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一单元(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一单元(教案)01
    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一单元(教案)02
    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一单元(教案)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一单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一单元(教案),共25页。

    第一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观潮》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走月亮》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情景。《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花牛歌》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繁星》讲述了“我”不同时段在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我们与环境”,旨在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环境问题,围绕话题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习作要求学生推荐一个好地方,把推荐理由写清楚。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3.要求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4.要求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难点
    1.要求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2.要求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观潮》2课时
    《走月亮》2课时
    《现代诗二首》1课时
    《繁星》1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1课时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1 观 潮

    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最后写潮头奔腾西去的情景,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和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境,设计好句子理解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由于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边读边想象画面。再以“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体会江潮的变化,体会观潮者心情的变化,进而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特。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大潮的壮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难点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重点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难点
    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    屹立(yì)
    浩浩荡荡(hào) 山崩地裂(bēnɡ)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翻滚的情景。
    3.学生自主思考,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全文,写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横卧”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横着躺下或趴下。把钱塘江当作人来写,既写出了江面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正。)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这里对人们神态、动作的刻画,衬托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教师总结: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五、布置作业
    1.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观 潮
    潮来前:平静→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第二课时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难点
    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一、复习导入
    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看看潮来时和潮去后的景象。
    二、精读课文第3~5自然段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午后一点左右。
    教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第3自然段:远处;第4自然段:近处。
    (3)第3自然段写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明确:第1~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表现?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大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明确:人群非常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
    ③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风平浪静)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明确: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
    ⑤思考:“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确:“白线”指潮水,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大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⑥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明确:人群又沸腾起来。
    老师总结: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
    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5)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此时人们看到了什么?
    明确:白线逐渐拉长、变粗→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然后才看到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明确:因为浪潮的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飞奔而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江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描写了江潮浩浩荡荡奔涌而来的壮观景象,写出了江潮气势之盛。
    ④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
    (山崩地裂)
    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
    老师总结:第4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
    (6)小结第3~4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2.潮去后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找出文中表现潮去后景象的关键词句。
    明确: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了平静。
    (2)这时江面恢复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这一自然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三、借助诗歌,加深理解
    课后第三题中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写的也是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下面让我们来比较阅读。
    1.自由朗读这首诗,相互讨论交流,明确诗意。
    明确: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2.将其与课文对照,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汇报成果。
    小组一:诗中“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写的是潮来的时间及其声响、气势。对应课文中的“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 多高的水墙”等句子。
    小组二:诗中“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写的是大潮退去的情景,对应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潮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
    的情景,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五、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观 潮


    教学时,我以“观潮”为线索,并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本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突出朗读训练。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分部分讲解,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学习各个部分时我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提问,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内容并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 走月亮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四年级学生接触抒情散文的机会很少,课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再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情境,促进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还可以体会到月色下的意境美。

    学习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能力,激起阅读的欲望,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哪儿美,怎么美”。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月色下的静谧、祥和以及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画面、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描绘的画面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难点
    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2.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主要内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进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走月亮。
    4.教师简介云南地区走月亮的风俗。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了解主要内容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月下散步)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走月亮
    走月亮:月下散步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3.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难点
    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景美、情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词句:
    (1)“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
    (2)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1)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2)“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地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月亮升起图(第1~3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1)要想走月亮,必须在月光下,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
    (2)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3)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安静。注意听!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2)生回答。(从远到近)
    (3)师小结:从“点苍山”到“大青树”再到“大道和小路”,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写的,画面具有次序性、连续性,从中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明亮、柔和。
    (4)有感情地朗读文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月下溪边图(第4~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1)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2)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3)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4)假如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4.互相读一读,将快乐传递给你的同桌。
    (三)自学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着。
    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
    明确:串联全文,一咏三叹让画面有了流动感。同时,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作者小时候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
    五、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走月亮


    《走月亮》是一篇如诗、如梦、如画的优美散文,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去体会,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我先把文中优美的句子一一找出,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范读中身临其境,培养了自己的语感。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妈妈的爱,对妈妈表达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感谢与感恩。这样情感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作品中,能够做到用心读书,用情读书。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花牛歌》全诗共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

    让四年级学生吟诵诗歌,并让他们受到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同时,通过音乐营造意境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展开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1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课件):夕阳西下,映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点评并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优美的诗歌。
    3.了解两首诗歌的作者刘大白和徐志摩,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二、交流预习,掌握字音
    1.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要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画出拿不准的生字,带生词的语句多读几遍。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遍。
    词语:归巢 斜阳 芦苇 一瞬 一穗 剪秋罗 霸占 滴溜溜
    3.老师领读一遍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三、研读诗歌,想象画面
    (一)《秋晚的江上》
    1.教师范读诗歌《秋晚的江上》,引导: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1)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江面、芦苇)
    (2)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傍晚,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斜阳、芦苇。)
    3.反复朗读诗中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4.指名交流诗句,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句。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斜阳”构成了一幅晚归图,“斜阳”原本只是倦鸟归巢的背景,然而“驮着”一词却把“倦鸟”与“斜阳”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驮着”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想象的空间。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这里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归鸟翻翅、斜阳掉落”的动感画面,极富想象力。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斜阳迅速把白色的芦苇染红的画面。
    5.齐读诗歌,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
    (二)《花牛歌》
    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
    2.欣赏配乐朗读,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明确: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
    3.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做各种活动的画面。
    4.圈画出体现花牛活动的词语。
    明确:坐、眠、走、做梦。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牛活动的几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花牛的悠闲、自由。
    四、布置作业
    1.仿写练习。请试着仿写一段《花牛歌》。
    2.拓展阅读《花朵开放的声音》,画出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在教学中我利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重要诗句,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 繁 星

