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展开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
B. 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C. 新能源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者很少污染
D. 燃烧热是评价燃料优劣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
【详解】A、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节约能源,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积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故A正确;
B、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传统和常规能源,所以人们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故B正确;
C、新能源相对于化石燃料来讲,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污染轻,对环境友好,故C正确;
D、评价燃料的优劣还应当考虑到是否对环境有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B. 等量的硫蒸气和固态硫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C. 由C(s,石墨)=C(s,金刚石)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在101kPa时,1mol氢气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A错误;
B.硫蒸气生成固态硫要放出热量,故等量硫蒸气和固态硫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B正确;
C.由C(s,石墨)=C(s,金刚石) 可知,石墨能量较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错误;
D.在25℃,101kPa时,1mol氢气完全燃烧,即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D错误;
故选B。
3.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乙烯生产国,乙烯可由乙烷裂解得到:C2H6(g)C2H4(g)+H2(g),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上述反应的△H等于( )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1)
412
348
612
436
A. -124kJ·mol-1 B. +124kJ·mol-1
C. -288kJ·mol-1 D. +288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所以该反应的△H=(412´6+348)kJ/mol-(436+412´4+612) kJ/mol=+124kJ·mol-1,故答案为B。
4. 已知:(1)Zn(s)+O2(g)=ZnO(s),△H=﹣348.3 kJ/mol
(2)2Ag(s)+O2(g)=Ag2O(s),△H=﹣31.0 kJ/mol
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A. ﹣317.3 kJ/mol B. ﹣379.3 kJ/mol
C. ﹣332.8 kJ/mol D. +317.3 kJ/mo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已知:(1)Zn(s)+O2(g)=ZnO(s),△H=﹣348.3kJ/mol
(2)2Ag(s)+O2(g)=Ag2O(s),△H=﹣31.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1)-(2),整理可得:Zn(s)+Ag2O(s)=ZnO(s)+2Ag(s)的△H=﹣317.3 kJ/mol,故合理选项是A。
5. 已知 ,则的焓变为
A. +46.2kJ/mol B. -46.2kJ/mol C. +92.4kJ/mol D. -92.4kJ/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 ,则,则;
故选A。
6. 下列热化学方程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A. (燃烧热)
B. (中和热)
C. (反应热)
D. (反应热)
【答案】BC
【解析】
【详解】A.表示燃烧热时水应该是液态,A错误;
B.水的系数为1,注明各种物质状态,符合中和热定义,热化学方程式正确,B正确;
C.注明了各种物质的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正确,C正确;
D.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D错误;
答案选BC。
7.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在101kPa时,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则和反应的中和热
D. 500℃、30MPa下,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38.6kJ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101kPa时,1mol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作该物质的燃烧热,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不是稳定的化合物,故A错误;
B.n==1mol,放出2858kJ热量,2molH2要放出571.6kJ,即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故B正确;
C.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反应热叫做中和热。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故C错误;
D.N2(g)+3H2(g)⇌2NH3(g)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具体反应到什么程度题目没给,ΔH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反应的热效应ΔH1>ΔH2
B. 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已知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有关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
D.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若将含0.5mol硫酸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固体硫变为硫蒸汽要吸热,所以固体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较少,则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反应的热效应△H1<△H2,故A错误;
B.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石墨能量比金刚石小,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
C.氢气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285.8kJ/mol,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KJ/mol,故C错误;
D.若将含0.5 mol硫酸的浓硫酸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则酸碱中和放出的热量为57.3KJ,但由于浓硫酸稀释放热,故总体上来讲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用 0.5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与 0.5 mol·L-1 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若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使溶液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防止热量散失,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
