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测试题
展开2.2 声音的特性
知识梳理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______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_____,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________叫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_____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_________;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____)
4.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____Hz,高于_______Hz叫超声波;低于____Hz叫次声波;
5.弦乐器:弦绷的越紧,______越快,_________越高,越用力弹,振幅越大,____________越大,弦乐器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使声音更洪亮。
6.打击乐器:越用力______越大,响度越大,鼓皮绷的越紧,振动越___,音调越______。
7.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_________,从而改变______。长的空气柱产生______音,短的空气柱产生_________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____,越____振动,音调越____;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________,瓶中盛水越多,________越短,越容易________,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
达标训练
8.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________,朗读声被我们听到,(选填“需要”或“不需要”)________经介质传播;不改变音量大小,当复读机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两倍速度快速播放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
(1)快速播放时,相当于把声源振动的总时间________(填“缩短”或“延长”)了。
(2)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原来频率为300Hz的声波,将变成频率为_________Hz的声波,此时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号称“三打七唱”。演奏时,鼓、钹发声主要是________不同,小锣、大锣发声主要是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1.如图所示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声音的______相同,甲和丁声音的______相同。
12.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演奏前,只见她旋转两固定柄,使弦松紧有度,其目的是改变(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13.在某音乐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14.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打同一只鼓,所发出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5.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翅膀;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
A.声音的音色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16.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大
B.“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美
C.“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响度高
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的音调低
17.在2022年北京冬奥开幕式上,小学生朱德思用小号嘹亮的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收听广播的人分辨出小号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8.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19.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素养提升
20.小聪为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将齿数不同、大小和材料相同的四个齿轮安装在同一玩具电动机的转轴上(如图所示,为方便观察,四个齿轮分开画),使齿轮以相同的转速匀速转动。
(1)用硬纸片接触齿轮,会看到纸片_______,并听到声音;
(2)用大小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将硬纸片分别接触A、B、C、D齿轮,硬纸片分别发出“dou(1)”“rui(2)”“mi(3)”“fa(4)”四个音调的声音,由此分析可知:A、B、C、D齿轮的个数依次增多,硬纸片振动的频率依次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依次升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与_______有关;
(3)采用“硬纸片不动,电动机带着齿轮转动的方法”而不用“齿轮不动,硬纸片绕着齿轮拨动的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
(4)完成以上探究后,小明继续用大小不同的力将同一张硬纸片接触转速不变的同一齿轮,这是探究声音的_______与_______的关系。
21.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___________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___________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结论:当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比较大时,___________较大;反之,则___________较小。
参考答案
1.频率 频率 快慢
2.强弱 振幅 振幅 越小
3.材料 结构 音色
4.20—20000 20000 20
5.频率 音调 响度 木制共鸣箱
6.振幅 越快 高
7.长度 音调 低 高音 瓶子 水柱 大 难 低 空气柱、空气柱、振动、高、高
8.振动 需要 不变
9.缩短 600 不变
10.音色 音调
11.响度 音调
12.C
13.B
14.C
15.C
16.B
17.C
18.B
19.D
20.振动 相同 增大 物体振动的频率 “硬纸片不动,电动机带着齿轮转动的方法”操作更简单,且容易控制硬纸片的振动频率 响度 振幅
21.小 大 振幅 响度 响度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