚁搬家小 鸡啄米 蚕吃桑叶(任选一种)
四、阅读下文(片段),回答问题。
鲸(片段)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lù lǜ )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chēng chèn)“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jiē jié)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qiǎn qián)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20.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凶猛( ) 锋利( ) 垂直( ) 浮出( )
22.文中划“ ”的句子是__________句。
23.文中划“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4.这两个片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鲸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5.有经验的人如何根据水柱的形状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判断。
(1)鲸是海洋里最大的鱼。 ( )
(2)须鲸只吃虾和小鱼。 ( )
(3)号称“海中之王”的鲸叫虎鲸。 ( )
(4)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吸气的时候浮出海面。 ( )
五、阅读与欣赏
蜗牛的秘密
①蜗牛总是背着房子四处旅行,它的房子可不是装饰品哦。当遇到强大的敌人时,打不过,躲!瞧,它把头和触角迅速缩回壳内,快速分泌粘液将缺口封住。等到敌人离开很久后,它才慢慢地从壳里伸出头和触角,继续舒适地生活。此外,它还是修房子的高手,外壳坏了不用请工人,自己分泌出一种物质修补一番就可以了,怎么样?厉害吧!
②蜗牛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活2—3年,最长也只有7年。但是它总是慢慢爬行着,悠闲地过着每一天,不因为生命短暂而自怨自艾。
③不要看它小,牙齿可不少哦。在它针尖一样大的嘴里,有一条长满牙齿的舌头,上面大约有25600颗牙齿呢。所以,它们吃东西毫不含糊,连带刺的树叶也能咬碎吃下去。
④蜗牛只吃素吗?不,也有吃肉的蜗牛呢。比如玫瑰蜗牛和嘉纳蜗牛,它们以蚯蚓、小蛞(kuò)蝓或其他蜗牛为食。
⑤蜗牛爬得慢是公认的。曾经有人做过实验:蜗牛在干燥的地面上,每分钟能爬行9-13厘米;到了遮阴的地面时速度减慢,每分钟爬行6-8厘米;等到了有薄冰层的地面时,每分钟可以前行25-30厘米。
⑥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每年都举行蜗牛赛跑。在一次蜗牛赛跑中,一只来自西班牙的蜗牛获得关注,它竟然在5秒内跑完了124厘米!
⑦蜗牛爬行可是有诀窍的,它们总是气派地前行。不信你看,它们会在走过的地方,铺上一条白色的地毯。那白地毯是蜗牛脚下分泌的粘液,可以用来减小摩擦力,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爬行。
27.文章第⑥段介绍蜗牛,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一项( )
A.列数字、举例子 B.举例子、分类别
C.列数字、打比方 D.列数字、分类别
28.文中提到的“白色地毯”是指( )
A.铺在地上的落叶 B.白色的毯子
C.工人做下的记号 D.蜗牛脚下分泌的粘液
29.文章列举蜗牛赛跑的事例,目的是哪一项( )
A.说明蜗牛爬行速度并不慢。
B.说明西班牙的蜗牛爬行速度全世界最快。
C.说明这样的爬行速度是个例外,更加突出蜗牛爬得慢。
D.说明西方一些国家很喜欢蜗牛。
30.文章画线句子中的“大约”能否去掉?请简要说说理由。
31.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下面这则新闻是否属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日前,智利一位妇女在家庭装修时发现一只蜗牛被钉子钉住十一年无法动弹,靠同伴运送的树叶生活。
六、阅读《大熊猫》,完成习题。
大熊猫
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32.画横线句子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分类别
3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熊猫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B.大熊猫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C.大熊猫完全不显露食肉的本性,不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D.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
34.请你说一说科学家称大熊猫为“猫熊”的理由。
35.大熊猫食量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36.句子“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中“最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列数字 举例子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这句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准确具体地说明太阳的温度很高。
2.B
3.三千五百年 二十几年 远 地球 太阳 大 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八千平方米,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还大。
4.不能。一方面,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到太阳上需要花费的时间特别长;另一方面,太阳的温度特别高,我们无法靠近太阳。
5.漂亮 眼睛 身体
6.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打比方 漂亮、用处独特
7.总起 A
8.外形 充满了喜爱之情
9.C
10.宽敞 坚实 隐蔽
11.建造 居住 窝口 聪明 勤快
12.干净 暖和 宽敞 坚实 舒适 安全 朝上 端正 狭窄
13.B
14.(1)(2)聪明 、勤快、灵巧
15.又干净又暖和 既舒适又安全
16.例句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以及窝的大小等信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简洁明了;而本段详细地描述了松鼠搭窝的过程,富有文学色彩,语言形象生动。
17.不能去掉。“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松鼠都在树枝分杈的地方搭窝,删去“通常”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8.文章通过对松鼠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19.蚕吃桑叶的时候,先从边缘开始,扭动着圆乎乎的身子,东闻闻,西嗅嗅,好像在寻找最鲜嫩的地方下口,然后开始一小口一小口地咬,不一会桑叶就被吃掉一大块。
20.lǜ chēng jié qián
21.凶狠 尖利 笔直 呈现
22.设问
23.打比方
24.捕食 呼吸
25.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26.× × × ×
27.A 28.D 29.C
30.不能。“大约”说明了蜗牛的牙齿具体有多少颗并不清楚,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1.不属实。因为蜗牛的寿命很短,一般只能活2-3年,最长也只有7年。
32.B 33.C
34.因为大熊猫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35.因为大熊猫最爱吃竹子,而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
36.因为“最少”是表示最小的限度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吃的一定是15~20公斤竹子,是原意不符。“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