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五章过关检测卷(B)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③大气污染严重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答案:1.D 2.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砍伐森林发展梯田,森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第3~4题。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叙述与我国西北内陆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
4.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自然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第4题,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形成主因复杂,地区差异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我国某主要山脉的主峰垂直带谱。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示山地位于( )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D.西藏
6.导致图示主峰南、北坡景观带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纬度 D.光照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该山基带南坡为温带荒漠带,北坡为山地温带草原带,说明位于干旱区;且北坡山腰处有山地寒温针叶林带,而南坡没有森林带。结合新疆天山南北坡气候,可判断图示山地位于新疆。第6题,主峰南坡主要为荒漠和草原,北坡主要为草原和森林,主要是因为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差异是导致景观带不同的主要因素。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环境具有稳定功能
D.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8.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包括(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稳定功能。第8题,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仅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物种会因森林的减少而灭绝。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氟氯烃的排放造成的。
下图是世界某大洲局部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a区域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10.b区域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
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a区域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及沿岸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热带荒漠带。第10题,b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受巴西暖流影响。
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读我国部分城市市树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
11.各城市市树树种的南北差异能反映出自然环境(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2.根据香樟的分布区域推测其生长习性为( )
A.耐旱
B.喜盐碱
C.耐寒
D.喜温湿
答案:11.A 12.D
解析:第11题,各城市市树树种的南北变化是受纬度更替的影响,能反映出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第12题,读图可知,香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据此可推测其生长习性为喜温湿。
下图是秦岭东段南坡某山峰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导致图中Ⅰ和Ⅱ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14.根据图中信息推断,Ⅲ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荒漠带
B.草原带
C.针叶林带
D.冰雪带
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图中Ⅰ和Ⅱ自然带都在温暖地带,二者热量差异不明显,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性和半湿润性,故导致两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水分。第14题,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与自然带纬度地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海拔升高,相当于纬度增加,故Ⅲ自然带最有可能是生长在较高纬度、蒸腾作用较弱的针叶林带。
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
B.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化草原
C.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
D.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化荒漠
16.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热量 D.水分
答案:15.C 16.D
解析:第15题,①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西侧好,应为荒漠化草原;④主要分布在贺兰山西侧山麓地带,气候干旱,应为草原化荒漠;③位于高山草甸下部,应为针叶林;②位于针叶林下部,水热条件较针叶林地区好,应为针阔混交林。第16题,旱生灌丛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这里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影响很大;沟谷及阴坡地段,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地表蒸发、蒸腾弱,土壤中可用水分较多,有利于旱生灌丛的生长。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座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有位作家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读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第17~18题。
17.作家所描述的植被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8.丙处植被分布的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人类活动
C.降雪量
D.地形坡度
答案:17.D 18.A
解析:第17题,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丙、丁的植被分别是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据材料信息“身躯矮小扭曲”可知,作家描述的植被较为矮小,不会是乔木,最可能是灌木。第18题,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使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阴坡。
结合下图中的信息,完成第19~20题。
图1 某地景观图
图2 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
19.图2中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答案:19.A 20.C
解析:第19题,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该地区位于降水较多的河谷地带;根据图2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中甲地符合要求。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观。第20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年降水量多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8分)读我国部分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季风环流影响黄土高原的发育,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对黄土高原形成的影响。
(3)结合地形对季风的影响,分析秦岭、太行山等山地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并且不断加长、加宽,平坦的高原面被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2)冬季风加剧西北地区的冷干程度,促进地表沙尘(碎屑物质)的形成;冬季风将地表沙尘(碎屑物质)搬运至黄土高原地区(沉降)堆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增强了流水侵蚀(地表径流),不利于黄土的堆积和保存。
(3)山地截留了冬季风搬运的沙尘(黄土),导致了沙尘(黄土)的集中堆积(分布);山地阻挡了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使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更加干燥;山地既增加了黄土的物质来源,又减轻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有利于黄土高原的保存。
解析:第(1)题,从降水、地形、植被、地貌、土壤等角度分析。第(2)题,冬季风来自西北内陆地区,挟带大量的沙尘;沙尘不断堆积,形成厚厚的黄土层,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增强了流水侵蚀,不利于黄土的堆积和保存。第(3)题,山地对西北风具有阻挡作用,促进了黄土的堆积。山地阻挡海洋暖湿气流深入,使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更加干燥,既增加了黄土的物质来源,又减轻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
22.(12分)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B是 带,E是 带。
(2)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 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3)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 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答案:(1)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3)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解析:第(1)题,B自然带位于温带大陆的内部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形成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E自然带所在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是东西方向的更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故降水差异很大,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第(3)题,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是南北方向的更替,纬度的差异使得热量条件差异很大,所以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
23.(14分)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丙地区自然带为 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 。
(3)甲、乙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 、 、 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答案:(1)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寒流影响。
(2)自然带南北(沿经线)方向延伸、更替 热量 地形
(3)山麓自然带不同 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
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 纬度位置
解析:第(1)题,丙自然带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再加上附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形成了热带荒漠带。第(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自然带南北狭长。第(3)题,甲地纬度较乙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自然带、山地自然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的不同。
24.(16分)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非洲气候分布图。
材料二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1)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2)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说明A、B两地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其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2)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原因:A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因此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解析:第(1)题,从非洲气候分布图中明显看出气候呈对称分布,因此自然带也呈对称分布。第(2)题,A地受大气环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B地热带雨林的形成是地形雨+洋流作用的结果。第(3)题,注意本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自然带完整的原因、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高度差异的原因、雪线高度南北坡差异的原因。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