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单选题1.大致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良渚文明遗存丰富,主要有工程浩大的城墙、规模庞大的水利系统及分布密集的遗址群。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B.具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已经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2.西周为避免“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的局面再次出现,进行了“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天下归心”的制度设计。西周的制度设计( )A.削弱了诸侯势力 B.蕴含着大一统思想C.实现了权力集中 D.促进了周文化传播3.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生生不息。距今4300年前的龙山时代中晚期,各区域文化之间互动交流与融合加剧,跨区域的文化认同增强或“一体化”初露端倪,以陶寺与石峁为代表的文明社会崛起。下列被龙山文化所代替的文化是( )①仰韶文化 ②良渚文化 ③河姆渡文化 ④大汶口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西周时期,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5.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 )A.加强对外开疆拓土 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C.构筑边疆安全屏障 D.防范异姓诸侯叛乱6.1975年,甘肃文物队在齐家坪遗址的居址与墓葬中发现,器物以陶器为主,且多为泥质和夹砂红陶,少量灰陶,彩陶少见。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骨器为主。还出土了一批小型铜器,有铜刀、铜镜等。这些发现( )A.正式确定该地是人类农业文明起源地 B.对考证华夏文明的起源意义重大C.是研究旧石器时代文明的第一手资料 D.证实了文明起源的多元体特征7.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的转变,标志着( )A.分封制的初具雏形 B.宗法制的基本形成C.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D.政治体制严重倒退8.商、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都已经相对纯熟,装饰风格鲜明独特,纹饰图案庄严、厚重,还有一种难以琢磨的神秘和惊悚,具有骇异、狞厉、苍劲的美学特征。这体现了(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互为表里 B.青铜工艺与等级秩序的发展C.神权思想与王权政治的统 D.冶铸技术与艺术审美的结合9.周公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要求成王“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这说明了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B.具有朴素民本思想C.人民主权深入人心 D.封建君主专制确立10.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11.成都金沙遗址市是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邑。出土了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文物。其中,玉璋最早流行于夏朝时期的黄河流域。夏朝后人就把玉璋进行扩散传播,玉璋成为了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礼器。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有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 B.金沙文明属于奴隶社会先进文明C.古蜀国完全继承了夏的礼制观念 D.金沙文明与良渚文化的联系密切12.下列发现最可能出自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是( )A.粟粒 B.稻籽 C.铜铲 D.宫殿13.1936年开始发现的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许多陶器、石器、木器、竹器、玉雕等文物。许多墓葬中随葬的只有管、珠及单件锥形器等小件玉器;而11座墓中却出土了璧、环、琮、钺等3200余件玉器,其中一座墓随葬玉器多达500多件。这说明( )A.旧石器时代经济发展 B.私有财产已经产生C.新石器时代社会稳定 D.阶级出现国家形成14.周武王病逝之后,周公摄政当国,不久出现管叔、蔡叔与武庚(殷商后裔)作乱,史称“三监叛乱”,这说明( )A.诸侯之间要求地位平等 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D.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15.商朝青铜器纹饰以幻想的动物形象为主,尤其是代表凶恶野兽的饕餮纹。西周青铜器主流纹饰是龙纹、凤鸟纹,纹饰排列也由商的中轴对称转为序列化。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周( )A.青铜神秘色彩削弱 B.礼乐制度强化C.现实主义风格兴起 D.地方统治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概念的变迁。探究:“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出自《诗经》,后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材料一 天子也者,势(权势)至重……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荀子·君子》材料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土所生之物,何者而非天子之物乎。——(明)丘浚《大学衍义补》指出两则材料是从什么角度如何解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分别举例说明古代哪些制度体现了这两种解释。 参考答案:1.D2.B3.B4.B5.C6.B7.C8.D9.B10.A11.A12.A13.B14.D15.B16.示例:论题: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阐述:分封制明确了周王的权利和诸侯的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政治疆域的扩大和周文化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总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影响,是一种制度创新。17.材料一从政治的角度,认为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如天下共主的分封制;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材料二从经济的角度,认为天下的财产都是天子的私产,天子有绝对的支配权。如一切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的井田制;国家独占山泽之利,实行的盐铁官营制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开端的重要标志,《三字经》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