    《繁星》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前” “三年前”及“如今”三个不同时段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表达了巴金先生对星空的依恋和热爱。

    本文是一篇写天空中繁星的优美散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繁星并不陌生,而且对于这种大自然中的美景,学生会自发产生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同时介绍作者巴金及其作品来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3.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生活体验、课文插图及关键句段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难点
    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以及描写繁星的优美语句。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三次看星空的画面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主要展现了“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次:“下面是一片菜园……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里不仅有密布的星群,还有蓝天、菜园的映衬,画面是寂静的。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追求。
    第三次:“深蓝色的天空里……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里有半明半昧的星,有深蓝色的天空,还有船,而且“船在动,星也在动”,画面具有了动感。写出了海上望星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表达了“我”对星空的依恋和热爱。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仿写练习,拓展延伸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下面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繁 星


    这篇课文主要写巴金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到位,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要求学生认识到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人为破坏。只有当我们意识到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时,才会去关注环境问题,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该如何保护环境。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四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这对进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要让他们说清楚如何保护环境却并不容易。因此结合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要引导他们图文结合,使学生在形象的生活环境中认识周围事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说与听的共同发展。

    四年级学生在谈自己的想法时,由于搜集的资料不多,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受威胁这方面感受不够深刻。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大量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另外,在课外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法,帮他们扩大调查内容的范围,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
    1.积极参与话题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2.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过程与方法】
    参与活动,讨论、发表对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见解;耐心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地思考辨析,简明扼要地表达,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在生活中践行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重点
    积极参与话题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难点
    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师:美丽的环境录像和被破坏的环境视频。
    学生:上网搜集身边的环境问题,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资料。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各组把要展示的标语板、手抄报、建议书等张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2.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看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首先进行一次展示会,把所有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就同一主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成员搜集的材料。
    3.推举代表,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结合本组的展示台内容先进行充分讲解。
    (2)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3)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本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讲出来,使听的人了解情况并受到感染。
    (4)其他同学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听众,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5)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6)各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可提问。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1)小组轮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展示,如采用文字、图片、实物或表演等形式)
    (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代言人”要向其他小组做集中介绍。
    (3)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展示,感受、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并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或提出问题。
    3.多方评价,深化主题。
    各组同学评议: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中哪个小组表现比较出色?(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2)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四、归纳汇总,选出保护环境的小建议
    1.评选出保护环境的十项小建议。
    (1)制订评价标准:如能不能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是不是简单易行?
    (2)全班讨论、筛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入选与不入选的理由。
    (3)汇编打印。
    2.示例:不乱扔垃圾;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把电灯关上;随身携带环保袋;不随地吐痰;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随意践踏草坪;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使用无磷洗涤用品。
    3.把小建议张贴在学校布告栏。
    五、交际范例
    李一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这样做:用水后及时关紧水龙头;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尽量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健康又环保;垃圾分类回收。
    六、拓展延伸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如果整堂课只是在说,那么它的效果也就随下课铃声一起结束了;如果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那就违背了口语交际活动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我尝试将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重在启发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与反思,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摸索接受一定的方法技巧。本堂课上,我不仅营造了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偏好,又能让学生大胆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的语言环境,而且让学生在轻松的交流氛围中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习惯。不过,还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会加以积极地引导。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把推荐理由写清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这次习作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接触了写景的习作训练,写作水平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没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再加上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导致他们在习作时可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因此,写好写景作文的难度还较大。

    推荐一个好地方,重点就是介绍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听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清推荐的理由。

