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精品随堂练习题
展开(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23 出师表/诸葛亮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对文章《出师表》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下列句子中所表达的志向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咨臣/以当世之事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
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
5.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引喻失义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8)深入不毛
(9)至于斟酌损益
(10)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7.写出《出师表》中的成语: 、 、 、 、 、 。
四.综合读写(共2小题)
8.请你对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人永不复反这历史事件进行点评。
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七至九十回的内容是:建兴三年(225),为报先帝三顾之思、托孤之重,诸葛亮以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赵云、魏延为大将,率蜀兵五十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征犯境侵掠的孟获。经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匍匐帐下,肉袒谢罪,称永不复反。诸葛亮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令其永为洞主。所夺之地,尽皆退还。
点评:
9.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故事,
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 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 , ?”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0.阅读《出师表》,完成下列各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我身穿麻布衣,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显达。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因为国家大事寄信给我。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文: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办法,采纳高雅的言论,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禁不住(先帝)对我受恩、感激。
(3)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⑤段,诸葛亮首先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了三条建议。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C.文章第⑥段,追述了两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
D.文章第⑧段,作者分别阐明了自己、朝臣以及后主刘禅的责任:自己要讨贼兴复,朝臣应进兴德之言,刘禅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4)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用语多谦卑低微。本文在轻描淡写中自然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肯定。
B.本文以议论为主,同时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谋的目的。第⑥~⑧段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C.文章语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率直质朴,恳切得体。行文不卑不亢、循循善诱,每句话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第⑧段画线的“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一句言辞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的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体现。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拜释之为廷尉
②使骑捕之,属廷尉
③此人亲惊吾马
④民安所厝其手足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②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23 出师表/诸葛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对文章《出师表》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不是向刘备。
故选:C。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2.下列句子中所表达的志向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解答】A.诸葛亮早年的志趣,在乱世中过隐居的生活,不求名利;
B.表现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C.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田园的志趣;
D.“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词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故选:D。
【点评】理解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把握课文的写作背景,不可孤立的从文字表面去理解分析。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咨臣/以当世之事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愿陛下/亲之信之”。
故选:B。
【点评】古诗文朗读停顿要把握以下原则: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5.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6.按照意义单位划分停顿。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
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
【解答】A.有误,“臧否”的“否”应读作“pǐ”。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5.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解答】“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句意为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以:把。
A.不同,句意为: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有损于先帝的英明。“以”的意思是“以致”;
B.不同,句意为: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以”的意思是“来”;
C.不同,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以”的意思是“因为”。
D.相同,句意为: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以”的意思是“把”;
故选:D。
【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含义,还要多读、多背。掌握课内文言文常见词语的含义,遇到课外文言文的时候,就回想课内学过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时候
(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光大
(3)引喻失义 比喻,举例;适宜,恰当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罚;治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拔
(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善良平正
(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8)深入不毛 庄稼
(9)至于斟酌损益 增减,兴革
(10)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解答】(1)句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秋:时候。
(2)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光:发扬光大。
(3)句意:援引不恰当的譬喻。喻:比喻,举例;义:适宜,恰当。
(4)句意: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刑:罚;理:治。
(5)句意: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简拔:选拔。
(6)句意: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淑均:善良平正。
(7)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8)句意: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
(9)句意: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益:增减,兴革。
(10)句意: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7.写出《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 、 妄自菲薄 、 作奸犯科 、 三顾茅庐 、 优劣得所 、 引喻失义 。
【解答】答案: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注意“妄”“茅庐”的书写)
【点评】注意掌握并熟记固定成语,不要写错别字。
四.综合读写(共2小题)
8.请你对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人永不复反这历史事件进行点评。
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七至九十回的内容是:建兴三年(225),为报先帝三顾之思、托孤之重,诸葛亮以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赵云、魏延为大将,率蜀兵五十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征犯境侵掠的孟获。经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匍匐帐下,肉袒谢罪,称永不复反。诸葛亮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令其永为洞主。所夺之地,尽皆退还。
点评: 诸葛亮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能正确地处理蜀汉政权与蛮王孟获的关系,为北伐创造稳固的后方。
【解答】答案:
示例:诸葛亮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能正确地处理蜀汉政权与蛮王孟获的关系,为北伐创造稳固的后方。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9.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三顾茅庐 的故事,
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 刘备、刘禅父子 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解答】(1)根据上联中的“三顾”一词可知故事是:三顾茅庐。根据“两朝”可知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的故事。
(2)陆游称赞诸葛亮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拟写对联时,上下两联一定要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忠肝义胆可对鞠躬尽瘁。关云长可对诸葛亮。华容可对蜀中。义释曹孟德可对诚报刘豫州。
答案:
(1)三顾茅庐,刘备、刘禅父子。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示例: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0.阅读《出师表》,完成下列各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我身穿麻布衣,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显达。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因为国家大事寄信给我。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文: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办法,采纳高雅的言论,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禁不住(先帝)对我受恩、感激。
(3)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第①~⑤段,诸葛亮首先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了三条建议。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C.文章第⑥段,追述了两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
D.文章第⑧段,作者分别阐明了自己、朝臣以及后主刘禅的责任:自己要讨贼兴复,朝臣应进兴德之言,刘禅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4)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用语多谦卑低微。本文在轻描淡写中自然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肯定。
B.本文以议论为主,同时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谋的目的。第⑥~⑧段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C.文章语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率直质朴,恳切得体。行文不卑不亢、循循善诱,每句话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第⑧段画线的“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一句言辞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的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体现。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A.这个句子的大意是“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据此断句为: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A.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据此断句为: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A.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据此断句为: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A.有误,“布衣”平民百姓。句意为: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B.有误,寄,托付。以,把。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句意为: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C.正确;
D.有误,“雅言”正确的言论。句意为: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内容及课下注释,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
ACD.正确;
B.有误,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大事”指的是内政、外交、军事等重大决策;
故选:B。
(4)本题考查写作特色分析。梳理文章内容,结合选项,找出分析错误的一项即可。
ACD.正确;
B.有误,这三段文字兼用记叙和抒情,在叙事的同时,也用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刘禅,“第⑥~⑧段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说法有误;
故选:B。
答案:
(1)D
(2)C
(3)B
(4)B
【点评】断句的基本方法
1.整体把握语段含义;
2.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
3.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
4.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否意思连贯。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拜释之为廷尉 任命,授给官职
②使骑捕之,属廷尉 同“嘱”,委托、交付
③此人亲惊吾马 使…受惊,惊吓
④民安所厝其手足 放,放置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②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授予张释之廷尉的官职。拜:任命,授给官职;
②于是(文帝)派骑兵逮捕(他),把这件事交给廷尉衙门处置。属:同“嘱”,委托、交付;
③这个人明明惊吓到我的马。惊:使…受惊,惊吓;
④百姓能怎么放置他们的手足呢?厝:放,放置。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有农人从桥下走”结构完整,为单独的句子,其前后要断句,故句子断句为: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句子翻译为: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以为:认为;即出:出来;走:跑。句子翻译为: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
②是:这;更:更改;信:信服。句子翻译为:如今依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可知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此人犯跸,当罚金”“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表明张释之秉公执法、依法办事,从其回答文帝的话可以看出其刚正不阿,敢于谏言;。
答案:
(1)①拜:任命,授给官职;②属:同“嘱”,委托、交付;③惊:使„„受惊,惊吓;④厝:放,放置。
(2)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3)①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
②如今依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
(4)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点评】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使于秦(出使)
使子为使(使者)
固
固以怪之矣(本来)
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精品课时作业,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相关知识,背景探源,【基础知识】,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