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观潮(课件+教案+视频) 课件 32 次下载
- 2.走月亮(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 22 次下载
- 4.繁星 (课件+教案+视频) 课件 21 次下载
-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课件+教案) 课件 17 次下载
-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课件+教案) 课件 21 次下载
3.现代诗二首(课件+教案)
展开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场景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场景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秋天就要到了,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有哪些风景?你是否记得一些描写秋景的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老师向学生逐一提问,可以点名请个别学生作答,关于诗句中的情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有人说:“到处皆诗情,随时有物华”,意思是说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可以作诗的情景,美丽的大自然在金秋时节同样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小诗,来欣赏一下诗人笔下不一样的秋景吧。二、文学常识简介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也一定注意到,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现代诗歌,这就需要大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
【白话诗】
白话诗也叫“现代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不拘字句长短、用白话写的诗,也称“语体诗”、“白话韵文”。现代不多用“白话诗”这个名称,只称“诗”,把传统格律诗称为旧体诗。
【刘大白】刘大白(1880—193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三、学生自学诗歌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画本课生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巢”是翘舌音;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2个生字。
“巢”可以让学生组词“鸟巢”来理解字义。交“芦”字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芦苇的图片。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朗读《秋晚的江上》,圈一圈诗中描绘的景物,结合诗文,说说景物的样子。
交流圈画出来的景物:归鸟/斜阳/江水/芦苇
(2)指名交流诗歌中描述的景物,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第1节着力描写“飞鸟图”,第2节重点刻画“日落图”。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品读《秋晚的江上》,想象画面
1.默读“阅读提示”,勾画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再和同学交流第一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阅读第一小节。
(1)引导学生齐读第一小节,说一说: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预设: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鸟儿要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2)引导交流:大家看原文,谁来说说这“鸟儿”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提问:归鸟已经“倦”了,为什么还要“驮”着夕阳回去呢?
鸟儿内心充满了归家的喜悦,在这虽“倦”犹“驮”的强烈映衬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提示: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3)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预设:傍晚,太阳沉沉落下,柔和的阳光洒满天空,红红的,美极了。
点拨: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这样美的夕阳映照下,一群有些疲倦的鸟儿飞翔的样子。请大家跟我一起再读第一小节。
3.阅读第二小节,感受一瞬间的江上美景。
(1)指名读第二小节,说一说: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预设: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色的了。
①理解翻的意思,想象鸟儿双翅翻飞,斜掠江面的画面。
②联系生活,想象夕阳掉落江面,铺满余晖的画面。
强调“掉”在此处既能与上句“双翅一翻”的“翻”产生动态的呼应,还与下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中的“一瞬”相对应,表现夕阳下落之快。
(2)点拨:芦苇平时的样子还记得吗?(出示“白头的芦苇”的图片)
①理解“妆”意思,想象夕阳余晖洒在芦苇上的画面。
②细读诗歌最后一句,体会“头白”与“红颜”在“一瞬”间的奇妙转换。
(3)再读整首诗,要求边读边想象。
4.总结学习方法。
点拨:通过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诗歌中的动物,可以让画面更加灵动,有趣味。上节课《秋天的江上》一诗中,那只疲倦的鸟儿使得江上秋景图更加有生气,否则整个画面就会显得相当凄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因小动物而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的现代诗歌吧。
2.作者简介
二、初识花牛,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注意“罗”“眠”“霸占”
2. 朗读《花牛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画出来。
(1)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说诗歌描绘的画面
(3)教师引导
花牛在草地里坐着,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华牛在草地里睡着了,天上的白云霸占了半个天,美丽极了。花牛在草地里悠闲的走着,滴溜溜的甩着小尾巴。花牛在草地里做着香甜的梦,太阳偷偷地躲到了青峰下。
3.朗读花牛,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描绘的有关花牛的几幅画面,选取印象深刻的一幅画面全班交流。
4.学生交流,随机点拨。
点拨1: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绿草地、剪秋罗色彩丰富,请大家想象一只花牛卧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的样子。从“压扁了剪秋罗”可以看出花牛的什么?预设:自在惬意
花牛只管自在坐着,丝毫没有在意身下的剪秋罗。
点拨2:花牛在草地上睡觉,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霸占”给人的感觉是白云是主动的,主动布满半个天空。生动描绘出天空白云朵朵的情景。
点拨3:花牛甩着尾巴走在草地上,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这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牛,花牛一边走,一边甩着尾巴。
点拨4:夕阳西下,花牛在草地上睡觉。
“偷渡”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慢慢落山的样子。
这是一只悠闲的花牛,夕阳西下,花牛在草地上酣眠、做梦,连太阳落山了都不知道
5.想象画面,朗读诗歌。
读着这首诗,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挪移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