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获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6 我 看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万木发芽吐蕊,百花争相竞放,处处莺歌燕舞,令人陶醉。诗人笔下的春天,更是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既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灿烂,亦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暖,还有“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活力,更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希冀。诗人穆旦笔下的春天,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全新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歌——《我看》。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读出音乐美。
读准韵脚。快速圈出这首词的韵脚,体会声调的和谐。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ɑ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第二、四句又换韵为ɑ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韵;第五节又换韵为iu韵和i韵。
读出节奏。边读边在书上划分朗读停顿。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2.探究活动二:感受图画美。
朗读诗歌,找出诗歌意象,概括意象特点,完成下面表格。
学习任务单
| 意象 | 意象特点 |
第一节 | 春风 | 温柔、寂静、有力度 |
青草 | ①________________ | |
远水、绿潮 | 有力度、葱郁 | |
第二节 | 飞鸟 | 自由、轻松 |
晴空 | 悠远、庄严 | |
流云 | 轻盈、自由 | |
大地 | ②________________ | |
第五节 | ③________________ | 自在、坦荡、美丽 |
[参考答案] ①茂盛、生机盎然 ②深邃、厚重 ③树木、花朵
感受意境。诗歌中选用的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人选取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等意象。寓情于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美丽、和谐的意境。
拓展延伸。诗人选取的一系列意象“春风”“青草”“飞鸟”等,让人联想到古典诗歌中诸如“春风吹又生”等诗句,请你们说说联想到的诗句有哪些呢?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青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飞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晴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流云: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李白《南都行》
树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花朵: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概括诗中画面。“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描绘出一幅纯美的春日夕阳原野图:傍晚,春风和煦,轻轻拂过丰润的青草,草儿在风的轻抚中摇摆,远处的水面仿佛也荡起一片绿潮;远眺,天空中飞鸟平展翅翼,渐渐滑入云中,看不见了,夕阳染红的流云映照着红色的大地。
3.探究活动三:理解主题和情感。
理解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原野夕照的美丽图画,歌颂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伟大,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理解情感。诗人在最后一节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结合资料说说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
作者资料:穆旦是一名诗人,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者。面对日本的侵略,穆旦曾怀着满腔热血写下《哀国难》,号召国人起来抗争。在民族面临危亡时,他曾勇敢地走上街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42年,24岁的穆旦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毅然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后随部队进入缅甸抗日战场,亲历了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的血战以及随后在滇缅大撤退中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 |
诗人热切地希望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一起,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诗人写这首诗时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机,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他愿中国大地只有鸟语花香,生机勃发,远离战争。
4.探究活动四: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
语言陌生化。举例说说这首诗中语言的陌生化体现在哪里?有何表达效果?
陌生化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通过对常规与常识的偏离,实现感受与语言理解上的陌生感。陌生化使那些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其处理方法一般有量词混搭、名词并置、主谓反常搭配、动宾反常搭配等,如“谩留一掬相思”(张炎《祝英台近》)、“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 |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较多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如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春风似人一般地轻轻揉动而使青草“丰润”起来,“揉”字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又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加了表意的丰富性。
艺术特色。这首诗体现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1)意象丰富,言简义丰。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等。
(2)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5.探究活动五: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我看》中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表达出了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最终达到生命与自然融合的境界:“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这种情感与陶渊明的诗歌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的思想境界不谋而合。
结束语: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意象,描绘了两幅美丽图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今天,我们所处的是新时代,我们更有理由,用发现美的眼睛,用充满爱的眼神去发现生活之美,去看自然之趣。
三、作业布置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诗歌,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要抓住诗歌的意象,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多读,在多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观察、去感悟、去思考。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学设计,共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精品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