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集体备课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感知,理清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3.月是故乡明教材位置人教版五语下册第一单元课时1——1授课日期 总时数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教学重点学会文中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教学难点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过程个人备课栏旁注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静夜思 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学生欣赏新学堂歌,互相交流读诗的感受。3.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感受文中蕴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板书:月是故乡明4.(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2)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①想到季羡林老人的文章《月是故乡明》的主旨应该是“思念家乡”。 个人备课栏旁注②想到了与月亮相关的其他诗句,如李白的《古朗月行》等等。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1.简介作者。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世界著名语言学大师。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认读生字。①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②指名多个学生读,指名学生领读,齐读。③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学习多音字“燕”①yàn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②yā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a.我现在已经年近老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3)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月是故乡明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3.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梅花魂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梳理脉络,读“三哭”,悟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导入新课,细读品味,体会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村晚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总结课文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