    【知识与技能】
    1.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
    2.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习作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信息,体验成功表达的快乐。组织学生自读自改,在小组、班里交流,并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增强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提高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重点
    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推荐理由写充分,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以及独立修改作文的意识。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以及描写景色的好词、好句。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
    2.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重点
    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
    难点
    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一、导入新课
    现在交通便利,人们日常出行都很方便,那么在所有你去过的地方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呢?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分享给大家吗?请试着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二、明确目标
    1.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2.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2)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3.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1)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2)这个地方在哪里?
    (3)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学习示例
    1.打开课本第12页,认真读一读。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你来说说从示例的描述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1)要按一定顺序写;
    (2)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重点部分需要详写;
    (4)要把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欢之情写出来。
    四、写作提纲
    师生讨论并归纳:
    1.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的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2.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详细描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分写)
    (1)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2)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3)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4)合理展开想象。
    3.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描写。
    4.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总写)(板书:结尾——感受)
    五、动笔练习
    学生起草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六、佳作引航
    北海公园
    我喜欢北海公园,这里环境幽雅,风景迷人。
    走进公园的大门,就可以看到这里绿柳成荫。向远望去,即能看见白塔高高耸立在青山上,再将视线向下拉,就是一个大湖,湖水碧绿。往里走,就能见到一些古香古色的小亭子,一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和工艺精湛的香炉。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柳树、松柏……真可谓是绿树环绕。每天清晨,鸟儿刚刚开始鸣叫,就有一些老人在晨练。他们或打太极拳、或练剑、或坐在树荫下休息、或在小亭里下棋。这时来此散步,呼吸着饱含水分的清新空气,使人精神百倍,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不但景致好,而且名胜古迹繁多。且不说那些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小亭子;也不算那些色彩华丽、造型巧妙的牌坊,就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数不清。像五龙亭、北海的长廊等……还有最著名的白塔以及团城,就像一串串璀璨的明珠。它们奇特的构造、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鲜红的柱子,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著名的白塔有着印度塔的风格。塔身有19层,塔顶挂着一个铜片,上面有一些风铃,一阵风吹来,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传得很远,很远……北海的长廊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它的横梁和檐上都绘画着一幅幅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绘画精美、耐磨,久经风霜不褪色,每幅画还描了金边,让人赞不绝口。
    我喜欢北海。它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祖先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所以,我喜欢北海。
    点评:这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描写了北海公园。先开门见山引出推荐的地方——北海公园,直接表达喜爱之情;接着从景致优美和名胜繁多两个方面具体阐明了推荐的理由;最后再次抒发对北海公园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二课时

    1.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2.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分享习作。

    重点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难点
    养成自主修改、主动提问的好习惯。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同学们基本上也完成了习作,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讨如何修改习作、完善习作吧!
    二、修改内容,完善习作
    1.对照标准,自主修改。
    (1)介绍的特点是否符合推荐的地方的实际。
    (2)是否运用总起句的方式,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一段的内容。
    (3)是否按照一点一个段落进行描写。
    (4)是否从代言人的角度进行描写,结尾有没有对大家进行邀请。
    2.同伴交换,给出意见。
    (1)我觉得你介绍的主题是:________。
    (2)本篇文章最吸引我的段落是:________。
    (3)读了你的这篇文章,我不明白的地方是:________。
    (4)我给你的建议是:________。
    3.根据同伴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正习作。
    三、自主展示,感受评价
    1.学生在修改完成习作后,在小组自主展示习作。
    2.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
    3.各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让全班学生受到新的启发,获得美的感受。
    四、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
    完成习作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转换为口头表达,在全班开展交流,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

    推荐一个好地方
    修改——评价——分享

    在习作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我充分照顾到不同阶层学生的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在自主修改习作的时候,首先让同学们大声朗读几遍,从而达到在朗读中发现错误的效果;其次,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引导学生在修改前和同桌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修改习作。不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总结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引导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动态变化。“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并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积累古诗,背诵古诗。

    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但“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内容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玩的过程当中温故而知新,给孩子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功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4.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情景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1.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2.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3.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重点
    1.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2.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单元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课件出示: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在预习时,我们了解了每个成语的意思,请同学们把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学生交流成语的意思)
    2.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成语各有什么特点?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生:第一行的成语都可形容声音很大,适合描写宏大的场面;第二行的成语都可以形容声音较小,适合描写安静的场合。
    3.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成语之间有什么关联?
    生:这两组成语互为反义词。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课件出示: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1.认真观察加点词语,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点。(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预设一:忽然,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它是那么绚烂夺目。一阵风吹过,烟花猛然发生了变化,顿时,天空中更美了。
    预设二:雷雨过后,小狗欢快地跑到水洼里打滚,一会儿工夫,原本干净的小狗就变得脏兮兮的了。

    交流平台 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1.指导书写,引导学生把字写美观。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重点
    1.指导书写,引导学生把字写美观。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一、书写提示
    1.直接导入: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能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呢?
    (1)看看课本中文字的书写,你认为这段文字的书写好在哪里?(整齐、美观等)
    (2)你觉得要想写一手好字,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读文字,并各抒己见。
    师总结:我们在横线上写字应注意: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这样我们就能写得一手好字。
    2.当堂练习书写。
    (课件出示语句)先读一读这几句话,再按照我们刚才说的书写提示练习写这几句话,看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课件出示: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学生练字,教师巡视并指导书写。把写得好的作品通过投影展示出来,并让写得好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方法。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重点关注“柴、返、苔”的读音。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提示:(1)柴:这里读zhài,同“寨”,是栅栏的意思。“鹿柴”是个地名。
    (2)但:只。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3.教师引导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明确: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4.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录音,注意调动听觉、视觉,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描述出来。(学生听朗读,交流诗中描绘的画面)
    5.学生反复朗读古诗并背诵。

    书写提示  在横线上把字写美观
    日积月累 朗读并背诵古诗

    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本给出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从读到赏,讲与练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学生在感知、体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一单元(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