B.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溶液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底部,故B错误;
C.用 0.5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与 0.5 mol·L-1 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测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则用 0.5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的0.5 mol·L-1 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不相同,故C错误;
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不需要使用容量瓶,故D错误;
答案选A。
10. 已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该反应热
D. 断裂1 mol 和1 mol 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和 1moB反应生成2molAB,每生成2molAB吸收(a-b)kJ热量,A项错误;
B.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B项错误;
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H=+(a - b),C项正确;
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D项错误;
答案选C。
1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燃烧热的定义是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据此可分析解答。
【详解】A. C(s)完全燃烧生成产物是CO2(g)而不是CO(g),反应热数值相应改变,A选项错误;
B.CH4(g)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产物是H2O(l)而不是H2O(g),反应热数值相应改变,B选项错误;
C.燃烧热研究对象为1mol燃料,正确表示燃烧热反应方程式为,C选项错误;
D.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符合燃烧热定义,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12. 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
B. 1molC(石墨)和1mol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前者放热多
C. C(石墨)+CO2(g)=2CO(g) ΔH=ΔH1-ΔH2
D. 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根据图示,C(石墨)+O2(g)= CO2(g) ΔH1=-393.5kJ/mol,ΔH1<0,则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图示,C(石墨)+O2(g)=CO2(g) ΔH1=-393.5kJ/mol,CO(g)+O2(g)=CO2(g) ΔH2=-283.0kJ/mol,根据反应可知都是放热反应,1molC(石墨)和1mol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1molC(石墨)放热多,故B正确;
C.根据B项分析,①C(石墨)+O2(g)=CO2(g) ΔH1=-393.5kJ/mol,②CO(g)+O2(g)=CO2(g) Δ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x2可得:C(石墨)+CO2(g)=2CO(g) ΔH=ΔH1-2ΔH2,故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故D正确;
答案选C。
13.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A. 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
B. 在101kPa下的燃烧热,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已知的燃烧热,则有
D. 已知9.6g硫粉与11.2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g FeS时放出19.12kJ热量,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则,A项错误;
B.燃烧热指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所以,水的分解是氢气燃烧的逆过程,所以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项错误;
C.燃烧热强调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H→,而中不是,C项错误;
D.根据生成硫化亚铁17.6g(即0.2mol)时,放出19.12k热量,可知生成1 mol时放出95.6kJ的热量,所以硫粉与铁粉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14.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键
键能
413
347
614
436
则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1mol乙烷气体时放出热量123 kJ
B. 生成1mol乙烷气体时吸收热量123 kJ
C.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即可发生该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焓变为,则生成1mol乙烷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23 kJ,A正确;
B.根据A选项可知,B错误;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错误;
D.该反应需在催化剂且加热条件下才能实现,D错误;
答案选A。
15.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正丁烷(g)→异丁烷(g) △H<0,则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
B. 2H2(g)+O2(g)=2H2O(1) △H=-571.6 kJ·mo1-1,则H2的燃烧热△H=-571.6 kJ·mo1-1
C. 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则△H1>△H2
D.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0.5 mol Ba(OH)2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正丁烷(g)→异丁烷(g) △H<0,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异丁烷比正丁烷的能量低,因此异丁烷比正丁烷更稳定,A正确;
B.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2 mol H2燃烧产生液态水放出热量571.6 kJ,则H2的燃烧热△H=-285.8 kJ·mo1-1,B错误;
C.C燃烧产生CO或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则反应热就越小,故反应热△H1<△H2,C错误;
D.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0.5 mol Ba(OH)2的稀溶液混合,除发生反应H+(aq)+OH-(aq)=H2O(l),还存在Ba2+与形成BaSO4放出热量的反应,因此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 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其中△H1>△H2
A. 2H2(g)+O2(g)=2H2O(g) △H1;2H2(g)+O2(g)=2H2O(l) △H2
B. S(g)+O2(g)=SO2(g) △H1;S(s)+O2(g)=SO2(g) △H2
C. 2SO2(g)+O2(g)=2SO3(g) △H1;2SO3(g)=O2(g)+2SO2(g) △H2
D. 已知反应:C(金刚石,s)=C(石墨,s)ΔH<0,C(金刚石,s)+O2(g)=CO2(g) △H1;C(石墨,s)+O2(g)=CO2(g) △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液态水的能量小于气态水的能量,则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因此△H1>△H2,A正确;
B、由于气态硫的能量高于固体硫的能量,则气态硫完全燃烧放热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所以△H1<△H2,B错误;
