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第1课时《过生日》教案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第二单元课时《下课啦》教案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教案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第2课时《还剩下多少》教案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第3课时《可爱的小猫》教案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一等奖教案设计
展开1.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经历两个物体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2.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经验,正确比较两个或者三个物体之间的轻重。
难点:借助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
设计说明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创设了两只小兔坐跷跷板的情境,比较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比较轻重的过程。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他们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见解解决问题,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杠杆模型,卡通小兔玩具两个,天平一架,两袋包装、质量不等的糖果。
学生准备:天平(每小组一架),每人一个水果(包装袋上有橡皮筋),学生准备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简易杠杆模型,模型两端各有一个吊篮)原来它们最喜欢玩的叫做飞上天的跷跷板。这时候,走来一只小兔弟弟和一只小兔妹妹(出示玩具),它们俩坐了上去(把两个小兔玩具分别放在模型两端的吊篮上)。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小兔弟弟这边低,小兔妹妹那边高。
生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来了。
生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小兔弟弟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兔妹妹那边高高的往上翘起来了,所以它比较轻。
师:同学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出示课题,注意“轻”字用较浅的颜色,贴得高一些;“重”字用较深的颜色,贴得低一些)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玩“跷跷板”的经验来创设情境,让卡通小兔坐上了跷跷板,充满童趣,使学生对比较“轻重”的学习立刻就有了既新鲜又亲切的感觉,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究。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说一说。
师:现在就请小兔休息一会儿,咱们大家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预设
生1:桌子和凳子比,桌子重,凳子轻。
生2:我吃饭用的碗比勺子重。
生3: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轻,大象重。
生4:我爸爸买了1个西瓜和1个菠萝,西瓜重,菠萝轻。
生5:我用象和蚂蚁比,象重,蚂蚁轻。
生6:我用剑龙、霸王龙和翼龙比,霸王龙最重,剑龙最轻。
(回答较精彩的学生很高兴地得到了一颗“乐乐星”)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积极发言,不仅举出了许多生活实例,而且大胆比较卡通形象的轻重,思路开阔,而且很有个性,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2.掂一掂。
(1)观察自己课桌上的文具盒和学生准备盒,猜一猜谁轻谁重。现在,请把你的文具盒放在一只手上,学生准备盒放在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下,文具盒和学生准备盒谁重谁轻。
师:请同学们把轻的举高一些(生把学生准备盒举高了),把重的放低一些(生把文具盒放低了)。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先动脑猜一猜,再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
(2)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各一个),谁来试一试?
师拿给学生,比一比,谁重?谁轻?还有谁想试试?
生1:苹果重,梨轻。
生2:梨重,苹果轻。
生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
生4:它们一样重。
(3)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谁重,谁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
生:用天平称过再比。
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比较两个质量相近的水果的轻重,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结论。学生可能会感到: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一掂,很难分辨出谁轻谁重。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3.称一称。
(1)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不多重,用手很难掂出来,所以得请一些工具来帮忙。老师这里有一架天平,这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
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苹果的这一边低,说明苹果比较重,放梨的那一边高,说明梨比较轻)
师:我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一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
(2)师:你们还想自己称一称吗?
要求:找一位小组内的同学合作,比一比两人的东西,谁的重,谁的轻。(每组有不同的称东西的工具)
(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3)小组汇报,师适时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可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汇报学生给予评价。
生1:我们是用天平称的,铅笔盒在下面,书在上面,铅笔盒重,书轻。
生2:我们是用橡皮筋把袋子拎起来比(师请他与合作的同学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我的橡皮筋拉得长,而且我的梨坠得低,说明我的梨比他的苹果重。
设计意图: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4)师:(出示石榴、苹果、橘子各一个)这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老师也想称一称,先拿石榴和苹果比(用天平),结果怎么样?
生:石榴比苹果重。
师:再拿苹果和橘子比?(苹果又比橘子重)
师:猜一猜,这三个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小组讨论:为什么)
请学生汇报,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轻重的相对性,体会到比较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同时也判断出最重与最轻的物体,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课间活动:同学们辛苦了,请你们站起来活动活动。(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5)师出示两包糖果。
(师准备两包包装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轻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①猜一猜:谁轻谁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说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包糖袋子大,装的东西一定多,所以它重。
②师:请你来用天平称一称。(生操作,下面的学生看到比较的结果和他们说的相反后,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发出惊叹声)
③师: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对大家说什么?(立刻就有学生举手)
生1:我想说,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要称一称才知道。
生2:比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了解了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一定就重,小的东西不一定就轻。
三、应用拓展
1.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师:你为什么在香蕉后面画圆,橘子后面画勾?(生说明理由)
2.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最轻谁最重的?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
2.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呢?(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小调查。
比一比,在你的家里,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
板书设计
跷跷板
( )比( )重,( )比( )轻。
( )最重,( )最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教学设计,共4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下课啦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下课啦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常规教育,感知高矮,设置情境,激发求知,经历比较,形成能力,拓展延伸,挖掘潜力,全课总结,留有悬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过生日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过生日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操作探究,学习新知,巩固练习,运用新知,回顾总结,板书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