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习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5648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习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5648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精品教案
展开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放大镜》教学设计
课题
放大镜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放大镜》是本单元第1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学习中,将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实现了从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 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在研讨环节中,通过“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也能把图像放大。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出答案,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 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思维目标: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探究实践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态度责任目标: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教学难点
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教学课件、红外遥控、图底烧瓶、水烧杯、载琐片
学生准备:直径相同但放大信数不同的凸透镜片、近枫眼镜片(凹透镜)、普通玻瑞片、围棋子、平面镜、滴蒲、就玻片、 烧杯、水、学习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展示放大镜图片。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工具吗?我们在科学课上使用它观察过什么?
(预测:这是放大镜,我们曾使用放大镜观察过蚂蚁、蜗牛等小动物,观察过植物的根茎叶。)
(二)放大镜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有哪些应用?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三)通过教科书聚焦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起什么作用?
提示(1)放大物体图像作用。注意:不是放大物体因物体不没变大。(2)聚光作用:聚太阳光点燃火柴或纸张。
(四)怎么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
(五)使用放大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不要在强光下对着自己的皮肤防止灼伤或者对着易燃物品引起火灾。)
6.放大镜,顾名思义,具有放大功能。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索活动1: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
观察步骤
(1)首先给三种镜片编上号
(2)用三种镜片分别观察自己的指纹、大小相同的文字或皮肤上毛孔等,找-找哪种镜片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先正面观察,再从侧面观察三种镜片有什么不同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
玻璃片
近视镜眼镜镜片
能否放大物体
特点
(4)将你的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二)探索活动2: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不同特点?
1.分析:放大镜是透明的,围棋子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
2.小结:(1)放大镜镜片特点:中央后,边缘薄;透明(2)放大镜镜片作用:放大物体图像
(三)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1.这是三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放大效果,请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
2.观察方法.
(1)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为了方便观察记录,先将镜片编号。
(3)可以将镜片的特点用简图加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
3.观察记录与交流
4.我的发现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
(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
5.讨论
(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有关吗?①材料准备:三个倍数相同直径不同的放大镜;②观察与记录;
③我的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无关。
(2)从下面的观察记录中,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放大倍数越大,透镜的视野就越小;放大倍数越小,透镜的视野就越大。)
(四)讨论研讨
1.阅读资料,放大镜的镜片为什么叫做凸透镜?
(1)出示材料:中央厚、边球薄的邊明物体能把图像验大,呈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遗镜。目前凸遗镜广近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2)学生分析交流
(3)学生发现:因为放大镜的镜片具有中央厚、边缘薄且透明的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提示:镜片的凸度不同。)
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提示:跟镜片的凸度有关,与镜片的直径无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五、拓展延伸
根据放大镜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我们如何选择材料、制作并检验其放大作用?
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首先我们要选择透明的材料。其次要选择中央厚、边缘薄的材料。矿泉水瓶、玻璃杯等都具备这些特点。在这些容器中加人水,这样这些容器就具有放大镜的作用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选取保鲜膜来制作放大镜。保鲜膜的优点是透明度高,可塑性强。用金属导线制成一-个镜框,然后用保鲜膜将镜框两边包住,在两层保鲜膜中间加入水,然后密封,这样也能制成放大镜,且倍率可以随意调整。接下来透过我们制作的这些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看看哪些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大,哪些放大镜看得更清晰。
学生观察、分析和对比不同的镜片
学生对比,分析与归纳
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和总结
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和总结
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中央厚、边缘薄”这一.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凸”这一概念。
在观察的基础上感知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的共同特点:中央后,边缘薄;透明;并且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通过观察不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激发学生对放大倍数的研究与探索。要求学生先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再观察镜片截面特点,并用图表示,让学生建立起镜片截面厚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对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务实学生的科学概念
通过制作放大镜,丰富学生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思维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放大镜片的特点:中央后、边缘薄、透明。决定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中央凸起越大,放大倍数越大。通过制作放大镜,培养了动手能力,提示学生对放大镜的认识。
板书设计
1 放大镜
比较镜片
放大镜片的特点:中央后、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
决定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中央凸起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自制放大镜:根据放大镜片的特点,通过观察文字检验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放大镜质地( )。
2.放大镜又叫( ) ,特点是中央边缘并且是( )。
3.放大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图像与镜片的( )有关。
4.放大镜具有( )作用, 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二、判断题
5.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6.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得越大。( )
7.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薄边缘厚,即中间是凹的。( )
8.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课后反思
亮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学具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放大镜作用和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学生认识到决定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中央凸起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这就说明了放大镜的倍数觉得了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让学生观察、感知、并动手操作,掌握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不足:教材中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渗透不足,放大镜是一种玻璃材质的仪器,其使用安全也是需要注意的。为此,在教材中需要渗透安全教育方面的提示,进而保证安全使用放大镜。
教学建议:可以在课本中以小百科的形式展示放大镜应注意的事项或者设计在教学的环节中:1.注意不要碰撞钢铁等硬性物品,防止放大镜破碎;2.不要在强光下对着自己的皮肤防止灼伤或者对着易燃物品引起火灾;3.勿裸放于潮湿空气中。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7.能量从哪里来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7.能量从哪里来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