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陈涉世家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22 陈涉世家/司马迁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B.楚人怜之(可怜)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
D.行收军,比至陈(等到)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你当雇工给人干活儿,怎么会富贵呢?”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译文:(他们)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并把它放置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号召天下民众起义,(那么)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下列加点的“以”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杀之以应陈涉 B.以激怒其众
C.俯身倾耳以请 D.祭以尉首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谪戍(zhé) 胸襟(jīn) 鸿鹄(gào)
B.斩首(zhǎn) 胸臆(yì) 嗟乎(jiē)
C.社稷(jì) 行卜(bǔ) 烹食(pēng)
D.诈称(zhà) 忿恚(huì) 数谏(shuò)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发闾/左適戍/渔阳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会天大雨
发闾左適戍渔阳
为天下唱
法皆斩
固以怪之矣
今亡亦死
卒中往往语
7.联系《陈涉世家》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综合读写(共2小题)
8.文章通过语言,尤其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请按要求分析人物。
(1)陈胜同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
(2)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陈胜
(3)陈胜同士卒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陈胜的个性
9.(1)是“书”字的金文写法,上面的“聿”表意(像手形,像笔形),下面的“者”字表声。由此可推测,“书”字的本义是 。
(2)写出带“书”字,含本义的一个成语: 。
(3)“书”字后来演变出更为丰富的义项,请解释下面句中“书”字的意思。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今亡(逃跑)亦死
无论(不论)魏晋
B.今或(有时)闻无罪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D.楚人怜(爱戴)之
此中人语(说)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扶苏以数谏故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D.吴广以为然
父利其然也
(3)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B.乙文中“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了桃源与外界隔绝久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体现了桃源民风淳朴。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乙文中桃源人来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
D.甲文是纪传体,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乙文以叙述为主,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22 陈涉世家/司马迁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B.楚人怜之(可怜)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
D.行收军,比至陈(等到)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句意: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怜:爱戴。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你当雇工给人干活儿,怎么会富贵呢?”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译文:(他们)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并把它放置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号召天下民众起义,(那么)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解答】A.有误,佣者:被雇佣耕地的人,题干“(那些)拥有土地的人”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下列加点的“以”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杀之以应陈涉 B.以激怒其众
C.俯身倾耳以请 D.祭以尉首
【解答】A.句意: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以,表示目的,来;
B.句意:(借此)来激怒士卒。以,表示目的,来;
C.句意: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以,表示目的,来;
D.句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以,用。
故选:D。
【点评】解题方法:
1.课文迁移法
这种方法最为常用,考卷中出现的很多文言实词,在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几乎都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进行意义迁移。
2.语法分析法
有些多义词较难区分,可以对实词所在句子作语法成分分析,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义。
3.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谪戍(zhé) 胸襟(jīn) 鸿鹄(gào)
B.斩首(zhǎn) 胸臆(yì) 嗟乎(jiē)
C.社稷(jì) 行卜(bǔ) 烹食(pēng)
D.诈称(zhà) 忿恚(huì) 数谏(shuò)
【解答】A.有误,“谪戍”的“谪”读作“zhé”,“鸿鹄”的“鹄”读作“hú”;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字音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对多音字要能根据其意思正确判断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加强记忆。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发闾/左適戍/渔阳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解答】A.有误,句意: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適戍”意思是发配去守边。应划分为:发闾左/適戍/渔阳。
B.有误,句意: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左”指贫民。应划分为:发闾左/適戍/渔阳。
C.正确;
D.有误,句意: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今”现在,作状语,“诈自称”意思是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是扶苏的别名。应划分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故选:C。
【点评】方法技巧: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
发闾左適戍渔阳 同“谪”,贬谪
为天下唱 同“倡”,首发
法皆斩 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已经
今亡亦死 逃跑;逃走
卒中往往语 到处
【解答】句意:恰巧遇到天下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句意: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適:同“谪”,贬谪。
句意: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唱:同“倡”,首发。
句意: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句意: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以,同“已”,已经。
句意: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亡:逃跑;逃走。
句意: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往往:到处。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7.联系《陈涉世家》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解答】(1)重点词语有: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句意为: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重点词语有:亡,逃跑;逃走。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等,同样。死国,为国事而死。句意为: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3)重点词语有:诚,果真,表假设。唱,同“倡”,首发。宜,应当。句意为: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扮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向天下倡导(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4)重点词语有:“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句意为: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