C、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放热反应,△H1<0,三氧化硫分解是吸热反应,△H2>0,则△H1<△H2,C错误;
D、C(金刚石,s)=C(石墨,s) △H<0,这说明金刚石的总能量高于石墨的总能量,因金刚石完全燃烧放热多,则△H1<△H2,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ΔH的比较: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另外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还需要注意:ΔH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反应的程度: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
17.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 实验(c)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铝片与盐酸、NaOH与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铝粉和铝片都是固体,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时放出的热量不变,但铝粉与盐酸反应速率快,故B错误;
C.铁是热的良导体,改为铁质搅拌器,造成热量损失增大,测的中和热数值偏小,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热量,因此测定数值结果偏高,故D正确;
答案为D。
18.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P(白磷,s)=P(红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B. 已知2H2(g)+O2(g)=2H2O(g)△H= -483.6kJ•mol-1,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41.8kJ•mol-1
C. 已知2C(s)+2O2(g)=2CO2(g)△H=a kJ•mol-1,2C(s)+O2(g)=2CO(g)△H=b kJ•mol-1,则a>b
D.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1,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浓硫酸完全中和,放出大于57.3kJ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P(白磷,s)=P(红磷,s)△H<0,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白磷不如红磷稳定,故A错误;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燃烧应生成液态水,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故B错误;
C.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焓变是负值,即a D.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浓硫酸稀释时要放出热量,故放出热量大于57.3 kJ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1)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19. 对于敞口容器中的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和的总能量大于和的总能量
B.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图表示
C.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为负极
D.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当有6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11.2L气体(标准状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A.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和的总能量大于和的总能量,A项正确;
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项正确;
C.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作原电池的负极,C项正确;
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1mol(65g)完全反应生成1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D项错误;
故选:D。
20. 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可以表示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B. 图a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C. 图b可以表示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D. 图b表示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a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而和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A错误;
B.图a中生成物总能量低,生成物稳定,选项B正确;
C.图b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可以表示吸热反应,而甲烷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C错误;
D.图b表示的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发生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在常温下就可发生,故D错误。
答案选B。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⑨在周期表中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③
④
⑨
3
⑤
⑥
⑦
⑧
(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①分别与②、③、④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③、④、⑤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4)②、⑦、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填化学式)。
(5)④⑤两元素形成的淡黄色固体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
(6)表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2)H2O
(3)O<N<Na (4)HClO4>H2SO4>H2CO3
(5) ①. ②. 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6) ①. Al ②. 2Al+2OH−+2H2O=2AlO+3H2↑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⑧为Cl,⑨为Ne。
【小问1详解】
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⑨氖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2详解】
H分别与C、N、O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有CH4、NH3、H2O中,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最稳定的是H2O;
【小问3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大于N、O,故N、O、Na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N<Na;
【小问4详解】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②、⑦、⑧分别为C,S,Cl,依据周期表位置可知:非金属性:C<S<Cl,则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ClO4>H2SO4>H2CO3;
【小问5详解】
