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我看优秀ppt课件
展开6 我 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凝练、准确的诗歌语言。
2.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2.教学难点:体会本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本课诗歌朗读资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善于发现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与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播放两幅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自然融入本诗写作的意境。(出示课件1、2)
教师:就两幅图片,进行点评讲解,理解本诗写作的大环境。(出示课件3)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展示文题:6 我 看 (出示课件4)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是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的不足。(出示课件6)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等。
(2)知识备查
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对诗歌相关资料的不足。(出示课件7)
九叶诗派: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3)背景资料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的内容做准备。(出示课件8)
这首诗作于1938年,是诗人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长沙、后至昆明西南联大创作的第一首诗,写于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9)
(2)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10)
教师:对于词语的解释,我们除了利用课本注释、查阅工具书、还可以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意思。
注意:“飘逸”在文中是动词。还可以作形容词,意为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步骤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1、12、13)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读,让同学们仔细认真的听读。
2.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让同学们在听读中感受诗歌的结构美,音韵美。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词语的重读;
(5)读出情感。
步骤二:朗读诗歌,分析层次
3.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出示课件14)
同学们,自主完成这首诗的层次划分,正确划分后再概括层意。
预设1:第一层 (第1、2节):描绘“我”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
预设2:第二层(第3—5节):直接抒情,表达“我”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融入大自然的情感。
4.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诵读诗歌?(出示课件15)
教师:根据你们上面播放的示范听读,下面请你们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1抢答:明快。
学生2抢答:轻松。
学生3抢答:酣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指代的内涵。
2.感受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6)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看》这首诗歌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穆旦描写的春的世界,感受他笔下的春的独特与美好。
二、新课学习,精读细研
(一)学习第1节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的第1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1节包含哪些意象?表现了春天时大自然的哪些特点?(出示课件17)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几课,对意象不陌生,在此我们对第1节诗歌再寻找一下以下,如何结合内容分析一下。
教师巡视,学生自主讨论。
学生1抢答:春分。
学生2抢答:春草。
学生3抢答:我认为这两个意象表现了春天时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美丽生动的特点。
2.画出第1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18)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勾画第1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然后再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甲:如“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凸显出春风柔和的特点。
学生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二) 学习第2节
教师:要求全体学生齐声朗读诗的第2节,然后看问题思考:
1.第2节紧承第1节哪个词语?第2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出示课件19)
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最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指正。
学生:第2节紧承第1节的“春分”这个词语。
教师:回答不正确。
教师指正:第2节紧承第1节的“向晚”这个词语。
教师指正:第2节描写的意象有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2.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法?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0)
教师点拨:我们回答本题时,首先从本节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作用,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简洁。
预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补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流云人格化,把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生动形象、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3.这节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21)
教师提示:描述诗歌的画面,我们要抓住本节诗歌的关键意象,用富有诗意语言去描述,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
要求学生拿出本子,独立书写,然后同桌之间互相点评之间的画面描写。
教师示范:
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三) 学习第3节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第3节,注意特点、情感把握,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诗文展示: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1.“你”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22)
预设: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2.第3节诗中的 “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出示课件23)
预设1: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预设2:充满生机和活力。
“丰润”“勃发”。
3.结合前面,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诗。(出示课件24)
提示:回答本题时,我们可以再读一下这节诗歌,从整体上去理解,可能会完美一些。
诗句展示: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预设1: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的。
预设2: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这春天般优美的环境中蓬勃生发。
(四) 学习第4节
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4节,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诗文展示: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1.“也许远古……舒出咏赞的叹息”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5)
学生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描写眼前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2.“咏赞的叹息”指的是什么?
点拨:回答本题,同学们要结合本节和这首诗歌的整体来分析思考回答。
预设: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五) 学习第5节
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第5节,要求学生听读后思考回答:
诗文展示: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去吧,去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出示课件26)
预设: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让飞奔的生命进到自由之中的热切盼望。反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强烈。
2.“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7)
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正: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生命像大自然中的“鸟”“云”“树”一样坦荡自在,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
3.“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这两句诗有怎样的内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8)
教师:要求同学们讨论、思考后抢答。
学生甲抢答:这两句的含义——大自然创造了人和万物。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生命又将回归于大自然。欢笑、哀愁、幸福、痛苦,终将化为一片平静。
学生乙抢答:这两句的作用——点出诗歌主旨,发出渴望与大自然拥抱的呼声,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三、深读诗歌,合作探究
首句中的“我看”领起了哪些句子?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出示课件29)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整首诗,讨论、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1抢答:“我看”一词领起了后面四句诗。
学生2抢答: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与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四、课堂小结
1.这首词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出示课件30)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2.分析明晰本诗写法,体会写作特色。(出示课件32、33、34)
预设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预设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全诗一共五节,第1节押ao韵;第2节押i韵;第3节第一句承第2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4节又换韵为i;第5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预设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第5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1节和第2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3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1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五、诗歌深读,学后感悟
教师:同学们,我们深度阅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31)
师生归纳:二十岁的诗人,一个热血青年,就是季节燃起的花朵 ,他在思索,他在抗争,在荆棘丛生中绽放着不败的青春。
教师补充:这首诗,诗人真诚细致地表现出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鸟、树、花朵等生命在自然之中自由生长,而“我”也与它们一样“自然合流”,在向晚的春风里“坦荡地漫游”。表达出诗人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之情。
六、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36、37、38)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
七、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阅读纪弦的 《一片槐树叶》,按照回答后面的问题。(出示课件39、40、41、42)
八、课后巩固,布置作业(出示课件43、44)
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请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100字左右)
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35)
【教学反思】
本诗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具有音乐美。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对本诗语言陌生化的特点没有具体阐述,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障碍;对生命的感悟方面引导得不多,只是停留在情感抒发方面。
【课后预习】
1.预习《任务二 诗歌朗诵》的内容,为学习下一课作准备。
2.选择几首自己喜欢的、便于朗诵的诗歌,写好推荐理由。
3.写一个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的预案,为诗歌朗诵作准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6 我看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6 我看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自学互研,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2背景链接,生难字词,1字音,2词义,肌肤等丰满滋润,白白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5 我看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5 我看背景图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朗读语调,勃勃生机美丽生动,2充满生机和活力,“勃发”,青草绿潮,思索生命,流云大地,自然之美,致敬哲人,拥抱自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5 我看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5 我看作业ppt课件,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