(5)重点词语有:宁,难道。句意为: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答案:
(1)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3)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扮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向天下倡导(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4)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
(5)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三.综合读写(共2小题)
8.文章通过语言,尤其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请按要求分析人物。
(1)陈胜同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 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2)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陈胜 过人的胆识和气魄,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3)陈胜同士卒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 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陈胜的个性 陈胜是一个少有壮志,远大抱负;具有反抗精神;善于洞察大局的人,而且还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能力。
【解答】(1)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2)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陈胜过人的胆识和气魄,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3)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4)根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见,少有壮志,远大抱负;根据其起义的谋划,过程,方式等方面,可知其聪明有计谋,有远见卓识,非凡的谋略,领导才能;根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其具有反抗的决心和叛逆精神。
答案:
(1)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2)过人的胆识和气魄,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3)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4)陈胜是一个少有壮志,远大抱负;具有反抗精神;善于洞察大局的人,而且还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能力。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9.(1)是“书”字的金文写法,上面的“聿”表意(像手形,像笔形),下面的“者”字表声。由此可推测,“书”字的本义是 写 。
(2)写出带“书”字,含本义的一个成语: 大书特书 。
(3)“书”字后来演变出更为丰富的义项,请解释下面句中“书”字的意思。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信
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字条
【解答】答案:
(1)写
(2)示例:大书特书
(3)①信 ②字条
【点评】综合读写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语文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并多训练。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B
A.今亡(逃跑)亦死
无论(不论)魏晋
B.今或(有时)闻无罪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D.楚人怜(爱戴)之
此中人语(说)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扶苏以数谏故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D.吴广以为然
父利其然也
(3)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B.乙文中“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了桃源与外界隔绝久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体现了桃源民风淳朴。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乙文中桃源人来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
D.甲文是纪传体,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乙文以叙述为主,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选择出全错的一项即可。
A项,一正一错,“亡”正确。后句句意为: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B项,全错;前句句意: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或”,有的人。后句句意为: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C项,全对;
D项,一正一错,“怜”指爱戴。后句句意: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语”,告诉。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似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词语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A项,前句句意为: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乃”,于是,就。后句句意为:(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乃”,竟然。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前句句意为: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以”,因为。后句句意为:惟独这家人,因为(儿子)跛脚的缘故,父子两人都得以保全性命;“以”,因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为”,向。后句句意为: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为”,为了。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项,前句句意为:吴广认为这样正确;“然”,正确。后句句意为:仲永的父亲认为以此有利可图;“然”,这样。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意的辨析。本题为选择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的要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
C项错误,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直接原因应是:“失期,法皆斩”。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话,注意“会,恰巧;度”,估计。句意为: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了。
第二句话,注意“具”,详尽;“闻”,听到。句意为: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综上所述,答案为:
(1)B
(2)B
(3)C
(4)①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了。(关键词“会、度”译错一个或两个,均扣(1分),语意连贯1分)
②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关键词“具”译错,扣(1分),语义连贯1分)
【点评】文言词语“亡”的用法:
1.逃跑。如: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2.丢失。如: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3.灭亡。如:国恒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通“无”没有。如:河曲智叟无以应。《愚公移山》
文言实词“或”的用法:
1.有的,有人。如: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
2.有时。如: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092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陈涉世家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翻译句子,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陈涉世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陈涉世家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精品巩固练习,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家作品,故事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