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北师大版跷跷板获奖课件ppt
展开2.3 跷跷板
教学目标 | 1.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2.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中最轻与最重的物体的确定。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 |
重点难点 | 重点:理解轻与重的含义。 难点:学会比较轻重的方法。 | |
教学内容 | 对应教材第22页内容和第23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 |
教学准备 |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字典、练习本、文具盒和尺子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案设计 | 二次备课 |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说一说”的内容,尝试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说说你都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各自的想法: ①狮子、老虎和豹在玩跷跷板。 ②狮子和老虎玩的时候,老虎被翘得高高的。 ③老虎和豹玩的时候,豹又被翘得高高的。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跷跷板”——轻重的比较。 |
|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说一说”“掂一掂”和“称一称,说一说”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的方法。 (1)提问:狮子、老虎和豹子谁最重,谁最轻? 教师指出跷跷板的特点:低下去的一端重,翘上去的一端轻。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指名回答,教师归纳: 教材第22页“说一说”的左图中,狮子和老虎在玩跷跷板游戏,观察发现跷跷板被狮子压下去了,所以可以得出狮子比老虎重; 教材“说一说”的右图中,老虎和豹子在玩跷跷板游戏,跷跷板被老虎压下去了,所以豹子比老虎轻。从而可以得出三只动物中,狮子最重,豹子最轻。 小结: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 (2)提问: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字典和练习本,掂一掂,说说哪个重,哪个轻?拿出你们的文具盒和尺子,掂一掂,说说哪个重,哪个轻? 掂一掂,同桌间相互交流,所掂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并相互订正。 小结:比较物体轻重时,还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根据生活经验,两只手上同时掂两个不同的物体,比较压手的物体重一些,比较轻的物体相对来说不压手。 (3)提问:那么对于轻重相差不明显的两个物体时,有时会发现通过掂一掂无法判断出谁轻谁重,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比较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的轻重呢? 教师指出:天平是专门用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轻重的。我们可以用天平称一称。 学生交流汇报比较一个梨和一个苹果轻重的方法,教师归纳总结:把苹果和梨放在天平的两端称一称。发现梨这边下沉,说明梨比苹果重;苹果这边翘起,说明苹果比梨轻。 小结:比较物体轻重时,还可以借助工具(如称,天平等)测量。 2.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圈一圈”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比大小与比轻重的区别。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观察图可知,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着一个皮球和一个铅球,放铅球的一端沉下,而放皮球的一端却翘了起来。 (2)提问:皮球和铅球谁大谁小?谁重谁轻?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归纳总结: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皮球占的空间大,铅球占的空间小,所以皮球比铅球大。通过称一称可以发现,放皮球的一边翘起,说明皮球比铅球轻。 |
|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 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题。 |
|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
|
课堂板书 |
| |
教学反思 | 教学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看一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比较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步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层层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评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玩过跷跷板吗,谁最轻谁最重,谁轻谁重,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圈一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跷跷板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跷跷板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第3课时跷跷板pptx、第3课时跷跷板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北师大版二 比较跷跷板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二 比较跷跷板教学ppt课件,共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一说,掂一掂,哪本轻哪本重,称一称说一说,圈一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