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第1页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第2页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第3页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第4页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第5页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第6页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第7页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跷跷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后练习和答案课件PPT

    展开

    《一共有多少》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练习题、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个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小节的内容。 “一共有多少”是认识加法的第一课时。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本课通过看图求一共有多少车?一共有多少小鸟?加深学生对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就是合在一起的思维训练;二是说一说,通过四组图计算1+4=?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三、说教学目标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计算算式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情境教学,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学会5以内的减法。【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 【 教法】: 本节课首先以生活中的例子为背景,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用符号代替法来代替实物,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这些符号,进而进行加法的学习,最后请同学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列出算式,使学生更加深化对加法的学习。采用“情景学习——解决问题 拓展思维——课外延伸”的教学方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法,但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在注重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不断引导。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猜谜导入。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黑心肠,尖尖头,走起路来全靠头;直着走,横着走,肚子空了就不走”。学生猜谜底:铅笔。用生动有趣的谜语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数学情境中,为提出加法问题做铺垫。2. 说一说,提出问题。课件出示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说出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多种多样,抓住:一共有多少支铅笔?适时板书。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一共有几支铅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3. 数一数,一共有几支铅笔谈话:请同学们数一数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课件出示图二:笑笑两手一共拿着5支铅笔。)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尽快感受到把两个数合起来的过程。我在谜语导入后直接抛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即便是学生现在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不太恰当也没有关系,让他们明白“这就是数学问题”就足够了。(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情境图2: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总结出:有3只熊猫吃竹子,2只玩耍,一共有几只?2. 抽象概括,用圆圈表示熊猫,数一数。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符号代替法来代替生活中的实物,先画3个圆圈表示3只熊猫,再画2个圆圈表示2只熊猫,合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5个圆圈。这一环节是对第一环节的深入和提升。同样表示 “合起来”,这一环节增加了用圆圈代表熊猫,画一画,数一数的内容。由具体到抽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稳步推进,让学生的认知自然过渡,水到渠成。(三)、认识加法算式,明确加法的意义谈话:把铅笔合起来,把熊猫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2=5学生齐读算式:3加2等于5.教师讲解:算式中的“+”叫做加号。请你用自己熟悉的物品,说一说3+2=5.这里的认一认环节属于纯知识性的教学。所以我运用了讲解法来引导学生读一读加法算式,认一认加号,举例说一说3+2=5意义。目的是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加法含义,摆一摆,算一算。 1.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 2. 自主练习,用学具摆一摆 3. 列出算式,填一填。 4. 班级汇报交流结果。用学具摆一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把两个数量合起来的过程,深入理解加法表达的意义。(五)、课堂总结让学生们知道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要用加法算式计算。下课之后用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谁发现得最多。七、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 7 8 6 9 10 2. 加3. 加号 3加2等于5 4. 和 5. 略6. 2 4 4 3 5 5 5 47. 3 3 4八、板书设计《一共多少》板书 3+2=5    ︙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九、教学反思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学生地合作交流意识不是天生地,而是要靠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因此,在本节课地教学中,我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地听课习惯和合作意识。 把学生已有的两个数合起来的经验与“一共”联系起来,为认识加法作铺垫。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加法,促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情境的支持下,更能顺利地建立“3+2=5”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由摆花片到实物图,再到看情境图,是学生认识方式的提高,因为能否看懂图意,直接关系到能否列出加法算式。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另外,在本节课地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地机会。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地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例如:在通过看图说发现摆小棒说图意等,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还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地数感。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