Na和O元素形成的物质为Na2O2,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小问6详解】
⑥号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Al(OH)3具有两性,Al和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
22.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的与适量的反应生成,放出92.2kJ热量。_______。
(2)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436
230
369
写出1mol和1mol化合时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已知ag乙烯气体充分燃烧时生成1mol和液态水,放出bkJ的热量,则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已知CO(g)和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和726.5kJ/mol。请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32△H=-92.2kJ/mol
(2)H2(g)+Br2(g)=2HBr(g)△H=-72kJ/mol
(3)C2H4(g)+3O2(g)=2CO2(g)+2H2O(l)△H=-2bkJ/mol
(4)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ol
【解析】
【小问1详解】
1mol的与适量的反应生成,放出92.2kJ热量,故热化学方程式为+32△H=-92.2kJ/mol。
【小问2详解】
1molH2和1molBr2化合时的反应热△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436kJ/mol+230kJ/mol-2×369kJ/mol=-72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Br2(g)=2HBr(g)△H=-72kJ/mol。
【小问3详解】
生成1molCO2和液态水,放出bkJ的热量,则1mol乙烯完全燃烧生成2molCO2和液态水,放出2bkJ的热量,可知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4(g)+3O2(g)=2CO2(g)+2H2O(l)△H=-2bkJ/mol。
【小问4详解】
已知CO(g)和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和726.5kJ/mol,则CO(g)+O2(g)=CO2(g)△H=—283.0kJ/mol,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用②-①得反应CH3OH(l)+O2(g)=CO(g)+2H2O(l),该反应的反应热△H=-726.5kJ/mol-(-283.0kJ/mol)=-443.5kJ/mol。
23. 某化学小组用50mL0.50mol/LNaOH溶液和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30mLNaOH溶液,配制溶液时至少需称量NaOH固体_______ g。
(2)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硬纸板、胶头滴管、量筒。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用品)是_______、_______。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NaOH
1
25.0℃
25.0℃
29.1
_______
2
25.0℃
25.0℃
29.8
3
25.0℃
25.0℃
28.9
4
25.0℃
25.0℃
29.0
(4)若用氨水代替NaOH做实验,测定结果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5.0 (2) ①. 温度计 ②. 环形玻璃搅拌棒
(3)4.0 (4)偏小
【解析】
【分析】用50mL0.50mol/LNaOH溶液和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H+过量,OH-完全反应,测定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值,通过计算可求反应的焓变。
【小问1详解】
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30mLNaOH溶液,配制溶液时选用250mL规格的容量瓶,则至少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
【小问2详解】
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硬纸板、胶头滴管、量筒。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用品)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小问3详解】
第1次的温度差值为4.1℃,第2次的温度差值为4.8℃,第2次的温度差值为3.9℃,第2次的温度差值为4.0℃,第2次实验数据与其它组相差较大,舍去不用,则温度差平均值为(℃),即4.0。
【小问4详解】
若用氨水代替NaOH做实验,氨水是弱碱,其电离过程吸收热量,使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对体系温度升高的值降低,即减小,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24. Ⅰ.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_______(填“高”或“低”)
(3)该反应的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_______释放出来。
(4)该反应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_____(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Ⅱ.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较慢,有时还转化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
已知:
②
(5)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相同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填“强”或“弱”)。
Ⅲ.已知25℃、101kPa时:
①
②
③
(6)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放热 (2)高
(3)热能 (4)低
(5) ①. P4(白磷,s)=4P(红磷,s)ΔH=−29.2kJ•mol−1 ②. 红磷 ③. 弱
(6)4FeCO3(s)+O2(g)=2Fe2O3(s)+4CO2(g)ΔH=-260kJ/mol
【解析】
【小问1详解】
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瓶内的压强增大;
【小问2详解】
放热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
【小问3详解】
温度升高,说明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
【小问4详解】
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该反应放热,说明反应物的总键能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小问5详解】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①−4×②,即P4(白磷,s)=4P(红磷,s)ΔH=(−2983.2kJ•mol−1)−4×(−738.5kJ•mol−1)=−29.2kJ•mol−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弱。
【小问6详解】
已知25℃,101kPa时:①4Fe(s)+3O2(g)=2Fe2O3(s)ΔH=-1648kJ/mol,
②C(s)+O2(g)=CO2(g)ΔH=-393kJ/mol,
③2Fe(s)+2C(s)+3O2(g)=2FeCO3(s)ΔH=-1480kJ/mol,
则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4-③×2,整理可得热化学方程式4FeCO3(s)+O2(g)=2Fe2O3(s)+4CO2(g)ΔH=-260kJ/mol。
【期中真题】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化学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下学期质量检测(一)(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下学期质量检测(一)(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